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维护秩序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维护秩序 教案

资源简介

3.1维护秩序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到社会秩序与社会规则的关系,树立秩序意识和规则意识。
2.了解生活中的各种规则,能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
3.知道良好的社会秩序能促进社会正常运转,保证人们安居乐业。【教学重点】
生活需要秩序
【教学难点】
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聚焦“无处安放”的单车现象,阐述共享单车现阶段呈现出的问题,采用师生对话的方式,导入课题。
(二)探究活动
多媒体播放画面:“公交车乘客蜂拥而上”、“私家车随意停放”、“医院门口就诊无序”、“交通路段寸步难行”,利用反例让学生理解秩序的含义。
播放图片,思考以上图片体现了哪些方面的社会秩序?
请同学们大胆设想一下,你的生活中无秩序会怎样?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新闻播报环节:“2019年香港暴乱事件”,图片、事件最新进展、特约评论员新闻报道三个环节,让学生感悟社会秩序对公民和社会的重要性。刨根问底——秩序从何而来?(三组场合引发学生思考)
结合孟子和莱蒙特的名言引出:维护秩序靠规则。顾名思义:社会规则的含义。
遵守规则“我能行”请大家写一写平时在日常生活中、在学校里、在社会,你遵守了哪些规则?在践行中感受规则。
中华传统文化《弟子规》,结合音乐,教师诵读。弟子规,中小学生行为规范,交通法律法规,正是这些规则,明确了社会秩序的内容。
情景剧——排队
场景一:银行柜台前
场景二:学校食堂窗口前
思考:不同场合下,大家的表现为什么如此不同?
知识卡片:“一米线”,要求后面等待的人员与前面办理业务的人员保持一米的距离,不要紧跟或围拥。遵循“一米线”的规则,既是尊重他人隐私的要求,也是自身文明素养的体现。社会公共场所中的各项规则,从而保障了社会秩序的实现。
教师小结: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对违反社会规则的行为,不仅会受到舆论的谴责,道德、风俗等包含的非强制性手段,还会受到法律纪律等规定的强制性手段甚至受到相关部门处罚。
(三)课堂巩固
多媒体呈现本课的内容:
(四)感悟升华
1、学生集体诵读日常行为规范三字歌
2、教师寄语结束本节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