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2网上交友新时空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慎重对待虚拟世界中的交友,不沉迷于虚拟世界,学会在现实世界中与同伴交往。2.能够辩证认识网上交友带来的影响,学会运用互联网结交朋友。3.了解网上交友的特点以及带来的影响;知道如何慎重结交网友。【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够辩证认识网上交友带来的影响教学难点:慎重对待虚拟世界中的交友,不沉迷于虚拟世界,学会在现实世界中与同伴交往。【教学方法】谈话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微视频教学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交情深厚的朋友叫挚友;无话不谈的朋友叫密友;经常在一起打球的朋友叫球友;一起户外旅游的朋友叫驴友;还有一种朋友大家一定也很熟悉了,那就是网上交的朋友——网友出示新课:网上交友新时空(设计意图:一段话齐读导入,直观形象,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兴趣点。)二、讲授新课总议题:网上交友我最棒分议题一:网上交友利与弊(一)出示一组社交软件标志:你认识这些社交软件吗?你有过网上交友的经历吗?如果有,是怎样的感觉?(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分享网上交往的经历,以及微信、微博等新交友平台的使用感受。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互联网为现代人提供了一个平台,感受互联网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可以享受网络带来的各种便捷与快乐,以此切入感受网络交友的特点。)教师总结:网络世界拓宽了我们的朋友圈,大家通过互联网关注自己的兴趣点和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互联网成为我们进行社会交往的重要途径。过渡: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网上交友还会给我们的成长带来什么?我们该如何面对网上交友?(二)拓展分享提出问题:网上交友有什么特点?影响?(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交友的图片、材料引发学生共鸣,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网上交友的经历,网上交往和现实交往截然不同,之所以有这样的差别,就在于网上交往有其特殊性,交往的环境是虚拟的,平等的,自主的,每个人可以畅所欲言。(网络交往的优势)情境 1:有个特别谈得来的网友突然消失,吴凡到处打听,却怎么也联系不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呢?吴凡既疑惑又失落。有的网友告诉他,网上的交往都是虚拟的,下了线彼此谁也不认识谁,不能当真。提出问题:(1)互联网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密切还是更疏离呢?可以更密切,也可以更疏离。更亲密,是因为互联网超越了空间和时间限制,将志趣相投的人连接在一起;更疏离,是因为当我们习惯以互联网当作主要的社交场所,只会削弱与人建立正常关系的能力。(2)吴凡网友消失的原因可能更有哪些?(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充分考虑多种可能性。)(3)网上交友可以当真吗?互联网让交友的内容更加丰富,许多志趣相投的人可以突破时间空间限制的交流。但是不同于现实交往,虚拟的交往难以触摸到生活中的真实,我们不可能只停留在虚拟世界中,大家可能在网上不用考虑现实后果和责任。(网络交往的弊端)知识拓展:网络交友:“虚拟社交中那些表象化的东西,如点赞数、关注人数,它们带来的满足感,就像毛毛雨,仅能给人带来短暂的湿润,却无法真正滋润心田。当你越是追求毛毛雨,心底就越是干旱、越是空虚,于是形成恶性循环,其结果就是人们不再注重与他人的深度关系”。互联网开启了通往世界的又一个窗口,有时却关闭了与他人沟通的心灵之门。过渡:通过我们分享吴凡的事例,我们看到网上交友带给我们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接下来我们分小组讨论并小结:网上交友的利:交友形式虚拟、平等、自主,交友内容多样化、自由化,交友范围扩大且有针对性;网上交友的弊端:关闭了与他人沟通的心灵之门,友谊间的责任淡薄,交往环境易被污染,友谊不稳定,彼此不信任,疏离。分议题二:网上交友要慎重吴凡事件继续,设置情境:情境2:原来吴凡的好友只是因为生病暂时没有上网。他很快就回复了吴凡的信息,随着越来越相熟,吴凡也对网友越来越好奇,网友恰巧提出了周末见面的要求。要不要和网友见面呢?于是他发帖求助,回帖如下。问:(1)如果你是吴凡,你会去见网友吗?(设计意图:网友约见面的情况,一些学生觉得和陌生网友见面不算什么问题,甚至有些学生有和陌生网友见面的经历。“见网友”是在网络交友过程中很多人经常遇到的问题,通过这样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共同分析、各抒己见、达成共识。)提示:网上交友,学会理性辨别,慎重选择。网上交友,在虚拟世界交往,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将网上的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需要谨慎。(2)如果去见网友,可能发生哪些情况?采用表演或者讲述的形式均可。网友见面有可能是因为大家志趣相投,可以转化为现实朋友,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出示:网友卸妆见被嫌丑挨打;14岁少女浴池见网友被性侵(视频)学生感悟:网上交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需要谨慎,要理性辨别,有自我保护意识,从而避免悲剧的发生。(设计思路:典型材料,凸显见网友的后果,强调警示作用,安全是第一位的)情境 3:随着吴凡与网友互动越来越多,现实中的吴凡遇到了这样的困境:班级的活动他很少参加,他发现班里没有一个朋友,遇到心事他也不知道找谁倾诉,有时他会产生孤独感和疏离感,我建议,吴凡这样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思路:让学生身临其境,想方设法解决困境)总结:通过吴凡的经历,我们发现虚拟交往难以触摸生活的真实,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虚拟世界,更应活在现实中。所以,要学会在现实中与同伴交往。知识拓展:根据《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和阅读实践报告(2017-2018)》,未成年人网上社会交往呈现“谨慎且消极”状态,有33.2%的未成年人在现实中与网友见过面。接近9成(88.7%)被调査未成年人网上交流的好友,都是现实生活中认识的人。数据显示,未成年人中,选择与网友只在网上交流的占到了54%,只有33.2%的未成年人在现实中与网友见过面。调查还发现,未成年人对今后与网络新朋友的交往预期,从长期看处于消极的态势,即认为通过网络方式交友,保持长期交往可能性的概率在减少。教师寄语:网络是一个包罗万象、错综复杂的世界,而作为中学生的你们都特别单纯,毫无甄别地网上交友,会产生很多隐患。希望大家能认清网络的虚拟性、隐匿性、超时空性的特点,自觉破除虚拟网络交友带来的神秘感,化虚为实,掌握分寸,适度交友。不论是网络交友还是现实交友,既要真心真意,也要自我保护。相比于网络交友,结交现实生活中的朋友,提升实际的人际交往能力,尤为重要。三、课堂小结:依据板书互动梳理。四、实践作业:做个小调查,了解中学生网上交友的普遍程度、动机、标准、方式、时间,并写出一份简单的调查报告。(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充分考虑多种因素。)宣布下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