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8.《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设计简介教学设计重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了解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革命党人为推翻帝制、复兴中华的革命斗争,在交流学习中渗透学习历史的方法,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在让学生了解历史的同时融入道德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意识,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勇往直前,不屈不挠革命精神。教学目标:1.了解孙中山革命思想的时代背景。2.通过查阅资料,活动体验,寻找孙中山的革命足迹,探究人们对孙中山的纪念方式,3.感受孙中山一往无前、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增强爱国情感,学习与继承他的革命精神。教材分析:本课是统编《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教材第三单元。本单元共六课,选取了中国近现代史的部分内容,向学生展现了中华儿女百年追梦之路,中华民族的复兴崛起之途。本课为本单元第二课,内容主要介绍了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革命党人为推翻帝制、复兴中华的革命斗争,在让学生了解历史的同时融入道德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意识,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勇往直前,不屈不挠革命精神。课文内容有一定的广度与深度,且因为年代久远,与学生现实生活有较大的距离,因而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理解难度。学情分析:小学五年级学生已初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主动性积极性都较强。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课外知识,也具备一定查找资料的能力。对于孙中山先生,学生们都比较熟悉,对中国的近代历史也颇感兴趣,愿意去进一步探究孙中山先生的革命脚步和革命精神,了解革命先行者们为推翻帝制所做的努力。有喜爱历史的学生对本课内容已有一定初步概念,但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本课时还是会出现理解困难的情况,需要在老师的引领下理清思路,进行学习探究。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在活动中探究人们对孙中山的纪念方式,寻找孙中山的革命足迹。难点:感受孙中山一往无前、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增强爱国情感,学习与继承他的革命精神。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2.微视频制作教学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师:同学们,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从中英《南京条约》的民族屈辱,到中日《马关条约》的民族危机,直至《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一条条丧权辱国的条约,一块块被割让的国土……如何才能改变这样的局面呢?这节课我们便来探究。2.揭示课题: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 师:看到课题,你能理解吗 何为帝制?何为民族觉醒 帝制,就是君主制政体,以一人终身担任国家元首,并且国家元首通过家族世袭等方式进行更替的政体形式。中国自秦始皇时期起,形成了一整套由皇帝制度为中心的中央集权体制,沿用两千余年。师: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使各种社会矛盾更加尖锐。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只有推翻帝制,也就是推翻清政府的反动统治,中国才有出路。3.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教材P52—57,说一说第八课有那几部分内容?预设:革命先驱孙中山、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民主共和渐入人心学法小结:通览教材,梳理主要内容后,我们对这一课的结构就清晰明了了。三个话题分别呈现了关键历史人物、关键事件、事件影响这三方面的内容。4.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关键历史人物:革命先驱孙中山。【设计意图】创设多样化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教学中,我配合现代化教学手段,直奔主题,使得导入自然,富有针对性。活动二、寻找孙中山的革命足迹(一)认识孙中山1.(出示图片)阅读《立志救国》故事。2.说一说:孙中山先生给你怎样的印象?预设:爱国、勇于改革创新……(二)走进孙中山师:1894年,在历史上可谓是不平凡的一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力倡改革,无果而终。同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孙中山遂赴美国檀香山创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此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开展了一系列革命活动。学法指导:上节课中,我们知道:在关注事件细节的时候,可以通过上网、阅读书籍、观看相关影片、调查访问等来查找相关的资料,借助思维导图(鱼骨图)、手抄报、人物名片等方法整理我们获取的信息。这节课,我们继续采用这样的方法先自主学习。1.自主学习。(1)浏览书本52—57页,填写补充孙中山的革命足迹。(2)选择一种喜欢的方法走进具体事件。提供选择:(1)上网查找,梳理相关的信息,完善思维导图。(2)扫PPT中的二维码,提取信息完善思维导图。(3)阅读《话说中国》,完成思维导图。2.交流反馈。明确:(1)成立同盟会、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等历史事件。(2)武昌起义胜利后,形成了席卷全国的革命浪潮,清政府的统治迅速崩溃。3.小结: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不断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进行奋勇抗争。他们的革命过程一帆风顺吗?小结:孙中山先生是当之无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革命事业屡屡受挫,但他依旧初心不改,国内革命形势严峻,就到国外发展。4.师:看孙中山的革命足迹图!你又想说些什么?【设计意图】教学活动体现学生生活经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的彼此渗透和相互促进,从多角度、多层面引导学生理解、辨析孙中山先生的革命足迹,看见学生的思维成长。活动三、探究孙中山的革命思想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师:提到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就不得不提他的三民主义。我们一起来看——(出示文字)阅读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你懂得了什么?明确:(1)与之前的封建专制社会完全不同,追求民主。(2)从人民的角度出发,表达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师:是啊,三民主义其实是孙中山一系列挽救民族危亡,探索中国近代化的思考与实践经验的总结和高度概括。2.孙中山与中山装师:孙中山还将三民主义思想融入在他倡导的中山装当中。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山装设计中的奥秘!(播放视频)师:回顾孙中山先生的革命足迹以及革命思想的历程,我们发现在革命实践活动中孙中山先生历经险阻,却仍然百折不挠。孙中山先生对“民主”“共和”的追求,带动了整个中华民族的觉醒,他是中国近代史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位重要人物,值待我们每个人的尊敬与怀念。【设计意图】通过探究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感受孙中山先生历经险阻,却仍然百折不挠。孙中山先生对“民主”“共和”的追求,带动了整个中华民族的觉醒,他是中国近代史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位重要人物,值待我们每个人的尊敬与怀念。为下一环节学习做好情感铺垫。活动四、备受纪念的孙中山(一)多种方式纪念孙中山1.有这么一个地方,因为孙中山先生长眠于此而闻名中外:南京中山陵。(图片欣赏。)2.组内交流。除了中山陵,人们还以其它各种方式来纪念孙中山先生,你们知道的有哪些?(出示图片)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中山大学、中山街、中山公园、孙中山故居纪念馆……除此之外,还有孙中山纪念币,天安门广场孙中山画像。(二)感受孙中山的革命精神师:我觉得对孙中山先生最好的纪念,就是学习和继承他的革命精神,继续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结合下面的内容,选择其中一个方面,查查它们的含义,并说说你的理解。 1.出示孙中山先生的名言,指名学生朗读。2.请学生来说说名言的含义。3.老师帮助解读,引导学生体悟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预设:(1)“一息尚存,不忘救国。”说的是反对列强侵略和军阀割据,争取国家统一和平,体现了孙中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民族精神。(2)“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可以看出孙中山为振兴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计个人安危,处处以民族、国家利益为重。(3)“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表现了孙中山勇于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断追求真理,百折不挠、愈挫愈勇的斗争精神。(4)孙中山先生说“中国如果强盛起来,我们不但是要恢复民族的地位,还要对于世界负一个大责任。”看出他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4.请学生结合孙中山先生的伟大精神,说说对自己的学习生活的启示。【设计意图】创设生活情境,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当作教学资源,使得讨论因境而生,真实、自然,富有针对性,并在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表之中进行了有效的引导与提升。活动五:情感升华,发展传承1.相关链接:2016年1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孙中山先生当年在《建国方略》一书中构想的中国建设的蓝图在百年前因种种条件难以实现。如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顽强奋斗下,这个蓝图早已实现。祖国大地上,铁路进青藏,公路密成网,高峡出平湖,港口连五洋,产业门类齐,稻麦遍地香,神舟逝太空,国防更坚强。孙中山先生致力于建设的独立、民主、富强的国家早已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2.课堂小结:今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革命先辈们的不断探求救国救民之路,奋勇抗争推翻帝制是分不开的,让我们牢记历史,以孙中山等革命先驱为榜样,为祖国的美好未来努力奋斗!学法指导:在第7课的学习中,我们抓住主要事件了解那段历史,这节课上,我们通过梳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足迹、革命思想,发现:抓住关键性人物也能帮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历史。希望同学们运用这样的方法继续了解历史!【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引导学生关注学习方法,提高教学实效。通过课堂小结升华学生情感认知,起到点拨激趣、延韵导行的作用。板书设计: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革命先驱孙中山革命足迹 革命思想 革命精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