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9.《中国有了共产党》第1课时教学设计设计简介:本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学习、观看视频、电子书等方式,学习中国共产党抗战史相关资料,锻炼学生分析问题、总结提升的能力。学会运用历史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最终使学生成长为能够通过思考、讨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产生的影响,知道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地位,明白共产党对中国解放的重要作用。教学目标:1.通过观看视频和有声绘本,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五四运动的重要影响。2.通过查阅资料、游戏竞答活动,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史实,知道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历史的必然选择。3.通过交流感受,体会革命烈士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五四青年的爱国情怀。教材分析:本课是《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中的第三课《中国有了共产党》。本单元按引导学生通过近一百年来中国探索救国之路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理解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让学生从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对中国革命产生的影响,坚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信念开始,进而通过新旧社会中国人民生活的变化,及建国后中国取得的各方面的成就,体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真理,最后落实到主动维护国家荣誉,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对中国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爱党爱祖国的民族自豪感。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处于小学高年级阶段,经过前四年的学习,学生能认识到我们的国家,但学生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认识还停留在浅层,需要进一步教育,让学生明白革命先辈们为了探索革命道路付出的艰辛努力,培育热爱共产党和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另外五年级学生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以抽象思维为主,对问题的思考比较全面深入。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相关历史资料的学习,了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等革命历史。难点:懂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学习并传承红船精神。教学准备:课件制作教学过程:(一)疫情导入(出示病毒图片)认识它吗?是的。2020年的春节,由它带来的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为整个中华大地蒙上了阴霾。面对疫情,中国人民众志成城。(继续播放图片)有这样一群人,勇挑重担,奋战在抗疫一线。师:他们是谁?师:对,他们是共产党员。师:共产党是怎么诞生的?他们的初心是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中国有了共产党”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板书:中国有了共产党 开天辟地的大事)【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体验、有感悟、有话可说。(二)通览教材,梳理内容请同学们快速翻阅教材第58至60页,看看这一话题安排了哪些内容?(板书: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那只要安排这一块内容就好,为什么还要安排这两块内容呢?带着这样的思考,走入今天的学习。(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出示《俄国十月革命》的视频)师:请看。(出示教材P58第一段话: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震动了全世界,也照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找到了指路的明灯,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逐渐认识到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师: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革命带来了什么影响?(预设:照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找到了指路的明灯。)师:的确是这样。俄国十月革命照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找到了指路的明灯,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途径师: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是怎么传播的呢?请看。(出示《新青年》和《共产党宣言》的有声绘本:第1页: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惊醒了中国的知识分子,使他们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第2页:《新青年》杂志是陈独秀创办的著名刊物,高举“民主”“科学”大旗,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反帝反封建思想的阵地。马克思主义成为了新思潮的主流。第3页:在这样的情势下,人们迫切需要准确地、完整地对马克思主义重要著作特别是代表性著作进行学习和研究。第4页: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作为国内第一部汉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当时的革命青年和知识分子当中产生强烈反响,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党的早期理论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师:这里面有哪些传播途径?预设:《新青年》、《共产党宣言》预设:报刊、书籍。师:的确。《新青年》是一个著名刊物,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反帝反封建思想的阵地。师:除此之外呢?师:陈望道首译的《共产党宣言》。师:是的。陈望道是义乌人,他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有利地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使广大知识分子更全面、更深入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师:报刊、书籍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师:还有什么途径呢?请看。(出示: 1920年3月,在李大钊的倡导下,由邓中夏、黄日葵、高君宇等十几人在北京最先成立了研究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团体。1920年5月,陈独秀等在上海以《新青年》杂志社为中心,也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在此前后创办的一些进步社团,有毛泽东等1918年4月在长沙成立的新民学会,周恩来等1920年1月在天津创办的天津觉悟社,恽代英、林育南等1920年2月在武昌创办的利群书社;还有王尽美、邓恩铭等1920年秋在济南组织的励新学会等,也在不同程度上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师:团体组织也是传播的主要途径。师:马克思主义通过报刊、团体,这两条主要途径,在中国广泛传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先进知识分子,李大钊就是其中的一位。(2)李大钊(出示李大钊的图片)李大钊是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他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系统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他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出示“活动园”李大钊英勇就义的文字+语音)但是,(语音)1927年4月6日,李大钊不幸被军阀逮捕。他在狱中备受酷刑,但始终严守党的秘密,大义凛然,坚贞不屈。4月28日,李大钊在临刑前慷慨激昂地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说:“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们已经培养了很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师:从哪里可以看出李大钊不畏惧死亡?(预设:李大钊之所以不畏惧死亡,因为他内心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预设:他相信就算自己走向死亡,还有千千万万个同志站起来。)师:是呀!李大钊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为了革命的理想,英勇就义。他勇于献身、忠贞不渝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师:革命道路上,除了李大钊,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同志,请看。 (出示其他人物的图片+姓名)师:课后,同学们可以查阅资料去了解他们。【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电子书、资料的学习,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初步的认识。对于李大钊不幸被捕入狱并被杀害,经过对其过程、性质进行分析后,理解李大钊不惧死亡的原因,为学生理解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奠定了基础。加深对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必然性的认识。(四)五四运动的爆发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进一步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历史洪流中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青春乐章。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五四运动”。1.(PPT出示油画图片+“五四运动”)师:同学们,你对五四运动有了解吗?请你说一说。师:五四运动到底是怎样一回事?(看来大家对五四运动都不了解),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出示视频)(PPT出示教材阅读角P59阅读角文字)师:看完了,我们来梳理一下“五四运动”是因什么而起?师:对,你关注到了这个信息。我们来看一看,中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得到的却是战败国的待遇。大家想想看,合理吗?学生回答。(预设:当然不合理。)师:所以就爆发了五四运动。师:五四运动一开始是由学生主导的,接下来呢?学生回答。预设: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在天安门前集合,游行示威。上海等地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支持北京学生,形成全国范围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师:是的,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这就是五四运动的经过。师:最终呢?怎样了呢?预设:结果是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合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了胜利。)3.刚才我们借助视频的学习,对五四运动的历程大概有了了解。师:五四运动中都提出了哪些口号,又有怎样的意义呢?接下来,我们展开一个合作学习。合作提醒:1.浏览学习资料(口号、巴黎和会)2.合作完成学习单。学习单①查一查,五四运动中都提出了哪些口号?我查到:②议一议,为什么中国在巴黎和会上遭到如此不平等的待遇?我的理解:。交流分享环节: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①师:提出了哪些口号?生回答。(口号:外争主权,内出国贼;还我青岛;收我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宁肯玉碎,勿为瓦全等。)师:我们一起来看这一条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这外争主权是把矛头指向谁?内除国贼呢?预设:外争主权把矛头指向帝国主义国家;内除国贼把矛头指向北洋军阀政府。②为什么中国在巴黎和会上遭到如此不平等的待遇?预设:因为中国落后。预设:自己要强大起来。师:对的。弱国无外交。(PPT出示影响)五四运动的爆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方式,阅读书上内容和补充课前查阅的资料,知道了五四运动中都提出了哪些口号,明白了中国在巴黎和会上为什么会遭遇不平等对待的原因,了解中国共产党产生的思想基础、背景,感受中国共产党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产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历史发展中自然生成的。(五)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下面就让我们走进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前后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同学们翻阅第60页和资料袋里的小故事,进行自学。待会儿我们用竞答的方式展开交流。时间:3分钟。2.大家学得怎么样呢?来看看。*三星题:1.请说一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与地点。问:会议只在上海召开吗?(还有嘉兴南湖)(PPT出示一大会址图片)是因为,7月30日晚,在会议进行时,有陌生男子突然闯入会场,引起大家的警觉,于是转移到了浙江嘉兴的南湖上继续进行。(出示南湖图片)2.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参会代表有哪些?生汇报。(PPT补充)师:对,这些是参会代表,总共13人,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这次大会就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四星题:师:我们继续交流。作为一个组织,肯定有代表组织的旗帜。那中国共产党的党旗是哪一面?中国共产党的党旗是( )。A. B.(PPT出示补充)师:是的。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党旗。它是中国共产党的象征和标志。党旗上的这个金黄色图案就是党徽,它由镰刀和锤头组成。问:那镰刀和锤头分别代表什么呢?(PPT出示相关链接里的文字)师:是代表农民和工人的劳动工具。象征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着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师:如今,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和嘉兴南湖每天迎接着来自五湖四海的瞻仰者。共产党在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我们从红色历史中汲取力量,为的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无论时代怎样变迁,“红船精神”永放光芒,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前行。*五星题:什么是红船精神?师:这里所说的红船精神是什么呢?联系今天所学,谁来说说你的理解?(PPT逐条出示)师:同学们真会思考。红船精神就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我们将一直传承下去。【设计意图】采用竞答的方式进行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们学习有关党的知识。党的性质,了解中国共产党代表着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给当时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和光明。(六)课堂总结师:学到这里,我们知道“开天辟地的大事”就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五四运动的爆发”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什么关系呢?师:其实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五四运动的爆发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有密切联系的。因为革命党人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革命指路的明灯。五四运动的爆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中国革命的面貌带来怎样的变化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设计意图】对本课内容进行概括、总结,使学生们明确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及对中国革命和建设起到的重要作用。板书设计:中国有了共产党开天辟地的大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的爆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