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团结》同步试题一、选择题1.(2014年·江苏淮安)新中国建立后,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改变了少数民族地区的落后面貌,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B.“一国两制”的实践C.土地改革的进行??????????????????????????????????????? D.对外开放的实行【解析】课标要求为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属于识记、理解层次。民族区域自治制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有利于民族团结、平等和地区发展、国家统一。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重视对概念的准确认识和理解。正确答案是A。2.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我国先后成立了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其中成立最早的是A.新疆 B.宁夏和广西 C.西藏 D.内蒙古【解析】根据教材知识,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开创了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的先河,建立了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此题主要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的建立,要求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重视对概念的准确认识和理解。正确答案是D。观察以下图片,回答3-4题。3.小李为班会准备了以下方面的素材,下列各项中较适合作为本次班会主题的是( ) 青藏铁路开通 少数民族代表 庆祝自治区成立50周年A.朋友遍天下 B.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C.科教兴国 D.“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解析】课标要求为列举各民族空前团结的实例,感受民族自治地区的发展,属于理解、体验层次。此题通过展示民族团结、平等等相关信息,使学生感受图片的主题。试题体现了知识的综合性、迁移性、开放性。同时,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正确答案是B。4.图片信息说明我国①体现了各少数民族高度的自治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③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④消除了民族差异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此题通过展示民族团结、平等等相关信息,使学生能感受我国实现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实行民族平等的原则。高度自治是针对特别行政区的,故把排除①,④是错误说法,所以正确答案是B。5.(2014年广西来宾)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其中作为主体的民族是( )A.壮族 B.藏族 C.汉族 D.维吾尔族【解析】根据七年级教材知识,我国各民族聚居的特点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格局,此题考查我国民族聚居的特点,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落实。正确答案是C。6.(2014杭州)2014年3月28日是西藏自治区百万农奴解放55周年纪念日。55年来,自治区开创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新局面。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调动了藏族人民的积极性②体现了西藏自治区的高度自治③坚持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④保障了藏族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课标要求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属于理解、体验层次。民族区域自治制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有利于调动人民的积极性、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此题结合时政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对概念的准确认识和理解,高度自治是针对特别行政区的,故把排除②。正确答案是C。7.(2012绍兴)党和政府一贯重视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且成效显著。在今后的扶贫攻坚中,西藏、新疆南疆三地州等少数民族集中地区仍将作为主战场。这说明( )①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②我国坚持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④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此题通过展示民族团结、互助的相关信息,使学生能感受我国实现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后各民族共同繁荣的信息,但民族区域自治制不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此题重视对概念的准确认识和理解,故排除③。正确答案是B。8.2015年是西藏自治区将成立50周年。西藏地区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②“一国两制”政策的落实③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的发展④兄弟省市区的无私援助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此题结合时政展示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来发生的巨变,使学生能感受我国实现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后民族自治地区的发展。但材料和一国两制无关,故排除②。此题重视对概念的准确认识和理解,正确答案是C。9.从“我国民族分布图”中,你可以获得的信息是( )①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③各族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④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根据七年级教材知识,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根据本课知识可知各族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从图上可获知的信息是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故①③④正确,②这句话正确,但从图上不能获取此信息,所以要排除,正确答案是C。此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图片信息的能力。10.我国每年春节联欢晚会,都有不少少数民族的歌舞节目,既丰富了春晚内容,又让人们感受到少数民族的风采。这样做有利于( )①贯彻民族团结原则②促进各民族经济发展③各民族文化共同繁荣④消除民族差异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课标要求为列举各民族空前团结的实例,感受民族自治地区的发展,属于理解、体验层次。题干的做法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共同繁荣,与经济无关,所以②不能选,④是错误的,各民族有自己的个性,不会因此而消除差异。正确答案是A。二、非选择题1.2015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也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以下是“2013年新疆和西藏自治区经济发展情况表”。?地区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及对比上年的增长率(%)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元)及对比上年的增长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及对比上年的增长率(%)新疆851011.1%72969.6%1987410.9%西藏807.6712.1%657815%2256111.6%(1)表格说明了什么?(2)两地的发展得益于党和国家的哪些好政策。选择其中一项政策说说它是如何使自治区人们感到幸福的。答案:(1)自治区的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社会水平不断提高;自治区地区也存在着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象。(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改革开放(或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能保证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自己内部的事务,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或: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人民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解析】课标要求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感受民族自治地区的发展,属于理解、体验层次。民族区域自治制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试题体现了知识的综合性、迁移性、开放性与时政性。同时,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2.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民族地区的发展情况信息一信息二信息三2014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本届大会共有2987名代表,其中少数民族代表411名,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各类教育得到高度重视,2012年秋季开始,西藏全面实现15年免费教育;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抢救、挖掘和整理;尊重宗教信仰、保护宗教设施。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迸发出空前的力量,焕发出无尽的活力,民族地区GDP总量由1978年的324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64772亿元。(1)三则信息各说明了什么?(2)结合材料说说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答案:(1)信息一说明各族人民平等地享受同样的政治权利。信息二说明国家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采取积极的措施保护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重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与推广,使许多少数民族文化重放光彩。信息三说明民族自治地方经济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2)①政治方面:有利于民族平等,边疆稳定、巩固国防,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②文化方面:有利于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文化事业,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③经济方面:有利于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解析】课标要求列举国内各民族空前团结的实例,感受民族自治地区的发展,属于理解、运用、体验层次。此题通过实例,旨在让学生了解民族自治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增强民族团结意识,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注重知识的综合性和应用能力的考查以及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2013年绍兴诸暨期末卷)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歌曲《爱我中华》(1)歌词体现了我国怎样的民族关系?国家编制实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11-2015年)》安排专项资金帮助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经济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国家积极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中央和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都有一定比例的少数民族干部,155个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均有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者副主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地方广播电台每天用21种少数民族语言进行播音,全国共有1万多所学校使用21个民族的29种文字开展双语教学,2011年编译出版的民族语言教材达3665种。──《2012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2)材料是如何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政策的?答案:(1)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2分)(2)安排专项资金帮助人口较少民族发展,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体现了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积极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保证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体现了各民族平等;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常委会的主要领导由实行区域自治民族的公民担任,保证少数民族人民自己管理自己的内部事务,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用少数民族语言播音,开展双语教学,出版民族语言教材,尊重了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体现了民族平等。【解析】课标要求列举国内各民族空前团结的实例,感受民族自治地区的发展,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的内涵,属于理解、运用、体验层次。此题通过例举民族自治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旨在让学生真正理解我国实行的民族政策,增强民族团结意识,体验我国如何实行民族政策。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三、综合探究题1.结合图片和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疆民族状况图材料二:2013年9月,第四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分析部署了教育人才等援疆重点工作,要抓住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历史机遇,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1)结合材料一,说说该地区民族分布的特点。(2)结合材料二谈谈开展对口援疆工作有什么意义?(3)请你列举出国家加大援助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些具体举措。答案:(1)大杂居,小聚居。(2)党和政府实施援疆工作,有利于培养少数民族人才;提高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促进新疆地区经济发展;有利于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构建和谐社会。(3)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修建青藏公路、铁路;西气东输工程;设立少数民族扶贫专项贷款;少数民族农牧民免费看病;中东部地区在省级重点中学开办“西藏班”“新疆班”;实施“援疆工程”等等。【解析】课标要求列举国内各民族空前团结的实例,感受民族自治地区的发展,属于识记、理解、运用、体验层次。此题主要是注重知识的综合性、探究性和应用能力的考查。以新疆地区的民族分布特点和援疆工作,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重视学生对时政的关注度,旨在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团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懂得民族区域自治制是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的一项政治制度;能列举国内各民族空前团结的实例;提高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文本、资料、图片,学会运用对比、归纳、综合分析的方法认识我国当前的民族政策和民族自治地区的发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用历史和现实眼光来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民族团结的意识,培养热爱各族人民的情感;自觉维护我国的民族政策,尊重各族人民的风俗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我国民族政策以及民族自治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理解民族平等、团结、共同发展的重要性。2.难点: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的含义及重要意义。三、教学策略1.采用情境创设法,通过视频、图片、实物等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3.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回族、维吾尔族的帽子等实物。4.学生准备:复习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第一课、八年级相关内容,预习本课内容。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课前播放歌曲《爱我中华》。(2)上课开始看视频“2015央视春晚56个民族创意服装秀《大地春晖》”,引入课题。创设情境,认一认少数民族服饰。生:回族、藏族、维吾尔族等。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想法进行回答。激发起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为新课教学作好铺垫。新课教学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回顾七年级第一课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思考:(1)我国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少数民族分布有什么特点?(2)根据“阅读卡”,说说民族自治地区有哪几类?算一算,今年是哪些自治区成立50、60周年?(3)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交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的意义?学生展示复习预习成果:回答相关问题。根据已有的认知回答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结合地图,指出5个自治区的位置并算出西藏、新疆成立50、60周年。学生从历史、现实、未来三个角度讨论交流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的意义。结合七年级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把握本课知识;相互讨论、交流能让学生充分发表观点,体会民族区域自治制的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二、民族自治地区的发展选取不同民族自治区的典型案例,课件展示相应的图片、文字资料,引导学生思考并完成:(1)政治上,西藏的民主改革,及改革后西藏在各方面获得解放的史实和资料,思考自治区的变化。(2)经济上,西藏的基础设施建设、西部大开发、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及五大自治区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数据等相关资料,感受自治区经济上的发展。(3)文化上,结合课本上资料和大量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国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推广。根据相关资料感受民族自治地区的发展。?通过西藏自治区的相关资料,感受民族区域自治制使各族人民平等地享受同样的政治权利。通过观看经济领域的相应的图片资料,感受民族区域自治制使自治地方经济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感受民族区域自治制使许多少数民族文化得以传承,文化水平有很大提高,少数民族文化重放光彩。用文字、图片、数据、资料说话,具体、直观、形象,借助文字培养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借助图表培养学生的比较、综合能力,借助数据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三、民族团结根据教材提供的两则资料,引导学生思考并完成:(1)根据资料和自己在生活中的感受,说说各民族人民是如何团结、和睦相处的。(2)小组合作探究,结合历史与现实情况,分析民族团结对维护国家统一的意义。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交流。认真阅读课本两则材料,学生谈感受。参与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从两个方面进行交流:从历史上看,各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的保障;从现实来看,中华民族正在进行一场伟大的复兴。?通过本活动,一方面能让学生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通过合作探究、讨论,可以让不同的观点发生碰撞,在自主交流中培养学生由表及里分析问题的能力。?课堂小结(1)同学们,经过本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梳理本课知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的原因、内容,民族自治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发展,加强民族团结的措施和意义。学生回答。???学生回顾、反思,理清思路,巩固所学。通过本环节,让学生自己谈收获,了解教学重点、难点的达成度。通过本活动,主要起到巩固复习的作用;使学生能真正落实本课内容。?五、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1.成功之处(1)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是学生的舞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本课上有很好的体现。整个课堂是互动的,整个课堂生活化了,所学的知识也在真实情境中得到应用,课堂效率大大地提高。(2)本节课从学生的需要和实际出发,精讲教学内容,把生活引进课堂,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学起来。通过歌曲、视频、图片等直观资料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内化新知,又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促进他们的发展。(3)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之间的关系,既关注教学方法又重视学法指导。本课上积极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应运各种资料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比较、综合等学习能力。2.不足之处(1)在教材的使用上:应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能一味地照搬教材(教教材)。在用教材的过程中可以对某些内容作一些取舍和调整,让其更切合班级学生实际,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些。(2)在学生的参与上:虽然运用了多种手段来调动学生,但并没有使所有学生参与课堂,一些学生的表现似乎课堂与他无关。如何提高学生对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落实的。课件21张PPT。民族区域 自治与民族团结 认一认: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 小聚居 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制,设立自治机关,由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民族区域自治制我国的主要民族自治区:自治区(5个)自治州(30个)自治县(旗)(120个)我国已建立了哪几个省级民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195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西藏自治区(196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2015年是__________自治区成立50周年,也是____________自治区成立60周年。西藏新疆维吾尔算一算:①有利于增强国家认同感(从历史角度看……)②有利于维护民族和谐(从现实角度看……)③有利于促进共同发展(从发展角度看……)想一想:民族区域自治制意义二、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的发展西藏的民主改革旧制度下的西藏为封建贵族无偿劳动的农奴政治上:民主改革,享受同样权利推翻延续几百年的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翻身解放 。1959年西藏地区的民主改革 使西藏人民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各方面获得了解放,西藏的社会面貌焕然一新。资料1 : 西藏人民和全国各族人民一样,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所有权利。2012年,在西藏的自治区、地(市)、县、乡(镇)四级换届选举中,参选率达到94%以上。经过直接和间接选举产生的34244名四级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代表31901名,占93%以上。资料2: 西藏人民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事务的权利受到保障。自1965年自治区成立以来,历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和人民政府主席都由藏族公民担任。全区干部队伍中,藏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占82.05%看了两则资料你有何感想?平等地享受同样的政治权利川藏公路新藏公路青藏公路经济上:相互支援,促进经济发展经济上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经济上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经济上 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沿边开放战略,到不断加大的边境贸易促进政策,再到“兴边富民”行动……曾经的边缘地区正逐步成为如今的开放前沿。广西壮族自治区,这个全国唯一的沿海、沿边、沿江自治区,正成为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前沿地带。图6-37 在广西南宁举行的中国-东盟博览会经济上文化上:传承保护,推广民族文化冬不拉哈萨克族乐器水族水书《格萨尔》史诗西藏第一所高等学府——西藏民族学院又一批西藏农奴后代走进校门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各民族风俗习惯少数民族文化得以传承 少数民族文化重放光彩三、民族团结(1)从历史上看:各民族团结友爱是国家统一的保障。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符合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民族团结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国家统一,有利于国家走向繁荣富强。(2)从现实来看:中华民族正在进行一场伟大的复兴。民族团结有助于各民族同舟共济、同甘共苦、同心同德,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有利于巩固国防,保证边疆地区的稳定,中华民族才能换发出伟大的力量。 结合历史与现实情况,分析民族团结对维护国家统一的意义?合作探究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制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的发展背景:56个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民族团结政治上:民主改革,享受同样权利经济上:相互支援,促进经济发展内容:意义:(历史、现实、发展角度)文化上:传承保护,推广民族文化措施意义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团结》同步测试.doc 《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团结》教学设计.doc 《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团结》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