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专题教育美术社团活动 步辇图课件(共23张PPT内嵌音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专题教育美术社团活动 步辇图课件(共23张PPT内嵌音频)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步辇图
阎立本
汉藏结亲,永世亲和
《步辇图》,唐代人物画,阎立本,长卷,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作品内容
作者简介
阎立本(601~673年),唐代雍州万年人,隋代画家阎毗之子,阎立德之弟。唐太宗时任刑部侍郎,显庆初年,代兄做工部尚书,总章元年为右丞相。擅长书画,最精形似,作画所取题材相当广泛,如宗教人物、车马、山水,尤其善画人物肖像。
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求亲。《步辇图》所绘是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
译员
禄东赞
典礼官
唐太宗
从构图的角度来讲,这幅画很明显将所有人物分成两组:以画卷中轴线为界,左边三个男士依次排开,井然有序,没有任何装饰,在规矩中略显拘谨;右边以唐太宗为中心的人物群,左右簇拥的仕女形象,以及装饰物“两把屏风扇”、“一展旌旗”、“步辇”等等,把人物的布局按照其功能自然分工成不同的角色,而且仕女衣带飘飘和晁盖的迎风招展都有意刻画一种充满了柔情、安详、和善的情调。
想一想:这样一幅记录着大唐与吐蕃和亲事件的《步辇图》,为什么会被评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作之一?
传 神
传 神
神情 动态
图卷右半是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的唐太宗,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图焦点。作者煞费苦心地加以生动细致的刻画,画中的唐太宗面目俊朗, 目光深邃,神情庄重,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作者为了更好地突现出太宗的至尊风度,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衬托表现。一是以宫女们的娇小、稚嫩,以她们或执扇或抬辇、或侧或正、或趋或行的体态来映衬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定,是为反衬。
图卷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禄东赞,后为通译者。以禄东赞的诚挚、谦恭 、持重有礼来衬托唐太宗的端肃平和、蔼然可亲之态,是为正衬。该图不设背景,结构上自右向左,由紧密而渐趋疏朗、重点突出,节奏鲜明。
译官谨小慎微、诚惶诚恐和仕女们神情自若、仪态万方的表情形成鲜明的对比。一张一弛、一柔一刚,让人的视觉得到了充分地享受。
主要人物的神情举止栩栩如生,写照之间更能曲传神韵
动 态
动 态
服 饰
传 神
从色彩上讲,这幅图的场景是一个喜庆的场面。根据中国的传统习俗,喜庆的场面通常由红色装点基调。这幅图作者为了突出这一特点,特地将典礼官 —— 位于画面正中间的轴心人物画成红色。这样做的目的既可以一上来夺人眼目地突出红色,又不会太突兀得难于接受。因为按照习俗,禄东赞来自吐蕃,服饰多以网状彩绘织成,很少有一整块同样颜色的衣服。再者,由于红色代表正气,代表恢宏的气势,理应当由中原大唐朝独享,而非喧宾夺主地给吐蕃穿戴上。
服 饰
一团祥和,喜庆的气氛
只有典礼官一个人是红袍在身,未免显得孤零零的,仍然找不出喜庆的气氛。于是作者巧妙地利用了晁盖顶,和宫女服饰的配色,映衬出一团祥和、喜庆的气氛。
服饰色彩的搭配
全卷设色浓重淳净,大面积红绿色块交错安排,富于韵律感和鲜明的视觉效果。
图像局部配以晕染,如人物所著靴筒的折皱等处,显得极具立体感;
衣纹器物的勾勒墨线圆转流畅中时带坚韧,畅而不滑,顿而不滞;
线条流利纯熟,富有表现力,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作者通过对画中人物的神情、动态、服饰等的传神刻画,想要表达怎样的主题思想?
天子的威严和臣子的恭敬
想一想
既是宰相又是画家的阎立本,在汉藏和亲这件事上,按照当时的身份和官职,做为受宠之臣,他理当奉诏去现场“手挥丹粉”,完全有可能目睹了这次历史性会见,凭直观感受和记忆绘制了这幅作品。《步辇图》具有相当出色的历史真实感,既宣扬了唐王朝的强盛和君主的政治业绩,又把人物肖像画与纪实性绘画有机地结合起来。
历史价值
画面上刻画的唐太宗等主要人物,都具有肖像画的特征,是对历史人物的“传神写照”,整个构图不画背景,也省略了文武群臣场面,除与主题相关的几个人物之外,只有步辇和由宫女手擎着的大扇和红伞等几件必不可少的礼仪性道具。画面简练、概括。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件是多余的,也没有任何一笔是虚构的,更加突出了主题和画面效果。据史料记载:构图上所画的步辇,大扇和红伞(华盖)等礼仪性道具,均出自阎立本兄长阎立德之手,由“立德造……腰舆(注:就是步辇)、伞、扇、咸宜典式”(《旧唐书·阎立德列传》)。可见,画面上每一个造型均为实景,史料记载的这些内容,体现着阎氏兄弟共同构思的历史痕迹。
历史价值
阎立本《职贡图》局部
作品拓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