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六课 师生之间(同步练习,后附答案)第1课时 走近老师一、夯实基础1.2023年9月10日是我国教师节,全国各地纷纷开展尊师重教的宣传教育活动。这是基于( )A.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诸多要求B.老师是人类文明的唯一传播者C.目前老师仍然处于极低的地位D.广大教师肩负着培养人才重任2.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学生选择权增加,高中学校的选课制、分层教学、走班教学将从过去的改革尝试转变成一种新常态。这将是一项重大变革,必然对高中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管理机制、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等教学资源配置带来严峻挑战。这说明( )A.教师将成为世界上最受人瞩目的职业B.全体教师已经摆脱了教书育人的使命C.教师将不再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D.时代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七一勋章”颁发仪式上,来自云南大山里的张桂梅校长荣获“七一勋章”,接受习近平总书记的颁奖,并作为获奖代表发言。镜头所见之处,她那双贴满了膏药的手,让很多人落泪。13年来,这双饱含沧桑的手创办的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让累计2000多名大山女孩改变命运。张桂梅表示,“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站在讲台上,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悔!”请据此回答第3~4题。3.张老师身上具有( )①爱党爱教、至诚报国的崇高信念 ②教育扶贫、攻坚克难的坚定意志 ③以德施教、敬业爱生的师德风范 ④执着奋斗、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②③④ D.②③④4.张老师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 )①教师是我们知识的传承者和人格的影响者②教师是我们最真挚的朋友,相互间可以称兄道弟打成一片 ③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最崇高的职业,要培育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教师职业的最好写照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小雨喜欢给老师“画像”,下面是她对各科老师的“画像”。对此,我们应有的态度是( )①接纳每位老师的不同 ②只与喜欢的老师交往 ③要求老师都改变风格 ④尊重每位老师的不同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6.简答题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1)新时代对教师提出哪些更高要求?(2)你是如何面对风格不同的老师的?(3)你心目中的好老师应该是什么样的?回忆老师打动你的瞬间,并说说当时你的感受。二、能力提升7.新冠肺炎疫情当前,老师们纷纷变身“网红”,在严格遵守有关教育教学规定的前提下,为孩子们上起了直播网课。特殊时期产生的特殊教育形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我们感受到( )①教师工作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 ②时代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③教师决定每一个学生的未来 ④教师的工作终将被网络所取代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8.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王夫之也说:“身教重于言传。”这两句话共同说明了( )A.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使命 B.教师高尚的人格具有强大的教育力量C.教师都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D.对老师而言,具有道德情操比具有扎实学识更重要9.下表是某校关于“你最喜欢的老师”调查中的一组数据:从上表中可以看出( )①老师之间的风格存在差异 ②同学们喜欢的老师风格很相似 ③同学们都能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 ④同学们应学会正确面对不同风格的老师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0.不同风格的老师会对学生产生不同影响:幽默搞笑型,课堂上笑声和掌声兼备;老派学者型,课堂上学生认真严谨;善解人意型,课堂上师生亦师亦友。与不同风格的老师交往,我们要( )①学习各科老师的风格 ②发现老师不同的优点 ③主动交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④根据兴趣选择老师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11.材料分析题材料一 一张老师挎着缠着绷带的右臂给学生上课的照片,走红皖西中学教师和家长的朋友圈,人们竞相转发,照片中的教师就是皖西中学英语教师吴莉。原来一个多月前,吴莉老师骑车不慎滑倒,伤到了手腕。第二天,她照常去上课、上晚自习和辅导作业,仍吃力地坚持写粉笔字。坚持两周后,剧烈的疼痛迫使她不得不去医院打上石膏。她不顾医生劝告,又迅速回到她难以割舍的学生中间。不能拿粉笔板书,她就在家做好课件,用多媒体展示知识点;不能拿笔批改作业,她就进行面批、口头点评;不能写备课笔记,她就尝试用左手练习写字……材料二 学生黄美萍说:“平时,吴老师像慈母般关爱着我们,我们都把吴老师当成朋友,大家有心事喜欢向她诉说。老师的胳膊受伤了,但仍坚持给我们上课,而且课堂上依然神采奕奕,让我们一听就懂,她就是我们心中最美的老师。”(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2)联系上述材料说说吴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三、核心素养★素养·导练——社会参与→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12.借助短视频平台,一些大学教授、名师用独特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成为学生心目中的“网红教师”。从黑板到PPT再到智能屏幕,教学方式在变,好老师的标准不会变。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线上教学形式新颖,学习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学校 ②无论线上还是线下,老师都要坚守教书育人初心 ③老师风格不尽相同,学生要尊重每位老师的不同 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老师必然会被人工智能取代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DCCD(1)今天的教师要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承认老师的差别;发现不同风格老师的优点;了解老师的教育行为的目的;主动交往,拉近师生间的距离。①爱岗敬业;治学严谨;知识渊博;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和蔼可亲;等等。②示例:①有一次,我经过反复验证,确定数学老师出的题目有问题。放学后,我和老师进行交流,老师承认自己的题目出错了,还希望我以后在解题中有新的解法及时与他分享。从此,我喜欢上了数学。②进入初中不久,班主任王老师找到我说,希望我能发挥特长,协助他共同创建班级的博客,我欣然同意。我知道王老师是篮球高手,也对他提出一点小要求,希望他能指导我打篮球,他也欣然同意。从此我对老师更加敬佩,我的学习成绩大幅度提升。ABCD(1)①吴老师缠着绷带给学生上课的照片走红朋友圈,说明吴老师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深深感染了周围的老师和学生家长。②人们竞相转发吴老师带病坚持工作的照片,说明人们正以实际行动向好老师表达敬意,尊师敬师的良好风尚正在形成。(2)①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吴老师带病坚持上课,是为了履行自己的教师职责。②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使命。吴老师受伤却丝毫不减工作热情,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师的使命。③教师是我们知识学习的指导者,也是我们精神成长的引路人。吴老师虽然受伤,但依然运用多媒体展示知识点,面批、口头点评作业,既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也是在用实际行动引领学生的精神成长。(③可选用,属于下一课时内容)(3)①吴教师受伤却丝毫不减工作热情,坚持给学生上课,说明吴老师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体现了她的“德之美”。②吴老师像慈母般关爱着学生,说明吴老师具有仁爱之心,体现了她的“心之美”。③课堂上神采奕奕,所讲知识学生一听就懂,说明吴老师具有精湛的教学水平,体现了她的“教学之美”。12.A第2课时 师生交往一、夯实基础1.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彼此间进行情感交流,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这反映了师生之间应该( )①互相尊重 ②互相学习 ③教学相长 ④兴趣相同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下图是某校关于学生对老师批评的调查结果。对于不理解老师批评的学生,你会告诉他( )①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 ②凡事顺从老师,有助于我们的成长 ③老师的批评可以帮助我们改进不足 ④要体会老师的良苦用心,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3.下列选项体现师生交往良好状态的是( )A.甲同学向班主任提出了班级管理的不同意见,班主任很生气B.乙同学性格开朗,经常与老师开玩笑,给老师取绰号C.丙同学敬畏老师,路上遇到老师故意绕道走开D.丁同学在课余时间与老师共同探讨学习生活中的问题4.党和国家每年举行教师节庆祝活动,采取系列措施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这样做的原因是( )①老师是我们知识学习的指导者,也是我们精神成长的引路人 ②尊重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尊重老师是我们作为“晚辈”的基本道德修养 ④教师是一个古老的职业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5.王老师非常关心班上的留守儿童,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予他们帮助,还经常和他们沟通交流,一起娱乐。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老师会给我们生活上的关心 ②老师会给我们情感上的关怀 ③老师只关心我们的学习 ④学生应该主动关心老师,回报老师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6.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教师“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这告诉我们( )A.老师是学生精神成长的引路人 B.老师是学生成才的关键所在C.要理解和体谅老师的良苦用心 D.要用丰硕学习成果回报老师7.“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四句对大海的描写运用了怎样的手法?”七年级(2)班教室内,语文老师正引领同学们赏析曹操的《观沧海》。小燕同学沉思片刻后举手答道:“间接描写。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写出了沧海之大,写出了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气派。”“小燕回答得太好了!”老师边说边带头为小燕鼓掌。听了老师的表扬,小燕心里乐开了花,一不留神心飞到教室外面去了。老师发现后,对小燕进行了批评,这让小燕觉得很没面子,暗自怨恨起老师来。(1)小燕上述举动让你点赞的是什么?联系所学知识请你进行分析。(2)小燕上述举动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对?对此,请谈谈你的认识。二、能力提升8.“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对于《礼记·学记》中的这句话,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 ②学生学习发现自身不足,老师教学体验困难,所以教与学是两个互相独立的过程 ③从学生角度看,我们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引领和指导 ④从老师的角度看,学生与老师的交流互动,可以促进老师更好地“教”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9.嘎周,四川省甘孜州德格县协庆慈善孤儿学校(通瑶玛村小)藏语文教师。42年来,他以校为家,以生为子,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为藏区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无私奉献。面对老师的大爱,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 )①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 ②尊敬老师,感恩老师 ③用恰当的方式与老师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④长大后肩负起教书育人的职责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近日,山东教育电视台报道:为生动展现我省教育工作者立德树人、潜心教学的精神风貌,倡导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决定组织开展“年度齐鲁最美教师”和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评选活动。“最美教师”和教书育人楷模( )①既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更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②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③能与学生建立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的“亦师亦友”关系 ④恪尽职守,默默耕耘,能将所教学生都培养成大学生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1.近日,两位老师的举动获得众多网友的点赞。11月9日,河南洛阳一位小学老师晒出自己给考满分的学生的“特殊奖励”:老师在每一张满分试卷旁画上“未来可期”“努力啊”“别骄傲哦”等不同的表情包,以示表扬和鼓励。试卷上的每一个表情包都有用铅笔打草稿的痕迹,可见老师的用心。11月12日,河北廊坊一位高中老师在晚自习时给学生传递了一张小字条。字条上写道:“小天宇,最近表现不错,拜托继续努力一下下。”学生看完后将小字条小心收好,并看着老师回了一个开心的笑。这位老师表示,有时对学生的鼓励不用太张扬,写小字条是一种爱的传递。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你认为上述表情包、小字条会产生哪些积极影响?(2)上述表情包、小字条反映了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是怎样的?(3)上述表情包、小字条都是表扬。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4)看到上述表情包、小字条,你会如何在作业本上向老师反馈自己的想法,形成良性互动?(挑选其中一条写下自己的想法即可)三、核心素养★素养·导练——社会参与→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12.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指导者和成长的引路人,与老师共处的校园生活是我们人生中一段美好经历。下列行为中不利于共建亦师亦友师生关系的是( )A.尊重老师、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B.主动热情、师生不分彼此C.主动参与、勤学好问的态度对待老师D.表扬是肯定,批评是鞭策,要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13.小建喜欢文学创作,经常拿自己写的小说请教语文张老师指导。每次,张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帮助他。针对小建创作的作品,从人物形象的勾画、故事情节的设计、结构层次的安排,甚至遣词造句,两人都深入地进行了讨论与交流。在张老师的关心、指导和帮助下,小建的写作水平有了很大进步,接连在报刊上发表了好几篇微型小说。在帮助小建的过程中,张老师也对小说创作的指导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系统总结,并形成了一套独特而有效的小说创作教学法,受到当地教育界的好评。联系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教学相长的理解。答案:ACDBBA(1)①点赞: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小燕能主动思考并积极举手表达自己的观点。②这样做体现了她主动参与、勤学好问的态度,有助于与老师相互交流;这样做是真诚、恰当地向老师表达自己观点和见解的表现,既是对老师的积极反馈,也是师生间共同学习的资源;这样做是与老师分享学习成果的表现,可以促进师生共同进步;等等。(2)①不对之处:受到老师表扬后得意忘形,心飞到教室外面;被老师批评后暗自怨恨老师。②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而不是怨恨老师。8.C9.A10.A11.(1)示例:有助于增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学习兴趣。(2)学生乐于学习,老师寓教于乐,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3)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对于老师的表扬,我们不能骄傲自满,要再接再厉。(4)略,言之有理即可。12.B13.【思路点拨】首先要认真阅读背景材料,领悟其大意。即张老师指导小建进行小说创作,双双收获颇丰。其次要回归教材,明确教学相长的内涵。即:促进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最后,结合背景材料和教材表述,将二者联系起来组织答案。①在张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小建的小说写作水平进步很快。这说明我们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引领和指导。②在帮助小建的过程中,张老师也形成了独特有效的小说创作教学法,并受到好评。这说明我们与老师交流互动,也可以促进老师更好地“教”。③小建与张老师的故事说明,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