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模拟试卷(1-4单元)(试题)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期中模拟试卷(1-4单元)(试题)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含解析)

资源简介

期中模拟试卷(1-4单元)-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6分)
1.小亮有3种颜色的气球,按红黄黄蓝蓝蓝红黄黄蓝蓝蓝……的顺序排列,第80个气球是( )色。
A.蓝 B.红 C.黄
2.一根绳子长24米,对折后再对折,每段长( ).
A.8米 B.6米 C.4米
3.希望小学教师的平均年龄是34岁,这个学校的老师中可能有年龄58岁的人吗?( )
A.可能 B.不可能 C.一定有
4.△□△△□△△□△……按规律排下去,第2017个图形是( ).
A.□ B. C.△
5.下面物体中,( )的质量最接近1吨。
A.50瓶矿泉水 B.1000枚1元硬币 C.25名六年级学生的体重
6.有418箱水果,运4次,平均每次运多少箱?用( )计算。
A.减法 B.乘法 C.除法
7.在算式□03÷33=1△……☆中,□里的填法有( )种。
A.5 B.4 C.3
8.一道除法算式中a÷b=31……5,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倍,那么这个算式中的余数是( )。
A.5 B.500 C.50
二、填空题(共21分)
9.□59÷65的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填( ),商是一位数,□里最大填( )。
10.360秒=( )分;360时=( )日。
11.小明买来5个橘子,分别称了称,结果如下表。请你帮他算算平均每个重( )克。
编号 1 2 3 4 5
质量/克 80 77 86 74 83
12.在算式512÷□3中,要使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可以填( );如果商是一位数,□里最小可以填( )。
13.在★★□□□★★□□□★★□□□中,左起第22个图形是( ),前53个图形中★有( )个,□有( )个。
14.在括号填上“>”“<”“=”。
(1)4升( )390毫升。
(2)8100毫升( )8升。
(3)960÷24( )960÷8÷3。
(4)480秒( )6分。
15.如图是某学校四年级的植树情况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四年级( )班的同学植树最多,达到( )棵;( )班的同学植树最少,只植了( )棵。
(2)每个班平均植树( )棵。
16.四(1)班53名同学排成一队,按1、2、3报数,最后一名同学报( );李老师要求报“3”的同学向前走一步站成一队,这一队共有( )名同学。
三、判断题(共7分)
17.一瓶饮料约有300升. ( )
18.四(1)班的平均体重是41千克,则这个班的学生小亮的体重一定是41千克。( )
19.计算430÷60时,可以看成43÷6,商是7,余数是1.( )
20.试商时采用“五入”法,商可能偏大.( )
21.小明说:“我的水壶比小亮高,所以容量也一定比小亮大。”( )
22.因为 64÷7=9……1,所以640÷70=9……1。( )
23.一个除法算式,被除数乘20,要使商不变,除数也要乘20。( )
四、计算题(共16分)
24.直接写出得数。
240÷6= 120÷30= 24×5= 360-360÷6=
90÷18= 560÷70= 6×15= 312×55×0=
25.用竖式计算
675÷27=
308÷42=
680÷22=
780÷26=
26.用灵活简便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210÷35 800÷16 270÷6÷5 630÷42
五、解答题(共40分)
27.妈妈买了一升的牛奶,第一天喝了200毫升,剩下的第二天4人平均分,第二天每人分得多少毫升牛奶?
28.沪宁高速公路全长274千米。一辆汽车从南京出发,沿沪宁高速公路开往上海,每小时行75千米,已经行驶了49千米,还需多少小时才能到达上海?
29.一盒乒乓球有6个,每个乒乓球3元。张老师买乒乓球付了216元,买了多少盒乒乓球?
30.果园收获了400箱梨和360箱桃子,一辆卡车每次能运40箱,多少次才能全部运完?
31.小马虎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63错写成了36,结果得到的商是16还余4,这道题正确的结果是多少?
32.学校组织同学们参加阳光体育活动,打球同学有男生25人,女生18人,跳绳的有172人,跳绳人数是打球人数的多少倍?
33.小明整理了四年级一班同学的身高数据,结果如下表:
身高/厘米 120 129 130 139 140 149 150及以上
人数 5 16 11 8
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条形统计图。
(1)这个班身高()厘米的人数最多,()厘米的人数最少。
(2)小明的身高是142厘米,按从高到矮的顺序,大约排第()名。
(3)根据上面的统计结果,估计四年级一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在合适的答案后面画“√”。
125厘米()138厘米()155厘米()
34.一大桶水20升,把这桶水倒进最多能装3升的小桶中,至少需要多少个小桶?
参考答案:
1.C
【分析】从题中可以看出,这3种颜色的气球按照“红黄黄蓝蓝蓝”的顺序不断重复出现,每6个一组,80÷6=13(组)……2(个),可以分成13组还多2个,所以第80个气球就是第14组的第2个,也就是黄色的气球。
【详解】80÷6=13(组)……2(个),所以第80个气球是黄色。故答案为:C。
【点睛】这道题是典型的周期问题,用除法解决,求第几个是什么,就用“总数÷每组个数=组数……多出来的数”,余数是几,就从任意周期的开始数几即可。
2.B
【详解】解:24÷4=6(米)
故答案为B
对折1次,每段是原来长度的一半,再对折一次就相当于把总长度平均分成4份,用总长度除以4即可求出每段的长度.
3.A
【分析】平均数能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一组数据中有一些数比平均数小,有一些数比平均数大。
【详解】一组数据中有一些数比平均数大,希望小学教师的平均年龄是34岁,这个学校的老师中可能有年龄58岁的人。
故答案为:A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对平均数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4.C
【详解】略
5.C
【分析】质量单位有:吨、千克、克,根据1吨=1000千克,本题中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例如:1元硬币1个大约6克,求出1000枚一元硬币的重量即可;1瓶矿泉水500毫升,是500克,再求出10瓶的重量即可;1名六年级的学生大约重40千克,求出25名学生的重量即可。
【详解】1吨=1000千克;
A.50瓶矿泉水;1瓶矿泉水500毫升,是500克,50×500克=25000克=25千克,不符合题意;
B.1000枚1元硬币;1元硬币1个大约6克,1000×6克=6000克=6千克,不符合题意;
C.25名六年级学生的体重;六年级的学生体重大约40千克,40千克×25=1000千克,选项符合题意。
下面物体中,25名六年级学生的体重的质量最接近1吨。
故答案为:C
【点睛】这道题考查的是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要熟练掌握。
6.C
【详解】水果总箱数÷运的总次数=平均每次运的箱数。
故答案为:C
7.C
【分析】根据1△是两位数,可以得出1△最小是10,最大是19,由此根据:被除数=商×除数+余数,求出□03的取值,进而得出填法的种数。
【详解】1△最小是10,33×10=330
1△最大是19,33×19=627
□03>330,则□>3,□03<627,□<7
所以□可能为4、5、6
当□=4,403÷33=12……7,符合题意
当□=5,503÷33=15……8,符合题意
当□=6,603÷33=18……9,符合题意
所以可填4、5、6,共有3种填法。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考查了有余数的除法,明确商最小是10,最大是19,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8.B
【解析】略
9. 6 5
【分析】□59÷65的商是两位数,被除数的前两位够除,即□5≥65,□里可以填6、7、8、9,最小是6。□59÷65的商是一位数,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即□5<65,□里可以填5、4、3、2、1,最大是5。
【详解】□59÷65的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填6,商是一位数,□里最大填5。
【点睛】熟练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是解题关键。
10. 6 15
【分析】由题意可得,高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低级单位的名数,就乘单位间的进率;低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高级单位的名数,就除以单位间的进率;据此解题即可。
【详解】360秒=6分
360时=15日
【点睛】熟记:1分=60秒,1日=24时,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1.80
【分析】把5个橘子的重量相加,再除以5即可解答。
【详解】(80+77+86+74+83)÷5
=400÷5
=80(克)
【点睛】熟练掌握平均数的求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 4 5
【分析】(1)要使商是两位数,那么被除数的前两位组成的数字就要大于或等于□3,由此求出最大的可能。
(2)除数是□3,要使商是一位数,那么被除数的前两位组成的数字就要小于□3,由此求出最小的可能。
【详解】在算式512÷□3中,要使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可以填4,要使商是一位数,□最小可以填5。
【点睛】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百位和十位上组成的数和除数比较,如果比除数大或相等,商就是两位数;如果比除数小,商就是一位数。
13. ★ 22 31
【分析】根据题意可将★★□□□看成一组,每组有2个★,3个□,共有5个图形,因此用22和53分别除以5,得到的商就是组数,余数表示剩下的个数,依此根据计算出的结果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22÷5=4(组)……2(个),即左起第22个图形是★。
53÷5=10(组)……3(个)
10×2+2
=20+2
=22(个)
53-22=31(个)
前53个图形中★有22个,□有31个。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周期的规律,先找到图形排列的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14.(1)>
(2)>
(3)=
(4)>
【分析】1升=1000毫升,1分=60秒,高级单位转化为低级单位乘进率,低级单位转化成高级单位除以进率,单位统一后,比较即可;除法计算出结果,再比较即可。
【详解】(1)4升=4000毫升,4000>390,即4升>390毫升
(2)8升=8000毫升,8100>8000,即8100毫升>8升
(3)960÷24=40
960÷8÷3
=120÷3
=40
40=40
即960÷24=960÷8÷3
(4)6分=360秒,480>360,即480秒>6分
【点睛】本题考查容量单位、时间单位的进率,重点掌握方法:高级单位转化为低级单位乘进率,低级单位转化成高级单位除以进率。
15.(1) (1) 9 (2) 4
(2)7
【分析】(1)从统计图可看出,四年级(1)班的同学植树最多,达到9棵;(2)班的同学植树最少,只植了4棵。
(2)平均数=总数÷总份数,据此把四个班植树棵数相加,再除以4即可。
【详解】(1)四年级(1)班的同学植树最多,达到9棵;(2)班的同学植树最少,只植了4棵。
(2)(9+4+7+8)÷4
=28÷4
=7(棵)
每个班平均植树(7)棵。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如何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根据获取的数据解决问题。
16. 2 17
【分析】根据题意可将每3人看成一组,然后用总人数除以3,得到的商就是组数,余数表示剩下的人数,再根据余数进行解答;每组里面有1人报“3”,依此结合余数计算出报“3”的总人数即可。
【详解】53÷3=17(组)……2(人),即最后一名同学报2;
17×1=17(人),老师要求报“3”的同学向前走一步站成一队,这一队共有17名同学。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有余数除法的实际应用,熟练掌握两位数与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7.
【详解】略
18.×
【分析】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不能反映每个数据情况,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因为四(1)班的平均体重是41千克,
并不是每个同学的体重都是41千克,有的同学的体重比41千克高,也有的同学的体重比41千克低,
所以,小亮的体重不一定是41千克;原题的说法判断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对平均数的意义的理解,做题时应认真分析,不要被数据所迷惑。
19.×
【详解】略
20.×
【详解】略
21.×
【分析】判断一个水壶容量的大小,不仅要看水壶的高低,还要看水壶的底面积即水壶的宽
窄大小。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得,如果小亮的水壶比小明的水壶更宽大,那么小亮水壶的容量可能会比小明水壶的容量大。
所以判断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对物体容积的认识。
22.×
【分析】根据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但余数也随着扩大相同的倍数,由此解答即可。
【详解】因为640÷70= 9……10,所以原题干说法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商的变化规律及余数的关系。
23.√
【分析】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详解】一个除法算式,被除数乘20,要使商不变,除数也要乘20。
故答案为:√
【点睛】熟记商不变的规律是解题关键。
24.40;4;120;300;
5;8;90;0
【详解】略
25.25; 7……14; 30……20;30
【详解】675÷27=25
308÷42=7……14
680÷22=30……20
780÷26=30
26.6;50;9;15
【分析】根据整数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进行计算。
【详解】210÷35
=210÷7÷5
=30÷5
=6
800÷16
=800÷8÷2
=100÷2
=50
270÷6÷5
=270÷(6×5)
=270÷30
=9
630÷42
=630÷7÷6
=90÷6
=15
27.200
【详解】试题分析:要求平均每人分得多少毫升,可以先用牛奶总数量减去第一天喝的数量,求出剩下重量,再除以4,注意单位换算,列式解答解答.
解:1升=1000毫升
(1000﹣200)÷4
=800÷4
=200(毫升)
答:第二天每人分得200毫升牛奶.
【点评】此题考查了平均数的意义及求解方法,求出第二天4人分得总数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8.3小时
【分析】沪宁高速公路全长减去已经行驶了的路程可以算出汽车还要行驶(274-49)千米,再根据时间=路程÷速度,把数据代入计算即可。
【详解】274-49=225(千米)
225÷75=3(小时)
答:还需3小时才能到达上海。
【点睛】此题考查了除数是两位数的计算,明确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是解题关键。
29.12盒
【分析】买到盒数=总价÷每盒单价,每盒单价=每个单价×每盒个数。
【详解】216÷(6×3)
=216÷18
=12(盒)
答:买了12盒乒乓球。
【点睛】熟练掌握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及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0.19次
【分析】果园收获的梨子箱数加上收获的桃子箱数算出需要运的总箱数,用总箱数除以卡车每次运的箱数即可。
【详解】400+360=760(箱)
760÷40=19(次)
答:19次才能全部运完。
【点睛】熟练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计算是解题关键。
31.这道题正确的结果是9,余数是13
【详解】试题分析:计算时把除数63看成了36,可先将错就错,根据“商×除数+余数=被除数”求出被除数,然后根据“被除数÷除数=商”,解答即可.
解:16×36+4
=576+4
=580
580÷63=9…13;
答:这道题正确的结果是9,余数是13.
【点评】此题考查了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将错就错先算出被除数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32.4倍
【分析】根据题意,用25加上18,求出打球的人数;用跳绳的人数除以打球的人数,即可求出跳绳人数是打球人数的多少倍。
【详解】25+18=43(人)
172÷43=4
答:跳绳人数是打球人数的4倍。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及应用,关键是明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多少倍,用除法计算。
33.图见详解(1)130 139;120 129(2)17(3)138厘米(√)
【分析】统计图一格表示2人,根据身高数据仔细完成统计图。
(1)比较人数即可解答。
(2)身高在150及以上的有8人,140 149厘米有11人,而140 149厘米共有10个数,据此来估计小明大约排第几名。
(3)平均身高应大于120厘米,而身高在130 139厘米这个段的人数最多,所以平均身高大概是130几厘米,据此选择。
【详解】
(1)5<8<11<16
这个班身高130 139厘米的人数最多,120 129厘米的人数最少。
(2)8+9=17(名)
小明的身高是142厘米,按从高到矮的顺序,大约排第17名。
(3)138厘米(√)
【点睛】平均数反映的是一组数的平均水平,比最小的数大,比最大的数小。
34.7个
【分析】根据除法的意义可知,用大桶里装水的升数除以小桶装水的升数,即可求出需要小桶的个数。
【详解】20÷3=6(个)……2(升)
6+1=7(个)
答:至少需要7个小桶。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及余数的意义,注意余下的部分、不足3升的水也需要一个小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