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绝密★考试结束前2023学年第一学期温州新力量联盟期中联考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科技在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以人民为中心的科技才是真正的好科技。“科技向善”理念就是把以人为本作为技术的尺度,把技术规则体系纳入由法律、伦理所构建的社会规则体系中,以造福人类为准则。科技发展以人民为中心,凸显“人性之善”。中国发达的移动支付,飞速发展的高铁技术,给人民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袁隆平院士团队培育的第三代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满足国人粮食需求的同时还出口国外。这些都是“科技向善”给人民带来的福祉。我国要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就必须遵循“科技向善”理念,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规范科技伦理秩序、解决科技与伦理风险冲突,敬畏“人性之善”,营造一流科技创新生态。科技治理以社会为重心,彰显“治理之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上海努力打造的“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政务服务品牌让市民企业实实在在感受到“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一网通办”改革用科技把权力关进法治的笼子,大大挤压了权力寻租的空间。上海的“两网”建设不只是技术手段创新,更是管理模式创新、行政方式重塑、体制机制变革,将会推动城市治理全方位变革。科技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服务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充分理解“科技向善”,才能创新治理体系,增强科技为社会服务的效能,从而提高国家和区域的创新能力与绩效,彰显“治理之善”。科技进步以人类为圆心,尽显“人类之善”。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中国依靠科技,对全球疫情严重的地区提供技术服务支持,与世界各国共享病毒基因组信息,开展疫苗研发国际合作等,为全球抗疫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2020年,中国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开启了高质量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的新篇章;中国天宫空间站将在2022年正式运行,届时将为全球所有国家提供科研服务。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大爱无疆”,充分展现了我国从人类共同利益出发,以人类的幸福和美好生活为目标,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科技进步展现的“人类之善”给全世界、全人类带来福祉,让人类生活变得更加美好。高一语文学科试题第1页(共8页)2023学年第一学期温州新力量联盟期中联考高一年级语文学科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1.B【解析】B.“推动了城市治理全方位变革”错误,未然当已然,原文“将会推动城市治理全方位变革”。故选B。2.A【解析】B.“如果…就能”说法过于绝对化,原文“如果在一开始就从伦理角度去审度,减少危害和风险,这是比较理想的状态”。C.“不惜牺性用户的相关权利,这意味着企业在进行科技创新时,就做了利益权衡,综合了技术和伦理的复合性”信息杂糅,逻辑错误,原文“这意味着在进行创新时,需要做利益权衡,要综合技术和伦理的复合性”中的“这”指代的是“‘善’成为评估技术、产品、服务的重要价值和维度”,而选项中“不惜牺性用户的相关权利”正说明没有综合伦理维度。D.“不是要利用科技来直接解决社会问题,而是要从现有的产业体系和商业模式中,反思产品和服务带来的广泛社会影响”曲解文意,“不是…而是”表选择,而原文中是“并非仅仅是….更关键在于”表递进。故选A。3.C4.①首先点明“科技向善”的话题。(1分)②接着重点分析了科技给我国人民生活、社会治理及全球人类发展作出的贡献。(2分)③最后论述了科技的两面性及其带来的问题。(1分)5.①企业商家层面:要将“善”成为评估技术、产品、服务的重要价值和维度(1分),要做到利益权衡,综合技术和伦理的复合性(1分)。②公众及媒体层面:应该有更强的权利意识,以及伦理道德上的价值敏感性(1分),对企业形成监督(1分)。③个人层面:在使用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时,要反思权利是否被侵犯或者自己的行为是否侵犯了别人的权利。(1分)④社会层面:利用科技来直接解决社会问题(1分),要从现有的产业体系和商业模式中,反思产品和服务带来的广泛社会影响(1分)。(写出其中任意6个小点,得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D【解析】A.“从中可见她始终将家庭放在首位”错,丈夫该回家了,孩子是否踢被子的想法只是“闪现了一下”,再从她做木盘、削橡皮,心理总想着怎样完成任务等看出,她后来很重视工作,正在“为加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努力。B.“这使她完全理解了自己的丈夫”错,原文说“这种事情有什么让人着迷的呢?”可见,她并没有完全理解自已的丈夫。她是想了解一下他们为什么会对“这种事情”那么“着迷”,才认真听下去的。C.“暗示了当时沉闷的社会环境”错,当时社会正在“加快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人们满怀希望,“正在努力”,不能用“夜深、风大”来暗示。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答案.pdf 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