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扬州慢》学案(含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扬州慢》学案(含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课 题 4.2扬州慢( 淮左名都) 课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思维发展与提升 体味伤古怀今情感及“清冷”意境。
审美鉴赏与创造 掌握虚实结合写作方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 理解宋词婉约派风格特点:情景交融、低沉伤感、讲究和谐。
教学重点 抓词眼“空城”,分析景物“清冷”特点。
教学难点 体味《黍离之悲》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有一个城市被称为“中国的月亮城”,因为这里的月亮最多情,这里的月光最温柔,这里的月色最蒙胧,这个城市叫“扬州”。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万贯,骑鹤下扬州”之说。到了唐朝,扬州更是美丽镲华,李白就有“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诗句,而杜牧更是两度在扬州生活。翻开杜牧的诗集,最亮丽、最受人喜欢的是描写扬州的;可以说,杜牧传播了扬州的美名,扬州成就了杜牧的诗名 正所谓“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如果可爱的明月有三分光华,扬州就独占二分啊。)800多年前,有一位年仅21岁的词人经过扬州时却有着不同的感受,别有一番滋味,这位词人叫姜夔,之后写下一首词叫《扬州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别是一番滋味的词。 二、自主学习 (一)作者介绍 姜夔(1155-1221),字尧章,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 文学家、音乐家,曾居住在湖州苕溪的白石洞天,遂号“ ”。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尤其精通音律,能自度曲。他的词题材广泛,有感时、抒怀、咏物、写景、记游、酬赠等。晚年居杭州西湖,死后葬于杭州钱塘门外西马塍。姜夔是与 并峙的词坛领袖。自从柳永变雅为俗以来,词坛上一直是雅俗并存,姜夔则彻底反俗为雅,他的词被奉为 的典范。代表作有《暗香·旧时月色》《疏影·苔枝缀玉》《扬州慢·淮左名都》等。 (二)背景介绍 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北宋都城 被金兵攻破,徽、钦二帝被俘,北宋灭亡。同年,宋高宗 在南京即位,改元建炎。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奔袭当时南宋朝廷所在地扬州,宋高宗仓皇出逃,金兵烧杀抢掠半个月,退出扬州时纵火焚城,城中所有建筑物全部被烧毁。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亲自率领六十万大军大举南下,生灵涂炭。后因金国内乱,完颜亮被杀,金军才撤兵。宋金两国多年对垒以淮河为界,而扬州位于淮河南岸,且是金兵攻打临安的必经之地。自 南渡以来, 是宋金交战的前沿阵地,一直笼罩在战争阴影之中。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年)冬至日,词前的小序对写作时间、地点及写作动因均作了交待。22岁的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被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之荒凉,追忆昔日之繁华,自创《扬州慢》曲调,写成慢词一首,以寄托对 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残破的哀思。 (三)一字逗 一字逗是词句的一个显著特点。有些五字句,实际上是上一下四,就是把五字句分解为第一个字单独念,后四个字连起来念,这第 个字就是一字逗。这个字必须用 字。一字逗能使上下句 结合, 更自然;声律上铿锵有力、抑扬顿挫,极富美感。比如《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荞麦青青”“纵豆蔻词工”“念桥边红药”中的“过”“尽”“纵”“念”。 (四)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是古诗词营造意象、意境时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指用现实的景物、人事与想象或虚拟的景物、人事交织在一起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诗词中的“实”是指 ,诗词中的“虚”是指 。古诗词中常见的虚境有五类: 、预期之境、 、遥想之境、 。这首《扬州慢》中,往昔扬州的繁华是虚写,眼前所见的“空城”景象是 。虚实结合,抒发作者的“黍离之悲”。 (五)题解 “扬州慢”, 名。写的是扬州战后的景象,因是 故称扬州慢。慢,即慢词,是依照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般篇幅都比较长。古书上写作“曼”,就是 的意思,歌声延长,就唱得迟缓了。慢:慢词是依据 的慢曲填写的词,重抒情,一般都比较长。但与长调有别,长调单指字数(习惯上58字以内为小令,59—90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扬州慢》共98个字,是一首 ,也是一首慢词。扬州别称:广陵、维扬、江都、芜城、吴州。 (六)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望 2.过 3.兵 (七)挖空练习 淳熙丙申至日(这里指冬至),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充满视野,满眼)。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指驻防部队的号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谱写,作曲)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指故国残破的悲思)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稍作停留)初程(初段行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废池:废毁的池台。乔木:残存的古树。二者都是乱后余物,表明城中荒芜,人烟萧条),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清越的号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快意游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指吴家砖桥,因古有二十四位美人吹箫于此,故名。一说,扬州在唐时极为富盛,著名的桥有二十四座,故名)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芍药花),年年知为谁生? (八)找出文本中对应部分,将图示中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九)理解性默写 1.《扬州慢》(淮左名都)中的“ , ”写扬州昔日繁华的街道,如今一片荒凉。 2.《扬州慢》(淮左名都)中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容战乱之残酷和破坏之深重并从侧面反映人们对战争的厌恶的句子是“ , ”。 3.《扬州慢》(淮左名都)中以有声反衬无声,渲染了凄凉气氛的句子是“ , , ”。 4.《扬州慢》(淮左名都)中写杜牧重到扬州也一定会为扬州的变化感到吃惊的句子是“ , , ”。 5.《扬州慢》(淮左名都)中表明纵然有写“豆蔻”“青楼梦”那样的春风词笔,也难以表达词人此时悲怆的心情的句子是“ , , ”。 6.《扬州慢》(淮左名都)中写芍药花自生自灭,无人欣赏的情形的句子是“ , ”。 7《扬州慢》中“ , ”与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用笔相似,都以草木繁茂反衬城池荒凉衰败。 8.《扬州慢》中用拟人手法形容战乱残酷和破坏之深重并从侧面反映人们对战乱痛心疾首的句子是: “ , 。” 9.《扬州慢》中,词人借景抒情,用“ , , ”来渲染扬州城经过战争的破坏后,变得凄凉、衰败、空寂。 10.《扬州慢》中既写杜郎才智又写扬州荒凉的句子是:“ , , 。” 11.《扬州慢》中的“ , , ”,在物是人非中表达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12《扬州慢》中描写芍药自生自灭、无人欣赏的情形的句子是:“ , ” 13.姜夔的《扬州慢》中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繁华景况,反衬今日扬州的荒凉景象的诗句是“ , ”。 14.杜甫《哀江头》中有两句诗“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姜夔《扬州慢》中也有两句诗与此意思相近,手法相同,这两句是:“ , ?” 三、合作学习 1.《扬州慢》一词中描写的扬州景象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要写这样的景象? 2.请赏析《扬州慢》上片中的“寒”和下片中的“冷”。 3.赏析“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的表达作用。 4.“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三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 5.《扬州慢》是如何运用对比、反衬的? 6.巧于用典、活于用典是本词的一大特色,请举出几例,结合词句进行赏析。 7.(1)这两首宋词都以城市为表现对象,结构上也有相似之处,但在意象、意境、手法等层面又有诸多不同。对比探究其具体的不同之处,完成下表。 作品意象意境手法《望海潮》专取美丽富庶之景物①在铺叙写法中运用渲染、烘托等手法营造意境《扬州慢》②描绘了扬州的残破荒凉,营造出感伤哀婉的意境③
四、教考融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小题。 历史上的扬州,自隋至清一千多年间,虽屡遭兵嬖,却不掩其繁华锦绣大凡一个城市,就像一个人那样,命运各异,有好有坏。有人困顿潦倒,喝凉水都塞牙;有人 ① ,到老也无灾咎。扬州属于那种“贵人多难”一类,比起杭州、苏州,它受到蹂躏最多。但每遭蹂躏之后,它总能顽强地恢复生气。“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八字用在扬州身上,也是 ② 的。 古扬州最令人向往的地方,当在小秦淮与瘦西湖两处。其繁华,其绮丽,其风流,其温婉,《扬州画舫录》皆记述甚详。西湖之名借于杭州,秦淮之名借于南京,但前头各加一“瘦”与“小”字,便成了扬州的特色。古扬州城中,虽然住了不少商人,但铜臭不掩书香,负责给山水楼台命名的,肯定还是李斗、焦循这样的秀才。这两处名字最 ③ :西湖一瘦,便有了尺水玲珑的味道;秦淮一小,也有了小家碧玉的感觉。如此一来,山水就成了佳丽一族,而扬州城也就格外地诗化了。 生机盎然的三月,那杨柳岸畔的水国人家,那碧波深处的江花江草,园林台榭、寺观舫舟,一色儿都罩在迷离的烟雨之中。此时的扬州,那些硬硬的房屋轮廓都被朦胧的雨雾软化了下来,曲折的小巷浮漾着兰草花的幽香。湖上的画舫,禅院的钟声,每一个细节上,都把江南的文章做到了极致。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瘦”与“小”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齐白石授徒时有一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B.我以为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的也是“今”。 C.嘉峪关抓住“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不断续写富民兴陇的新篇章。 D.更有两位虎头虎脑的青年,他们走过“天下最难走的路”,现在却静静地坐着,文雅得和闺女一般。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考达效果。 (二)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小题。 木兰花慢·彭城怀古 【元】萨都剌 古徐州形胜,消磨尽,几英雄。想铁甲重瞳,乌骓汗血,玉帐连空。楚歌八千兵散,料梦魂,应不到江东。空有黄河如带,乱山回合云龙。 汉家陵阙起秋风,禾黍满关中。更戏马台①荒,画眉人②远,燕子楼③空。人生百年如寄,且开怀,一饮尽千钟。回首荒城斜日,倚栏目送飞鸿。 【注】①戏马台:项羽观看士卒操练兵马的地方。②画眉人:西汉张敞替妻子画眉,喻夫妻感情好。③燕子楼:唐张愔爱妾关盼盼在张愔去世后独居燕子楼,历十余年不嫁。 扬州慢 宋·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4.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徐州”即彭城,“淮左名都”即“扬州”,两首词首句皆扣题而起,具有同样的效果。 B.萨词上阕“想”以下几句刻画了项羽由盛到衰的转变;姜词上阕“自”以下几句描绘了金兵入侵后扬州的衰败。 C.“画眉人远,燕子楼空”和“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都以爱情故事为典故,暗示历史风流终为陈迹。 D.萨词中“人生百年如寄”表明人生如匆匆过客般短暂;姜词以疑问句结尾,移情入景,传达出回味不尽的伤感。 5.萨词中写到的“禾黍”和姜词序中写到的“黍离”是同一典故,出自《诗经》“周大夫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请根据词的内容,分析这一典故表达的不同情感。 五、参考答案 二、自主学习 (一)作者介绍 姜夔(1155-1221),字尧章,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曾居住在湖州苕溪的白石洞天,遂号“白石道人”。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尤其精通音律,能自度曲。他的词题材广泛,有感时、抒怀、咏物、写景、记游、酬赠等。晚年居杭州西湖,死后葬于杭州钱塘门外西马塍。姜夔是与辛弃疾并峙的词坛领袖。自从柳永变雅为俗以来,词坛上一直是雅俗并存,姜夔则彻底反俗为雅,他的词被奉为雅词的典范。代表作有《暗香·旧时月色》《疏影·苔枝缀玉》《扬州慢·淮左名都》等。 (二)背景介绍 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北宋都城汴京被金兵攻破,徽、钦二帝被俘,北宋灭亡。同年,宋高宗赵构在南京即位,改元建炎。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奔袭当时南宋朝廷所在地扬州,宋高宗仓皇出逃,金兵烧杀抢掠半个月,退出扬州时纵火焚城,城中所有建筑物全部被烧毁。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亲自率领六十万大军大举南下,生灵涂炭。后因金国内乱,完颜亮被杀,金军才撤兵。宋金两国多年对垒以淮河为界,而扬州位于淮河南岸,且是金兵攻打临安的必经之地。自宋高宗南渡以来,扬州是宋金交战的前沿阵地,一直笼罩在战争阴影之中。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年)冬至日,词前的小序对写作时间、地点及写作动因均作了交待。22岁的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被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之荒凉,追忆昔日之繁华,自创《扬州慢》曲调,写成慢词一首,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残破的哀思。 (三)一字逗 一字逗是词句的一个显著特点。有些五字句,实际上是上一下四,就是把五字句分解为第一个字单独念,后四个字连起来念,这第一个字就是一字逗。这个字必须用去声字。一字逗能使上下句转承结合,过渡更自然;声律上铿锵有力、抑扬顿挫,极富美感。比如《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荞麦青青”“纵豆蔻词工”“念桥边红药”中的“过”“尽”“纵”“念”。 (四)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是古诗词营造意象、意境时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指用现实的景物、人事与想象或虚拟的景物、人事交织在一起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诗词中的“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诗词中的“虚”是指作者想象或虚拟的那些虚象、虚境和空灵的境界。古诗词中常见的虚境有五类:梦幻之境、预期之境、联想之境、遥想之境、暗写之境。这首《扬州慢》中,往昔扬州的繁华是虚写,眼前所见的“空城”景象是实写。虚实结合,抒发作者的“黍离之悲”。 (五)题解 “扬州慢”,词牌名。写的是扬州战后的景象,因是慢词故称扬州慢。慢,即慢词,是依照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般篇幅都比较长。古书上写作“曼”,就是延长引申的意思,歌声延长,就唱得迟缓了。慢: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重抒情,一般都比较长。但与长调有别,长调单指字数(习惯上58字以内为小令,59—90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扬州慢》共98个字,是一首长调,也是一首慢词。扬州别称:广陵、维扬、江都、芜城、吴州。 (七)挖空练习 淳熙丙申至日(这里指冬至),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充满视野,满眼)。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指驻防部队的号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谱写,作曲)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指故国残破的悲思)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稍作停留)初程(初段行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废池:废毁的池台。乔木:残存的古树。二者都是乱后余物,表明城中荒芜,人烟萧条),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清越的号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快意游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指吴家砖桥,因古有二十四位美人吹箫于此,故名。一说,扬州在唐时极为富盛,著名的桥有二十四座,故名)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芍药花),年年知为谁生? (八)找出文本中对应部分,将图示中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①实景 ②想象昔日繁闹 (九)理解性默写答案 1.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2.自胡马窥江去后 废池乔木 犹言厌兵 3.渐黄昏 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 4.杜郎俊赏 算而今 重到须惊 5.纵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 难赋深情 6.念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 7.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8.念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 9.渐黄昏 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 10.杜郎俊赏 算而今 重到须惊 11.二十四桥仍在 波心荡 冷月无声 12.念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 13.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14.念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 三、合作学习 1.①词的上片,写扬州城在“胡马窥江去后”令人痛心不已的凋残和破败景象。走在漫长的扬州道上,词人所见到的全部是长得旺盛的野生麦子。而昔日那个晚唐诗人杜牧笔下的扬州城美景一去不复返。自金人进犯后,烧杀掳掠,扬州城所剩下的也只是“废池乔木”了。日落黄昏,清越的号角声又四处响起,回荡在扬州城孤寂的上空,也回荡在词人惨淡的心灵间。词的下片,写扬州的名胜二十四桥仍然存在,水波荡漾,凄冷的月光下,四周寂静无声,笼罩在一种悲凉凄怆的氛围中。②作者描写扬州破败的景象,营造出凄凉悲怆的意境,从而抒发自己的“黍离之悲”。 2.“清角吹寒”四字,“寒”字用得很妙,寒意本来是天气给人的触觉感受,但作者不言天寒,而说“吹寒”,把角声的凄清与天气的寒冷联系在一起,把产生寒的自然方面的原因抽去,突出人为的感彩,似乎是角声把寒意吹散在这座空城里。“冷月无声”让触觉感受“冷”与听觉感受“无声”,互相挪移沟通,这就强化了读者对冷寂凋敝景象的感受。这里的“冷月”“无声”是词人主观感受的联想、迁移,是移人情于物象的结果,这就增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 3.“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废池、乔木本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格化,作为15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连它们都在痛恨金人发动的战争,物犹如此,人何以堪?把作者对战争的厌恶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4.①内容上:由上片尾句的“空”引出“惊”,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富有才情的杜牧也“难赋深情”,反衬现实的扬州是何等凄清荒凉,何等令人心痛!②结构上:连缀全词,由上片的写景过渡到下片的联想对比,一边是萧条冷落,一边是繁华热闹;一边是实,一边是虚。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 5.主要是通过对比、反衬的手法描写扬州昔盛今衰的境况。①上片用昔日“名都”反衬今日“空城”,以昔日“过春风十里”来反衬今日“尽荠麦青青”。②下片以昔日“杜郎俊赏”“豆蔻词工”“青楼梦好”等风月繁华,反衬今日风流云散和深情难赋;以昔日“二十四桥明月夜”的乐景,反衬今日“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哀景;以“波心荡”的动,反衬“冷月无声”的静等。总之,写昔日之繁华,正是为了表现今日之萧条。 6.①此词作于冬至,“春风十里”是以虚拟之笔,巧用杜牧诗句,尽写往日扬州的无限风光,和今日“尽荠麦青青”的荒凉冷落相对比。②“杜郎俊赏”句,是借杜牧歌颂扬州生活留下的优秀诗章,从侧面说明扬州的兴衰变化,假设杜牧重游旧地,也会目瞪口呆,惊讶不已。这是作者从虚处着笔,以虚衬实,用杜牧的惊讶来衬托自己的悲哀情怀。③“纵豆蔻词工”句,两用杜牧诗的典故,却不用原诗意旨,而是化用杜牧的横溢诗才;再转进一层,说纵有杜牧这样锦心绣口的才华,也无法表达此时蕴藏在内心深处的“黍离之悲”,更加突出了作者的悲愤怨恨。④“二十四桥”句,化用杜牧对美好的古扬州的深切怀念之情,从“水”“桥”“月”三个方面说明今昔的不同,能更好地表现“黍离之悲”。 7.①描绘了杭州的富足繁盛,营造出国泰民安的盛世气象 ②兼采昔日繁华与今日萧条,既有自然景物,也有历史典故 ③综合采用今昔对比、用典和反衬手法营造意境 四、教考融合 1、示例:①飞黄腾达(平步青云、少年得志、顺风顺水、安常处顺、春风得意);②恰如其分(恰到好处);③令人寻味(耐人寻味) 2、B(原文与B项,皆为强调突出。A项直接引用;C项特定称谓;D项特殊含义。) 3、①比喻,把山水比作为佳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扬州山水秀美、温婉的特点,表达作者对扬州的喜爱之情。②比拟,把扬州城拟作诗篇,赋予扬州特省的诗意、雅致的城市特点,表达作者对扬州的欣赏之意。 4、C 5、萨词中写刘邦战胜了项羽建立了汉朝,而今昔日繁盛的汉家陵阙也是秋风瑟瑟,禾黍满眼,表达了对英雄盛世不在、历史沧桑变幻的慨叹。姜词中写曾经繁华的扬州长街,如今满眼尽是青青荠麦,而这一切皆因朝廷抵抗不力,金兵入侵所致,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如今扬州城凋残破败的痛心,对发动掠夺战争的金兵及南宋王朝投降政策有所谴责。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