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语言文字运用Ⅰ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说起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人们不由得想起一张广为流传的照片。照片中,焦裕禄肩披外套、双手叉腰、纵目远望,背后斜伸出一枝泡桐。这棵泡桐,是1963年他亲手栽下的,被兰考人民亲切地称为“焦桐”。这张照片,也是焦裕禄在困难期间与兰考人民 ① 的一个缩影。在兰考工作期间,焦裕禄 ② ,走在人民前面,带领兰考人民与风沙、盐碱、内涝“三害”抗争、广植泡桐,在兰考贫瘠的土地上播撒下了“千顷澄碧”的希望。哪怕身患癌症,他也笑笑说:“病是个 ③ 的东西,你压住他,他就不欺侮你了。”如今的“焦桐”挺拔伟岸,亭亭如盖。兰考人民沿着当年焦书记开辟的道路,种下一株株泡桐。如今,已广栽在兰考大地上,被制作成精美的一件件器具,成为兰考人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产业。他用生命凝聚的精神,鼓舞我们艰苦奋斗、执政为民,激励我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成为了亿万人们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20.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湖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网络上,一个新的词汇“美拉德穿搭”跃入大众视野:棕色系的外套,格纹下装和卡其色的内搭——继夏天的“多巴胺”风格大火后,“美拉德”又引爆潮流。“美拉德”一词源于“美拉德反应”,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生牛排A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产生的色彩变化,以棕色与橘色为打底,延伸出一系列金棕色、可可色、焦糖色等。这种在食物变化中产生的色彩很容易让你我联想到油脂与蜜糖,给人带来浓郁、温暖、朴实的感受,在视觉上产生愉悦的美感。另一方面,B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落叶与土地、成熟的果实与金黄的阳光等也与美拉德色系相契合,形成与季节合拍的氛围。不难发现,①以“美拉德”所代表的棕橘色系与往年流行的“大地色”其实难以相提并论。②时尚本身就是人造的概念。③如果今年“美拉德”的爆火,④更多地体现了人们对生活中“仪式感”的日益重视。⑤有专家认为,⑥从夏日“多巴胺”到秋日“美拉德”,⑦都是颜色心理效应对于人们的一种爱称,⑧表达了大家对于这些颜色的积极心理感受,⑨以及渴望凭此展示自我风格与多姿多彩生活的态度。18.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19. 文中第三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湖南省市常德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19小题。(8分)“敦者,大也;煌者,盛也。”敦煌,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千年前,这里见证了“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商贸往来盛况,也孕育出了东西方文化交相辉映的敦煌壁画。 但谈起敦煌,离不开的一个词便是“守护”。 地处干旱的恶劣环境中,风蚀和沙尘正危害着壁画的健康,壁画经受着消逝的考验。传统文化保护向来任重道远,不可一蹴而就。在自然灾害和人为等因素共同作用下,许多文物珍宝在无情的岁月中消磨殆尽,最终只留下一个美好的倩影供后人缅怀。如何 ① ,让中华文明永续发展,是一个永恒的命题。 为了与时间赛跑,一代代文化专家前赴后继保护敦煌壁画,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樊锦诗便提出,用数字化技术保护敦煌。如何让这宝贵的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让更多人真正认识、真心喜爱这份面世不易的中华文化瑰宝,敦煌和各界力量也在携手并进,去尝试更多的方式保护传承。空气中的水分, ② ,因此许多珍贵的洞窟往往“不能见天日”,以抵抗岁月的侵蚀。但在今年9月,平日不作为常规洞窟开放的莫高窟第 285窟揭开神秘的面纱,以另一种方式——线上知识讲解互动和线下 VR深度体验与游客“面对面”。18.试说说下面两个“活”字表意上的不同。 (4分)(1)如何让这宝贵的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2)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鲁迅《祝福》)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鼎,为我国所独有, 着先祖数千年的辛勤劳动和无穷的智慧,是我们民族精神文化的标志。李泽厚说:“传说中的夏铸九鼎,大概是打开青铜时代第一页的标记。”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正因为鼎具有如此 的地位,所以在中国文化中,鼎 着丰富的思想内涵,被赋予“显赫”“尊贵”“盛大”等的含义。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这种礼俗至今仍然有一定影响。1995年,联合国五十华诞之际,中国即以“世纪宝鼎”相赠。为给党的百年华诞献上一份深情礼赞,与毛公鼎并称“海内三宝”的大盂鼎、大克鼎在上博、国博重聚。作为当之无愧的国之大礼,鼎体现的乃是和谐社会特有的时代禀赋和精神内涵,不失为政治与文化、情感与艺术之 。后母戊鼎、王子午鼎、蔡侯申鼎、子龙鼎、史鼎……,是一粒粒的珍珠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瑰宝,更是一颗颗火种闪耀着精神血脉的传承。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凝聚 举重若轻 蕴涵 相辅相成 B.凝结 举足轻重 蕴涵 相辅相成C.凝聚 举足轻重 蕴含 珠联璧合 D.凝结 举重若轻 蕴含 珠联璧合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海内三宝”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李泽厚说:“传说中的夏铸九鼎,大概是打开青铜时代第一页的标记。”B.所以在中国文化中,鼎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被赋予“显赫”“尊贵”“盛大”等的含义。C.1995年,联合国五十华诞之际,中国即以“世纪宝鼎”相赠。D.人类在“足不出户”的时代就能够测算出,遥远的星星体积有多大,温度有多高,有些什么元素,在怎样运动。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湖南省株洲市攸县健坤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6.(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关于喝水与减肥,很多人有个误区,认为喝热水能提高代谢,(①),新陈代谢也就随之提高,就像人生病发烧时代谢会提高一样。实际上,(②),人体总是恒温的,对基础代谢的影响更是A ,自然也就谈不上减肥。不过B 的是,有一项人体实验的结果显示,冰水可以提高新陈代谢。实验将一群健康的成年人分为三组,不管是喝常温蒸馏水还是生理食盐水,都不能提高新陈代谢;(③),并且这一效果可持续60分钟。不过遗憾的是,新陈代谢提高4.5%带来的热量差 ,平时做菜少放半勺油就出来了。(1)请在文中括号里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内容贴切,整段文字结构完整、逻辑严密(2)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40个字。湖南省永州市江华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8-19题。可爱的南非地松鼠生活在非洲南部干旱的大草原上,以及热带、亚热带的灌木丛里。为了应对酷热的气候,它们的后脚掌进化得特别大,这有利于散热。 A ,比如摊平趴着,用毛少的腹部散热;再如把毛绒绒的尾巴弯曲起来,像遮阳伞一样挡在头上乘凉。当热得实在不行的时候,这些穴居哺乳动物会退回到洞里降温。然而,气候变化越来越快,南非自然保护区的最高日温在短短18年内就增加了2.5℃。尽管南非地松鼠 B ,但在飞速变化的气候下,它们可能也快忍受不住了。专家观察到,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①地松鼠本已非常大的后脚掌相对于它们的体型大约增长了11%左右,而脊柱长度缩短了6%。②它们的体形在短时间内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就是由于气温升高带来的巨大环境压力。南非地松鼠的变形不是个例。③越来越多的证据表现,很多物种的体形都在短时间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但我们不知道,动物的适应速度能不能跟得上温度的攀升速度;④我们也不知道这些物种离种群崩溃的临界点到底还有多远。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19.文中带序号的句子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语言文字运用Ⅰ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说起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人们不由得想起一张广为流传的照片。照片中,焦裕禄肩披外套、双手叉腰、纵目远望,背后斜伸出一枝泡桐。这棵泡桐,是1963年他亲手栽下的,被兰考人民亲切地称为“焦桐”。这张照片,也是焦裕禄在困难期间与兰考人民 ① 的一个缩影。在兰考工作期间,焦裕禄 ② ,走在人民前面,带领兰考人民与风沙、盐碱、内涝“三害”抗争、广植泡桐,在兰考贫瘠的土地上播撒下了“千顷澄碧”的希望。哪怕身患癌症,他也笑笑说:“病是个 ③ 的东西,你压住他,他就不欺侮你了。”如今的“焦桐”挺拔伟岸,亭亭如盖。兰考人民沿着当年焦书记开辟的道路,种下一株株泡桐。如今,已广栽在兰考大地上,被制作成精美的一件件器具,成为兰考人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产业。他用生命凝聚的精神,鼓舞我们艰苦奋斗、执政为民,激励我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成为了亿万人们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20.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18.①同舟共济/同甘共苦(1分)②身先士卒(1分)③欺软怕硬(1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此处语境是指焦裕禄困难时期与人民的交往,可用“同舟共济”(本义是坐一条船,共同渡河;后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渡过困难。也形容利害相同)、“同甘共苦”(共同享受欢乐幸福,共同承担祸患苦难)。第二空,根据“走在人民前面”可知,可用“身先士卒”(指作战时将领冲在士兵前面。现代也指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第三空,根据后面的“你压住他,他就不敢欺侮你了”可知,本空应填“欺软怕硬”(欺:欺凌;怕:害怕。欺负软弱的人;畏惧凶狠的人)。此句来自课文原文。19.已广栽在兰考大地上的泡桐树/泡桐树已广栽在兰考大地上(1分),被制作成一件件精美的器具(1分),这成为兰考人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产业。(1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语病有:①成分残缺,句子缺主语,在“大地上”后加“的泡桐树”;②语序不当,“精美的”应放在“器具”前;③偷换主语,前文主语为“泡桐树”,不能“成为产业”,而是泡桐树栽在兰考大地上,被制作成一件件精美的器具这件事“成为产业”,因此要加一个“这”指代前文的主体内容。20.①比喻。(1分)把“焦裕禄的精神”比喻成“丰碑”,(1分)表现了焦裕禄的高尚的品德受人敬仰,崇高精神永垂不朽。(1分)②对偶。(1分)“鼓舞”对“激励”,“艰苦奋斗、执政为民”对“求真务实、开拓进取”(1分),形式整齐、有节奏感,体现出焦裕禄伟大的功绩及对人们的引领作用。(1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他用生命凝聚的精神……成为了亿万人们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焦裕禄的精神”比喻成“丰碑”,表现了焦裕禄高尚的品德受人敬仰,崇高的精神永垂不朽。“他用生命凝聚的精神,鼓舞我们艰苦奋斗、执政为民,激励我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运用对偶手法,表现了焦裕禄伟大的功绩及其对人们的引领作用。湖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网络上,一个新的词汇“美拉德穿搭”跃入大众视野:棕色系的外套,格纹下装和卡其色的内搭——继夏天的“多巴胺”风格大火后,“美拉德”又引爆潮流。“美拉德”一词源于“美拉德反应”,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生牛排A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产生的色彩变化,以棕色与橘色为打底,延伸出一系列金棕色、可可色、焦糖色等。这种在食物变化中产生的色彩很容易让你我联想到油脂与蜜糖,给人带来浓郁、温暖、朴实的感受,在视觉上产生愉悦的美感。另一方面,B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落叶与土地、成熟的果实与金黄的阳光等也与美拉德色系相契合,形成与季节合拍的氛围。不难发现,①以“美拉德”所代表的棕橘色系与往年流行的“大地色”其实难以相提并论。②时尚本身就是人造的概念。③如果今年“美拉德”的爆火,④更多地体现了人们对生活中“仪式感”的日益重视。⑤有专家认为,⑥从夏日“多巴胺”到秋日“美拉德”,⑦都是颜色心理效应对于人们的一种爱称,⑧表达了大家对于这些颜色的积极心理感受,⑨以及渴望凭此展示自我风格与多姿多彩生活的态度。18.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19. 文中第三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18.(4 分)【题意图】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参考答案】A;在逐渐受热变熟的过程中/在被烹饪的过程中B;秋季的独特自然景观【试题解析】A;在逐渐受热变熟的过程中/在被烹饪的过程中(A 处,根据上下文可知“生牛排”色彩变化有棕色、橘色,延伸出金棕色、可可色、焦糖色,还提及“让人联想到油脂与蜜糖,给人带来浓郁、温暖、朴实的感受,在视觉上产生愉悦的美感”,只能是食物在被烹饪的过程中实现。B;秋季的独特自然景观(联系到,下文提到的落叶与土地、成熟的果实与金黄的阳光,以及“形成与季节合拍的氛围”。这都是与秋天季节特色有关。)19.(6 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具体语境中病句的修改与运用能力。【参考答案】序号① 修改成 以“美拉德”所代表的棕橘色系与往年流行的“大地色”其实相差无几。序号③ 修改成 然而今年“美拉德”的爆火序号⑦ 修改成 都是人们对于颜色心理效应的一种爱称湖南省市常德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19小题。(8分)“敦者,大也;煌者,盛也。”敦煌,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千年前,这里见证了“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商贸往来盛况,也孕育出了东西方文化交相辉映的敦煌壁画。 但谈起敦煌,离不开的一个词便是“守护”。 地处干旱的恶劣环境中,风蚀和沙尘正危害着壁画的健康,壁画经受着消逝的考验。传统文化保护向来任重道远,不可一蹴而就。在自然灾害和人为等因素共同作用下,许多文物珍宝在无情的岁月中消磨殆尽,最终只留下一个美好的倩影供后人缅怀。如何 ① ,让中华文明永续发展,是一个永恒的命题。 为了与时间赛跑,一代代文化专家前赴后继保护敦煌壁画,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樊锦诗便提出,用数字化技术保护敦煌。如何让这宝贵的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让更多人真正认识、真心喜爱这份面世不易的中华文化瑰宝,敦煌和各界力量也在携手并进,去尝试更多的方式保护传承。空气中的水分, ② ,因此许多珍贵的洞窟往往“不能见天日”,以抵抗岁月的侵蚀。但在今年9月,平日不作为常规洞窟开放的莫高窟第 285窟揭开神秘的面纱,以另一种方式——线上知识讲解互动和线下 VR深度体验与游客“面对面”。18.试说说下面两个“活”字表意上的不同。 (4分)(1)如何让这宝贵的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2)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鲁迅《祝福》)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18.(1)“活”指的是文化遗产焕发生机,通过数字技术使文物呈现原有的状态。(2)“活”指与“死”相对的意思,写祥林嫂只是没有死,表现她行将就木的精神面貌。(每点2分,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9.①保护这些文化遗产②会破坏敦煌壁画(每空2分)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鼎,为我国所独有, 着先祖数千年的辛勤劳动和无穷的智慧,是我们民族精神文化的标志。李泽厚说:“传说中的夏铸九鼎,大概是打开青铜时代第一页的标记。”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正因为鼎具有如此 的地位,所以在中国文化中,鼎 着丰富的思想内涵,被赋予“显赫”“尊贵”“盛大”等的含义。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这种礼俗至今仍然有一定影响。1995年,联合国五十华诞之际,中国即以“世纪宝鼎”相赠。为给党的百年华诞献上一份深情礼赞,与毛公鼎并称“海内三宝”的大盂鼎、大克鼎在上博、国博重聚。作为当之无愧的国之大礼,鼎体现的乃是和谐社会特有的时代禀赋和精神内涵,不失为政治与文化、情感与艺术之 。后母戊鼎、王子午鼎、蔡侯申鼎、子龙鼎、史鼎……,是一粒粒的珍珠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瑰宝,更是一颗颗火种闪耀着精神血脉的传承。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凝聚 举重若轻 蕴涵 相辅相成 B.凝结 举足轻重 蕴涵 相辅相成C.凝聚 举足轻重 蕴含 珠联璧合 D.凝结 举重若轻 蕴含 珠联璧合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海内三宝”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李泽厚说:“传说中的夏铸九鼎,大概是打开青铜时代第一页的标记。”B.所以在中国文化中,鼎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被赋予“显赫”“尊贵”“盛大”等的含义。C.1995年,联合国五十华诞之际,中国即以“世纪宝鼎”相赠。D.人类在“足不出户”的时代就能够测算出,遥远的星星体积有多大,温度有多高,有些什么元素,在怎样运动。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18.C 19.C 20.运用了比喻修辞,把后母戊鼎、王子午鼎、蔡侯申鼎、子龙鼎、史鼎等比作珍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鼎文物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的弥足珍贵,又把这些文物比作火种,形象地写出鼎文物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激发人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并激励其守护好凝结着中华民族精神的文物。【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第一空,凝结:多指结合在一起变成新的形态,或指气体变成液体,液体变成固体。常用于比喻,指血、汗、思想、感情等凝结成新的东西。凝聚:泛指事物聚集在一起,或指气体变成液体,常用于比喻,指思想、感情、精神、智慧或心血等聚集在一起。结合后文的“辛勤劳动”“智慧”可知,应选“凝聚”;第二空,举足轻重:所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全局。举重若轻:举重东西就像举轻东西那样。形容做繁难的事或处理棘手的问题轻松而不费力。修饰“地位”,应选“举足轻重”;第三空,蕴含是动词,指一个词包含了的内容,同“蕴涵”。蕴含是文学作品的题材所包蕴的思想、意义。蕴涵:①里边含有,包含。②判断中前后两个命题间存在的某一种条件关系叫蕴涵,表现形式是“如果……则……”。与“丰富的思想内涵”搭配,应选“蕴含”;第四空,珠联璧合:珍珠串在一起,美玉合在一块儿,比喻美好的人或事物凑在一起。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语境强调鼎集“政治与文化、情感与艺术”等于一身,应选“珠联璧合”。故选C。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例句“海内三宝”的引号作用是特定称谓。A.表示直接引用。B.表示强调。C.表示特定称谓。D.表示特殊含义。故选C。2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画线句“后母戊鼎、王子午鼎、蔡侯申鼎、子龙鼎、史鼎……,是一粒粒的珍珠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瑰宝,更是一颗颗火种闪耀着精神血脉的传承”运用比喻手法,本体是“后母戊鼎、王子午鼎、蔡侯申鼎、子龙鼎、史鼎……”这些鼎文物,喻体有两个,一个是“珍珠”,一个是“火种”。从效果来看,“珍珠”的形成十分不易,因而弥足珍贵,将鼎文物比作珍珠,写出了这些文物的价值十分可贵;而“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瑰宝”则强调了鼎文物在中国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也突出了它的地位和价值;“火种”是需要细心呵护传承的,把鼎文物比作“火种”,强调它“闪耀着精神血脉的传承”,形象地写出鼎文物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种”能够照亮人们的前行之路,能够激发人们的热情,这个比喻形象地写出鼎文物能够激发人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并激励其守护好凝结着中华民族精神的文物。湖南省株洲市攸县健坤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6.(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关于喝水与减肥,很多人有个误区,认为喝热水能提高代谢,(①),新陈代谢也就随之提高,就像人生病发烧时代谢会提高一样。实际上,(②),人体总是恒温的,对基础代谢的影响更是A ,自然也就谈不上减肥。不过B 的是,有一项人体实验的结果显示,冰水可以提高新陈代谢。实验将一群健康的成年人分为三组,不管是喝常温蒸馏水还是生理食盐水,都不能提高新陈代谢;(③),并且这一效果可持续60分钟。不过遗憾的是,新陈代谢提高4.5%带来的热量差 ,平时做菜少放半勺油就出来了。(1)请在文中括号里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内容贴切,整段文字结构完整、逻辑严密(2)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40个字。6.【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给文段补写恰当语句的能力,答题时要通读语段,结合语境进行补写,要做到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并注意字数限制。(2)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运用能力。答题时要读懂语段的内容,结合语境正确填写。(3)本题考查学生对段落主要意思的概括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段落的内容,抓住要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解答】(1)第一空,此处是说“关于喝水与减肥”的“误区”,下句应与“减肥”关联,由此可填: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第二空,前面说“喝热水对健康人的体温几乎没有影响”;后句说的是对体温的影响“人体总是恒温的”,而且照应“总是”,意思是喝很多热水。第三空,实验的三种水分别是“温蒸馏水,既然“喝常温蒸馏水还是生理食盐水,那么“新陈代谢竟然提高了4.5%”的就应该是喝8℃的冰水,用“而”衔接。(2)A.前句有喝热水对健康人的体温“几乎没有影响”,又有“对基础代谢的影响更是”,可填“微乎其微”。B.前面说和热水不能提高基础代谢,而实验结果却显示,这让很多人意外。出人意料:意思是事物的好坏、数量的大小等出乎人们的意料。C.此处是说喝冰水虽然能提高基础代谢,但对减肥来说却没有什么作用。无济于事: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3)第二段共有四个句子。前三个句子是一个层次,冰水可以提高新陈代谢”、三个句子是具体的实验过程和结果;第四个句子是一个层次,对减肥来说基本上……”主要包含两个意思,二是这么小的热量差对减肥没有什么帮助。由此可得出主要内容是:喝冰水能提高新陈代谢,提高的幅度很小。题目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第一个句子和后面两个句子形成了转折。答案:(1)①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②不管喝多少热水。(2)A.微乎其微 B.出人意料(3)①喝冰水能提高新陈代谢,②但是提高的幅度很小。【点评】补写语句题答题技巧:①阅读语段,把握语段大意。首先要浏览语段,把握句子主要内容,弄清补写句子在句中的位置,弄清它和前后文句的联系,这样可以让补写的句子不偏离语境。这是准确补写句子的基础。②分析语段的特征。有得语段是记叙语段,有的语段是议论段落,有的语段是说明语段,有的是描写语段,有的是抒情语段,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语段特点,抓住相应的相应要素。然后我们要抓住语段内部的结构特征,看语段内部是什么关系。看语段内部的结构是总分、并列还是对照等,找出语句在语段内部的位置。最后我们要分析文中的关联词、代词、体现层次的语句、修辞句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句子前后的照应补写出句子。③检查句子是否符合要求,将拟写句子写在语段的相应位置。看是否前后连贯,是否有语病,是否简洁。如有问题进行修改,如满意无问题,写到答题卡上。湖南省永州市江华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8-19题。可爱的南非地松鼠生活在非洲南部干旱的大草原上,以及热带、亚热带的灌木丛里。为了应对酷热的气候,它们的后脚掌进化得特别大,这有利于散热。 A ,比如摊平趴着,用毛少的腹部散热;再如把毛绒绒的尾巴弯曲起来,像遮阳伞一样挡在头上乘凉。当热得实在不行的时候,这些穴居哺乳动物会退回到洞里降温。然而,气候变化越来越快,南非自然保护区的最高日温在短短18年内就增加了2.5℃。尽管南非地松鼠 B ,但在飞速变化的气候下,它们可能也快忍受不住了。专家观察到,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①地松鼠本已非常大的后脚掌相对于它们的体型大约增长了11%左右,而脊柱长度缩短了6%。②它们的体形在短时间内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就是由于气温升高带来的巨大环境压力。南非地松鼠的变形不是个例。③越来越多的证据表现,很多物种的体形都在短时间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但我们不知道,动物的适应速度能不能跟得上温度的攀升速度;④我们也不知道这些物种离种群崩溃的临界点到底还有多远。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19.文中带序号的句子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18.A.它们还会想其他办法进行散热(2分);B.懂得不少降温技巧(2分)。(答案言之有理即可)19.①修改:去掉“大约”或“左右”(2分);②修改:去掉“的原因”或“由于”(2分);③修改:将“表现”改为“表明”或“显示”(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