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活动》(小发明篇)4.3第三节 电学实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科技活动》(小发明篇)4.3第三节 电学实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节 电学实验
实验一:铝箔验电器的制作
【实验器材】
打点滴所用250ml玻璃瓶一个,带有绝缘皮的铜导线l段(10cm左右),铝箔(香烟盒内取)1片,生石灰少许。
【制作步骤】
1、用老虎钳拧下瓶盖,用钉子在橡胶盖中心钻一个小孔使铜导线穿过即可。用剥线钳将铜导线两端外皮分别剥去约3cm,一端拧成环状后穿入瓶盖小孔,如图1所示。
2、剪两片长约6cm,宽为0.5cm的铝箔,每片对折,在对折后的箔片上端钻一小孔。将打好孔的两片箔片穿入瓶盖下端的铜线内,再将下端铜线拧成环状,如图2所示。
3、在玻璃瓶中放入少量生石灰(作为干燥剂),将第二步制作好的部分装入玻璃瓶中如图3,整个仪器制作完毕。
【使用方法】
分别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跟瓶塞上的圆形铜环接触,可以看到瓶内钩上的箔片张开或合上。
实验二:小磁针的制作
【实验器材】
白纸、两根磁化的钢针、按扣、支架
【制作方法】
用较厚的白纸剪成如图21.2-6所示的菱形,将左半部涂上红色,标上“N”,右半部徐上蓝色,标上“S”。将两根磁化的钢针像图示的那样穿在纸片上。在纸片的中心扎一个小孔,然后将纸片套在按扣的凸起上。将做好的小磁针用支架支起,调整好平衡。
实验三:变阻器
器材:鳄鱼夹、铅笔芯、探针
步骤:
1、用鳄鱼夹夹住铅笔芯的一端;
2、铅笔芯的另一端与探针接触,可以自由移动的。
使用:
1、3节干电池串联作为电源,电流流经小电珠、铅笔芯,最后回到电池负极。联接到铅笔芯上的导线,一端是一只鳄鱼夹,夹在铅笔芯上,另一端是一根探针,可以自由移动的。
2、把探针与铅笔芯接触,由于铅笔芯是导体,因此电路导通,小电珠里面有电流通过,开始发光。
3、改变探针的位置,可以观察到小电珠的亮度不同。让探针在铅笔芯上滑动,铅笔芯就成为一个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铅笔芯越长,电阻也就越大,电珠亮度就越低;反之电珠就越亮。
实验四:线圈
器材:5号电池、磁铁、铜线
步骤:
1、把铜线绕一根圆柱形物体旋转,制作成一圈一圈的弹簧形状的线圈。拉伸一下,总体高度要短于一节5号电池的长度。
2、用钳子把铜线的一头拉出,折一下,形成一个线头端头向下的样子,方便一会挂在电池上。
3、开始摆放,把电池竖向放置,正极向上,把磁铁吸附在负极上,然后把做好的铜线圈挂上去,电池要放在平面上,调整铜线圈保持平衡。
4、施加一点助力,线圈是不是已经开始旋转了。
讨论:1、能得出什么结论?
2、谈谈你的体会。
【课外活动】
梳子摩擦头发后,用梳子可以吸起细小的纸屑,有些纸屑过一会又掉下来。实际做一做,能够解释吗?
【注意事项】
1、接好电路后,再调整两根输出导线之间的距离至少离开10厘米。太近时会击穿空气而打火。
2、接通高压电源后就不能再触摸高压端和电极板,否则会触电而麻木。实验做完后,先关闭电源开关,再用接地线分别接触两个电极进行放电。
※阅读材料※
物理小魔术
在干燥的天气里,在干燥的手上戴一副线手套,两手相对,将乒乓球摩擦,然后就可以做几个有趣的实验。
1、钻袖筒
拿着摩擦过半分钟的乒乓球,松手使球自由下落。你将会看到球没有竖直下落,而是走了一条弧线,甚至还能钻到你的袖筒里去呢。
2、球跟手走
把经过双手摩擦的乒乓球放在光滑的桌面上,用手靠近它,乒乓球向着手的方向滚过来了。手若移动,它也会跟着移动。
3、火柴直立
拿摩擦过的乒乓球去接触桌面上的一根火柴棍,慢慢提起,火柴棍就随着抬起了头,甚至还能直立起来呢。
4、不掉的球
把乒乓球多摩擦一会儿,约1分钟,再把球放在手心里托住,然后慢慢动手,使手心朝下。多有意思,乒乓球只在掌心轻微滚动,而不往下掉。
说明:因为手套和乒乓球摩擦后,两者都带上了电,所以它们之间能互相吸引,同时也能吸引轻小物体。
智慧火花
同学奇思:我的妙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八年级 《科技活动》(小发明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