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光的色散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知道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初步了解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组成的;(2)知道光的三原色,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形成丰富的色彩;(3)了解可见光谱,以及红外线、紫外线的应用;2.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白光的色散、光的三原色教学难点:探究色光的混合过程三、教学分析本节课是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内容基础之上展开的,对于学生来说,已基本掌握了光路图的画法、对光的反射、折射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色散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现象还不清楚,更是不明白其本质是什么,对于红外线、紫外线也只是停留在书本层面上的认识。四、教学过程(一)新课讲解光的色散太阳光是什么颜色的?是单一颜色光吗?〖演示〗将太阳光射向三棱镜,在三棱镜另一侧放置白色光屏,光屏上会出现彩色光带。〖思考〗1.太阳光是七种色光,这些色光能不能混合成太阳光?谁发现的?2.彩色光带上端和下端是什么色光?3.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是光的色散现象?〖总结〗1.太阳光是混合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色光混合成的。2.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光的混合〖活动1〗(1)用红绿蓝三块玻璃板分别遮住手电筒,能从中分解出红光、绿光、蓝光。(2)阅读课本56页“生活物理社会”,了解滤色镜的作用。〖活动2〗红光、绿光、蓝光等比混合。演示:学生根据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填入下图。〖思考〗1.滤色镜吸收的光到哪儿去了?2.电脑屏幕上彩色画面怎样形成的?〖总结〗1.滤色镜的作用:只让与本身颜色相同的的光通过。2.光的三原色:红绿蓝。红光与绿光混合得到黄光,绿光与蓝光混合得到青色,红和绿得到品红。物体的颜色知识铺垫:光给人眼哪些不同的视觉感受 黑:没有光进入人眼亮:强光进入人眼引导学生看暗箱和荧光灯红:红光进入人眼看红色灯光彩色:各种颜色的光进入人眼〖活动1〗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学生实验:将白光斜射在红色、绿色、蓝色纸板上,并在另一侧放置光屏或白纸,观察光屏或白纸的颜色。〖活动2〗透明物体学生实验:将白光垂直照射在红色、绿色、蓝色玻璃板上,在玻璃板下面放置光屏或白纸的颜色,观察光屏或白纸的颜色。〖总结〗1.有物体上的光进入人眼,人才能看见物体。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反射光的颜色决定的。3.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光的颜色决定的。〖思考〗不同颜色的光照射在白色和黑色物体表面,光得反射情况如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