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解析)

资源简介

古代诗歌阅读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水槛遣心二首(其二)①
杜甫
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
叶润林塘密,衣干枕席清。
不堪祗老病②,何得尚浮名?
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
[注]①水槛:傍水的有栏杆的亭轩类建筑。杜甫在上元元年(760)修建浣花草堂的同时,修建了供观赏垂钓的水槛(水亭)。②祗:只,仅。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江槛”点题,“夜雨”“朝晴”形成反差,“已”字微微流露出“遣心”之喜。
B.颔联上句侧重写景,下句侧重写人的感受。这样就由景到人,又自然过渡到后面两联。
C.颈联写自身老而多病,本已困苦,着一“祗”字,可见平生夙愿尽成虚幻,唯余病身。
D.尾联极写诗人悠闲自得之情,与前两联的清润之景和干爽之感契合,改变了原有诗风。
16.著名学者刘学锴先生评价此诗:“一时的陶醉与安闲并不能消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结合全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湖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诗:
早 梅
齐己①
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②。
【注】①齐己:唐末诗人,早年曾热心于功名仕进。然而科举失利,不为他人赏识。②望春台:既指观赏春景的高台,又喻指京城。
乙诗:
梅花
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诗首联“冻欲折”带有夸张,然而正是万木凋摧之甚,才更有力反衬梅花“孤根独暖”的性格。
B、乙诗首联“数萼”二字既体现梅花数量之少,也显得冷清。“孤标”二字传达出梅花超凡脱俗的气质。
C、甲诗借深雪、风、禽鸟等意象来突出早梅的形象,这与乙诗的雪、朔风等作用相同,主要表现手法为寓情于景。
D、甲诗和乙诗结构不同,甲诗颈联紧承颔联,对“一枝”进行形象地刻画,乙诗颈联转为抒情。
16.这两首诗虽然都与梅花相关,但诗中表达的情感却有异同,请对此进行简要分析。(6分)
湖南省市常德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定风波·伫立长堤①
(宋)柳永
伫立长堤,淡荡晚风起。骤雨歇,极目萧疏,塞柳万株,掩映箭波千里。走舟车向此,人人奔名竞利。念荡子②、终日驱驱,争觉③乡关转迢递。 何意。绣阁轻抛,锦字难逢,等闲度岁。奈泛泛旅迹,厌厌病绪,迩来谙尽,宦游滋味。此情怀、纵写香笺,凭谁与寄。算孟光④、争得⑤知我,继日添憔悴。
【注释】①本词为柳永的宦游之作,词人在陕西任职时转任苏州的途中所作。②荡子:犹“游子”,指辞家远游的男子。③争觉:只觉。④孟光:东汉贤士梁鸿妻。举案齐眉的典故说的就是梁鸿、孟光。⑤争得:怎得。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片头两句先写“伫立长堤”,骤雨刚过,天晚风凉,一片萧条冷落,唯有塞柳掩映的急流奔向千里之外的故土。寥寥几句为全词定下悲凉的感情基调。
B.词人联想到人世间的追名逐利,再通过“念荡子”回忆出自己为名利所驱使的宦游生涯,羁旅漂泊之感愈加沉重。
C.下片侧重写怀人,“绣阁轻抛”用暗喻点出词人年轻时抛家别妻,流离在外;再用“孟光”的典故表达对妻子的思念和歉疚,抒发无奈和伤感之情。
D.此词是词人在“宦游”过程中对功名利禄的暂时否定,全篇一步紧似一步、一层深似一层地写尽了下层文人士子仕宦之途的矛盾心理。
16.有人说这首词是柳永失意人生的多重咏叹,叹出了人生的多种“悲情”。请作简要分析。(6分)
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临江仙·送王缄
苏轼
忘却成都来十载①,因君未免思量。凭②将清泪洒江阳。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
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殷勤且更尽离觞。此身如传舍③,何处是吾乡
[注]①此时苏轼妻子王弗去世后归葬家乡眉山,已经十年。王缄是苏轼妻弟,此来与苏轼相聚数日。②凭,烦请。③传舍,古时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苏轼当时因受排挤离开京城出任杭州通判。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妻弟王缄的到来使苏轼想起了亡妻,苏轼因纷繁的杂务而忘记了安葬在家乡的妻子王弗。
B.王缄与苏轼相聚,使苏轼心中增添了几分暖意;而王缄的离去,使苏轼的“愁”情更重。
C.“归来欲断无肠”说这次相见前后,愁肠已断尽,以后即使再遇伤心之事,已无肠可断了。
D.词的上片写悲苦的由来、发展和不能自己的情状。下片写送别的情怀及内心的自我排遣。
16.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的含意及其蕴含的思想情感。
湖南省株洲市攸县健坤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青玉案
曹组
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一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①凝睇。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
[注]①谩:徒然、空自。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点出时间、地点和旅行途中的景色,秋色如画,雨后的晴光更给这幅秋山行旅图增添了欢快的亮色。
B.“路转陡,疑无地”这种“山穷水复疑无路”的感觉,正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前奏,行文开会顿挫,饶有风致。
C.“凄凉只恐乡心起”承上启下,“只恐”二字妙,拓开一步,似未然而实不期然而然。处此境地,“心”不由己,笔意更觉深挚。
D.“风楼远、回头谩凝睇。”凤楼,妇女居处,这里指家中的妻子。词人想象着家中的妻子等待自己归家空自凝神而望的样子
(2)结合全词,说说这首词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湖南省永州市江华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各题。
浣溪沙·和无咎韵【注】
陆 游
懒向沙头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夕阳吹角最关情。
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客中无伴怕君行。
【注】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闰十一月至次年正月,陆游与韩元吉在镇江相聚,那时,陆游是在镇江通判任上,韩元吉则是来镇江省亲暂住。两位朋友相聚两月,彼此唱和的诗词作品共有三十多首。
15.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玉瓶”指酒瓶,首句是说因为将要与友人分别,词人就邀约友人一起话别、喝酒。B.“夕阳”是所见之景,“吹角”是所听之声,视听结合,定格离别的画面。
C.“吹角”点出了词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正与金对峙。
D.尾句中的“客”指词人自己客居镇江,“无伴怕君行”点出诗歌写作主题。
16.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古代诗歌阅读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水槛遣心二首(其二)①
杜甫
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
叶润林塘密,衣干枕席清。
不堪祗老病②,何得尚浮名?
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
[注]①水槛:傍水的有栏杆的亭轩类建筑。杜甫在上元元年(760)修建浣花草堂的同时,修建了供观赏垂钓的水槛(水亭)。②祗:只,仅。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江槛”点题,“夜雨”“朝晴”形成反差,“已”字微微流露出“遣心”之喜。
B.颔联上句侧重写景,下句侧重写人的感受。这样就由景到人,又自然过渡到后面两联。
C.颈联写自身老而多病,本已困苦,着一“祗”字,可见平生夙愿尽成虚幻,唯余病身。
D.尾联极写诗人悠闲自得之情,与前两联的清润之景和干爽之感契合,改变了原有诗风。
16.著名学者刘学锴先生评价此诗:“一时的陶醉与安闲并不能消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结合全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15.D(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鉴赏古诗的能力。“极写诗人悠闲自得”错误,“深凭送此生”饱含诗人许多苦闷与痛苦;“一改晚年诗风”,文无依据,后两联仍然可以看出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16.①陶醉与安闲:首联“常”“已”在时间频率上形成陡转,“朝晴”写出了意外之喜;颔联分别从视觉和触觉方面传达出身心的舒适愉悦。②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后两联写老病衰残,看透浮名,酒送残生,诗人忠君报国的理想破灭。③诗歌表面上“遣心”,但诗人忧国忧民的精神,很难让自己长久保持闲适的心境,所以看似旷达冲淡的表白中也不由自主地透露出内心的苦闷。(每点2分,共6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复杂感情的能力。此诗的基调表面上是“陶醉与安闲”,实际上“沉郁顿挫”的风格是一以贯之的,尤其是后两联,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无法摆脱,从“老病”“浮名”“送此生”等词可以看出来。
湖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诗:
早 梅
齐己①
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②。
【注】①齐己:唐末诗人,早年曾热心于功名仕进。然而科举失利,不为他人赏识。②望春台:既指观赏春景的高台,又喻指京城。
乙诗:
梅花
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诗首联“冻欲折”带有夸张,然而正是万木凋摧之甚,才更有力反衬梅花“孤根独暖”的性格。
B、乙诗首联“数萼”二字既体现梅花数量之少,也显得冷清。“孤标”二字传达出梅花超凡脱俗的气质。
C、甲诗借深雪、风、禽鸟等意象来突出早梅的形象,这与乙诗的雪、朔风等作用相同,主要表现手法为寓情于景。
D、甲诗和乙诗结构不同,甲诗颈联紧承颔联,对“一枝”进行形象地刻画,乙诗颈联转为抒情。
16.这两首诗虽然都与梅花相关,但诗中表达的情感却有异同,请对此进行简要分析。(6分)
15.(3 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寓情于景”错误,应为“借物抒怀”(托物言志、托物抒怀)
16.(6 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和把握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参考答案】相同点:①对早梅的喜爱和赞美。两首诗都塑造了梅花孤高绝尘,芳香四溢,素雅高洁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②表现诗人对坚贞不屈、孤傲高洁品格的坚守。诗人借物抒怀,借梅花的形象特点表达自己对高贵品格的坚守。
不同点:①齐诗表达了对理想的坚守和对未来的自信。明年梅开望春台表现诗人对将来功成名就的自信乐观精神。②崔诗表达作者对梅花的怜爱之意以及自己的身世之悲。希望凛冽的北风善解人意,不要摧残那几树可怜的花枝。作者疾病缠身、年老体衰,梅花让诗人暂时感受到一种鼓舞,可是寒风凛冽,局势动荡,诗人心中涌起了莫名的身世之悲。
湖南省市常德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定风波·伫立长堤①
(宋)柳永
伫立长堤,淡荡晚风起。骤雨歇,极目萧疏,塞柳万株,掩映箭波千里。走舟车向此,人人奔名竞利。念荡子②、终日驱驱,争觉③乡关转迢递。 何意。绣阁轻抛,锦字难逢,等闲度岁。奈泛泛旅迹,厌厌病绪,迩来谙尽,宦游滋味。此情怀、纵写香笺,凭谁与寄。算孟光④、争得⑤知我,继日添憔悴。
【注释】①本词为柳永的宦游之作,词人在陕西任职时转任苏州的途中所作。②荡子:犹“游子”,指辞家远游的男子。③争觉:只觉。④孟光:东汉贤士梁鸿妻。举案齐眉的典故说的就是梁鸿、孟光。⑤争得:怎得。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片头两句先写“伫立长堤”,骤雨刚过,天晚风凉,一片萧条冷落,唯有塞柳掩映的急流奔向千里之外的故土。寥寥几句为全词定下悲凉的感情基调。
B.词人联想到人世间的追名逐利,再通过“念荡子”回忆出自己为名利所驱使的宦游生涯,羁旅漂泊之感愈加沉重。
C.下片侧重写怀人,“绣阁轻抛”用暗喻点出词人年轻时抛家别妻,流离在外;再用“孟光”的典故表达对妻子的思念和歉疚,抒发无奈和伤感之情。
D.此词是词人在“宦游”过程中对功名利禄的暂时否定,全篇一步紧似一步、一层深似一层地写尽了下层文人士子仕宦之途的矛盾心理。
16.有人说这首词是柳永失意人生的多重咏叹,叹出了人生的多种“悲情”。请作简要分析。(6分)
15.C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C.“‘绣阁轻抛’用暗喻点出词人年轻时抛家别妻,流离在外”错误。“绣阁”代指“女方”“妻子”“家室”,不是比喻,是借代。“绣阁轻抛,锦字难逢,等闲度岁”指词人轻率的离开绣阁(代指女方),很难收到妻子的家书,与妻子相隔一方,孤寂一人随便度日。这句表达了词人对妻子的深切思念和因求仕途而无法归家相伴的歉疚。】
16.①为世俗名利奴役的无奈可悲。边地荒凉,“锦字难逢”,却为蜗角虚名争相“走舟车向此”;体现词人受尽羁旅漂泊和辗转宦游的苦楚,也无法摆脱名利束缚的无奈。
②客居他乡、思乡思亲的羁旅愁苦。“终日驱驱”写出了荡子整日奔波,家乡越来越远,归期遥遥的苦闷。
③孤苦寂寞、无所依靠的凄凉苦楚。“凭谁与寄”,表达词人的种种情怀,纵然写在“香笺”上,却无人可寄可诉的孤寂、痛苦。
④无法排遣、无人理解的辛酸苦闷。尾句词人借贤妻“孟光”表达就算有孟光这样的贤妻,未必能理解词人内心的苦衷。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为世俗名利奴役的无奈可悲。骤雨刚过,天晚风凉,一片萧条冷落,唯有塞柳掩映的急流奔向千里之外的故土,边地荒凉,很难收到妻子的家书,“人人奔名竞利”却为蜗角虚名争相“走舟车向此”;再通过“念荡子”回忆出自己为名利所驱使的宦游生涯,羁旅漂泊之感愈加沉重,体现词人受尽羁旅漂泊和辗转宦游的苦楚,也无法摆脱名利束缚的无奈。
客居他乡、思乡思亲的羁旅愁苦。荡子“终日驱驱”,不觉之间已然离故乡越来越远。词句由“念”领起,“争觉”一转,表达了这样的意思:想来荡子终日奔走,舟车劳顿,哪里还觉得家乡渐远!行行重行行,连家乡越来越远反也不觉得了。写出了荡子整日奔波,家乡越来越远,归期遥遥的苦闷。
孤苦寂寞、无所依靠的凄凉苦楚。“此情怀、纵写香笺,凭谁与寄。”词意再转:自己的种种情怀,纵然写在“香笺”上,又能寄给谁呢?孤寂、痛苦,却无一人可以倾诉。
无法排遣、无人理解的辛酸苦闷。“算孟光、争得知我,继日添憔悴。”语意更进一层:尾句词人借贤妻“孟光”表达就算有孟光这样的贤妻,也未必能理解我,未必能理解我内心的苦衷。】
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临江仙·送王缄
苏轼
忘却成都来十载①,因君未免思量。凭②将清泪洒江阳。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
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殷勤且更尽离觞。此身如传舍③,何处是吾乡
[注]①此时苏轼妻子王弗去世后归葬家乡眉山,已经十年。王缄是苏轼妻弟,此来与苏轼相聚数日。②凭,烦请。③传舍,古时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苏轼当时因受排挤离开京城出任杭州通判。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妻弟王缄的到来使苏轼想起了亡妻,苏轼因纷繁的杂务而忘记了安葬在家乡的妻子王弗。
B.王缄与苏轼相聚,使苏轼心中增添了几分暖意;而王缄的离去,使苏轼的“愁”情更重。
C.“归来欲断无肠”说这次相见前后,愁肠已断尽,以后即使再遇伤心之事,已无肠可断了。
D.词的上片写悲苦的由来、发展和不能自己的情状。下片写送别的情怀及内心的自我排遣。
16.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的含意及其蕴含的思想情感。
15.A 16.(1)含意:我的身躯就好像传舍一样辗转流离,何处才是我的家乡啊!
(2)思想感情:①仕途的失意之情。苏轼当时因为受到排挤,离开京城出任杭州通判,内心充满压抑、孤独和失意之情。②思乡和悼念亡妻的愁苦之情。苏轼飘零在外成为孤客,没有归期;感慨自己辗转流离,不知何处才是家乡。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A.“苏轼因纷繁的杂务而忘记了安葬在家乡的妻子王弗”不合词意,妻弟王缄的到来使苏轼更加思念亡妻,苏轼事实上不曾忘记安葬在家乡的妻子王弗。
故选A。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意为:我的身躯就好像传舍一样辗转流离,何处才能是我的家乡啊!
结尾两句,苏轼吐露将整个人生一切看破之意。《汉书·盖宽饶传》云:“富贵无常,忽则易人。此如传舍,阅人多矣。”此词“此身如传舍”一句借用上述典故而略加变通,以寓“人生如寄”之意。结合注释③“苏轼当时因受排挤离开京城出任杭州通判”,可知作者仕途的失意之情。苏轼当时因为受到排挤,离开京城出任杭州通判,内心充满压抑、孤独和失意之情。
结合注释①及作者对亡妻的怀念,又《列子》:“人,则生人为行人矣。行而不知归,失家者也。”,“何处是吾乡”暗用其意。一则是思乡和悼念亡妻的愁苦之情,二则是苏轼飘零在外成为孤客,没有归期;感慨自己辗转流离,不知何处才是家乡。
在这最后两句,他似乎已经将整个人生看破,他寻求彻底的、最终的解决,却总也找不到答案,这是痛到无以复加之后的悲凉,甚至到了虚无消极的地步,在那样的时代,他的人生别无出路,故结尾二句可谓沉痛至极之语。
湖南省株洲市攸县健坤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青玉案
曹组
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一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①凝睇。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
[注]①谩:徒然、空自。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点出时间、地点和旅行途中的景色,秋色如画,雨后的晴光更给这幅秋山行旅图增添了欢快的亮色。
B.“路转陡,疑无地”这种“山穷水复疑无路”的感觉,正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前奏,行文开会顿挫,饶有风致。
C.“凄凉只恐乡心起”承上启下,“只恐”二字妙,拓开一步,似未然而实不期然而然。处此境地,“心”不由己,笔意更觉深挚。
D.“风楼远、回头谩凝睇。”凤楼,妇女居处,这里指家中的妻子。词人想象着家中的妻子等待自己归家空自凝神而望的样子
(2)结合全词,说说这首词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4.【分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主要考查了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分析时第一步准确说出表现手法,再结合诗句分析,最后点明表达效果。
【解答】(1)D.“词人想象着家中的妻子等待自己归家”有误,视线难及,也是徒劳。
故选D。
(2)上片写到秋雨初晴后,山更青了。然后铣刀在旅途中见到有曲水流过人家,酒旗沙岸。词人在这里以乐景衬哀情。在下片写景的词句有“何处今宵孤馆里,半窗残月”,听得孤雁的凄凉的鸣叫声。这是词人通过想象自己一人在旅途的经历,以哀景衬哀情(情景交融)。
答案:
(1)D
(2)①乐景衬哀情,词的上片写行旅途中秋色宜人,通过竹篱茅舍,反衬作者被触发的思乡的哀愁之情,作者想象今宵之景、征雁,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氛围,使情感的表达更含蓄深邃。
译文:
秋雨初晴。山路突然转陡。忽然看见弯曲的水流附近有人家,酒旗沙岸。
只恐凄凉的思乡之情升起,回首空自望?秋雁一声长鸣。总是离人的眼泪。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旅愁乡思的词,忽见临水人家。进而感叹路远人遥,最后以推想今宵旅宿的凄凉况味作结,曲折尽致。
“碧山锦树明秋霁”,首句点出行旅的节令和境地,秋空如洗。一肩行李,雨后的晴光更给这幅秋山行旅图增添了欢快的亮色,却于开头弹出一串欢快的音符,以形成节奏的变化和情绪的跌宕。
“路转陡,疑无地,山路转陡。这种“山穷水复疑无路”的感觉,而旅行者的乐趣亦莫过于此。竹篱茅舍,一簇成村市。行文开合顿挫。它看似景语。竹篱茅舍的临水人家,远处错错落落的烟村,它使旅人感到一种有所依托的温暖和慰藉,又不期然地成为思乡的蛊惑,一缕乡思已从心底悄悄地萌发了。
“凄凉只恐乡心起”,一语领起下片,形容一掬“乡心”的况味。拓开一步,似未然而实不期然而然,“心”不由己,笔意更觉深挚、回头谩凝睇,视线难及,又有什么用,并对“凄凉只恐乡心起”作了第一层回应和铺染,从望乡的怅惘转入今宵旅宿的孤寂情景,一声征雁,总是离人泪”,身未一一经而心先历历想,不禁黯然伤神。其写法颇类似于柳永《雨霖铃》词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但意脉并不相同,情怀亦更觉悲苦,使人想到一字抵千金的家书;“半窗残月”,犹疑照颜色”的梦后惆怅之情,独宿孤馆,所闻所见,催人泪下。竹篱茅舍,一簇成村市”四句遥相映照,却又和谐地组成同一主题的变奏。
这首词上片似乎纯然写景,便觉景中寓情。过片承转十分自然;写来吞吐曲折,极尽铺染之能事,又复回盼前文,情韵无尽。
【点评】诗歌鉴赏选择题解题方法:
选择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等,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本题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湖南省永州市江华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各题。
浣溪沙·和无咎韵【注】
陆 游
懒向沙头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夕阳吹角最关情。
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客中无伴怕君行。
【注】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闰十一月至次年正月,陆游与韩元吉在镇江相聚,那时,陆游是在镇江通判任上,韩元吉则是来镇江省亲暂住。两位朋友相聚两月,彼此唱和的诗词作品共有三十多首。
15.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玉瓶”指酒瓶,首句是说因为将要与友人分别,词人就邀约友人一起话别、喝酒。B.“夕阳”是所见之景,“吹角”是所听之声,视听结合,定格离别的画面。
C.“吹角”点出了词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正与金对峙。
D.尾句中的“客”指词人自己客居镇江,“无伴怕君行”点出诗歌写作主题。
16.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15、A (“词人就邀约友人一起话别、喝酒”错误。这一句中有“懒”,意思是词人因将与友人分别,心中难过,已不想喝酒,只是唤来友人一起赏景。)
16、(1)对国家安危的关切与忧虑。南宋时镇江为抗金边防前线,吹角声乃军队行动的号令,陆游作为戍守官员,自然对此很是关切。(2)劳于仕宦的疲惫。作者在镇江任职,忙碌的日子很多,而休闲的日子很少。(3)朋友将要离别的惆怅。韩无咎即将离开镇江,作者面对离别生出愁绪。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