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 理2023.11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L县地处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山区面积达95.5%,辖103个村(含6个居委会),是以纳西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地。2015年该县户籍人口为23.78万人,常住人口为22.91万人,图1示意L县自西向东不同区域人口流动状况。据此完成1~3题。1.甲乙丙丁四个县域功能区分别是A.主城近郊区、偏远山区、主城远郊区、主城区B.主城远郊区、偏远山区、主城近郊区、主城区C.主城远郊区、主城区、主城近郊区、偏远山区D.主城近郊区、主城区、主城远郊区、偏远山区2.L县村域人口流动活跃度东部显著高于西部,可能是东部A.旅游业较发达B.经济发展水平较高C.农业收入有限D.教育医疗设施较好3.为进一步振兴社会经济发展,L县宜采用的发展策略是A.就近城镇化B.异地城镇化C.郊区城市化D.逆城市化德国M大都市区中的小城镇可分为依附型、独立型和网络型三类(图2)。依附型小城镇位于大城市功能区域内部或者边缘;独立型小城镇深入乡村腹地,在空间上相对独立;网络型小城镇互相联系,距离大城市相对较远。随着区域快速交通线网的完善,小城镇凭借自身宜居的环境吸引着更多对生活具有更高需求的人前来就业定居。据此完成4~5题。4.关于三类小城镇的叙述,正确的是A.依附型小城镇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结构B.独立型小城镇更易吸引周边乡村地区的剩余劳动力C.网络型小城镇彼此协作,更容易接受大城市产业转移D.三类小城镇均对年轻就业人口具有更强的吸引力5.随着区域快速交通线网的完善,三类小城镇最有可能的演变方向是B:依附型转化为网络型·A.网络型转化为依附型C.依附型转化为独立型D.独立型转化为网络型图3示意某次灾害性天气过程前后Y市气温、气压、露点温度(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保持气压一定的情况下,使空气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和风向、风力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6~7题。6.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A.气温、露点温度、气压B.气压、气温、露点温度C.露点温度、气温、气压D.气温、气压、露点温度7.在11日20时到12日8时之间,Y市经历A.气压降低B.短时大风C.霜冻D.暴雨秦岭山脉东西绵延1600km,南北跨度200km。自T(距今约240万年)至现代T 时期,秦岭山脉整体抬升至平均海拔2000m以上。图4示意秦岭山体剖面不同时期高度变化以及现代自然带分布。据此完成8~9题。8.与T 时期相比,T 时期秦岭两坡A.降水量差异减小B.年均温差异减小C.自然带类型增加D.植被覆盖率上升9.只考虑地形变化影响,T,至T;时期该区域常绿阔叶林带北界向A.北及较高海拔移动B.南及较高海拔移动C.北及较低海拔移动D.南及较低海拔移动沙米多野生于流动、半流动沙丘的背风坡及固定沙丘的丘间低地,为固沙先锋植物,种子细小,易传播,遇水迅速发芽。图5示意内蒙古东部奈曼和甘肃民勤两地不同沙丘类型对应的沙米土壤种子库密度分布(地上种群密度与土壤种子库密度呈正相关)。据此完成10~12题。10.推测沙米种子萌芽的前提条件可能是A.水分好B.耐贫瘠C.强光照D.被掩埋11.导致固定沙丘的种子库密度最低的原因是A.土壤水分少B.温度变化大C.光照更强D.风力加大12.与民勤相比,奈曼①位于半干旱地区②流动沙丘比例小③植被覆盖率低④固定沙丘比例大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023年7月22日至7月30日,山东几位中学地理教师在澳大利亚旅行,到达珀斯后包车自驾一路向北参观沿途美丽的自然风光。图6示意澳大利亚简图,图7示意包车内部座位分布,图8示意7月28日某时刻在甲地拍摄的海平面日照景观。据此完成13~15题。13.一教师在珀斯地标景点天鹅钟塔前与家人进行视频通话,此时太阳正好位于天鹅钟塔的正北方,他通过视频看到家里的电子时钟显示时间为7月26日12时16分。珀斯的经度为A.112°E B.116°E C.120°E D.124°E14.几位教师于当地时间7月26日14时至16时自珀斯一路向北,则图7所示四个座位中避光效果最好的是A.①B.②C.③D.④15.推测拍摄该日照景观图时的朝向是A.东南B.东北C.西南D.西北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石狩湾是日本北海道地区的一处海湾,受暖流影响冬季平均水温约5℃。冬季晴天时,石狩湾近岸海域易出现低空层状云(布满全部或部分天穹且厚度较为均匀的云层),多形成于夜间,云层高度在50米以内。研究表明,合适的风场和逆温是低空层状云形成的重要条件。图9示意某次低空层状云形成时北海道岛部分地区的风场和近地面等温线分布。(1)分别用虚线和箭头在图10中绘制出近岸海域低空层状云形成时逆温层的上界和陆地风向。(4分)(2)分析该地低空层状云多出现在冬季晴朗夜晚的主要原因。(6分)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图11示意美国圣胡安河某处河床在一次暴雨洪水泛滥过程中的变化。该地气候干旱,上游植被覆盖率较低,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河床有深厚的沉积物层。P为此次暴雨洪水泛滥过程中河床最大深度。(1)推测Ⅲ时段河床a、b两侧不对称的原因。(4分)(2)从降水强度和植被覆盖角度分析洪水对P值大小的影响。(6分)(3)从流水作用角度分析三个时段河床的变化过程。(6分)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新型城镇化以城乡一体、产城互动、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城市群作为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表征其空间结构和组织演变的城市建设用地具有明显“群态化”特征。图12 示意长三角城镇建设用地群态化演变模式。(1)简述1978~2017年长三角城镇群态化演变的总体特征。(6分)(2)与萌芽期相比,说明发展期长三角城镇群发展的有利条件。(6分)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伊比利亚半岛地处欧洲西部。在古罗马人到来之前,该地植被以常绿橡树为主。公元前9世纪,古罗马人进入伊比利亚半岛,带来了葡萄和橄榄的种植技术,并促进了麦作农业的发展。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伊比利亚半岛山前地带的开发范围逐渐扩大、开发程度逐渐加深。橡树树皮是制作葡萄酒瓶软木塞的优质原料,但目前该半岛仅山地保留有天然橡树林。图13示意伊比利亚半岛面向地中海一侧的植被类型变化。(1)指出伊比利亚半岛在古罗马人进入后植被覆盖的变化。(4分)(2)判断山前丘陵、河谷、沼泽低地进行农业开发的先后顺序,并说明理由。(7分)(3)分析目前天然橡树林仅保留在山地的原因。(6分)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23.11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D2.C3.A4.B5.D6.A7.B8.C9.B10.D11.C12.A13.B14.C15.D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55分16.(10分)(1)(4分)(2)冬季昼短夜长; 晴天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 夜晚陆地近地面气温快速下降,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海上蒸发的水汽遇冷易凝结成云。(每个要点2分,共6分)17.(16分)(1)a侧可能为凸岸(左岸);(2分) a侧沉积物硬度较大。(2分)(或b侧可能为凹岸(右岸),b侧沉积物硬度较小)(2)降水强度越大,河水流量峰值越大,水位越高; 河水流速越快,流水侵蚀作用越强,河床越深,P值越大。 上游植被覆盖率越低,涵养水源作用越弱; 河水流量峰值越大,水位越高,P值增大。(每个要点2分,共6分;答出其中3个要点即可)(3)I时段,河水流量变大,带来大量泥沙,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河床抬升。(2分)Ⅱ时段,河水流量进一步变大,流速加快,流水搬运、侵蚀作用增强,河床加深。(2分)Ⅲ时段,河水流量变小,含沙量较大,流速减慢,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河床抬升。(2分)18.(12分)(1)城市数量增加;城市规模扩大; 城镇化水平提高; 城市间联系更紧密; 向组团方向发展,群态化趋势加强; 演变速度呈现缓慢—快速—平稳增长的趋势。(每个要点2分,共6分;答出其中3个要点即可)(2)人口素质高,科技水平高; 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经济水平高,资金雄厚; 交通通信发展加强了城市间的联系; 政策支持城市间的交流与合作;核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更强。(每个要点2分,共6分;答出其中3个要点即可)19.(17分)(1)植被覆盖率总体下降; 天然植被减少,人工植被增加; 植被覆盖的空间差异(异质性)增大;(人工植被有收割期)植被覆盖的季相变化增大。(每个要点2分,共4分;答出其中2个要点即可)(2)河谷最早,山前丘陵次之,沼泽低地最晚。(1分)理由:河谷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开发条件最好;(2分) 随着人口增多,对土地的需求增加,在山前丘陵开垦农田、种植果树;(2分) 该时期农业开发以人力、畜力为主,开发能力有限,沼泽低地地带开发难度最大。(2分)(3)当地自然条件适宜天然橡树的生长; 天然橡树树皮是软木塞的优质原料,对橡树的需求量大,破坏严重; 人类活动在山前地带的开发对天然橡树破坏较大。(每个要点2分,共6分;答出其中3个要点即可)临沂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考试地理参考答案及解析1.D2.C3.A【解析】1.读图,从人口流动强度(有正有负)来看,乙为净流入且数值较大,丁为净流出且数值较大,根据人口流动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就业机会,推知乙是主城区,丁是偏远山区;甲与乙有相似特征,但甲人口流动强度基本稳定,丙与丁有相似特征,但丙流出相对较少,推知甲是主城近郊区,丙是主城远郊区,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2.据上题判断可知,东部地区主要是偏远山区,自然灾害多,耕地面积小,农业收入有限,人口流出多,流入少,人口流动活跃度较大,C正确;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距城市远,旅游业不发达,教育医疗设施较落后,ABD错误。故选C。3.该地地处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山区面积广大,多为民族小聚居区,当地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因此为进一步振兴社会经济发展,保护当地民族文化,当地宜采用的发展策略是就近城镇化,A正确;异地城镇化要求要进行大规模跨区域流动,而本地区现在城镇化水平低,且该地地处偏远,交通条件差,实施起来难度大,异地城镇化后民族文化融合困难或者被同化,B错误;当地地处偏远,经济较为落后,工业化和城市化还处在初期阶段,因此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不是现阶段的发展策略,CD错误。故选A。4.B5.D【解析】4.依附型小城镇位于大城市边缘,最适宜承接大城市的产业转移,以及吸引逆城镇化引起的人口迁移,A项错误。独立型小城镇是广大乡村地区的中心,可以吸引周边乡村的剩余劳动力,B项正确。网络型小城镇之间交通联系密切,应当立足此项优势,进行差异化分工,打造特色产业集群,C项错误。小城镇更为优良的环境和相对便宜的地价(房价),对中年就业人口更有吸引力,故D错误。5.随着区域快速交通线网的完善,地处偏僻乡村的独立型小城镇逐渐融入交通线网的产业分工系统中,成为网络型小城镇,D项正确。网络型小城镇离大城市较远且彼此联系,未来可以发展为小城镇群,不会成为大城市边缘的依附型小城镇,A项错误。依附型小城镇与大城市距离较近,随着城镇化及交通的发展,可能成为大城市市区的组成部分,B、C项错误。6.A 7.B【解析】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气温高,气压低;气温低,气压高。气温与气压变化呈负相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天之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当地14:00左右,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与之相符的是①。气压与气温呈负相关,所以气压曲线是③。当空气中水汽已达到饱和时,气温与露点温度相同;当水汽未达到饱和时,气温一定高于露点温度,②为露点温度。故选A。7.结合上题分析可知,①②③分别代表气温、露点温度、气压。根据图上信息可知,气温下降,气压升高,A错误;根据图上信息可知,11日20时到12日8:00气温始终在10°C以上,气温高,无法发生霜冻,C错误;露点与气温的差值可以表示空气中的水汽距离饱和的程度,气温降到露点以下是水汽凝结的必要条件。根据图上信息,露点温度远低于气温,所以此次天气过程没有形成降水,D错误;根据图上信息,11日20时风力较小,到12日2:00之间风力较大,到12日8:00风力较小,并且11日20时到12日8:00气压骤增,故经历短时大风,B正确。8.C 9.B【解析】8.与T 阶段相比,Ts阶段海拔高,迎风坡和背风坡的降水差异大,A错误;由于海拔增高,垂直分异明显,自然带类型增加,C正确;山脉两侧,自然环境差异明显变大,南北两坡受冬季风和夏季风的影响差异变大,年均温差异变大,B错误;随海拔升高,水热条件会变差,植被覆盖率可能会有所下降,D错误。综上所述,ABD错误,故选C。9.T 至T5时期该区域海拔升高,受山脉阻挡,夏季风向北深入受阻,使得常绿阔叶林带北界南移,AC错误;常绿阔叶林带北界大致位于最冷月均温0℃所在地区,山脉阻挡了冬季风向南深入,常绿阔叶林带的分布会向高海拔移动,B正确,D错误。综上所述,ACD错误,故选B。10.D 11.C 12.A【解析】10.材料中提到沙米多生长背风坡(沙土沉积)、丘间低地(易于风沙沉积);图中显示流动、半流动沙丘地上种群密度大,流动沙丘种子的萌芽条件较固定沙丘好,沙丘的流动性会将种子掩埋,形成阴暗环境,随着沙丘的固定程度增加,种子被掩埋的机率降低,种子不能萌芽,导致种子库密度也降低,推断沙米种子萌芽的条件可能是厌光。因此选D。11.沙米种子需要掩埋才能利于生长,固定沙丘不易提供掩埋条件,不能形成阴暗环境,裸露地面阳光暴晒,不易生长;固定沙丘土壤水分条件较好,温度变化较小,阻挡风力,风力减小。故选C光照更强。12.沙米是固沙先锋植物,随水分改善,沙米种群密度会增加,固沙能力增强,生态环境变好,为其他植物生长创造条件,植被种类增多,种间竞争增强,沙米种群密度将会降低,因此沙米生存环境差;奈曼沙米种群密度低,说明环境条件好,各类沙丘比例均低于民勤,因此选A.第13~15题13.B14.C 15.D【解析】13.根据材料,此时太阳正好位于天鹅钟塔的正北方,说明视频通话时珀斯地方时是12时,此时北京时间是12:16, 两地时间差16分钟,经度差4°,因此珀斯所在经度是116°E,B正确,ACD错误。因此,本题应选B。14.根据材料,7月26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当地时间14:00~16:00时太阳位于西北方向,因此图2所示车内四个座位中,③座位避光效果最好。C正确,ABD错误。15.根据图片,海洋在乙地的西方,因此教师拍摄的是该地的日落图,此时是7月28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该地日落西北;推测拍摄该日照景观图时的朝向是西北。D正确,ABC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