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教案设计第二课时 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课题 中华民族一家亲 第二课时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五年级核心 素养 目标 政治认同:了解中华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道德修养:通过搜集资料、归纳分析等方式,了解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事例。 法治观念:掌握各民族之间交流合作的重要性。 健全人格: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观念;培养学生尊重和包容不同民族的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分享精神。 责任意识:理解并认识到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华民族文 化。激发学生热爱并维护民族团结,培养民族自豪感。重点 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多元文化的重要性。难点 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观念;培养学生尊重和包容不同民族的态度。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观察“中国民族分布地图”,说一说你的发现?“大杂居”观看视频:11个民族混居在云南红河观察地图,有没有发现哪些地区少数民族居住比较集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小结: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格局。二、新知讲解阅读活动园中关于茶马古道的介绍。资料中反映的文化交融的事例是什么?观看视频各民族间文化的交融、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稳定。资料中提到的“凤尾竹”和“弦子”你知道是什么吗?尝试说一则历史上或当前生活中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事例。分享一:孝文帝改革分享二:郑和下西洋分享三:文成公主分享四:丝绸之路小结:我们各个民族之间是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为实现各民族共统繁荣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在奠定祖国疆域、开发祖国山河和维护领土完整的事业中,各民族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共同书写了中国历史的辉煌篇章。南朝时期北方大量人口南移,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加速当地经济的发展。抗日战争期间成立的东北抗日联军,除汉族外还有满族、朝鲜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鄂温克族等少数民族,充分体现了多民族团结抗战的特点。汉朝时,中原的丝绸就已经沿着丝绸之路传播到西北边疆地区,给少数民族民族带来深远影响。少数民族也在深刻影响着汉族的生产生活,棉花、芝麻、大蒜是由古代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传入内地的。你知道西瓜、黄瓜、核桃、葡萄、胡萝卜等瓜果、蔬菜在我国历史上是怎样传播开的吗?在长期实践和不断交往中,各民族相互借鉴、相互欣赏、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下面是一些同学查找到的各民族对中华文化贡献的事例,你还能举出其他的事例吗?课后查找资料,填写在课本上。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生活和实践过程当中,各民族相互交往交流交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努力建立和建设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并共同床在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我们各民族是一个共同体,谁也离不开谁。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