资源简介 (共23张PPT)知识回顾1.承担侵权责任的依据?2.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有哪些?诉讼时效为多久?3.侵权责任的一般规定是什么?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有哪些?4.什么是过错推定侵权责任?什么是无过错侵权责任?5.法律规定侵权责任有什么意义?新课导入请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民事权利越界的事例,并谈一谈你的认识。跳广场舞,这是公民的人身自由权、是生命权健康权的表现。但一些老年人把广场舞的声音放得很大,或者占据公共场所,这就侵犯了他人的休息权,侵犯公共利益,权利越界了再如网购中,一些买家夸大商品瑕疵,恶意评价说是严重的质量问题的行为还有通过跳楼威胁讨薪的行为……4.2 权利行使 注意界限第四课侵权责任与权利界限主干知识1.民事主体行使民事权利时要恪守什么界限?2.民法对名誉权的限制有哪些?3.民法对著作权的限制有哪些?4.相邻关系的实质是什么?主要类型有哪些?5.如何处理相邻关系?6.法律规定相邻关系有什么意义(作用)?以案说法林某在某电商平台注册了一家店铺,并通过了实名认证。云某通过网络在该店铺订购了一条某品牌的裤子。收到货品后,云某发现货品与网页宣传不符,就发表了买家评论并给予差评。之后,双方为此产生争议,云某又追加评论,谈了自身感受。林某对此大为不满,向人民法院起诉云某侵害名誉权。你在网购时给过差评吗?你认为云某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为什么?云某发现货品与网页宣传不符,发表了买家评论并给出差评,不构成侵权。林某并无证据证明云某的一条差评已实际损害商家名誉。林某作为经营者,对消费者的批评本也应予以适度容忍。我国民法典规定,消费者在网络平台上对商家的产品、服务进行评论,是消费者的正当权利,只有消费者借机诽谤、诋毁并实际损害商家名誉的,方可认定侵害名誉权。民事主体行使民事权利时不能超过正当界限。一、民事权利有限制1.权利的含义权利通常意味着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实施某一行为的自由。2.民事权利行使的要求(1)民法强调对权利的保护,民事主体行使民事权利时不能超过正当的界限。(2)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要遵循诚信原则;不违法;不违背公序良俗一、民事权利有限制3.民法对名誉权(人身权)设定的界限对经营者的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进行批评、评论,就不能认定为侵害名誉权,因为这些行为是保障消费者批评监督权所必需的。但借机以诽谤、诋毁、侮辱等方式损害对方利益的,则构成侵权。[相关链接]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捏造、歪曲事实;(二)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三)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的,则构成侵权。对点训练1(导学案情境一)运用民事权利界限的知识分析该案例。情境一:韩某在报纸上发表多篇文章,如《矿泉壶的“神力”有待商榷》《当心矿泉壶的副作用》《矿泉壶也有害》等,称有关研究表明,矿泉壶的矿化、磁化、灭菌装置有害,提醒消费者“慎用”“当心”,并对几家矿泉壶生产企业的广告提出批评。被点名批评的企业向法院起诉,认为韩某的行为侵犯了他们的名誉权。(1)如果韩某的文章仅仅是对经营者的产品质量进行批评、评论,不能认定为侵害这些企业的名誉权。因为这些行为是保障消费者批评监督权所必需的。(2)但是如果韩某文章中存在诽谤、诋毁、侮辱这些企业的内容,损害了他们的利益,此时才构成侵权。以案说法法院为何支持赵教授的诉讼请求?2021年12月7日,89岁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馨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中国知网”运营方)的侵权纠纷案引发大众热议,话题冲上热搜。老人接受媒体采访谈起维权缘由:“把我100多篇文章收录(到)数据库,还通过电脑、手机这些端口来传播,不仅不告诉我,读者包括我自己下载还要付费,我本人却从没拿到过一分钱稿费。”“为什么我创造的知识成果得不到尊重?”2020年8月,老人选择了维权。在随后的官司中,赵德馨教授全部胜诉,获得相应经济损失和维权合理开支费用,法院判决知网赔偿赵教授70万元。知网的行为既不属于作品的合理使用,也不属于作品的法定许可使用,侵犯了作者的知识产权(著作权),故法院作出上述判决。一、民事权利有限制3.民法对著作权(知识产权)的限制: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使用(1)作品的合理使用在特定的情形中使用作品不需要著作权人同意,也不必支付使用费,这就是作品的合理使用。(无需同意、不必付费)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为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注意:在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使用的情况下,仍需指明作者和作品出处。一、民事权利有限制3.民法对著作权(知识产权)的限制: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使用(1)作品的法定许可使用在某些情形中,除非权利人事先声明不许使用,他人可以不经著作权人同意,直接使用著作权人的作品,但应当按照规定支付使用费,这属于作品的法定许可使用。(无需同意、但须付费)报刊转载其他报刊上发表的作品;在为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和国家教育规划而编写出版的教科书中,汇编已经发表的作品片段或者短小的文字作品、音乐作品等。注意:在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使用的情况下,仍需指明作者和作品出处。对点训练21.甲老师在期中考试题目中引用某乙的一幅漫画,某乙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认定甲老师构成对某乙侵权。法院审判的依据可能是什么?甲老师引用某乙的一幅漫画命题,属于作品的合理使用,一般情况下不构成侵权;但是应该在命题时注明作者的姓名和作品的出处,否则也会形成侵权。2.张某和李某各买了一张音乐CD。张某用来自己欣赏,有时也借给好朋友李某听;但李某经营一家酒吧,他有时也在营业时间播放该CD,作为背景音乐。张某和李某的行为是否侵犯了著作权?为什么?①张某播放CD供自己和朋友欣赏,不构成侵权。因为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出于个人学习、研究、欣赏的目的而使用他人作品,属于合理使用。②李某在营业时间播放CD,作为酒吧的背景音乐,构成侵权。因为用于营业场所播放,具有商业性,不属于合理使用。对点训练3:判断下列行为是否侵权恶意差评者若该差评存在侮辱、诋毁、诽谤等侵权事实,并造成商家社会评价、商业信誉降低。网购后正常差评消费者在消费产品或接受服务之后,有权利对经营者的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进行批评、评论。舆论监督行为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如揭露涉事商家的骗局和陷阱。虚假新闻捏造、歪曲实施;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侵犯名誉权不侵害名誉权不侵害名誉权侵犯名誉权在作业中引用他人文章的一大段话。从同学那里拷贝一份应用软件,安装到自己的电脑上。从网上找到一首流行歌曲,下载到自己手机上。中学语文教材书中收录一篇某当代作家的散文。用于个人学习使用他人作品不侵权。属合理使用。若用于个人学习使用他人作品不侵权。属合理使用。有些情况需要具体分析。用于个人欣赏不侵权。属合理使用。属法定许可使用,不侵权。民法对著作权设定的限制畅所欲言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处理相邻关系?二、妥善处理相邻关系1. 相邻关系的含义、实质及类型(1)含义:(2)实质:(3)主要类型:相邻用水、排水,相邻通行 ,相邻不动产利用与管线安设, 相邻通风、采光、日照,相邻有害物质排放,等等。相邻关系是对不动产所有权的限制或延伸。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毗邻的不动产所有权人或使用人,在行使不动产的所有权或使用权时,因相邻各方应当给予便利和接受限制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知识拓展】(1)相邻关系的客体一般不是不动产本身,而是由行使所有权或者使用权所引起的与相邻人有关的经济利益或其他利益。(2)所谓“相邻”,并不以不动产的直接相邻为限。二、妥善处理相邻关系2. 为什么要妥善处理相邻关系 (1)必要性(2)意义法律规定相邻关系,对于保护相邻不动产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稳定社会秩序,具有重要的意义。邻里之间如果在排水、通行、通风、采光、观景等方面处理不当,就可能引发侵权纠纷;二、妥善处理相邻关系3.如何处理相邻关系 (1)处理相邻关系的原则(2)法律依据(3)具体要求民法典规定,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法律、法规对处理相邻关系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可以按照当地习惯。相邻关系一方在为自己便利行使权利时,应当照顾到相邻方的利益。知识拓展:相邻权纠纷的解决方式相邻权纠纷中当事人基本上都是邻居,甚至有些还是亲戚,在生产生活中朝夕相处,本着和平友好相处的态度互相退让、协商一致,是最佳的解决方式。一般情况下发生居民间的相邻权纠纷,可以通过自主协商,或者找如物业公司、居委会、片区民警等的第三方介入调解,解决矛盾。对点训练4甲村和乙村相邻,一条小河流经甲乙两村,一年天旱,上游的甲村便在小河上筑起水坝,将水截住,乙村对此不满,两村发生纠纷。关于此事说法正确的是A.甲村位于河道的上游,有权截水自用乙村不能干涉B.甲村将水截住违反了民法典关于正确处理相邻关系的原则C.甲村用水须经乙村许可D.乙村用水须经甲村许可B对点训练5(导学案情境二)徐某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吗?请说明你的判断理由。情境三:徐某在住宅楼三层的自家阳台上搭建了鸽舍,饲养、放飞信鸽。鸽粪给楼下住户造成严重的污染,放飞的信鸽也严重地影响邻居的休息。几户邻居与徐某协商无效后,将他告上人民法院,要求其停止侵权行为并进行赔偿。徐某则认为自己有权在自家阳台养信鸽。(1)徐某应承担民事法律责任。(2)理由: ①公民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必须遵循公平原则、绿色原则、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徐某在自家阳台搭建鸽舍,徐某饲养信鸽的行为未违反法律规定,却给邻居带来了严重污染,并严重影响邻居休息,这违背了公平原则,也不符合社会公德的要求。②依据法律规定,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相邻关系一方在为自己便利行使权利时,应当照顾到相邻方的利益。相邻关系的一方给相邻方造成妨碍或者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赔偿损失等。徐某应该本着不影响楼下邻居正常生活的原则妥善安置鸽舍。(楼下的邻居应本着互谅互让的原则,理解养鸽人对鸽子的情感,如果徐某调整鸽舍后能够排除妨碍,则应当理解接受。)课堂小结权利行使注意界限 民事权利有限制民事权利的含义、民事权利行使的要求民法对名誉权(人身权)设定的界限民法对著作权(知识产权)设定的界限相邻关系的含义、主要类型与实质(是什么)必要性与意义(为什么)原则、法律依据与要求(怎样做)妥善处理相邻关系校本作业8-16①行为人侵犯他人民事权利造成损害,应依法承担侵权责任。"好意"不能成为行为免责的理由,胡涛"好意搭乘"行为构成侵权,造成了损害,应承担相应的责任。②保障权利,于法有据。法院根据《民法典》"好意搭乘"原则,认定胡涛和张琴都只承担一定责任,依法保障了双方合法权利。③权利行使,注意界限。张琴应当预见而未预见风险,因此应承担一定责任,行使权利时不能超过界限。④法院依法确定双方责任,体现了社会公正,有助于平衡双方利益,促进社会和谐。校本作业8-17①法律保护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行为人侵害他人的民事权利,应当依法承担侵权责任,我们要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民事主体在行使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时,要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守法和公序良俗等基本原则。②民事主体行使民事权利时,不能超过正当的界限,不能损害他人合法权益。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