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九年级化学试卷参考答案1.D 2.B 3.A 4.C 5.A 6.B 7.D 8.D 9.C 10.C11.(1)2S(2)Na+ Cl-(3)12.(1)49(2)In3+(3) ① 四或4 ② C (4)电子层数13. (1) ① 吸附 ② 过滤(2)正(3) ① 化学 ②H2+O2 H2O(或2H2+O2 2H2O)(4)ABC14.(1)H2O2H2O +O2 (或2H2O22H2O +O2↑)反应速率减慢(2) A C (3) D15.(1)(2) 一(3)红磷燃烧不能将装置中的氧气耗尽(4)C(5)铁(或铁丝)(6)水进入玻璃杯至1刻度处16.(1)单氟磷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3×2+19+31+16×3=144(2)单氟磷酸钠中F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100%≈13.2%(3)114mg=0.114g含0.114g氟的单氟磷酸钠的质量为0.114÷13.19%≈0.864g牙膏中单氟磷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100%≈0.785%0.76%<0.785%<0.80%,所以有较好的防龋齿效果答:该牙膏是有较好的防龋齿效果。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九年级化学试题相对原子质量:H:1 C: 12 N: 14O: 16 F: 19 P: 31 Na: 23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1.2022年10月12日15时45分天宫课堂“第三课”开播,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在“神舟十四号”里生活的下列细节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用吸管吸出密封袋里的水,密封袋变瘪B.把吃剩下的食物包起并压缩使体积变小C. 穿上镶有特制织物的衣服,吸收气味D.天宫二号里栽培的生菜一天天长大2.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 氮气常温下无色无味,可用作保护气 B. 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光,可制成电光源酒C. 氢气难溶于水,可用作燃料 D. 酒精具有可燃性,可用于杀菌消毒3.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4.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立春”、“迎客松”、“漫天雪花”等璀璨的焰火表演让世界惊艳,焰火药剂无重金属、低硫,均是高科技环保产品,体现了绿色办奥的理念。小明根据下列现象推测烟花爆竹的成分中可能含有什么物质,其中不合理的是A. 燃放烟花时,发出耀眼的白光,说明烟花中可能含有镁粉B.爆竹的火药呈现黑色,说明火药的成分中可能含有木炭粉C. 燃放烟花时,发出蓝紫色火焰,说明烟花中可能含有铁粉D.爆竹爆炸后,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说明火药成分中可能含有硫粉5. “科学思维”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 水结成冰——水分子停止运动B.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C.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原子种类不变D.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6.对下列化学用语中”2”的含义叙述不正确的是A. Cu2+中的“2”表示一个铜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B.2K中的“2”表示钾元素的个数是2C. 的“2”表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是+2D.3CO2中的“2”表示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7.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过氧乙酸可以起到消毒作用,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有关过氧乙酸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5B.过氧乙酸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C. 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4:3D.一个过氧乙酸分子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8.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所选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选项 实验方案 所选试剂或方法A 鉴别硬水和软水 肥皂水B 鉴别空气、氧气和氮气 燃着的木条C 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加入二氧化锰,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D 鉴别实验室中的酒精和蒸馏水 尝味道9.高锰酸钾是一种重要化工产品,某种生产高锰酸钾的工业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步骤Ⅰ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B. 步骤Ⅱ中氮气是生成物之一C. 步骤Ⅲ中水是反应物之一 D. 上述流程中KOH不可以循环利用10.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图1是利用气压传感器测定红磷燃烧时集气瓶内气压变化的实验装置;图2是集气瓶内气压的变化情况。A. 若用木炭代替红磷完成此实验,集气瓶内气压变化趋势与图2基本一致B.图2中,CD段气压减小的主要原因是集气瓶内温度逐渐冷却C. 选用红磷的目的是反应消耗O2,生成固态物质,装置压强变小D.本实验证明O2的质量约占空气的二、非选择题(包括6小题,共30分)11.(4分)用化学用语填空。(1)2个硫原子________;(2)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氯化钠晶体是由______和______构成的;(3)标出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______。12.(5分)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上的薄膜电池用到了铟,如图1是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图2是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图3是另外几种元素的微观粒子结构示意图。请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 铟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_____(2)在化学反应中,铟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离子,铟离子的符号为_________。(3)图3中共表示_________种元素,与铟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4)B和C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它们具有相同的_________。13.(6分)山东籍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课堂”中介绍了空间站中的生活,在轨演示了水球变气球等炫酷的实验。“天宫”中水和氧气的最大化利用是生活保障的重要措施。如图是空间站资源再利用模拟图。(1)在“水净化系统”中,活性炭可以除去色素和异味,是利用活性炭具有_______性。高分子膜可以除去水中大分子杂质,与实验室常用的______操作原理相同。(2) “水电解系统”中产生氧气的电极应接在电源的____极(填“正”或“负”)。(3) “氢氧燃料电池”中有催化剂,氢气与氧气在催化剂作用下能直接化合释放出电能,实现由______能到电能的转化,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A. 太空水和地球上的水化学性质相同B.太空水制取过程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C. 太空水中的水分子也在不断运动14.(5分)科学探究是获取学科知识、理解学科本质、认识客观世界的途径,而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是化学学习的必备能力。请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问题。(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固体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若不加入二氧化锰,则会导致___________。(2)已知常温常压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实验室可以利用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加热制备氨气,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______。(选填字母序号),收集氨气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选填字母序号)(3)确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时,下列因素中不需要考虑的是______(选填序号之一)。A. 药品容易获得,能生成所要制取的气体 B. 反应条件易于控制,反应速率适中C. 操作简便易行,安全可靠,节能环保 D. 所要制取气体的颜色15.(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课本“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完毕后集气瓶中是否还含有氧气产生质疑,于是设计了如图1装置来探究磷在空气中燃烧后氧气浓度的变化情况。【查阅资料】①白磷与红磷的燃烧现象、产物均相同;②“暖宝宝”中的药品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缓慢氧化。【提出问题】足量红磷在密闭的四颈平底烧瓶内燃烧熄灭后,容器中是否有氧气剩余?【作出猜想】猜想一:有氧气剩余;猜想二:无氧气剩余。【实验验证】该小组同学按图1组装好实验装置,利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燃烧匙上的红磷,红磷燃烧直至熄灭;待装置完全冷却后,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再次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白磷居然也被点燃。(1)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2)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得出猜想______________正确。(3)课本上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不能精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拓展延伸】图2是该小组同学从开始实验到最后装置冷却后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用传感器测量容器内氧气浓度变化的曲线图。(4)在图2中__________(填“A”、“B”、“C”、“D”或“E”)点时红磷燃烧熄灭。【反思与评价】(5)兴趣小组分析对比曲线BC段和DE段,得出了“不同物质燃烧,需要的氧气浓度不一样”的结论。同学们由此联想到课本上的一个实验: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在空气中不能点燃,但在氧气中能点燃并剧烈燃烧。【实验拓展】(6)如图3所示,将盛有足量“暖宝宝”中药品粉末的酒杯放在水槽中,然后将玻璃杯倒扣,罩住酒杯,再向水槽中加入足量水,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16.(4分)如图是市售某品牌牙膏包装盒上的部分说明。其主要活性成分单氟磷酸钠(NaFPO3),是牙膏常用添加剂之一,实验表明牙膏中单氟磷酸钠质量分数达到0.76-0.80%时,防龋齿效果较好。请据图回答:(要求列式计算)(1)求单氟磷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2)求单氟磷酸钠中氟元素的质量分数。(3)通过计算判断,该牙膏是否有较好的防龋齿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山东省菏泽市单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 文字版.docx 山东省菏泽市单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