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3.11《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2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五年级下册3.11《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2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11.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第2课时:保家卫国 独立自主)
设计简介:
本课教学设计主要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展开教学,通过影片欣赏、讨论会、查阅资料等活动,让学生逐步梳理出本课的主要历史事件。通过探究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的原因及胜利的意义,以及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工作面临的困难和外交人员做出的贡献,感受战士们和新中国建设者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的爱国精神。
教学目标:
1.通过影片欣赏、讨论会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抗美援朝时期战士们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探究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的原因及胜利的意义。
2.通过查阅资料,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国际形势,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工作面临的困难和外交人员做出的贡献,学习老一辈外交人员为国家及人民利益,排除万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3.通过交流讨论、活动体验,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新中国成立后老一辈外交家们付出的努力与艰辛,感悟我国外交的发展与成就离不开祖国的强大。
教材分析:
本课是统编《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本单元共六课,以时间为脉络,以精神为核心,呈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走过的历史进程,歌颂了仁人志士的革命精神与爱国精神。本课由“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保家卫国 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 扬眉吐气”三个话题组成,三个话题有先后的逻辑关系,展示了新中国与旧中国方方面面的不同,呈现了中华民族如何逐渐以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舞台。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人民自力更生、齐心协力、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建设伟大祖国的历史;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突飞猛进,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感受新中国建设者奋力拼搏、不畏艰难、为国献身的爱国热情和爱国精神。
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学生已初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主动性积极性都较强。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课外知识,也具备一定查找资料的能力。关于抗美援朝,学生们肯定有所耳闻,电影、书籍都有涉猎,像邱少云这样的英雄事迹也在课文中学到过。但是现在的孩子生长在和平、繁荣的年代,习惯安定美好的生活,不能很好地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内外压力。由于本课以历史内容为主,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因此,在教学时需要教师通过一些灵活多样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参与其中,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如何战胜内忧外患,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当时人们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依旧面临一些敌对势力的威胁,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努力奋斗,在政治、外交方面取得重大成就。
教学准备:
教师:《上甘岭》《英雄儿女》电影片段
学生:搜集抗美援朝战争中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查找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收集其他国家对其评价;收集老一辈外交人员的故事。
教学过程:
活动一:方法回顾
1.方法回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胡老师带领下,走进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内容,是怎么学的?
2.小结导入。(对。从整体入手,梳理内容;关注具体事件、人物,观看纪录片、翻阅书籍等相互印证,利用思维导图梳理信息。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这样学习“保家卫国 独立自主”。)
3.新中国刚刚成立,遇到了什么挑战?浏览书本79至81页,梳理一下——是的,刚刚诞生的新中国内忧外患,但全国人民团结奋斗,抗美援朝、和平外交、重返联合国,逐渐屹立在世界舞台上。
【设计意图】通过方法回顾,让学生明确学习历史的主要方法,并引导学生能主动运用这些方法继续展开学习。
活动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我们首先来关注“抗美援朝”这一事件,说说你对它的了解。
生1: 我只是听说过这件事,具体怎么不太了解。
生2: 我听爷爷说,他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现在身上还留着许多伤痕呢!
师:那你们觉得应了解什么 怎么去了解
生1: 想了解抗美援朝的前因后果。
生2: 可以阅读课本,搜索各种资料。
师:看来大家都有挺好的历史学习方法。下面就请大家在学习单的提示下展开自学:阅读课本p79和老师提供的信息,搜索资料,了解这一事件。
1.出示学习单和老师的资料包(视频上甘岭、英雄故事、电影片断)
抗美援朝战争自主学习单
起因 搜集阅读英雄故事,说说为什么他们被称为最可爱的人?
经过
结果
2.学生学习汇报(就围绕上述两个问题展开)
师:现在我们来说一说大家的学习收获吧。
生1:阅读书本79页,我知道了新中国成立不久,朝鲜内战爆发,美国乘机侵略朝鲜,把战火烧到中国东北边境,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决策,中国人民志愿军毅然开赴朝鲜,开始了长达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最终打败了侵略者,保卫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捍卫了世界和平。
生2:课本中提到的邱少云被火烧,仍咬牙坚持至牺牲都不动弹的故事,让我深深感受到中国人民志愿军保家卫国的革命精神,他们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是名至实归的。
生3:(再呈现一张人物名片 学生说关键点)看了老师分享的英雄故事,我还知道了一个吃雪的战士,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让我敬佩。
3.师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广泛浏览信息,了解了抗美援朝的前因后果,感受到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感受到一个觉醒的、敢于为祖国光荣、独立和安全而奋起战斗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保卫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捍卫了世界和平。(补充完善思维导图: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单和资料包,让学生自主探究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的原因及胜利的意义,感受抗美援朝时期战士们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活动三: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那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外交方面又做出了哪些努力呢?让我们继续学习。
(一)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
1.自主学习书本80页,扫二维码浏览预设信息,了解我国的外交政策、外交成就,5分钟后开展学习检测哦!(预设信息中是老师搜集的求同存异的内容,外交故事)
2.学生自主学习
3.自主学习检测:
师:时间到,我们来检测一下吧。
(1)新中国奉行( )的和平外交政策。
(2)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休会期间,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和缅甸。中印、中缅双方总理在联合声明中,正式倡议将( )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师补充:你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吗?我们来看一个视频了解一下吧。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如果有视频是最好的。)
教师小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表明中国确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线。(补充思维导图: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具体指什么?
生汇报:(呈现资料)生1:我们了解到“求同存异”方针中的“同”是指亚非国家团结一致共同反对殖民主义,谋求发展,而不是社会意识形态相同;“异”是指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建设道路不同。在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上,求同就是努力去寻求、扩大双方的共同点,存异就是正视并允许双方有一定的个性存在。
生2:周恩来“求同存异”的发言,驱散了万隆会议中的乌云,将会议从对立和争吵的边缘,拉回到原定的议程上来,为会议定下了和平协商的基调。周恩来用通情达理、心平气和的态度,回答了那些对共产党所作的许多直接或间接的攻击,同时也使全世界进一步认识了新中国。
师:看来大家学得很认真,回答头头是道,真好!我们继续——
4.那我们用简洁的语言来说一说老一辈外交家的故事,小组接龙的方式展开。
生1:周总理用清粥小菜化解了阿尔巴尼亚代表矛盾,真有智慧!
生2:1960年4月,周总理一行人在访问缅甸时,披上缅甸服参加泼水节,成为佳话!师:亲和更有说服力。
生3:“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结束了中美两国20多年来人员交往隔绝的局面,使中美和解,随即取得历史性突破。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终于走向了正常化的道路。
5.教师小结:是啊,类似的故事还有许多,同学们课外可自行去搜索阅读。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面面临很多困难,但老一辈外交家排除万难,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一些国家对我国由敌视、不理解逐步转化为友好相处,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中国逐渐迈着稳健的步伐走上世界舞台。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检测和故事分享会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在交流中补充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新中国成立后老一辈外交家们付出的努力与艰辛。
(二)重返联合国
1.下面这个事件就是一个明证——师图文呈现教材81页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席位的历史过程。
2. 这个事件是什么?对,就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971年10月25日,是一个值得中国和世界纪念的日子。因为这个恢复是来之不易的,请大家走进“重返联合国”资料园,小组合作探究一番。(教师预设信息: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的背景资料,如当时的国际形势、各国对此问题的不同态度等;重返之后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重返联合国合作学习单
1.重返历程中,让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2.当看到联合国总部大楼升起五星红旗的时候,你会想到什么?
生1:(说当时的国际形势,各国的态度) 从上世纪60年代起,阿尔及利亚、阿尔巴尼亚等国便年年提出要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但这一提案整整讨论了10年都未通过。美国伙同日本给国民党撑腰,各种阻挠,直到1971年,该提案才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中国重返联合国真的是来之不易啊!
生2:看到联合国总部大楼升起五星红旗的时候,我感到骄傲自豪,因为这代表着我们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已经逐渐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国家。
生3:(例举国际舞台的作用,体现一个负责任的国家的担当。)中国在联合国创建的过程中,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从1971年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后,中国在一些大的问题上,始终站在发展中国家一边,积极为他们伸张正义,坚定地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为他们争取应有的权利。
教师小结:中国重返联合国大舞台,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各国与中国的友好关系,并为中国后来的开放政策创造了良好条件。(补充思维导图:重返联合国 独立自主)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资料园、小组合作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的背景资料,进一步体会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意义。
活动四:拓展延伸
1.那么,当今中国的外交成就又如何呢?我们来看一张表格。从表格中发现,越来越多的国家与我国建交,截至2019年9月,已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80个。今天,在联合国的各个机构里几乎都可以看到中国代表的身影(呈现我国与其他国家建交的图文),中国已经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的坚强力量。
2.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运用了之前的方法来学习历史(呈现方法,不说)。我们课堂上的了解是有限的,希望同学们能借助课堂上习得的方法去了解更多历史,有自己的判断,并思考如果同样面对当时的局面,应当怎样去应对?把历史学活了。同学们,再见!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的表格数据,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突飞猛进,感悟到我国外交的发展与成就离不开祖国的强大。引导学生开拓视野、活学活用。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