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6.1 力 教案 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6.1 力 教案 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

资源简介

6.1 力
教学目标
1.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能确定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举例说明.
3.知道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核心素养
1.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2.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实验,体验并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难点
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力是什么?
1、观察、分析下面表现力的图片,并注意:
①涉及几个物体?②物体是否一定接触?③不同情景中是否隐含共同点?
观察分析 讨论归纳
涉及几个物体? 2个以上物体
物体是否一定接触? 物体可以相互接触,也可以不相互接触
不同情景中是否隐含共同点? 物体对物体作用
2、讨论并归纳
运动员 举起 杠铃
推土机 推走 泥土
大象 压下 跷跷板
渔翁 拉起 鱼网
橡胶棒 吸引 小纸屑
磁极 排斥 磁极
物体 作用形式 物体
作用→力
动手做一做,体会前面讨论的有关内容
2.
结论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施力物体 受力物体
二、新课讲解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可能有力的作用
思考: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间一定有力的作用吗?
两个木球之间没有相互作用,两个木球之间没有力。
不接触的物体间可以产生力吗?
空中飞行的标枪落回地面
绕太阳运行的行星
不接触的物体间也有力的作用
产生力的条件
(1)至少要有两个物体;
(2)物体间要有相互作用。
注意:①两个条件缺一不可;②力的作用与是否接触无关。
力不可能脱离物体单独存在。
有施力物体必定有受力物体 ,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总是同时存在。
特别提醒!
我们平时说物体受到了力,虽然没有指明施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一定存在。
归纳总结
笔记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发生力的作用需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
(3)力的作用与是否接触无关: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产生力的作用,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不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力的作用效果
在物理学中,把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速度大小或方向的改变,都叫做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怎样使小车完成以下运动?
由动到静:小车自己慢慢停
由静到动:用力拉小车
运动方向改变:改变用力方向
由慢到快:给运动小车加力
由快到慢:小车自己慢慢停
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1.定义: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产生力的作用至少需要两个物体,即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一定或不一定)产生力的作用。
相互不接触的物体可以(可以或不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二者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3.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从静止变为运动;
(2)从运动变为静止;
(3)力使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发生改变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由快变慢,速度大小发生改变
(2)由慢变快,速度大小发生改变
(3)车辆在弯道上行驶,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4)运动员对打,乒乓球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1)投球手把静止的棒球投掷出去;
静止→运动
(2)棒球被接球手接住;
运动→静止
(3)接球手将棒球击出。
棒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
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叫做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思考:
下列现象中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
1、公共汽车进站、出站。
2、赛车在环形跑道上匀速行驶。
3、飞机匀速在空中盘旋。
三、课堂小结

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的两个作用效果
1.使物体发生形变
2.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
四、作业
1.完成本节的同步练习:课时作业
2.在课下小组之间相互讨论交流课后思考题:为什么有时候用力推物体,物体却不动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