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6.我们神圣的国土(第2课时)设计简介:本课时涉及的内容比较多,通过对中国地形的认识,感受中国的山水之美。在本课的教学中,以学生的小组合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通过对《中国地形》图的阅读,“锦绣中华”手册的制作,优美风光片的欣赏,《旅游文明公约》的制订等,激发学生对中国壮丽山河的喜爱之情,从而建立尊重自然、爱护生态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引导学生找出我国的主要山脉、江河,欣赏祖国的风景名胜和自然风光,深入了解我国是一个世界自然遗产众多的国家,进一步感受祖国的美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2.运用观察、收集资料、小组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欣赏景观,感受世界自然遗产的价值,初步建立关注世界遗产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交往、表达、合作等能力。3.通过说一说、议一议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到世界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需要每一个人的保护,引导学生建立尊重自然、爱护生态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教材分析:《我们神圣的国土》是统编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一课的内容,包含“辽阔的国土”“好山好水好风光”“一方水土 一方生活”三个主题,课程内容: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体验热爱国土的情感。第2课时主要学习“好山好水好风光”这一版块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地图,了解我国领土辽阔,地形多种多样,山河壮美,拥有众多世界自然遗产,初步建立关注世界遗产的意识。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于祖国的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都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够结合自己的游览经历介绍一两处景点特色,以及自己游览的感受。有部分孩子知道祖国的主要山脉和河流,但是部分学生对于主要山脉和河流的地理分布不是很清楚,因此我们的课堂要有所侧重。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晓祖国主要山脉和河流,感知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和历史文化的灿烂。 教学难点:了解世界文化遗产以及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教学准备:1.课件、《中国地形》图;2.查找中国山脉或河流相关特点的资料,写下自己游览过的风景名胜,选取其中一处准备好照片,在全班交流。教学过程:活动一:复习导入,板书揭题1.复习导入。(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走进了《我们神圣的国土》第1课时,你们有哪些收获呢?(2)小结:是呀,我国国土幅员辽阔,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我们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神圣不可侵犯。2.板书揭题。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这片广袤的土地,感受我们神圣国土上的——好山好水好风光。(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对上一课时内容的回顾,让学生对祖国的自豪,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延续,产生探究祖国好山好水好风光的欲望。活动二:走进《中国地形图》,走进河流与山脉(一)初识山脉与河流1.美景欣赏。我们的大中华有哪些好山好水好风光呢?让我们一起开展一次快乐旅行,去游览一下我们彩色的中国。首先请看——(播放视频《这里是中国》)2.说一说:你从视频中感受到了什么?3.评一评:最美之地你觉得中国最美的地方是哪里?你知道它是哪种地形吗?我认为中国最美的地方是_______,它美在________,它是________地形。4.总结:原来我国有连绵巍峨的高山和气势磅礴的高原,有群山环抱的盆地和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有高低起伏的丘陵和纵横交错的江河湖泊,真是大美中国。(二)走进山脉与河流1.小小地理学家:阅读《中国地形》图。(1)出示《中国地形》图。这是我国的地形图,你能在上面找到我国的主要山脉和大江大河,看看它们都分布在哪里吗?(2)同桌合作,用不同颜色的笔分别圈出我国的主要山脉和大江大河。2.交流反馈。(1)同桌汇报。说一说你们找到了哪些山脉与河流。(2)画一画:谁能到黑板上指出长江流经线路和黄河流经线路?(3)找一找:我们居住的地方有没有山脉或河流,说说它们的名字。3.小结:是呀,我们的祖国不但地形多样而且山河壮美,就像一幅意蕴隽永的山水画卷。(板贴:壮美河山)【设计意图】通过对《这就是中国》风光片的欣赏,让学生感受中国的好山好水好风光,对祖国的地形有初步的认识。紧接着走进《中国地形图》,通过圈一圈,说一说,画一画,找一找等活动,让学生将中国地形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拉近了距离。活动三:美景展示,制作“锦绣中华”手册。(一)引入:祖国处处是美景,我国的美景当中,哪一处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是否能用镜头展示给大家看?(二)小组合作。出示合作要求:1.选内容说感受。阅读书本49页介绍,结合自己的旅行经验,或是搜集的资料,选一处介绍并说感受。2.选美景做名片。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处美景,制作“美景名片”。(要求:图文结合。可以是美景图片,也可以是亲身游览照片)3.选形式做展示。将小组内的“美景名片”装订成册,准备小组展示汇报。(三)反馈汇报。(播放《快乐中国行》音乐)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咱们的“锦绣中华”美景展示活动就要开始啦——1.小组根据“美景名片”多形式介绍。2.根据学生的介绍补充资料。补充一:长江长江是我国的第一长河,日夜不停,奔向东海。长江有着丰富的水量、众多的支流,像母亲一样,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中华儿女。(1)你们对长江还有其他的了解吗?(2)补充资料:播放长江、长江三峡的介绍视频。补充二:黄河“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流域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是中华民族的摇篮。(1)为什么黄河被称为母亲河呢?(补充视频资料)(2)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有许多赞颂黄河的诗句,你还知道哪一些?3.为什么长江、黄河都是自西向东流向大海?你能从地形图中找到原因吗?4.小结:是的,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这也是长江、黄河都是自西向流向大海的原因。(四)制作“锦绣中华”美景册。1.组组分享。祖国处处皆美景,课堂时间有限,我们来不及一一介绍,接下来就带上你们小组的“美景名片”册,向其他小组进行展示吧。2.美景成册。祖国大好河山不仅秀美,还蕴含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韵味。(板贴:文化灿烂)让我们把每个小组的“美景名片”装订的我们的“锦绣中华”美景册,将它放在学校的展示栏,让更多的人领略到我们祖国的山水之美。【设计意图】以“锦绣中华”美景册制作为主线,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将中国的美景展示在大家的面前,既有自己的亲身经历,又有资料的整合,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锦绣中华”手册的制作还将活动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让更多的人领略到祖国山水的无限魅力。活动四:我是小导游,带您游名胜祖国处处是美景,其中有些美景很独特,有些美景十分罕见,还有些美景对研究自然环境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成为人类重要的世界自然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规定,整个国际社会都有责任通过合作保护世界自然遗产。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就来当当小导游,带大家领略祖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一)世界自然遗产知多少。1.自主学习。出示要求:(1)说一说:自主阅读课本第50《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分布图,你找到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有哪些?(2)想一想:它们为什么能入选为世界自然遗产呢?(3)秀一秀:去过其中某个地方的同学可以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感想。(4)查一查:选择一处你感兴趣的世界自然遗产,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与同学交流。2.汇报交流。以小导游的方式介绍自己熟悉的世界自然遗产。补充图片:云南石林、贵州荔波(喀斯特地貌)福建泰宁、广东丹霞山(丹霞地貌)补充视频:九寨沟风光片3.小结:非常感谢大家的分享,我国是一个世界自然遗产众多的国家,每一处自然景观都有它独特的美,这也是它们入选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原因。(二)世界文化遗产以及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1.自主学习。除了世界自然遗产,还有世界文化遗产,都是人类要保护的世界遗产。请阅读P51,了解我国有哪些世界文化遗产以及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2.反馈。世界文化遗产:长城,明清皇宫(北京故宫、沈阳故宫),敦煌莫高窟,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承德避暑山庄,曲阜孔庙、孔府、孔林,武当山风景区,拉萨布达拉宫,丽江古城 ,平遥古城,苏州古典园林,北京颐和园,北京天坛,明清皇家陵寝,龙门石窟,都江堰—青城山,,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杭州西湖。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泰山风景名胜区,黄山风景名胜区,武夷山,峨眉山-乐山大佛3.补充欣赏:敦煌之美4.此时的你有什么感受?5.小结:是啊!山的不朽,塑造了五千年的锦绣;水的流动,流出了五千年的声威,同学们,让我们共同祝愿祖国的山更绿、水更清,明天更美好!(三)践行文明出游公约1.保护世界遗产,需要人类共同的努力,但是社会上却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些不和谐的画面,请看——出示新闻:“真爽,我破坏了踩一脚要恢复60年的丹霞地貌!”2.你是如何看待这三名游客的做法的?对此,你有什么感想?3.我们身边有没有类似的事情发生?4.小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整个国际社会都有责任通过合作保护世界自然遗产。我们身边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同样需要保护。尊重自然,爱护生态和保护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板贴:共同守护)5.如何用自己的行动爱护自然,爱护文化遗产,爱护祖国的一草一木呢?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一份《旅游文明公约》。6.公约展示。【设计意图】这一部分的活动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首先通过小导游的方式让学生将自己所熟知的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向大家作介绍,再通过几个风光片的欣赏再次激发学生对它们的向往。然后插入现实生活中的新闻,引发学生产生保护遗产的愿望,进而制定《旅游文明公约》,将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中去。活动五:总结延伸祖国处处是美景,祖国山河的美景需要我们共同来保护,希望每一位同学能够践行今天的承诺,保护身边的一山一水,保护一草一木,让我们的祖国好山好水好风光常在。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