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图像问题二1 x-t 图像与 v-t 图像的比较x-t 图像 v-t 图像轴 横轴为时间 t,纵轴为位移 x 横轴为时间 t,纵轴为速度 v线 倾斜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 倾斜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斜率 表示速度 表示加速度面积 无实际意义 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大小纵截距 表示初位置 表示初速度特殊点 拐点表示速度变化,交点表示相遇 拐点表示加速度变化,交点表示速度相等2 非常规运动学图像a-t 图像(1)由 v=v0+at 可知,v-v0=at=Δv,a-t 图像与 t 轴所围面积表示物体速度的变化量。(2)图像与纵轴的交点表示初始时刻的加速度。x-t 图像t1 x 1由 x=v0t+ at2→ =v0+ at 可知: 2 t 2x 1(1) -t 图像中图线的斜率 k= a。t 2(2)图线与纵轴的交点表示物体的初速度。v2-x 图像由 v2-v 20 =2ax→v2=v 20 +2ax 可知:(1)v2-x 图像的斜率 k=2a。(2)图线与 v2轴的交点表示物体的初速度的平方,即 v 20 。v-x图像 速度 随位移 变化的图像可知 = 则有 = = = 解得 = 第 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1小题,共 44.0分)1. 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由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往乙地,汽车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接着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到乙地刚好停止,其 图像如图所示,那么在0~ 0和 0~3 0两段时间内 ( )第 1 页,共 13 页A. 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 1 B. 位移大小之比为1: 3C. 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2: 1 D. 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 1 2 一质点沿 轴正方向做直线运动,通过坐标原点时开始计时,其 图像如图所 示,则 ( )A. 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0.5 / B. 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0.5 / 2C. 质点在第1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75 / D. 质点在1 末速度大小为1.5 / 3. 甲、乙两辆汽车在平行的直线检测线上行驶。零时刻两车刚好经过同一起始线,且沿同一方向运动,两车的 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 甲做变速运动,乙做匀速运动B. 1时刻,甲在乙前且速度相同C. 0~ 3时间内,甲的速度方向不断改变D. 0~ 3时间内,甲与乙有2次加速度相同4. 甲、乙两物体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 图像如图所示, = 0时刻,两物体处于同一位置且速度均为0,则在0~2 0时间内 ( )A. 0时刻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B. 0时刻两物体再次相遇1C. 0时刻两物体的间距大于 20 0 D. 2 0时刻两物体再次相遇 4 5. 一物块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从静止开始运动,其 图像如图甲所示, 2 图像如图乙所示,据图像的特点与信息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块的加速度为2.5m/s2 B. 前2 内的平均速度为√ 5m/sC. 乙中直线的斜率为5 / 2 D. 前2 内的平均速度为√ 5m/s6 无人驾驶汽车车头的激光雷达就像车辆的“鼻子”,随时“嗅”着正前方120 范围内车辆和行人的“气息”,大大缩短了汽车的制动反应时间,仅需0.2 ,图为某次在测试场地进行制动测试时获得的一部分图像( 为汽车的速度, 为位置坐标)。第 2 页,共 13 页关于该制动测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制动加速度大小为6 / 2B. 最大安全速度是25 / C. 以40 / 的速度匀速行驶时,从“嗅”到前方行人“气息”到停止需要5 D. 以40 / 的速度匀速行驶时,从“嗅”到前方行人“气息”到停止的距离为108 7. 新冠疫情让2020届高三学生少了很多在校学习的时间,返校后为节约时间,小1尧同学都是跑步去食堂吃饭。跑步过程中的 图像如图所示,是一条不过坐标 原点的直线,假定从小尧的教室门口到食堂的道路为一水平直线道路,以教室门口为坐标原点,教室到食堂方向为 轴正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1 1A. 小尧运动到 1的时间为 +2 0 2 12 B. 小尧运动到 1的时间为1 0+ 1C. 小尧运动的速度与位移成线性规律变化D. 小尧运动的速度随位移的增加而增加,但不成线性规律8 利用图像法研究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常用的一种数学物理方法。如图所示,为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图像, 、 、 、 分别表示物体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和时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根据甲图可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3 / 2B. 根据乙图可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5 / 2第 3 页,共 13 页C. 根据丙图可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2 / 2D. 根据丁图可求出物体在前2 内的速度变化量大小为6 / 9 速度—位移( )图像可以直观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随空间位置的变化情况。如图,某物体运动的 图线为抛物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做加速度越来越小的加速运动B. = 1m与 = 4m时物体的速度之比等于1: 2C. 物体在0 1 和1 4 内的平均速度相等D. 物体在0 1 和1 4 内的平均速度之比等于1: 210 某同学将篮球从离地一定高度的地方无初速释放,不计空气阻力和篮球与地面碰撞过程中的速率损失,取篮球的落地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下列速度 和位置 的关系图像中,能描述该过程的是( )A. B.C. D.11 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和速度 2的关系图像如下图所示,图线的斜率为 ,图线在横轴上的截距为 ,其中 、 、 均为已知量,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的初速度为 1B. 物体的加速度为2 第 4 页,共 13 页C. 物体运动位移为 时的速度大小为√ + D. 物体做匀减速运动12 如图所示的 图像和 图像中,给出的四条曲线1、2、3、4,分别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关于它们的物理意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曲线1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B. 图像中, 1时刻 1 > 2C. 两图像中, 2、 4时刻分别表示物体2、4开始反向运动D. 图像中0至 3时间内物体3和物体4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二、多选题(本大题共 6小题,共 24.0分)13 甲乙两质点在同一时刻、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质点甲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大小为 1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质点乙做初速度为 0、加速度大小为 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至速度减为零保持静止,甲、乙两质点在运动过程中的 图像如图所示,虚线与对应的坐标轴垂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质点同时在 = 6 处相遇B. 质点甲的加速度大小为2 / 2C. 质点乙的加速度大小为2 / 2D. 开始运动后,两质点在 = 16 处相遇14 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沿同一方向行驶,其 图像如图所示,在 = 0时刻,乙车在甲车前方 0处,在 = 1时间内甲车的位移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第 5 页,共 13 页1A. 若甲、乙在 1时刻相遇,则 0 = 3 1 3 B. 若甲、乙在 时刻相遇,则下次相遇时刻为 12 23C. 若 0 = ,则甲、乙一定相遇两次 45D. 若 0 = ,则甲、乙一定相遇两次 915 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相碰后弹到空中某一高度,其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取10 / 2) ( )A. 小球下落的高度为1.25 B. 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为0.45 C. 小球第一次反弹后瞬时速度的大小为5 / D. 小球下落的最大速度大小为5 / 16 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开始沿一直线运动,甲的 和乙的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变速直线运动B. 甲、乙均在3 末回到出发点,距出发点的最大距离均为4 C. 0~2 内与4~6 内,甲的速度等大同向,乙的加速度等大同向D. 6 内甲的路程为16 ,乙的路程为12 第 6 页,共 13 页答案和解析1【答案】 【解析】根据 图线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可知,在0~ 0和 0~3 0两段时间内汽车加速 0 0度大小之比为 1: 2 = : = 2: 1 2 ,故 A 错误; 0 0根据 图线与 轴所围图形的面积等于位移大小可知,0~ 0和 0~3 0两段时间内位 0 0 0 2 移大小之比为 01: 2 = : = 1: 2,故 B 错误; 2 20+ +00~ 0和 0~3 0两段时间内平均速度大小之比 1: 2 =0 : 0 = 1: 1,故 C 错误,D2 2正确。2.【答案】 1【解析】由题图得 = 0.5 + 0.5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时间公式 = 2 0 + ,2 1得 = 0 + ,对比可得 0 = 0.5 / , = 1 / 2,则质点做初速度为0.5 / 、加 2速度为1 / 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 A、B 错误;质点在第1 末速度大小为 = 0 + = 0.5 / + 1 × 1 / = 1.5 / , + 0.5+1.5则质点在第1 内的平均速度为 = 0 = / = 1 / ,故 C 错误,D 正确。2 23.【答案】 【解析】【分析】解决本题的关键要知道图像坐标所代表的物理意义,并掌握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解答】A、根据图像,甲在做变速运动,乙做匀加速运动,故 A 错误;B、两车在 = 0时刻经过同一起始线,根据 图像面积表示位移可知 1时刻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则甲在乙前,且 1时刻图线相交,说明速度相同,故 B 正确;C、0 3时间内,甲的速度一直为正,方向没有变化,只是大小在变化,故 C 错误;D、根据 图像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0 3时间内,甲与乙有3次加速度相同,故 D错误。4.【答案】 第 7 页,共 13 页【解析】将 图像转换为 图像,如图所示。A.两个图像结合分析, 0时刻两物体的加速度相等,速度不相等,故 A 错误; . 0时刻,由 图像与 轴所围图形面积表示速度变1 1化量,知甲的速度为 0 0,乙的速度为 0 22 0,0 0时间内,甲的位移为 2 0 0,乙的1 1位移小于 2 24 0 0,所以 0时刻两物体的间距大于 4 0 0,故 C 正确,B 错误;D.0 2 0时间内甲的速度一直大于乙的速度,所以两物体的间距一直增大,2 0时刻两物体的速度相等,相距最远,故 D 错误。5【答案】 【解析】【分析】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理解图像的物理意义, 运动学公式分析计算。【解答】1 A.由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可得 = 2,则有 = ,可得 图像的2 2 斜率为 = ,由图像可得 = 2.5 / 2,解得 = 5 / 2,故 A 错误;2C.由 2 = 2 可得 2 图像斜率为 = 2 = 10 / 2,故 C 错误;1 2 D.当 = 2 ,由 = 2解得 = ,平均速度为 = = √ 5 / ,故 D 正确 B错2 √ 5 误。6.【答案】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运动学的图像问题,解题的关键是从图像中得到正确的信息。由图像斜率及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速度关系求出加速度;根据匀变速运动速度时间关系及制动反应时间求出从“嗅”到前方行人“气息”到停止的时间;根据运动学位移与时间关系及位移与速度关系求解从“嗅”到前方行人“气息”到停止的距离,并分析求解最大安全速度。【解答】2A.根据 2 20 = 2 可得制动加速度大小为 0 80 = = / 2 = 8 / 2,A 错误;2 2×5第 8 页,共 13 页C.以40 / 的速度匀速行驶时,从“嗅”到前方行人“气息”到停止需要的时间为 = 40 0 + = 0.2 + = 5.2 ,C 错误; 8 .以40 / 的速度匀速行驶时,从“嗅”到前方行人“气息”到停止的距离为 = 2 402 0 + = 40 × 0.2 + = 108 < 120 ,可知汽车的最大安全速度大于40 / ,2 2×8B 错误,D 正确。故选 D。7【答案】 【解析】解: 、根据位移公式可知 = ,则有: = ,则可知,图象的面积可以 1 1+表示运动的时间;因此时间 = 0 1 × = 1 + 1 ,故 A 正确,B 错误;2 1 2 0 2 11 1 0 、根据图像可知斜率为定值 0 = ,即 = +1,可见运动的速度与位移不成线 01性规律变化,且速度随位移的增加而减小,故 CD 错误.故选: 。本题考查图象的应用,要注意明确图象的分析方法,并注意 图象中面积表示位移的迁移应用。8【答案】 1 1 2 0【解析】A.根据 = 2,得 = m/s2 = 1m/s22 2 2 0加速度为 = 2m/s2,A 错误;10B.根据 2 = 2 ,得2 = m/s2 = 10m/s21加速度为 = 5m/s2,B 正确;1 1 1 4C.根据 = 0 2,得 = + 0,则 = m/s22 2 2 2加速度大小为 = 4m/s2,C 错误;1D. 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等于速度变化量,则 = × 3 × 2m/s = 3m/s,D 错2误。故选 B。9【答案】 【解析】A.由图可知,图像为开口向右的抛物线,满足 = √ 2 ,所以可知加速度为定值,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 A 错误;B.在 = 1 时的速度 1 = √ 2 ,在 = 4 时的速度 2 = √ 8 ,所以 = 1 与 = 4 时 1物体的速度之比 1 = ,故 B 正确; 2 2第 9 页,共 13 页 . 0 1 1 √ 2 物体在 的平均速度为 1 = = ,物体在1 4 内的平均速度为 2 2 2= 1+ 2 √ 2 +√ 8 √ 2 1= ,平均速度之比1 = = ,故 CD 错误。2 2 2 √ 2+√ 8 3故选 B10【答案】 【解析】【分析】小球先自由下落,做加速度为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与地面碰撞后,做竖直上抛运动,即匀减速直线运动,之后不断重复。小球在空中运动的加速度始终为 ,根据运动学公式列式分析 与 的关系,再选择图象。对于图象类型的选择题,采用判断法和排除法相结合的方法,可提高准确率和解题速度。对于图象,往往根据物理规律得到解析式再分析图象的形状。【解答】设小球原来距地面的高度为 ,小球下落的过程中,根据运动学公式有: 2 = 2 ( ),由数学知识可得, 图象应是开口向左的抛物线;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小球下落时的速度为负值;小球与地面碰撞后上升的过程,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故 D 正确,ABC 错误。故选: 。11【答案】 【解析】【分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位移关系式得出 2的关系式,结合图像分析斜率和横轴截距的物理意义即可解题。【解答】2 1 .根据匀变速运动规律知: 2 2 = 2 ,即 1 = 2 00 ,结合图像可得 = ,2 2 2 210 = ,解得 0 = √ , = ,故 A 错误,B 正确; 2 1C.当 = 时,有 2 = ,解得 = √ +,故 C 错误; D.由图像可知:速度随位移的增大而增大,且加速度恒定,所以做匀加速运动,故 D错误。故选 B。12【答案】 第 10 页,共 13 页【解析】A、 图像和 图像均表示直线运动的规律,曲线1表示物体做直线运动,故 A 错误;B、在 图像中,图线的切线斜率表示物体的瞬时速度,斜率越大,速度越大, 1时刻图线1的斜率大于图线2的斜率,则此时有 1 > 2,故 B 正确;C、在 图像中, 2时刻转折点表示物体的位移开始减小,开始反向运动,在 图像中, 4时刻转折点表示速度减小,但其方向仍沿正方向,运动方向没有反向,故 C 错误;D、 图像与时间轴所围的的面积表位移,根据图像可知,0至 3时间内物体4的位移 大于物体3的位移,根据 = 可知物体4的平均速度要大于物体3的平均速度,故 D 错误。 故选: 。 和 图像都只能表示直线运动的规律, 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斜率越大,速度越大; 图像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根据位移关系分析平均速度关系。本题要抓住 图像和 图像的区别,从斜率、面积等数学意义进行识别和理解。要知道 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 图像与时间轴所围的的面积表位移。13【答案】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运动学基本公式的直接应用,关键是要求同学们能根据图象判断出甲、乙对应的图线,能够从图中得出有效信息,熟练运用速度位移公式和平均速度公式进行处理。根据图象中速度随位移的变化关系判断哪个图象是甲的运动图象,哪个是乙的运动图象;分别对甲和乙,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列式,联立方程求解两个质点的加速度大小。根据位移关系分析两质点是否相遇。【解答】 .根据图象可知, 图线的速度随位移增大而增大, 图线的速度随位移增大而减小,所以图线 表示质点甲的运动,图线 表示质点乙的运动,设质点甲、乙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1、 2;当 = 0时,乙的速度为6 / ,即质点乙的初速度 0 = 6 / ;设质点乙、甲先后通过 = 6 处时的速度均为 ,对质点甲: 2 = 2 1 ①对质点乙: 2 20 = 2 2 ②联立①②解得: + = 3 / 21 2 ③当质点甲的速度 1 = 8 / 、质点乙的速度 2 = 2 / 时,两质点通过相同的位移均为 ′,对质点甲: 21 = 2 1 ′④第 11 页,共 13 页对质点乙: 2 22 0 = 2 2 ′⑤联立④⑤解得: 1 = 2 2⑥联立③⑥解得: 1 = 2 / 2, 2 = 1 / 2,故 B 正确,C 错误; + A.当 = 6 时,对于质点甲有 = 1,对于质点乙有 =0 2,可知 1 ≠ 2,说明两2 2个质点不是同时到达 = 6 处,不能相遇,故 A 错误;1 1D.设甲乙经时间 位移为 时相遇:对甲: = 21 ,对乙: = 0 2,解得 = 4 ,2 2 2 0 = 16 ,乙的减速时间 ′ = = 6 > = 4 ,所以乙仍然在减速过程中,所以经4 甲2乙在 = 16 处相遇,故 D 正确。14【答案】 【解析】A.由图可知,甲车的初速度等于2 0,在 1时刻乙车速度为 0。在 1时间内,甲车的位移为 ,则由 图象中,图线与坐标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判断得乙车的位1移为 ,若甲、乙在 3 1时刻相遇,则1 2 0 = = 3 3故 A 错误; B.若甲、乙在 1时刻相遇,由图象可知, 为阴影部分对应的距离2即2 3 1 0 = × = 3 4 2由图象中的对称关系,下次相遇的时刻为 1 3 1 + = 2 2 1故 B 正确;3C.若 0 = ,第一次相遇在 1时刻以后,相遇时 乙 > 甲,则之后不能再次相遇,故 C4错误;第 12 页,共 13 页5D.若 < 0 = ,第一次相遇在0 1之间,相遇时 乙 甲,则甲、乙一定相遇两次,故9D 正确。故选 BD。15【答案】 【解析】 由图及题意可知,0~0.5 的图线表示小球自由下落,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图1形的面积大小表示小球自由下落的高度 ,则有 = × 5 × 0.5m = 1.25m,故 A 正确;20.5~0.8 的图线表示小球反弹,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图形的面积表示球能弹起的最大1高度 ′,则有 ′ = × 3 × 0.3m = 0.45m,故 B 正确;小球在0.5 末第一次反弹,小球2第一次反弹后瞬时速度大小为3 / ,故 C 错误;小球在0~0.5 内自由下落,由图读出下落的最大速度大小为5 / ,故 D 正确.16【答案】 【解析】【分析】在位移 时间图象中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读出物体的位置及位移等;速度 时间图象中,面积表示物体发生的位移,斜率表示加速度,形状可反映物体的运动性质。本题考查 图像和 图像。求解的关键是认识这两种图像的物理意义、明白斜率的含义、图像的面积的含义等。【解答】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保持不变,甲物体的 图像,其斜率代表物体的速度,可知其速度大小和方向发生变化,则甲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乙物体的 图像,其斜率代表加速度,可知其加度速度大小和方向发生变化,乙做变速直线运动,故 A 错误;根据图像可知,3 末甲回到出发点,乙此时的正向位移最大,此时距出发点最远,根1据 图线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代表位移,可知最大距离为 = × 3 × 4m = 6m,故2B 错误;根据 图线的斜率等于速度,知0~2 内与4~6 内,甲的速度等大同向; 图线的斜率等于加速度,知0~2 内与4~6 内,乙的加速度等大同向,故 C 正确;6 内甲的路程为 甲 = 4 × 4 = 16 1,乙的路程为 乙 = 2 × × 3 × 4m = 12m,故 D2正确。第 13 页,共 13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