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摩擦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知道什么是摩擦力。(2)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3)知道摩擦力在实际中的意义。2:过程与方法:(1)经历分组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全过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归纳总结的能力。(2)通过实验设计与操作,掌握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摩擦现象以及其运用的学习使学生关注周围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物理知识。(2)通过体会本节内容中探究的各个环节,培养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教学重点: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难点:掌握控制变量的方法;摩擦力的测量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汇报,实践活动,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创设情景学生观察滑动摩擦、滚动摩擦力、静摩擦的图片。筷子提米实验和书本互提实验了解摩擦力,再通过动手做一做,感受摩擦力。引导学生逐步做以下三个活动:1.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2.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但保持手不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3.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动,也不用力推或拉,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进行新课(一)、摩擦力1: 定义两个互相接触并有挤压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粗糙)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叫做摩擦力。2:产生条件(1)两个物体必须相互接触(2)两物体间有相互挤压(3)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4)接触面粗糙3:摩擦力的三要素(1)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 的方向相反。(2)作用点:在接触面上。(3)大小:静摩擦力的大小是一个变力。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提出问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2:猜想(引导学生根据经验,进行猜想)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2) 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3) 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有关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如何测量摩擦力?拉动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时木块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根据二力平衡的 条件,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就等于拉力的大小。实验器材(1)两块粗糙程度不同的长木板(用桌面和毛巾代替)(2)方木块(用装有石块的方形笔盒代替)(3)砝码(用石块代替)(4)弹簧测力计4、进行实验(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把笔盒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笔盒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F;、在笔盒上放石块,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笔盒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F;、把笔盒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笔盒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F;、在桌面上固定好毛巾,放上笔盒,用弹簧测力计拉笔盒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F;、 将笔盒平放和侧放时用弹簧测力计拉笔盒匀速运动,读出两次拉力F的大小即摩擦力的大小、把笔盒放在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拉笔盒慢速和中速做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F 即摩擦力的大小。实验 操作(笔盒匀速运动) 滑动摩擦力大小1 笔盒在桌面上笔盒在毛巾上2 笔盒在桌面上笔盒加上石块后在桌面上3 笔盒平放在桌面上笔盒横放在桌面上4 笔盒以较慢速度在桌面上笔盒以较快速度在桌面上5:归纳得出结论分析所得数据,把结论表述出来。进行小组汇报,交流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无关。6:实验评估通过刚才的实验,回想操作过程,你认为该设计有什么不足?如何改进 不足之处:⑴很难控制木块作匀速直线运动; ⑵测力计在运动,不方便读数。改进实验三、摩擦力在生活中应用观察图片说说哪些是要增大摩擦的?哪些是要减小摩擦的?通过什么方法增大或减小摩擦?(用幻灯片展示图片)由汽车追尾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本节有关的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二条 机动车上道路行驶,不得超过限速标志标明的最高时速。在没有限速标志的路段,应当保持安全车速。第四十三条 同车道行驶的机动车,后车应当与前车保持足以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的安全距离。课堂小结教师引导由学生自己小结课后作业摩擦力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摩擦力也并不总是有害的,课后同学们继续讨论假如我们生活中没有了摩擦力会是什么样呢?并将讨论内容以《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为题写一篇小论文。六、板书设计(一)、摩擦力1、定义2、产生条件3、摩擦力的三要素(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提出问题:2、猜想(引导学生根据经验,进行猜想)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 (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5、归纳得出结论6、实验评估(三)、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