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防踩踏安全教育》校园安全主题班会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踩踏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掌握预防踩踏事故的方法。2. 意识到踩踏事故给人们带来的危害。3. 学会自救与互救,努力使损失减少到最小。教学重点:学生掌握面对踩踏事件的正确应对措施,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们在实际生活中掌握防踩踏的安全知识,并能够运用到日常行为中,有效避免踩踏事故的发生。教学准备:1. 搜集有关踩踏事件的案例或视频。2. 准备预防踩踏发生时的急救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有关踩踏事件的案例或视频。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踩踏事故的原因。3. 教师总结:由于人流量大、人群较为拥挤的地方,比如狭窄的街道、校园楼梯和节日期间的广场等,都可能发生踩踏事件。二、新课教学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踩踏事故发生的原因可能是:(1)思想麻痹、认识不够、缺乏安全防范知识。(2)安全制度不健全、管理不严格。(3)节假日期间,学校安全值班人员配备不足。(4)突然的惊吓、人群中突然摔倒等原因使其他在场人员受到惊吓后,在惊慌失措中沿着人流行进,从而引发拥挤踩踏事故。2. 教师提问:如何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学生思考并回答。3. 教师总结预防措施:(1)学生上下楼梯时不要奔跑,以免发生践踏事故。(2)在楼梯和通道上尽量保持安静,不要拥堵、嬉戏打闹。(3)在人群聚集的地方要弯腰,避免头发或物品被挤入坑内,更不能弯腰捡拾掉在地上的物品。(4)如发现自己被人群裹挟要冷静应对,尽快找到空隙向外界呼救等待救援。(5)进入公共场所时,注意观察并遵守安全警示标识。4. 教师讲解发生踩踏事故后的急救措施:(1)发现拥挤的人群向着自己行走的方向拥来时,应快速向一旁躲避;当靠近你的一侧楼梯已经严重拥挤时,不要试图强行穿越拥挤的人群,以免被摔倒或踩伤。(2)若自己不幸被人群拥倒后,要设法靠近墙角,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3)在人群中应尽量避免交谈和喊叫,以免引发拥挤或混乱。同时避免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以免引发大脑混乱和失控。可以小心地慢慢地移动身体或利用栏杆等结构稳定身体避免被人流推倒或碰撞。保持镇静听从组织人员的指挥并迅速撤离现场。同时尽量用书包、衣襟等物高举过头,以便为抢救人员和周边同学指示方向、发出求救信号。如果自己身上着火,应边叫喊边滚动身体灭火或压灭火焰。当出现断电情况时,应用手电筒向地面求救并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4)在撤离过程中发现其他同学受到伤害时,应及时向老师报告或拨打急救电话寻求帮助。同时对伤者进行必要的急救处理,如止血、包扎等。三、拓展知识,加强体验1. 请学生分别表演:在人群中不注意前面来了很多人,撞倒他人而发生拥挤,致使他人摔倒后又被后面的人涌倒出现成踩踏现象。以及一些学生在没有教师和家长带领的情况下在街上玩耍,结果出现严重的踩踏事故。让学生体会这些做法造成的危害。说说在这种情况下自己应该怎样做?2. 学生讨论:在楼梯上、过道里、校园内怎样做才不会造成拥挤?并制定宣传标语。3. 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4. 教师小结:人多的时候不要到拥挤的地方去,上下楼梯时不要拥挤,尽量走在人流少的地方,更不要在楼梯上追逐打闹。这样就不会出现拥挤的现象了。四、模拟演练,学会自救1. 学习小组讨论:遇到踩踏事件时如何逃生?2. 全班交流:在那种危急时刻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引导同学在自救方面进行讨论,并简单说明方法。例如:用书包或手护住头部,匍匐前进等)模拟演练,进行自救)。教师小结预防踩踏的知识。教师演示:退场有序(不要一哄而散,避免造成拥挤)五、课堂小结同学们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在上下楼梯时不要拥挤打闹,不要在楼梯上玩耍,特别是人多的时候不要跑、不要急;在走廊上,不要追逐打闹;在上下学路上要注意交通安全;进校后不准外出,有事必须请假。同时要学习安全知识,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确保人人都能在安全中成长。六、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了解到了很多的自救知识,也让学生懂得了很多自我保护的常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了如何预防踩踏的发生。比如在人多拥挤的地方要排队上下楼梯、走路时要靠右、上下楼梯要慢行等一些简单的方法来预防拥挤事故的发生。安全无小事,要时刻把安全放在心里,做到高高兴兴上学去,平平安安回家来。但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低年级学生自救能力较差;让学生模拟演练疏散这个环节时间太长;有些环节安排不太得当;以后要学会取舍,让每个孩子都有参与的机会。相信只要我们老师多留心、多观察、多思考,是完全能够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