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8.空气中有水吗
教学目标:
知道露、霜是一种天气现象,能描述露、霜形成的原因
通过模拟实验探究露的形成条件,能用科学的语言描述露珠的形成过程。
具有基于证据和推理发表自己见解的意识,乐于倾听不同的意见,勇于反思和完善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能进行模拟实验,并能用科学的语言描述露珠的形成过程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乐于倾听不同意见,养成合作团结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出示书本情景图,提问:昨天晚上没有下雨,怎么小草上有这么多露珠 露珠是从哪里来的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露的形成过程。
引出课题空气中有水吗?
新知探索
提问:生活中,你在哪些物体上见过露珠?
学生回答:草地上、树叶上……
出示一些有露珠的地方:小草上、荷叶上、竹叶上、栏杆上、花朵上……
活动1:草地上的露珠
讲述:露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我们常常在一些物体表面发现露珠,请你回想一下,出现露珠时天气如何?露珠出现在什么时间段?
学生根据生活常识回答,出现露珠的天气和时间段。
思考:小草上的露珠是从植物体内冒出来的吗?随着气温升高,物体表面的露珠还在吗?露珠的形成与什么因素有关?与同学讨论交流并完成活动上册P18页记录。
学生活动。
分享交流:露珠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露珠形成因素:空气中水蒸气;温度差;接近地面的物体表面……
解释:露珠的形成——在温暖的季节,太阳还没有完全出来的时候,由于空气中有大量的水汽,接触到接近地面的物体表面,温度差异较大,所以就会出现露珠。
活动2:露珠从哪里来
出示冰镇饮料外壁的 小水珠。讲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种现象 ——从冰箱里取出未开启的饮料罐,放置一段时间后,罐外壁会挂满许多像露珠一样的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猜测: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
模拟实验——探究饮料罐上的小水珠从哪来
实验材料:密封箱、干燥剂、饮料罐
实验步骤:
1.从冰箱里取两罐冷藏后的饮料
2.一罐放入没有盖子的箱内,另一罐放入干燥的密封箱内
3.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两个罐子的外壁出现情况。完成活动手册P18页活动2
实验现象:在干燥箱里的饮料罐,罐壁上只会出现很少的小水珠,而放在没有箱盖的箱内的饮料罐,罐壁上的小水珠较多,而且时间越长,小水珠会滑落到罐子底部。
实验结论:由于空气中有看不到、摸不到的水蒸气,当这些水蒸气遇冷就会凝结成小水珠,附着在物体(饮料罐)表面。但是,如果在干燥的环境下是不会有小水珠出现的。
讨论: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类似这样出现小水珠(水雾)的现象?
学生举例。
出示一些例子:洗澡时洗手间里的“水雾”,烧水时锅盖上的水雾;眼镜片上的“水雾”……
活动3:霜的形成
在寒冷的季节,我们常常会看见在接近地表的物体表面附着有小冰晶,这就是霜。与露一样,霜也是常见的自然现象。思考:霜的形成与露珠的形成相似吗?一般在什么时间容易看到霜?
实验名称:探究霜的成因
实验材料:烧杯、食盐、玻璃棒、勺子、冰块
实验步骤:
1.装若干碎冰块倒入烧杯中,加较多食盐,适量的水;
2.用玻棒小心搅拌混合物;
3.仔细观察烧杯外壁,分析实验现象推测其成因
思考:加入食盐有什么作用?
解释:添加适量食盐可以使混有冰块的水的温度迅速下降到零摄氏度以下。
实验结论:霜的形成与露珠相似,在寒冷(0摄氏度以下)的天气情况,空气中的水汽会快速冷凝成小冰晶,并附着在物体表面形成霜
三、拓展实践
冰箱使用一段时间后,常会出现一层厚厚的霜。霜不仅减少了冰箱贮存食物的空间,而且还浪费电能。有哪些方法可以减少冰箱的结霜现象 和爸爸妈妈一起,用这些方法试一试。
除霜步骤:
1.拔掉冰箱的电源。
2.在冰箱的冷冻舱内平铺上一层毛巾。
3.在毛巾上放上一碗开水,也可以在几层多放几碗。
4.关上冰箱门,半个小时后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发生,还可以反复的加开水,达到全部清除的效果。
5.再用冰箱的时候可以在冰箱内贴上保鲜膜,等再起冰霜的时候,直接撕掉保鲜膜就可以了。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