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5张PPT)探究世界的本质(辩证唯物论)《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世界的本质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人们在实践和认识中首先要回答的问题。第2课一、考情分析 明确考向探究世界的本质 考题 试题类型 知识点 材料材料 2023全国乙卷T23 选择题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违规摘花行为减少违规摘花行为减少 2023年1月浙江卷T18、T19 选择题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尔雅》漫画《你是咋当上千里马的》《尔雅》 漫画《你是咋当上千里马的》 2023山东卷T10 选择题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统一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习近平对培养“一县一业”重点基地文件看法习近平对培养“一县一业”重点基地文件看法 2023辽宁卷T9 选择题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统一 古人靠观察候鸟春归的时间来规划农时古人靠观察候鸟春归的时间来规划农时 2023湖北卷T15 选择题 自然界的物质性 苏轼治水的理念苏轼治水的理念 2023广东卷T12 选择题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自行车消费热潮自行车消费热潮 2022全国乙卷T40 非选择题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小学劳动教育小学劳动教育 2022海南卷T23 非选择题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元宇宙”“元宇宙” 2022辽宁卷T9 选择题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统一 漫画《所谓借风只是顺应了风的方向》漫画《所谓借风只是顺应了风的方向》 2022山东卷T7 选择题 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阴阳合历”历法“阴阳合历”历法 2022江苏卷T10 选择题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飞舞的鸽子与音乐飞舞的鸽子与音乐 2022湖南卷T12 选择题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漫画《人生如天气,可预料,但往往出乎意料》探究世界的本质辩证唯物论世界的物质性运动的规律性物质决定意识规律是客观的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①能动地认识世界(目的性/自觉选择性/能动创造性)②能动地改造世界(正确——促进;错误——阻碍)③尊重规律是前提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二、体系构建 宏观把握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世界的物质性三、考点梳理 把握细节考点一:世界的物质性1. 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山川湖泊花鸟鱼虫风雨雷电声波射线电场磁场西瓜草莓卫星 飞机高楼大厦…………特点一: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特点二: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特点三:客观实在哲学上的物质(抽象 、一般、共性)具体的物质形态(具体、个别、个性)客观性:无论人们是否感受或者是否承认它的存在,它都真实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与唯心主义相区别)可知性(与不可知论相区别)①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②是物质和意识的唯一区别抽象概括共同本质≠客观存在物质+意识=客观存在物质=客观实在关 系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具体的物质形态区 别联 系是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共同本质物质的具体表现永恒存在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暂时存在可以被创造、改变和消灭①物质是对具体物质形态的概括抽象,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②物质依赖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只能存在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并通过具体的物质形态表现出来,不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③二者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物质 ≠ 物质的具体形态; 物质 ≠ 万事万物的总和弄清物质与具体物质形态的关系,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的理论界限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表现 依据 方法论自然界 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方法论:尊重和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①从产生上看: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的决定作用)②从构成上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③从发展上看: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注意:顺应 √ 顺从、服从、征服 ×方法论: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三、考点梳理 把握细节考点一:世界的物质性(劳动的决定作用)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三、考点梳理 把握细节考点一:世界的物质性表现 依据意识 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①从起源看,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物质反应特性→低等生物刺激感应→动物感觉心理→人类意识;劳动社交)②从生理基础看,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的特有机能。(人脑≠大脑≠电脑≠人工智能)③从内容(本质)看,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主观映象)。(正确意识—如实反映;错误意识—歪曲反映;内容客观,形式主观)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相符合。总结:物质决定意识原理P21深化-------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生理基础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表现为正确或错误观点、感性认识或理性认识……。形式是主观的②无论是正确还是错误歪曲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③意识是人们对世界的能动反映,不是被动反映(不是复印机、照镜子)。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刘彻《秋风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王国维认为诗词的境界“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造境,是诗人为表达内心感情而创造出来的一个情感空间,此法重在“造”字,即据现实而虚造,它合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写境,是诗人就眼前景随物描写,在写景的同时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此法重在“写”字,即摹写与再现,它渗透着诗人的审美理想与追求。由此可见①写境是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原景重现②造境是诗人通过想象虚构出的意境③写境是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的统一④造境源自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达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 ③④C(2023湖北卷)苏轼是北宋的治水能臣,在西湖边留下了以湖面小石塔为标界来监测水位和水面种植区域的“三潭印月”。针对“吴中”之地“居民与水争尺寸,以故常被水患”,他主张“让地与水”,提出“堤防省(注:减少)而水患衰”的理念。苏轼治水的理念启示我们( ) ①传统治水理念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社会实践 ②要合理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利民生福祉发展③要突破自然条件制约,积极主动推动矛盾转化 ④要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D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三、考点梳理 把握细节考点二:运动的规律性1.运动: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运动和物质的辩证关系:关系 理解 误区 错误示例物质是 运动的物质运动是 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唯一特性)。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载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只承认物质否认运动——形而上学只承认运动否认物质运动——唯心主义(表现为位置的移动、数量的增减、事物性质的变化等)刻舟求剑仁者心动、万物运动都只是在概念中运动2.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三、考点梳理 把握细节考点二:运动的规律性原理内容 方法论①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都有其固有的规律②规律具有客观性。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注:人不能藐视、创造、改变、消灭规律,可以认识、发现、利用规律,改变规律起作用的条件。①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②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原理原理方法论总结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表 现 具体内容 注意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目的性—有计划、有目的自觉选择性—认识对象有所选择能动创造性—反映的程度(现象本质)时间跨度(过去现在未来)意识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意识不能直接改造世界,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①意识的能动作用受到客观规律和实践水平的制约(有条件的)②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3.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原理方法论总结3:意识的能动作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原理原理内容: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原理方法论总结4: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①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强调客观)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可以正确指导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强调主观)方法论: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既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强调主客观结合)拓展3:区分意识的反映、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和主观能动性项目 项目 意识的反映 意识的反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 主观能动性区 别 表现范围认识世界:如实反映和歪曲反映改造世界:正确意识促进发展;错误意识阻碍发展能动地反映和能动地反作用“想”和“做”的精神状态意识的反映+反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 < 主观能动性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原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反映+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方法论:重视意识,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原理方法论总结5: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①首先要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尊重客观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④两个反对: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主观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客观主义)。发挥主观主客观相结合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形而上学注意:一切从实际出发,要反对从主观出发(包括真理)→从理论出发(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从经验出发(经验主义)从自身需要出发物质意识规律客观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决 定运动认 识利 用前提条件尊 重5.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6.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世界统一于物质4.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3.意识的能动作用2.客观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理解“四个概念”,即:物质、意识、运动、规律明确“六个原理”(背诵)即:总结:唯物论概念与理论【一起来找茬】1.物质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辨析:× 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2.客观实在性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意识的共同本质。( )辨析:× 人的意识是主观的,不具有客观实在性。3.哲学上的物质与具体事物是客观与客体、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辨析:× 哲学上的物质与具体事物是抽象与具体、普遍与特殊的关系。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 )辨析:×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5.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辨析: √6.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辨析:× 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7.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辨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并不是所有的唯物主义都坚持该观点。8.规律是客观的,因而规律是永恒存在、亘古不变的。( )辨析:× 规律随着事物存在的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把规律看作是永恒不变的,是形而上学的静止的观点。9.“遇水架桥,逢山开路”告诉我们要尊重规律客观性。( )辨析:× “遇水架桥,逢山开路”告诉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0.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辨析:× 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是否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1.(2023广东卷13)20世纪80年代,自行车是我国居民出行最常见的代步工具。近年来,随着绿色低碳出行观念的普及,多地出现骑行热,凭借健身、时尚、科技等新元素,沉寂多年的自行车再次引发民众的消费热潮。这一现象说明①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选择性②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决定生活面貌③事物的发展是间断性和飞跃性的统一④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B高考真题2.(2023全国乙卷T23)每当鲜花盛开的季节,赏花者纷至沓来。某公园用”你欣赏花的美丽,花欣赏你的高度””把花朵留在枝头,让美丽留在心灵”等宣传语,代替”禁止折花”“摘花可耻”等警示语,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违规摘花的游客明显减少。该现象反映的哲学道理是①改变人的思想观念就能变革客观现实②人的思想观念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③思想观念具有能动性,不受制于客观现实④客观现实的变化会引起人的思想观念的改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D3.(2023·浙江·高考真题)《尔雅》是由汉初学者编纂的一部术语词典,阐释了4300余个术语的内涵,涉及天文、地理、日常、社会、人事、学习和习俗等,依据其所释名物可以推求古代生活的风貌。由此可知①时代的进步推动术语研究发展 ②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③生产方式制约着社会生活面貌 ④术语学也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2022·山东卷)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历法。阴历反映的是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规律,能反映潮汐,可指导海事活动;二十四节气则是反映太阳周年视运动的“阳历”,能反映四季交替和气候特征,可指导农业生产。通过设置闰月协调回归年与朔望月之间的天数,使得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阴阳”和谐,融为一体。中国历法智慧所蕴含的哲理是①正确认识是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相统一的基础②人对世界的认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③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是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④要在斗争性中把握同一性,在同一性中把握斗争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DC5.(2022·江苏卷)“我在室内弹琴,看见窗外鸽子飞,在这刹那间,飞舞的鸽子与室内的音乐产生了某种联系,彼此成为对方的背景:音乐是鸽子飞舞的伴奏,鸽子是音乐表达的内容。总之,鸽子与音乐产生和谐的美感。其实,它们隔了一层玻璃,鸽子与音乐根本就不相干。是什么把它们‘和谐’在一起呢?是我。”这段话A. 把想象的东西当作了真实,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B. 割裂了音乐和鸽子的客观联系,是形而上学的表现C. 说明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D. 说明人们通过合理化想象可以创造一个客观的世界6.(2022·湖南卷)漫画《人生如天气,可预料,但往往出乎意料》(作者:于昌伟)启示我们( )①面对人生的出乎意料,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②可预料与出乎意料相互否定,符合辩证否定观③“思维的眼睛”能揭示事物内部规律,人生可预料④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应该精确预见人生的未来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AB7.(2022·辽宁高考)漫画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欲借风力须顺风势 ②任运自在随风飘荡 ③驾伞乘风去我所向 ④逆势而动方得如愿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8.(2022·全国乙卷T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习近平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某小学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自2009年建校起就创办“开心农场”,开启“新劳动教育”试验,先后开发出“农事劳作”“创意劳动”和“美好生活”3个课程群,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劳动能力和劳动观念,学校依据二十四节气开设劳动课程:立春时,来到开心农场寻找春天;立夏时,参加学校举办的收获节,摘蚕豆、剥蚕豆、吃蚕豆;立秋时,整地施肥种萝卜;小雪时,测量油菜的高度,为油菜画像。学校给各年级学生安排不同农活:种蚕豆,种土豆,种桑养蚕,种油菜,种向日葵,养兔子。结合地方民俗和文化,学校开设了古法造纸、藤编艺术,制作油面筋、竹篱笆等实践体验课程。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学校奖励“劳动币”,用来兑换学习用品。目前,该校“开心农场”规模已从最初的5亩地扩大到20多亩,劳动教育延伸到了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引导孩子们走出课堂、走进自然,播下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种子。“今天,你劳动了吗 ”已然成为该校同学打招呼的流行语。该校劳动教育促进了学校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水平提升,成为闻名全国的“金名片”。结合材料并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该小学劳动教育取得显著成效的原因。(12分)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原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方法论:重视意识,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某小学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自2009年建校起就创办“开心农场”,开启“新劳动教育”试验,先后开发出“农事劳作”“创意劳动”和“美好生活”3个课程群,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劳动能力和劳动观念,学校依据二十四节气开设劳动课程:立春时,来到开心农场寻找春天;立夏时,参加学校举办的收获节,摘蚕豆、剥蚕豆、吃蚕豆;立秋时,整地施肥种萝卜;小雪时,测量油菜的高度,为油菜画像。学校给各年级学生安排不同农活:种蚕豆,种土豆,种桑养蚕,种油菜,种向日葵,养兔子。结合地方民俗和文化,学校开设了古法造纸、藤编艺术,制作油面筋、竹篱笆等实践体验课程。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学校奖励“劳动币”,用来兑换学习用品。目前,该校“开心农场”规模已从最初的5亩地扩大到20多亩,劳动教育延伸到了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引导孩子们走出课堂、走进自然,播下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种子。“今天,你劳动了吗 ”已然成为该校同学打招呼的流行语。该校劳动教育促进了学校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水平提升,成为闻名全国的“金名片”。在设问逻辑引领下审材料,明确材料逻辑(提取材料信息)①物质决定意识→根据实际开发劳动课程②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良好的精神风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③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结合实际,遵循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开发劳动课程。国标答案(12分)结合料并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该小学劳动教育取得显著成效的原因。该小学劳动教育取得显著成效的原因某小学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自 2009 年建校起就创办“开心农场”,开启“新劳动教育”试验,先后开发出“农事劳作”“创意劳动”和“美好生活”3个课程群,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劳动能力和劳动观念学校依据二十四节气开设劳动课程:立春时,来到开心农场寻找春天;立夏时,参加学校举办的收获节,摘蚕豆、剥蚕豆、吃蚕豆;立秋时,整地施肥种萝卜;小雪时,测量油菜的高度,为油菜画像。学校给各年级学生安排不同农活:种蚕豆,种土豆,种桑养蚕,种油菜,种向日葵,养兔子。结合地方民俗和文化,学校开设了古法造纸、藤编艺术,制作油面筋、竹篱笆等实践体验课程。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学校奖励“劳动币”,用来兑换学习用品。【大前提】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结论】②学校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发展规律,按照学生年龄、不同节气和地域历史文化特点,开发课程安排农活。(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③明确劳动教育目标,注重弘扬中华劳动美德,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奖励先进,调动学生参加劳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意识的能动作用)①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该小学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自2009年起就创办了3个课程群,用以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劳动能力和劳动观念;并结合地方民俗和文化,学校开设了古法造纸等实践体验课程。这些都体现了该校坚持唯物主义立场。②意识反映并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树立正确意识。该校正是因为树立了正确的意识,从而让劳动教育促进了学校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水平提升,成为闻名全国的“金名片”。③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该学校从实际出发,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并结合地方民俗和文化,开设各类劳动教育课程,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劳动教育取得显著成效。学生版参考答案:9.(2022·海南卷)辨析题。“元宇宙”是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虚拟世界,拥有完整运行的社会和经济系统。现实中的人能以数字化身的形式进入“元宇宙”,进行娱乐、社交、消费、内容创作等,并获得无限接近于真实的体验。现代科技的运用、发展与整合,为“元宇宙”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有人认为,未来人类会生活在现实世界和“元宇宙”中,成为现实与数字的两栖物种。结合材料,运用哲学唯物论的知识对以上观点加以辨析。(12分)【答案】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②“元宇宙”是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虚拟世界,随着科技的发展,人能以数字化身的形式进入“元宇宙”进行娱乐、社交、消费、内容创作等,并获得无限接近于真实的体验。这说明意识具有能动创造性,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③人是现实社会中的人,“元宇宙”中的人不能离开现实社会中的人而独立存在,它是对现实社会中的人的一种反映,人不能脱离现实而生活在虚拟世界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