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同步试题一、选择题1.(原创)二战后,东欧一位领导人说:“我们不应奴隶般的模仿外国人的模样”,这里提到的“外国模样”指的是东欧各国的经济建设照搬了( )A.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罗斯福新政答案:C。【解析】考点:东欧各国的改革。本题考查学生对东欧剧变原因的认识,属于识记、理解层次。东欧各国由于受斯大林模式的制约,加上苏联的干预,缺乏独立自主权利,从而导致剧变。材料提到的“外国模样”指的就是照搬苏联的“斯大林模式”,故选C项。2.(原创)如果让你设计一个欧洲国家旅游攻略,以下哪个国家不可能出现(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捷克斯洛伐克答案:D。【解析】考点:捷克斯洛伐克的分裂。本题考查学生对东欧剧变后版图变化的认识,属于识记、理解层次。东欧剧变后,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从此,统一的捷克斯洛伐克不复存在,故选D项。3.(2009·江苏无锡中考题32)东欧剧变的实质是( )A.政治体制的变化 B.经济体制的变化 C.国家名称的变化 D.社会制度的变化答案:D。【解析】考点:东欧剧变的实质。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识记、理解层次。东欧剧变指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因此说东欧剧变的实质是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革。D符合题意,故选D项。4.(2014·湖北襄阳模拟卷·10)“横空出世一战中,社会制度初显优,二次大战建大功,一朝解体两极终。”材料生动地描述了( )A.美国的历史 B.苏联的历史 C.法国的历史 D.英国的历史答案:B。【解析】考点:苏联的历史发展脉络。本题难度适中,属于理解、应用层次。结合材料中的提示词“横空出世一战中”“社会制度”,知道此国家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再结合“一朝解体”可知是材料描述的是苏联的历史,故选B项。5.(2010江西中考题·13)有学者评论某次改革时说:“天冷,本想弄点木材烤烤手,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烧了。”据此判断,他评说的是( )A.戈尔巴乔夫改革 B.罗斯福新政 C.邓小平改革 D.列宁新经济政策答案:A。【解析】考点:戈尔巴乔夫改革。本题考查学生对苏联改革的认识,属于识记、理解层次。根据材料关键词“将整个房子烧了”。推断这次改革是失败的,因此排除B、C选项。再根据所学知识,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最终使苏联进入死胡同,1991年,苏联解体,分裂成诸多国家,故选A项。6.(原创)1991年的一个冬日,一面印有镰刀锤子的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降落,一面印有白蓝红的三色旗缓缓上升。这一事件标志着( )A.东欧剧变 B.苏联解体 C.十月革命胜利 D.德国统一答案:B。【解析】考点:苏联解体。本题较为简单,属于识记层次。题目中通过国旗的变化表明国家政体的变化,联系题目中的时间,ACD时间与题目不符。故选B项。7.(2009·湖南衡阳中考题·18)1992年,一位莫斯科居民通过信件与外国友人联系时,他在寄信人地址栏写的国名应是( )A.沙皇俄国 B.俄罗斯 C.苏维埃俄国 D.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答案:B。【解析】考点:苏联解体。本题较为简单,属于识记、应用层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1年苏联解体,更名为俄罗斯。1992年,一位莫斯科居民如通过信件与外国友人联系在寄信人地址栏写的国名应该是俄罗斯。故选B项。8.(原创)“苏联”这个词已成为过去,直接导致苏联解体的事件是( )A.赫鲁晓夫改革 B.东欧剧变 C.欧洲联盟成立 D.戈尔巴乔夫改革答案:D。【解析】考点:苏联解体。本题考查学生对苏联解体直接原因的认识,属于理解、应用层次。C选项不符合题意,A、B选项虽然都给苏联解体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均不是直接原因,故选D项。9.(2014·湖南邵阳中考题·19)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美国罗斯福新政 ②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 ③布拉格之春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②③①答案:C。【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排序,属于识记层次。罗斯福新政是1933年,布拉格之春是1968年,戈尔巴乔夫改革是1985年,故先后顺序选C项。10.(2011·山东枣庄中考题·17)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改革是国家发展的动力,但若改革背离了国情则将给国家的发展带来影响。20世纪80年代,因改革失败而导致了国家性质改变的国家是( ) A.苏联 B.中国 C.德国 D.日本 答案:A。【解析】考点:苏联解体的实质。本题难度适中,属于理解应用层次。抓住关键词:20世纪80年代,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可以得出此次的改革应该指1985年戈尔巴乔夫改革,它使苏联走向解体,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11.(原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它是二战的罪魁祸首,因战争而分裂,又因剧变而统一。材料二:柏林墙(1)材料一提到的它指的是哪个国家?(2)材料二所示柏林墙的拆除发生于哪次重大历史事件中?其实质是什么?答案:(1)德国。(2)东欧剧变;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德国历史的了解。由材料提到的关键词“二战的罪魁祸首”、“因战争而分裂”可以判断这个国家就是德国,它在二战之后,分裂成为联邦德国、民主德国;东欧剧变之后,重新获得统一。而东欧剧变的实质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这种剧变不仅表现为东欧版图的变化,其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发生本本性的变化。12.(2011·山东·莱芜)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对苏联的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材料二:东欧的事件对我们来说并不感到意外,迟早要出现的。东欧的问题首先出现在内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列出材料中“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历史依据。(2)邓小平为什么说东欧事件“迟早要出现”?答案:(1)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果;政治上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2)东欧各国没有找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人民不满;西方推行“和平演变”策略。【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材料中“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历史依据是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果;政治上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使共产党的中央控制能力下降。东欧的事件指的是东欧国家发生剧变,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邓小平说“迟早要出现”的原因在于,东欧国家没有找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导致了人民的不满,外部原因是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策略。13.(2011·山东·滨州)在人类现代化的进程中,世界性大国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刻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这位身材不高,有着钢铁般意志和敏锐头脑的思想巨人,正在创造着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他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世界上下五千年》材料二:1921年春,苏俄发生大面积灾荒,3000多万老百姓挣扎在饥饿的边缘……然而这个政策引起了农民的不满,一切富农甚至借机拿起武器,连十月革命中布尔什维克的坚强堡垒──喀踉施塔得的水兵们也支持农民的要求。──《大国崛起》材料三:1991年12月25日晚,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同时,飘扬在克里姆林宫上空的苏联国旗徐徐降下。(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他领导的哪一次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2)为了挽救材料中描述的危机,苏俄又采取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内容是什么?(3)这一震惊世界的历史事件说明了什么?推算一下苏联共存在了多久?答案:(1)列宁;俄国十月革命。(2)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3)苏联解体;69年。【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解体的认识,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答材料题,要按照先看问题,然后带着问题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有效信息,最后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归纳答案,答案要求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解答思路如下:(1)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他”是列宁,领导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2)材料二中的关键信息“1921年春”,为了挽救危机,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主要内容是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3)材料三中的关键信息“1991年”“最后一任领导人”,根据所学知识,这事件指苏联解体,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于1922年,1991-1922=69年。三、综合探究题14.(原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这个新生儿月份不足,于1917年诞生。他的母亲虚弱不堪,他自己长期营养不良,是地地道道的欧洲孤儿,很少有人看好他。但是在他20岁后,奇迹般地成为欧洲宠儿;30岁时更是从世界的边缘站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但是,40岁后开始患病,在1985年,他动了一场大手术,1991年,不治身亡。(1)这个“新生儿”指的是哪个国家?(2)1985年这场手术指的是什么事件?(3)1991年不治身亡指的是什么事件?他对当时国际格局带来什么影响?(4)这个新生儿的短暂一生,给我们中国带来什么启示?答案:(1)苏联;(2)戈尔巴乔夫改革;(3)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朝多极化发展。(4)改革要符合国情;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要深化改革开放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顽,要坚定改革信念,遇到困境要进行有效调整。(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解析】本题是综合性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苏联历史发展的认识。抓住材料中描述时间的关键词即可。1985年指戈尔巴乔夫改革,1991年指苏联解体。另外,要学以致用,通过对苏联解体的认识,汲取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经验教训,从而培养学生横纵联系历史的能力以及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80年代末的东欧剧变以及苏联解体的情况。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观察历史地图,在过程中培养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材料和小组合作分析,学会“论从史出”,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要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实事求是,坚韧不拔地探索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道路。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东欧剧变及实质;苏联解体。(二)难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以及如何客观的认识这两个事件带来的影响。 三、教学策略(一)采用“质疑──合作探究──归纳”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二)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收集相关影视资料和文字资料。(三)学生准备:课前预习,并且记录自己在预习过程中的疑惑。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5分钟)出示“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和“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对比地图提问:从图上你看出了什么?”生:“社会主义国家的数量大大减少了,东欧版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新课教学作好铺垫新课教学(30分钟)???????走进东欧剧变?疑惑一:二战后,东欧各国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出示当时东欧一位领导人语录──我们不应该奴隶般的模仿外国人的模样)疑惑二:东欧各国如何进行改革?(以捷克斯洛伐克改革为例──“布拉格之春”)疑惑三:东欧各国改革的结果如何?(出示表格“二战后东欧各国的外债”)解疑一:结合已学“奴隶般”—东欧各国在二战后受控制;“外国人”—苏联;“模样”—苏联模式(得出结论:改革的原因是苏联模式不符合东欧各国的国情)解疑二:阅读卡政治上:经济上:(得出结论: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但却被莫斯科寒流中断)解疑三:观察表格(得出结论:各国改革成效不大,外债严重,社会危机加深)?????1.通过呈现三个疑惑,引导学生积极从相关的地图、图片及文字资料,学会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其进一步解决问题能力2.层层疑惑,让学生一步步去探索真相,使他们了解东欧剧变的背景,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探究东欧剧变?1.呈现图5-37,剧变后的东欧,思考东欧剧变,“变”体现在哪些方面?2.呈现材料:陈其琛回答《世界知识》杂志的一段文字1.观察地图:变体现在版图的变化(德国、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社会制度的变化(实质)2.概括材料:东欧剧变的原因:历史因素、内部因素、外部因素这部分的内容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培养学生形成“论从史出”的能力,以及学会分析概括东欧剧变的实质和原因揭秘苏联解体1.呈现“苏联生命周期表”──1985年手术指的是什么?手术的结果如何?2.呈现图3-39“八一九事件”?1.阅读p21,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政治上、经济上、对外关系上)2.看图:改革的结果是苏联日益动荡,爆发了“八一九事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直观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成了苏联解体的催化剂?感悟苏联解体1.呈现“苏联生命周期表”──1991年死亡指的是什么事件?2.呈现图5-40“独联体”国家3.视频资料苏联解体4.小组合作,概括苏联解体的原因1.观察地图:1991年,独联体的成立标志着苏联解体2.观看视频,感受印有镰刀锤子的红旗从克里姆林宫降落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组长汇报1.通过影视资料还原1991年苏联解体的过程,让学生感受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曲折性2.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课堂延伸(3分钟)以史为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对我们国家实现“中国梦”有何启示?结合所学知识,思考讨论,各抒己见举一反三,学以致用,联系热点知识课堂小结(2分钟)伴随着东欧的风云突变,苏联走向了解体,宣告了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终结,也宣告了两极格局下冷战落下帷幕五、板书设计(一)东欧剧变???????????????? (二)苏联解体1.东欧剧变的背景 1.戈尔巴乔夫改革2.东欧剧变的表现、实质 2.八一九事件3.东欧剧变的原因 3.苏联解体的标志及原因六、教学反思(一)成功之处1.本课是九年级下册,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教学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阅读文本材料和合作探究过程中解决问题,得出结论,获取信息,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教学设计中,突出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2.本课采用质疑教学法,在层层问题的创设下,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学习知识、学会分析归纳等学习历史的方法。并通过课堂小结和课堂延伸,升华本节课的主题。3.本节课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学习世界历史的热情有所提高,基础知识得到落实,重难点得到突出,教学目标也循序渐进地得到实现。(二)不足之处1.本课的知识距离学生认知是有一定距离的,有些知识点比较抽象,虽然用了地图及文字材料来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但如何做到表述得更加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是我认为自己需要提高的地方。2.本课涉及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知识点比较多,因此,在材料的取舍和提炼上面,在时间分配和把握上面,今后,仍然要注意改进。课件14张PPT。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当今世界五大社会主义国家越南朝鲜老挝古巴中国东欧剧变二战后,东欧各国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卡达尔“我们不应该奴隶般的模仿外国的模样!”疑惑一东欧各国如何进行改革?(阅读卡)政治上经济上改造整个政治制度有计划的市场经济“布拉格之春”“莫斯科寒流”中断“布拉格之春”疑惑二东欧剧变东欧各国的改革结果如何?(东欧各国社会危机严重)疑惑三东欧剧变变2.华约组织解散1.版图的变化3.社会制度变化(东欧剧变的实质)东欧剧变 阅读材料 思考东欧剧变的原因 “这些事情(指东欧剧变)来得虽然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杂志的谈话历史因素:内部因素:外部因素:沿用苏联模式,背离本国国情。本国改革成效不大,引发社会危机。苏联:“新思维”外交西方:“和平演变”战略东欧剧变头脑风暴1917年一个新生命诞生;1936年长大成人;1945年儿孙满堂;1956年重病;1985年手术;1991年死亡。苏联的生命周期表戈尔巴乔夫改革重点:首先经济改革苏联解体改革重点:转到政治方面“八一九事件”1991年的戈尔巴乔夫与叶利钦已是水火难容。叶利钦在1991年“8·19”事件期间向市民发表演说苏联解体“独联体”徽标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同乌克兰、白俄罗斯三国领导人签署协议,宣布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苏联解体 1991年12月25日19时32分,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降落。克里姆林宫升起俄罗斯国旗。苏联解体,宣告了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终结,也宣告了两极格局下的冷战落下帷幕苏联解体合作探究 有人说,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八一九事件”,有人认为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有人认为是冷战中的军备竞赛,也有人认为是复杂的民族问题。对此,谈谈自己的见解。(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所学的知识以及P23资料1,资料2的内容)苏联解体以史为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给我们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什么启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同步测试.doc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教学设计.doc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