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氓》课件(共2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氓》课件(共2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卫风·氓
(二)记字音①氓(méng)  ②蚩蚩(chī) ③咥其笑矣(xì) ④乘彼垝垣(guǐ yuán) ⑤匪我愆期(qiān) ⑥夙兴夜寐(sù)
⑦卜筮(shì) ⑧体无咎言(jiù) ⑨于嗟女兮(xū)
⑩不可说也(tuō) 淇水汤汤(shāng) 隰则有泮(xí pàn) 将子无怒(qiāng) 无与士耽(dān) 渐车帷裳(jiān)
载笑载言(zài) 靡有朝矣(mǐ) 自我徂尔(cú)
(三)通假字(1)无食桑葚 “无”同“毋”,不要(2)犹可说也 “说”同“脱”,摆脱、脱身(3)隰则有泮 “泮”同“畔”,边、岸
(四)古今异义(1)至于顿丘古义:到,到达。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2)秋以为期古义:两个词,以,把;为,当作。今义:认为。(3)三岁为妇古义:多年,指时间。今义:指三岁的年龄。
(五)一词多义(1)将①将子无怒(qiāng,愿,请)②出郭相扶将(搀扶)③宫使驱将惜不得(助词,不译)④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将领)⑤上使外将军(率领)(2)靡①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没有)②望其旗靡(倒下)③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浪费)④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退下)
(3)言①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说)②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助词,无实义)③听其言而观其行(言语、言论)④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字)(4)以①秋以为期(介词,把)②以望复关(连词,来)③以尔车来(介词,用)④以勇气闻于诸侯 (介词,凭借)⑤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连词,表并列)⑥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连词,表目的,来)
(六)词类活用①夙兴夜寐(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里)②士贰其行(数词用作动词,不专一、有二心)③二三其德(数词用作动词,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④三岁食贫(形容词用作名词,贫苦的生活)⑤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形容词用作动词,变成黄色)
(七)文言句式(1)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判断句__“匪”表示否定的判断(2)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判断句__“匪”表示否定的判断(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宾语前置句__即“以秋为期”
(八)默写1、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2、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3、桑之落矣;其黄而陨4、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5、泣涕涟涟;载笑载言6、总角之宴;言笑晏晏7、静言思之;躬自悼矣8、将子无怒;秋以为期9、反是不思;亦已焉哉10、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11、女也不爽;士贰其行12、子无良媒;三岁食贫13、总角之宴;言笑晏晏14、匪我愆期;子无良媒15、泣涕涟涟;载笑载言16、尔卜尔筮;体无咎言17、于嗟鸠兮;无食桑葚18、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三、合作学习1.《氓》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1)依据"送”“将”“乘”“望”“泣涕”“耽”等可以看出这个女子善良多情、淳朴天真。(2)“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 ...说明“我”很勤劳。(3)从“亦已焉哉”看出“我”很刚烈,那个时代的女子被休是很痛苦,很难过的,而这个女子表现得非常勇敢。(4)美丽:“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是在写这个女子的容貌,用的是比兴的写法。
2.探究《氓》中造成女子婚姻悲剧和痛苦的原因有哪些?个人原因:①氓的三心二意,不负责任。文中说“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女子怨恨的正是自己甘心贫困,辛苦操劳,多年如一日,但是最终还是被丈夫遗弃。②女子在经济上政治上处于附属地位。 她生活天地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③性格悲剧。 在男权社会中,女子在婚前行为草率,她与氓的恋爱缺乏牢固的思想基础,对氓的人品认识不足,认人不清导致的悲剧。社会的原因:这一婚姻悲剧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娘家人的不理解,更能反映出那个时代人的爱情观、婚姻观和女子在爱情中和社会中的弱势地位,更能反映出这场婚姻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
3.三四章运用哪种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运用比兴手法。“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及“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运用比兴手法。表达效果:①内容上,比兴句的运用唤起人们丰富的联想,用女子熟悉的桑树作比,富于生活气息,同时暗示了她的勤劳。②结构上,在叙事中插入比兴句,避免了叙事的平铺直叙;所插入的比兴句在内容上起了暗示和过渡作用。具体分析:内容上: ①用比兴句唤起人们丰富的联想。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女子容颜的润泽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如同女子和氓之间情意正浓之时;“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的景象,比喻女子容颜衰老,如同两人感情枯竭之时。 ②用女子很熟悉的桑树作比,与女子劳动女性的身份非常切合(从“抱布贸丝”一句来看,她养蚕),富于生活气息,同时还暗示了她的勤劳。结构上:①在叙事中插入比兴句,使叙事暂时中断,这样就避免了叙事的平铺直叙,一览无余;②所插入的比兴句在内容上又起到了暗示作用,读者能从中意识到女子的婚后生活并不美满,因此,叙事的线索似断实连;③诗的前半部分写婚前,后半部分写婚后,中间的比兴起过渡作用。
4.淇水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 请谈谈你的理解。①贯穿全诗,展现了情节的发展。三次写到淇水,显示了女主人公生活经历的三个阶段。“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这是恋爱中的淇水;“淇水汤汤,渐车帷裳”,这是婚变时的淇水;“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这是女主人公清醒时的淇水。淇水见证了女主人公爱情生活的变化。②暗示了人物的心理和情感。三次写淇水,也为我们揭示了女主人公的感情轨迹。女主人公送氓过河,淇水和缓,暗示了两人情意绵绵、依依惜别之情。而婚变时的“淇水汤汤”,暗示了女主人公心中无尽的悔恨甚至愤怒;“渐车帷裳”则暗示了女主人公暗自落泪,伤心断肠。“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当所有的誓言成空,还有什么可留恋的 淇水以其无声的浸润让她在痛楚中走向决绝。③前后照应,使叙事更加紧凑。这首诗以淇水为背景,开头、中间、结尾都提到了淇水,每一次提到都代表着主人公爱情婚恋生活的某个阶段,正好对应了全文的“恋爱一婚变一决绝”的情节线索。这样就在结构上做到了前后照应,使叙事更加紧凑。
5.第三节里将女主人公比作“鸠”为了说明什么?明确:说明女性容易动情,且难以自拔,就如鸠一样贪吃嫩桑叶会致醉昏迷 。同时抒写了内心的痛苦,告诫他人不要轻易涉入感情。
6.女主人公为什么会被遗弃呢?造成其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士之变心说年老色衰说社会制度说一夫多妻、男尊女卑的社会制度决定了女性在婚姻家庭中的不平等地位。
四、教考融合1、C 2、B 3、D
4.B 【解析】“有重复单调之感”错,重章叠句是《诗经》的常用手法,有着韵律美和节奏感。5. ①以“桃之天天”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 ②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家族兴旺; ③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6.B【解析】B.“这是‘赋’的写法”错,全诗三章,每章的意思都差不多,反复吟咏,写出女子遇人不淑,最终痛苦、悲伤、愤怒。应是“重章叠句”的手法。重章叠句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故选B。
7.①《中谷有蓷》以“益母草”起兴,益母草益于妇女养生育子,自然地引起女主人公对婚姻的联想,以益母草的枯萎比喻女子容颜的衰老,表达遇人不淑、命运凄惨的痛苦与悲伤。②《氓》以“桑树”起兴,采桑养蚕,是女主人公的日常劳动生活,以此起兴,自然真切。以桑叶的变化比喻女子容颜由光鲜美丽逐渐衰老憔悴,以斑鸠贪吃桑葚喻女子沉溺爱情,含蓄地表达女主人公对爱情、婚姻不幸的悲叹和领悟。【解析】《中谷有蓷》,诗歌每节开头,都用山谷中的益母草起兴。诗歌用益母草起兴,作用有二:一是这种植物与妇女关系密切,提起益母草,可以使人联想到妇女的婚恋、生育、家庭、夫妻,由草及人,充分发挥诗歌联想作用;二是益母草已经干枯了,益母草晒干,可入药。妇女被抛弃,入药的益母草的意义在于:促进夫妻感情和有益于生儿育女的药草,与被离弃的妇女放在一起,对比强烈,给人的感觉是这位妇女命运真的太悲惨。《氓》第三、四两章记述了男子对女主人公由热恋到生厌的转变。其中以桑叶未落的“沃若”之状,喻女子年轻貌美,婚姻生活和美幸福;以桑叶已落的“黄陨”之态,喻女子年老色衰,婚姻生活出现裂缝,两喻皆是兴中有比。从桑叶青青到桑叶黄落,不仅显示了女子年龄、容貌的由盛到衰,而且暗示了时光的推移。“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写桑叶鲜嫩,告诫斑鸠不要贪吃桑葚。劝说女子不要与男子沉迷于爱情。将女主人公的遭遇、命运,比较真实地反映出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