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0.3 做功了吗教学目标1、记住功的概念;2、掌握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核心素养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2.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教学重点掌握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教学难点能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教学过程一、导入生活中的功有“贡献”、“成效”、“功劳”等丰富的意思。比如:功不可没,将功补过,戴罪立功两个人在分别推货物,有一个人没有推动。如果你是老板,你选哪个人?为什么?物理学中的功主要是吸收了“成效”、“贡献”的意思。如果某个力对物体的移动做出了贡献,取得了成效,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作了功。二、新课讲解机械功: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叫做机械功,简称功。思考:这个定义当中有几个关键词?实例分析小孩的拉力F使小狗在拉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S,我们说小孩的拉力对小狗做了功,或简单的说小孩对小狗做了功。叉车的举力F将货物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S,我们说叉车的举力对货物做了功,或简单的说叉车对货物做了功。锤子对钉子的锤力F使钉子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S,我们说锤子的力对钉子做了功,或简单的说锤子对钉子做了功。根据这几个实例请你们讨论:怎样才算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做功(做功应该具备哪些必要条件)?小孩对小狗做了功叉车对货物做了功锤子对钉子做了功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条件):(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 通过一段距离.注意:两个条件缺一不可怎样计算功物理学规定:功等于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公式:功=力×距离 W = Fs功的单位和物理意义W = Fs单位:W焦耳(J) F牛(N) s米(m)1 J物理意义:1 N的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为1 m,该力对物体做的功为1 J。感受做功的大小①将两个鸡蛋举高一米所做的功?W= Fs =Gh=1N×1m=1J②体重为600N的学生从1楼上到2楼所做功?W= Fs =Gh=600N×3m=1800J三、课后小结1、功定义: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叫做机械功,简称功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A、有力作用在物体上B、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1)有力无距离( S=0 ,劳而无功 )(2)有距离无力( F=0,不劳无功 )(3)力和通过的距离方向相垂直(F⊥S,垂直无功)4、功的计算:公式:W=F S单位:焦耳J 1J=1N 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