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2.5《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五年级下册2.5《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第二课时《共同建设有序生活》
教学设计
品德教育理论:
本课编写的依据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主题四“我们的社区生活”第7条“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公共安全。做讲文明、有教养的人”。同时,还参照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了解规则制定要遵循一定的程序,进一步树立规则意识,遵守公共生活规则”。
教学内容:
本课是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第五课《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第2课时《共同建设有序生活》。第二单元共三课,遵循从认知到行为,从“共享共维护”“共建”到“共参与”的编写思路,引导学生形成对公共生活的整体了解,懂得爱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利益,做到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意在引导学生树立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懂得公共生活需要良好的秩序来维护,构建有序和谐的公共生活人人有责。因此,本课主要由两个话题组成,分别是“公共生活需要秩序”“共同建设有序生活”。而“共同建设有序生活”引导学生认识到构建有序生活需要公民的积极参与和努力,以及社会各方的群策群力,同时也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与法治的保障。
学习方法:
阅读、交流讨论、调查访问、模拟活动、角色扮演等。
学情分析:
基于自身的成长经历和已有认知,五年级学生对于公共生活需要秩序并不陌生,但是,受到认知发展的影响,他们的认识不够全面,会影响他们的行为选择。首先,五年级的学生对建设有序生活有一些零散的经验,但他们往往对如何共建有序生活缺乏全面认知。因此,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基于道德和法律的要求,从个人、社会、国家等不同角度,形成对构建有序生活的综合认识,使学生做到心中有他人、集体和国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共建有序公共生活的社会实践中;其次,五年级的学生在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过程中往往存在观察角度单一、 认识问题不全面的情况。因此,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要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如何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在此基础上初步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用合理合法的方式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目标
1.明确构建有序和谐的公共生活人人有责,积极参与公共生活。
2.通过学习,认识建设有序生活需要个人、社会和国家共同努力。
3.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社会现象,尝试用合理、合法的方式解决生活问题。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公共生活需要良好的秩序来维护,树立公共生活需要有序的观念。
教学难点
让学生从个人、社会、国家的角度综合思考如何共建有序的生活。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引导学生谈论2020年春节与往年春节的不同引出2020年中国发生的新冠病毒疫情。
2.(播放图片)引出本课主题并板书:共同建设有序生活。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引导,播放社会各界驰援武汉图片,学生带入情境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全中国人民为战胜新冠病毒,早日恢复正常有序的社会生活而心甘情愿奔赴抗疫第一线是因为他们心中有他人,有集体,有国家,引起学生共鸣,要自觉维护公共秩序,共建有序生活,需要做到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国家,从而引出本课主题:共同建设有序生活。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共同建设有序生活,需要规范个人行为
(一)共同建立有序的生活,在不同的场合,我们应该怎么做?
1.在博物馆参观,听讲解员介绍展品时,我们的做法:
(1)播放图片,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论自己的做法。
(预设):安静,默默跟随,用心倾听,可以有礼貌地互动。
教师根据学生的分享适时点拨在博物馆参观时正确的做法。
课件出示公共场合不文明的行为,引导学生思考他们这样的行为对不对?并引导学生分析这种行为选择背后的价值判断。
小结:教师根据学生的这些行为选择及价值判断引导学生明白在公共生活中,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一员,要构建有序的生活,首先要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才能顾忌别人的感受,要时时处处做到心中有他人。(教师板书)
2.参加学校组织的看望老人或爱护环境的公益活动时,我们的做法:
(1)播放本校学生参加社区公益活动的图片,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参加活动的经历谈自己的感受,并对参加这样的集体活动提出恰当的建议。
(预设):我们积极的投身于活动中,耐心的为老人服务,参加社区环保公益活动时,应遵守秩序,做力所能及的事,认真的向人们宣传爱护环境的重要性共同创建美丽整洁的生活环境。
(2)教师适时小结:参加集体活动时,我们更应该遵守公共秩序,做力所能及的事,帮助更多有困难的人,要做到心中有集体(教师板书)
3.当赛场上冉冉升起五星红旗,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我们的做法:
(1)创设2019年女排蝉联冠军时升旗的情境。
(2)假设你就在赛场,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你会怎么做?
(预设):安静、行注目礼、默唱国歌,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教师谈论做法时,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与标志,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我们不能忘记的是中国百年来的屈辱史以及我们作为年轻一代肩上所担负的历史使命。
播放中国女排蝉联世界冠军时的升旗仪式,并让学生起立跟着中国女排一起面向国旗唱国歌。
教师小结: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红旗在我心中,祖国在我心中。(板书:心中有国家)
(二)在公共生活中,遇到不文明、不遵守秩序的行为,我们应该怎么做?
1.(播放生活中的不文明、不遵守秩序行为的图片)
2.小调查:让学生针对这些不文明、不遵守秩序行为做出行为选择:置之不理或是立刻制止。
3.情境表演:选择其中一个场景让学生表演如何制止这些不文明、不遵守秩序的人做出正确的选择,共建有序的生活。
4.小结:从学生的行为选择及情景表演中,引导学生认识维护公共秩序,共建有序生活,不仅需要我们个人从规范自己的行为做起。同时,我们也有责任劝阻不遵守公共秩序的人。共建有序生活,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设计意图】:本活动从应该怎么做的角度,让学生结合已有生活经验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呈现了三个公共场合的活动场景,分别是升旗仪式、博物馆听讲解、参与社区活动,以及生活中遇到不文明、不守秩序的行为的做法,旨在引导学生懂得不论在哪个公共场合,都要遵守法律和道德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帮助学生认识到共建有序生活需要从规范自身行为做起,同时也有责任劝阻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从而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活动二:共同建立有序生活,需要汇聚社会力量
1.播放视频:中国与美国面对新冠疫情时不同处理方法。
2.小组交流讨论:美国与中国面对疫情时,国家、社会和个人为解决问题所作的努力,所采取的处理办法及结果,并完善调查表。
3.小结:引导学生从调查表的对比中明白:维护公共秩序,共建有序生活,需要汇聚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不论是公民个人,还是社会单位或组织,都需要遵守公共秩序,才能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板书:个人、社会)
4.针对生活中出现的下列问题,选择其中之一在课后调查了解国家、社会和个人为解决问题所作的努力,所采取的的办法。
(1)路口红绿灯坏了,车辆行人乱成一团。
(2)工厂向河流排放污水,导致河流污染。
(3)占用公路晾晒谷物,影响交通安全
【设计意图:】本活动通过课前采访、调查,课中视频播放、小组交流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从国家、社会和个人的角度全面思考中国和美国面对疫情时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课后延伸采访调查生活中存在社会问题,意在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或社会机构都要遵守公共秩序,公共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不是某一个人、某一个部门、某一个团体能解决的,需要个人社会、国家等各方面力量一起努力,从而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活动三:共同建立有序生活,需要国家支持、法制保障
1.播放疫情期间不遵守公共秩序,殴打防疫人员的视频
思考:视频中的人他们的行为你认同吗?为什么?他的结局怎么样?
2.学习教材相关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
聚众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商场、公园、影剧院、展览会、运动场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序,聚众堵塞交通或者破坏交通秩序,抗拒、阻碍国家治安管理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情节严重的,对首要分子,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3.教师小结:维护公共秩序,共建有序生活,需要规范自身的行为,还需要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努力,更离不开国家的支持、法制的保障。(板书:国家)
【设计意图:】本活动用具体的案例视频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到维护公共秩序,共建有序生活,离不开国家的支持、法制的保障。
延伸活动:制定倡议书
1.疫情还没有结束,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制定一份倡议书,在课余时间发起倡议。
2.明确倡议要求:(1)向谁倡议;(2)倡议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制定倡议书活动,不但让自己懂得建立良好的公共生活需要遵守公共秩序,还要呼吁全社会都来遵守。
四、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收获了什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遵守公共秩序既是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又是最基本的社会公德。在社会生活中,作为社会中的一员,维护公共秩序,共建有序生活,我们需要从规范自己的行为做起,同时也有责任劝阻不遵守公共秩序的人;共建有序生活,还需要汇聚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更离不开国家的支持、法制的保障。
2.发出倡议: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一起对积极维护秩序的行为大力宣扬,对破坏公共秩序的人或组织依法严惩,共同形成遵守公共秩序光荣,破坏公共秩序可耻的社会风尚。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一定能构建文明、和谐、幸福、美好的社会生活。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谈论收获及教师发出倡议,总结升华懂得遵守公共秩序既是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又是最基本的社会公德。相信,只要全社会共同携起手来,一定能构建文明、和谐、幸福、美好的社会生活。
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评价设计是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对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视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同时还要重视其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参与表现。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环境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等,制定了以下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
评价语言准确得体。课堂中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因人而异,具有针对性地作出不同的评价,如:学生在分享出在参观博物馆时应该认真听讲解员讲解,不大声喧哗,我会立即做出评价“你真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贴切的评价语客观地指出了学生的优点,让学生更加明白在公共场合更应该注意规范自己的行为,达到完成教学目标的目的。
评价语言生动丰富。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做到评价语言多样、丰富、灵活,而不是只会干巴巴地说一句你真棒。如学生积极举手回答,我会评价“你真是个积极学习的孩子”;如果我提出思考的问题学生很快回答上来,我会立即评价“你的反应真快,思维很敏捷”;学生交流后汇报,我会立即评价“你是一个思考问题全面的孩子,老师喜欢你”......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氛围。
评价方式独特多样,在课堂教学中,我将有声评价与体态评价有机结合,将预设评价语言与随机评价语言有机结合。课中,我会根据学生的反馈与突发情况,临时调整原来的预设评价,巧妙应对。课中,我也会根据学生的反馈灵活应用体态评价,我一会给学生竖大拇指,一会让学生鼓掌,一会儿与学生握手,一会儿赞扬的点头。我认为,评价语言不应拘于一种形式,它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
设计特色简述:
科学合理。本节课的教学评价是围绕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氛围,从而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针对实际教学情况做出的教学评价。
新颖有趣。在教学评价中,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相结合,不枯燥呆板,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学习,让学生在乐中学,更是在乐中得。
3.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在教学评价中,不管是准确得体的评价,还是生动丰富的评价,或是形式多样的评价,都是为了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评价中,一切评价以学生为基础,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学生的突发情况而异。
附:1.板书设计
5.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
心中有他人
心中有集体
心中有国家
学习任务单
一、学习指南
1.课题名称: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第5课第二课时《共同建设有序生活》
2.达成目标: (1)明确构建有序和谐的公共生活人人有责,积极参与公共生活。 (2)通过学习,认识建设有序生活需要个人、社会和国家共同努力。 (3)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社会现象,尝试用合理、合法的方式解决生活问题。
3.学习方法建议: 采访家人、利用网络查找搜集资料。
4.课前准备: 上网查阅、采访、调查了解中国与美国面对疫情时,国家、社会和个人为解决问题所作的努力。
二、学习任务
中美对待新冠病毒疫情问题调查表国家社会问题解决问题所作的努力结果个人社会国家中国 武汉新冠病毒 疫情爆发美国新冠病毒 疫情爆发
通过观看视频,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我们在这些不同的公共场合下应该怎么做呢? (1)博物馆参观时: (2)参加社区组织的看望老人的公益活动时: (3)升国旗时: 2.小组交流讨论:中国与美国面对疫情时,国家、社会和个人为解决问题所作的努力,结果如何?并填写调查表。
三、自主检测
请同学们利用课上所学,结合在网络上搜集到的相关知识等,制作一份“抗击新冠病毒,共建有序生活”的倡议书吧。别忘了把你的作品拍成照片,发到爸爸妈妈的朋友圈,让更多的人都行动起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