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保密★开考前
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质量监测
地理
2023年11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报名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4年,贵州省将全省快递集散业务由贵阳主城区转移到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的贵州快递物流园区。目前,该物流园占地2200多亩,入驻相关企业50余家,日快递处理量达450万件,已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快递集散中心之一。图1示意贵州快递物流园位置。据此完成1~2题。
1.贵州省将快递集散业务转移到龙里县的主要原因是
①贵阳物流竞争激烈
②龙里土地租金较低
③贵阳城市规划调整
①龙里快递需求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贵州快递物流园区的发展,直接带动的产业有
①冷冻仓储②食品加工③机械制造④电子商务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为充分发挥快递集散中心的作用,龙里县应重点关注
A.加大人力投入,降低物流价格
B.引进外资企业,增强竞争意识
C.加强产品研发,扩大生产规模
D.提升物流科技,完善产业链条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采取限制东中部主要棉花产区发展的政策,并针对纺织业提出了“东锭西移”。经过长期调整,目前新疆已成为我国最大的产棉基地,棉纺纱锭产能增长迅速,但在新疆本地转化为棉布的比例很低。据此完成4~6题。
4. 20世纪90年代,我国限制东中部主要棉花产区发展的主要目的是
A.保障粮食产量B.促进西部开发
C.提高城镇化率D.保护生态环境
5.除政策因素外,支撑新疆成为我国最大产棉基地的关键是
A.地广人稀B.昼夜温差大
C.光照充足D.劳动力廉价
6.新疆纱锭在本地转化为棉布的比例很低,主要原因是
A.棉布运输成本高B.能源供给不足
C.纱锭附加值较低D.产业配套较差
为研究不同种植措施对土壤流失的影响,研究者选取某流域相同坡度同一时段天然林、果林、坡地耕作、撂荒(3年)、撂荒(5年)五种种植措施进行土壤流失数据统计,结果如图2所示。据此完成7~8题。
7.甲乙丙三种种植措施分别是
A.坡地耕作、果林、天然林
B.天然林、坡地耕作、果林
C.坡地耕作、天然林、果林
D.果林、天然林、坡地耕作
8.撂荒5年与撂荒3年土壤流失量存在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B.植被C.降水D.气温
地中海飓风是一种副热带气旋,通常一年只出现1—2次,高发期是9月至次年1月。2023年9月地中海飓风登陆非洲北部的利比亚,给该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此完成9~ 10题。
9.与东亚地区台风相比,地中海飓风发生频率低的原因有
①高大山脉阻挡②海域相对闭塞
③地转偏向力弱④海水温度较低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本次飓风登陆给利比亚造成重大损失,主要因为当地
A.全年高温,蒸发旺盛B.城市密度大
C.气候干燥,植被稀疏D.工农业发达
图3示意我国南方某地局部地形及地质状况。据此完成11~13题。
7.甲乙丙三种种植措施分别是
A.坡地耕作、果林、天然林B.天然林、坡地耕作、果林
C.坡地耕作、天然林、果林D.果林、天然林、坡地耕作
8.撂荒5年与撂荒3年土壤流失量存在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B.植被C.降水D.气温
地中海飓风是一种副热带气旋,通常一年只出现1 -2次,高发期是9月至次年1月。2023年9月地中海飓风登陆非洲北部的利比亚,给该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此完成9~10题。
9.与东亚地区台风相比,地中海飓风发生频率低的原因有
①高大山脉阻挡②海域相对闭塞
③地转偏向力弱④海水温度较低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本次飓风登陆给利比亚造成重大损失,主要因为当地
A.全年高温,蒸发旺盛B.城市密度大
C.气候干燥,植被稀疏D.工农业发达
图3示意我国南方某地局部地形及地质状况。据此完成11~ 13题。
11.甲地构造地貌为
A.向斜山B.向斜谷C.背斜山D.背斜谷
12.断层F2位移距离最接近
A.10 千米B.20千米.C.40千米D.60千米
13.图示地区岩层或地质构造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 FI断层、F2断层、褶皱、岩浆岩
B. F1 断层、F2断层、岩浆岩、褶皱
C.褶皱、F2断层、FI断层、岩浆岩
D.褶皱、F1断层、F2 断层、岩浆岩
图4为某地理爱好者拍摄的我国某大桥,该桥周边山地两侧景观差异明显,一侧林木葱郁,一侧草地青翠。图5示意该大桥所在区城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14~16题。
14.与草地一侧相比,图示山地的森林一侧
A.岩石物理风化强烈B.年总日照时数较少
C.植物群落结构单一D.地表冲刷作用较强
15.该地理爱好者拍摄地点可能位于图5中
A.甲地附近B.乙地附近C.丙地附近D.丁地附近
16.拍摄该照片的时间可能是
A.3月25日7点前后B.3月25日17点前后
C.7月25日7点前后D.7月25日17点前后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 分)
莱索托王国地处南非高原东缘德拉肯斯山西坡。莱索托年需求电力为165 兆瓦,缺口
90兆瓦。2023 年6月,中国帮扶建设的M光伏电站一期竣工并交付,年发电量30兆瓦。除发展光伏能源外,菜索托还积极发展水能、风能等能源。图6示意菜索托M光伏电站位置及周边地形。
(1)从地形角度,分析莱索托在甲地建设M光伏电站的优势。(6 分)
(2)简述建设M光伏电站对莱索托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6 分)
(3)指出莱索托能源产业结构优化的主要方向。(4 分)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 分)
草海是贵州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湖盆开阔、湖水较浅,水生植物繁盛。由于大规模人为排水、围湖造田,草海水城面积一度仅存5平方千米。1980 年贵州省决定恢复草海,1992年设立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至2022年草海水城面积达46.5平方千米,超过10万只候鸟在此越冬。图7示意草海的地理位置。
(1)简述草海萎缩对周边自然环境的影响。(6 分)
(2)分析当前草海成为众多候鸟越冬地的有利条件。(6分)
(3)从生态安全的角度,说明建立草海自然保护区的意义。(6 分)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河岸沙丘是叠加于河流地貌之上,受风、水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风沙地貌。图河流城位于图们江下游,距日本海较近,流域中段地势平坦,河漫滩、沙洲广布,多河岸沙丘。图8示意园河某河段1984—2015年河岸沙丘动态变化。
(1)概括图示区域1984—2015年河岸沙丘的变化特征。(6 分)
(2)推测该河段河岸沙丘增长迅速的季节,并说明原因。(6 分)
(3)说明图示区域河流在沙丘发育中的作用。(6 分)贵阳市2023年普通高中高三年级质量监测
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2023年11月
评分说明:
非选择题部分,若考生答案与本答案不完全相同,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但不
得超过该题所分配的分数。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目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B
D
A
A
D
A
B
题目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c
A
c
D
B
B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16分)
(1)地势平缓,利于光伏电站建设:地处信风背风坡,降水少:海拔高,云层薄,
太阳辐射强。(6分)
(2)提高莱索托能源自给率,维护能源安全:优化能源产业结构:培养能源产业人
才:完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6分)
(3)多元化:清洁化:低碳化等。(4分)
18.(18分)
(1)水域面积减少,气候调节作用减弱:生物的生存环境恶化,多样性减少:水体
自净能力减弱,水质下降:调节径流能力减弱,旱涝灾害增加等。(6分)
(2)湖盆开阔,水域面积广,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水生植物繁盛,鱼类众多,食
物充足:湖水较浅,便于觅食:纬度较低,冬季温度适宜:设立自然保护区,
人类干扰较小。(6分)
(3)草海湿地是生物物种的庇护所、贮备地,保护区涵盖整个草海范围,有利于保
护生物多样性:草海湿地具有维持水循环、调节气候、蓄洪防旱等调节功能,
建立保护区有利于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监测与科学研究的场
所:有利于培养公民生态文明观和公众环境保护意识。(6分)
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第1页(共2页)
19.(18分)
(1)数量增多:面积增大:向东南方向扩展。(6分)
(2)季节:冬(春)季节。(2分)
原因:冬(春)季水位低,河岸泥沙裸露,沙源丰富:缺少植被保护:西北风
强劲,为沙丘形成提供动力条件等。(4分)
(3)河流通过携带各种松散沉积物为风力提供着充足的有效沙源,促进沙丘形成:
河道阻隔抑制沙丘向西蔓延,促使沙丘仅分布在河道东岸,对沙丘的增长也起
着一定的制约作用。(6分)
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第2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