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3.2《致大海》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类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Q正传》选自小说集《呐喊》,作者鲁迅。这部小说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通过阿Q这一典型人物,特别是他的“精神胜利法”,暴露了旧中国国民的“劣根性”,揭示了民族衰败的根源,也揭示了普遍的人性弱点,体现了鲁迅深刻的启蒙思想。B.《诗经》和《楚辞》分别开启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传统,汉乐府讲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在抒情诗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孔雀东南飞》就是汉乐府抒情诗的典范之作。C.《致大海》《迷娘》《自己之歌》的作者分别是俄国的普希金、德国的歌德、美国的惠特曼。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多年的历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2.下列有关“浪漫主义”的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著有《九歌》《天问》等;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屈原、李白均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B.郭沫若的诗集《女神》是中国新诗奠基之作,《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诗中“火山爆发式”的激情是其浪漫主义风格的典型表现。C.雪莱,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代表作品有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诗歌《致云雀》《西风颂》《迷娘》,恩格斯称他是“天才预言家”。D.普希金是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和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品有诗歌《致大海》《致恰达耶夫》,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等。3.下列对相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 )A.被誉为“现代戏剧之父”的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代表作有《玩偶之家》《人民公敌》;被称为“俄罗斯文学之父”普希金代表作有《致大海》《自由颂》;而《迷娘》的作者是美国的惠特曼,《树和天空》的作者是获得201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的瑞典诗人特朗斯特罗姆。B.《孔雀东南飞并序》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抒情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诗》合称为“乐府双璧”。本诗的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它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C.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为周树人,“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我们学过的《阿Q正传》选自《彷徨》。D.我国文学史上素来“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指《诗经》。“骚”指《离骚》,代指《楚辞》。这也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两大优秀传统。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为了从构成各民族文化土壤的经典中汲取精神养分,提升外国文学经典研究的学术地位,我们认为,研究外国文学经典,应在原有基础上注重拓展和转向。外国文学经典研究应从原有的文本研究转向文本生成渊源考证与生成要素的研究。外国文学经典的生成与原始宗教、神话传说、社会语境、个体经历等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考察这些生成渊源,厘清外国文学经典形成的社会文化语境以及发展的来龙去脉,对我们深入理解经典文本的审美特性与思想艺术价值有着重要的意义。特别是探究西方文学经典在生成过程中的东方渊源,更能凸显中国文化的历史贡献。同样,关注劳动歌谣、抒情诗、十四行诗、英雄史诗等艺术形式的产生与演变,以及《吠陀》《圣经》《荷马史诗》《神曲》等重要文本的形成、翻译和改编等流传过程中发生的种种变异,也在一定意义上映衬了外国文学经典对人类思想的形成所发生的影响。(摘编自吴笛《谈外国文学经典研究的转向与拓展》)材料二:外国文学研究的目的是对外国文学领域内出现的各种现象进行描述、解读与阐释,揭示其内在意义和本质特征,做出历史的、思想的和审美的评价。文学现象主要包括文学作品、文学思潮和流派、文学理论与批评、文学的存在方式与运行机制等,但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文学作品,特别是经典作品。文学经典作品和文学话语体系之间关系密切,它既是话语体系的主要言说对象,又是这种话语体系形成的资源。何谓“文学经典”作品?西方文学批评史上较早谈论这一问题的是古罗马批评家、修辞学家朗吉努斯。他在《论崇高》中提出:“一篇作品只有在能博得一切时代中一切人的喜爱时,才算得真正崇高。”我国老一辈学者伍蠡甫认为,该论点为西方文学批评史上“经典”或“经典作品”这一概念的产生开辟了道路。20世纪以来,国内外诸多学者都对“经典”的定义和判定标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美国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认为,美学尊严是经典作品的一个清晰标志,有审美的力量才能融入经典。可以说,经典作品是在一定的文学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最佳结果,它既积淀着某些最重要的文学经验,又制约着此后的文学生产。经典往往表达、指涉或隐喻了一个时代,既切中时代而又超越时代,既扎根于民族而又跨越民族疆界,成为具有某种广远而永恒价值和“纯诗”品格的作品。经典作品是文学研究话语体系形成的感性资源。文学研究的成果、文学批评文字本身应当是以文学性语言写成的,这种文学性语言主要来自经典作品。外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家往往通过自己的经典作品为本国文学创立了规范性语言,这些经典本身也成为本民族标准文学语言甚至标准普通语言的最佳体现。如意大利民族诗人但丁的《神曲》实践了他在《论俗语》中提出的主张,成为以意大利语写成的一部优秀作品,不仅为本民族诗歌奠定了基础,而且在意大利文学语言的规范化、促进民族语言统一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莎士比亚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大师,他的《哈姆莱特》等一系列经典作品,语言丰富、生动、形象而富于变化,各部作品中的人物语言各具个性特色。这些经典作品有力推动了英国文学语言的形成与发展,至今仍是人们学习英国语言文学的典范。“俄罗斯诗歌的太阳”普希金不仅在俄罗斯文学中为各种文学体裁树立了典范,把俄罗斯文学引上了民族化道路,而且创造了崭新的俄罗斯文学语言,为确立其规范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由此可见,标准、纯洁、流畅而优美的语言就存在于一部部文学经典中。系统而经常地阅读外国文学经典,既为文学感性经验的积累提供了保证,也是进行研究的必要前提。经典阅读是研究者加强语言修养的基本训练,是不断提高语言表述水平的“体操”,是使学术话语规范化、完善化的必由之路。德国诗人歌德主张“每天保持和伟大艺术品的接触”,强调反复阅读莎士比亚、莫里哀等著名作家作品的重要性,还说自己每年都要重读一次莫里哀的喜剧《伪君子》。同经典的密切接触使歌德不仅成为著名诗人,也成为具有敏锐艺术眼光的批评家。我国英国文学研究专家王佐良也曾提到,他每年秋季都要重读一遍查普曼的《荷马史诗》英译本。而与拜伦、雪莱齐名的英国诗人济慈的《初读查普曼译荷马史诗》已成传世之作,博尔赫斯则在他的《诗艺》中引用过济慈这首诗的诗句。事实上,每一位真正有成就、形成自己话语特色的作家或研究者,都离不开经典作品的长期熏陶与滋养。(摘编自汪介之《外国文学研究话语体系建设与更新》)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外国文学经典研究只有转向和拓展,才能奠定自己的学术地位,我们才能从构成各民族文化土壤的经典中汲取精神养分。B.对外国文学领域内出现的各种现象进行描述、解读与阐释,且做出历史的、思想的和审美的评价就是外国文学研究。C.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戏剧和普希金的诗歌,这些经典作品分别是学习意大利语、英语和俄语的唯一范本。D.外国文学研究者如果不去阅读外国经典作品,不但难以对其进行学术研究,也会影响自己学术话语的规范化和完善化。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外国经典文学研究者在进行研究时,不应绕开与经典文学生成有关联的原始宗教、社会语境等因素。B.文学经典作品是话语体系的主要言说对象,也是这种话语体系形成的资源,所以文学研究者必须重视。C.若使文学批评语言带有文学性,文学研究者就要向文学经典学习,文学语言来自作为感性资源的经典作品。D.歌德能够成为著名诗人和具有敏锐艺术眼光的批评家,与他密切接触经典作品和阅读经典不无关系。6.下列有关诗歌的解说,不符合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歌德的《迷娘》运用众多意象,构建迷离优美、令人神往的世界,抒发个人感慨,拨动着读者的心弦。B.《致大海》中辽阔而又自由、深沉而又有力、骄傲而又倔强的大海,是普希金反抗意志的象征。C.惠特曼的《自己之歌》意境开阔,气魄宏大,有一种质朴而明朗的力量,受到诗人郭沫若的称赞。D.特朗斯特罗姆的《树和天空》想象奇特,意境朦胧,仿佛关联着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的奇迹等主题。7.请结合材料二第二段的内容,分析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成为“文学经典”的原因。8.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三、选择题组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自沦为诗人之后,俯首甘为笔下囚。【甲】回想和笔初恋时那份颤栗,那份期待,那份默契,仍然是一种甜蜜的深愁。那时无论日常生活多么单调,工作多么劳累,环境多么孤独,都有一位忠实伴侣可以依靠。与笔成亲后,从此为其劳也受其荫,日日相守无需芳心设约。有时也怒其跋扈,怨其唠叨,嫌其年岁渐长,不复当年明眸皓齿,却自知再无一个法庭能判决这宗离婚案,甚至死刑。最初卧于掌心的是一支儿童钢笔。【乙】用它抄了一部又一部诗集,《普希金诗选》《海涅诗选》;抄整章的《奥勃洛摩夫》,整本的《飞鸟集》,还写了第一首成形的小诗《致杭城》。直至这钢笔鞠躬尽瘁,笔尖分岔,写出来的字音容全改,只好忍痛弃之。在这其间有了一首《致大海》,用圆珠笔誊出来,字迹肥头胖脑,市侩气十足,真是恶心!从此恨极圆珠笔。对于笔的侍奉是这样挑剔,这样仔细,其他方面我却糊涂得出汁。【丙】有些文艺界同行大会小会见过,握过手,通过信,再见面时心里还要嘀咕:这是张三,是李四?(节选自舒婷《笔下囚投诉》,有删改)9.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眸皓齿 B.甚至 C.鞠躬尽瘁 D.其间10.文段中划线的甲乙丙三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甲 B.乙 C.丙四、语言表达1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句中的横线上。①尽管她知道自己当年对弟弟的一番劝导是 (枉然/徒然)的,但她坚信弟弟终有一天会理解她的苦心。②我们阅读名著,不仅可以丰富知识,而且可以从中 (汲取/吸取)精神力量。③在创作这幅书法作品的时候,他 (别具匠心/不落窠臼),将王羲之的行楷笔法与张旭的狂草笔法结合起来,令人眼前一亮。④走进他的个人藏宝馆,只见古籍、古画、瓷器等各种宝物如 (浩如烟海/恒河沙数),令人惊奇。⑤教授问:“你也愿意报考我的研究生吗?”他没想到教授问这个问题,一时 (目瞪口呆/瞠目结舌),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五、小阅读-课内12.《致大海》和《自己之歌》(节选)两首诗,都将自我安放于宏大的自然之中,在两者的互动中体验现实。前者体式谨严,四五行一节,注重押韵,和谐整齐,读来抑扬顿挫;后者奔放恣肆,不拘格律,遵循语言的内在节奏,自由抒写。反复朗读这两首诗,体会不同体式带来的不同审美感受。六、简答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普希金盼望着自由,但他却遭到沙皇的流放;他是沙皇的对立面,后来却被沙皇摆到宫廷御侍的位置上;他同情十二月党人,但却离不开沙俄的土壤。所以,他可以“致大海”,却难以融入大海:他不是大海!以此,他选择的大海的意象,既有“风暴的喧响”,又有“静寂的荒漠之乡”。 ① ,恰好也是普希金性格的两面性:对自由的追求、对反抗的徘徊。曹操展示着雄才大略。面对失色的河山,他一步步让它焕发新颜;面对涂炭的生灵,他从心里渴望改变;他没登基帝位,却在权利角逐中将大权尽握指间。所以,他有了“东临碣石”的机缘,可以在海边“歌以咏志”。他就是一片大海,太阳和月亮都在他的手中,日月星辰都在他的胸中:他自己成了无际的宇宙,天地万物都只是他的陪伴。普希金呼唤大海,既是伟大,又是可惜。普希金借人物写大海,确实也选择了当时社会的杰出代表;他诗中的拿破仑、拜伦,让人只遗憾那英雄已去、大海无计。曹操观赏大海,既有海阔,更有天高。曹操是借景物写大海,所选之景确实不愧为大自然的壮丽景象;在他诗中的大海,则是英雄正起、 ② !古人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话确实道出诗人以至文人墨客的共性。不过,山海本无区别,而人之情之意则各不一样。这就是普希金与曹操写海的诗的意象区别之根本。诗之各不一样, ③ 。这情意,除了地位不一样的因素,关键还在于各人心中塑造的宇宙——取决于各人心中那片天。13.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①②③14.请在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位,参照例句仿写一个句子。马克思 恩格斯 毛泽东 林觉民 鲁迅 司马迁例句:曹操就是一片大海,太阳和月亮都在他的手中,日月星辰都在他的胸中:他自己成了无际的宇宙,天地万物都只是他的陪伴。15.根据文中信息,概括普希金《致大海》与曹操《观沧海》中“大海”意象的不同。七、非选择类16.下列对相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之处,请按选项逐个修改。A.被誉为“现代戏剧之父”的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代表作有《玩偶之家》《人民公敌》;被称为“俄罗斯文学之父”普希金代表作有《致大海》《自由颂》;而《迷娘》的作者是美国的惠特曼,《树和天空》的作者是获得201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的瑞典诗人特朗斯特罗姆。B.《孔雀东南飞并序》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抒情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诗》合称为“乐府双璧”。本诗的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它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C.我国文学史上素来“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指《诗经》,浪漫主义代表作品,“骚”指《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现实主义作品。八、现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致恰达耶夫普希金爱情、希望和平静的光荣并不能长久地把我们欺诳,就是青春的欢乐,也已经像梦、像朝雾一样消亡;但我们的内心还燃烧着愿望,在残酷的政权的重压之下,我们正怀着焦急的心情在倾听祖国的召唤。我们忍受着期待的折磨等候那神圣的自由时光,正像一个年轻的恋人在等待那真诚的约会一样。现在我们的内心还燃烧着自由之火,现在我们为了荣誉的心还没有死亡,我的朋友,我们要把我们心灵的美好的激情,都呈现给我们的祖邦!同志,相信吧:迷人的幸福的星辰就要上升,射出光芒,俄罗斯要从睡梦中苏醒,在专制暴政的废墟上,将会写上我们姓名的字样!17.如何理解“爱情、希望和平静的光荣/并不能长久地把我们欺许”的含意?18.“就是青春的欢乐,也已经像梦、像朝雾一样地消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想法?参考答案:1.B2.C3.D4.D 5.C 6.C 7.(1)广受读者的喜爱;(2)拥有审美力量;(3)积淀文学经验;(4)切中并超越时代,具有永恒价值和“纯诗”品格。 8.(1)首先从外国文学研究的目的谈起,接着指出文学经典作品和文学话语体系之间的密切关系;(2)其次对经典作品这一概念进行阐释,指出“文学经典”具备的要素;(3)然后围绕经典作品是文学研究话语体系形成的感性资源展开论述;(4)最后论述作家和研究者阅读经典作品以加强语言修养的重要性。9.D 10.B11. 徒然 汲取 别具匠心 恒河沙数 瞠目结舌12.【示例】(一)《致大海》中,普希金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将自己对自由精神的礼赞、渴望、追寻融合在宏伟壮丽的大海形象中,在诗体上采取了严谨的五行、六行的体式,显得崇高庄重,富于英雄气概。①诗歌形式上的表现,以主观性、修饰性的形容词短语居多,用来表达一种激昂有力的情感态度。②在表达自己的迷惘徘徊之感时,大量表示逻辑的连词加入进来。理性的升级使得情感变得犹豫而迟疑,语言的节奏也随之变得缓慢低沉,像“那里,种种伟大的回忆已在寒冷的梦里沉默”这样的分行表达。让成句不断分割,形成间隔的跨行,使读者对拿破仑这一生伟大的回忆有了更广阔的理解与想象的余地,同时也拉长了整个诗意,与这一部分因拿破仑悲哀惨淡结局而变得深沉冷峻的理性情感相呼应。③在联想拜伦时,诗人的情感表达又发生了变化。拜伦是普希金心目中最完美的精神偶像,是天才,是我们心灵的另一个主宰,他才华横溢,一生为自由而呐喊,为正义而战,但在追求的征途中不幸陨落,这使得诗人悲愤至极,发出了让大海“喧腾吧,为险恶的天时而汹涌”的呼声。在这里跨行的长句消失了,诗人选用短促的诗行,连贯的句意,表达对自由英雄的激情礼赞,鼓动大海以广阔的襟怀,惊人的威力,自由奔放的气势,为拜伦而歌。④其后引发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悲观联想,自由理想的幻灭,现实的险恶,使普希金陷入痛苦的深渊,他不能自由歌唱,到处为专制的沙俄政府所不容,他感到“世界空虚了……哦,海洋,现在你还能把我带到哪里?到处,人们的命运都是一样”,长句的跨行,诗句的隔断,倒装,使得诗歌中情绪变得迟疑悠长,弥散开一种哀歌式的忧郁。⑤最后两节诗人再次告别时,诗句以开头短促的语句,整齐反复的诗行与节奏相呼应,情感变得激昂,意志更加坚定,诗人向大海宣告,“你壮观的美色将永远不会被我遗忘,我将久久地,久久地听着你在黄昏时分的轰响”,他要把大海的光与影带进森林,带到寂静的荒原,继续去北方新的流放地传播自由精神。(二)惠特曼在借鉴欧洲传统诗史的基础上进行了更多的创新,打破了传统诗歌的形式,开创了自由体的诗歌形式。在《自己之歌》中,这种自由最鲜明的特征是打破了传统英语诗歌的格律,没有严格的押韵和抑扬。诗行的节奏和用词造句与散文十分相近,一句一行没有出现普希金《致大海》中的跨行现象,诗句的表达呈现出一种近乎口语的散文化。诗行排列长短交替,非常松散,使得诗歌的展开也是自然随性的,形成了语调语气急徐高低的自然结构。又通过若干语法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平等结构或重叠结构,使诗意逐渐达到高潮,形成一种内在感情和心理上的韵律。13.①大海的两面性②大海有意③也就源于人之情意的各不一样了 14.司马迁就是一部史书,帝王将相都在他的手中,英雄豪杰都在他的胸中:他自己成了永恒的历史,历代英才都只是他的衬托。 15.普希金《致大海》中“大海”壮美,自由奔放,集忧郁、沉静、郁郁不平、热烈悲壮于一身。作者借“大海”这一意象表达对自由的追求、对反抗的徘徊。曹操《观沧海》中大海单纯而又饱满,孕大含深、壮丽而又动荡不安。诗中大海比喻动荡不定的时局,体现了诗人的抱负和理想目标。16.A.“《迷娘》的作者是美国的惠特曼”错误,其作者是德国歌德。B.“《孔雀东南飞并序》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抒情诗”错误,它是一部长篇叙事诗。C.诗经是现实主义 离骚是浪漫主义 最长的抒情诗17.我们并没有把追求爱情、希望和平静的光荣放在第一位。 18.以梦和朝雾作比喻,表明自己已经不再沉溺于青春的欢乐之中,志趣已转向国家大事方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