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第四课 第一课时 导入 学习目标 1.准确理解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内涵与必然性。 2.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分析按要素分配的意义。 议题1 现阶段我国的分配方式有哪些? 1.按劳分配: (1)性质: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2)基本内容和要求: ①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 ②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只存在公有制经济中 新知导学 (3)重要意义: ①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实行按劳分配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新知导学 新知导学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形式 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 意义 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2.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按生产 要素分配 劳动要素 私营和外资企业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 资本要素 储蓄存款利息、股息或股票转让所得、债券的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 土地要素 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 知识要素 凭借知识获得的收入 技术要素 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等获得的收入 管理要素 企业管理人员凭借管理才能和生产经营中的贡献参与分配所得 数据要素 商业性大数据参与分配 新知导学 股东会/股东大会 总经理 监事会 董事会 (决策、权力机构) (股东会/股东大会常设机构) (负责公司日常经营)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监督机构 公司的 组织机构 (监督董事和高管) 权责明确、互相制衡,有效提高了公司的运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使公司发展更具活力。 新知导学 【学习任务】(1)独立思考:我国现阶段采取什么样的分配制度?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分配制度? (2)小组讨论:小李一家家庭收入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家庭收入各来自何种分配方式? 小李的父亲、母亲是国企退休职工,小李在私营企业担任技术骨干。小李一家家庭年收入情况如下: 合作探究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1978年家庭收入(年) 父亲工资:600元、母亲工资:580元 2009年家庭收入(年) 父亲工资、奖金:45000元、母亲退休金:28000元、银行存款利息:2000元、小李工资:30000元 2022年家庭收入(年) 父亲退休金:65000元、母亲退休金:50000元、理财产品收益:5000元、出租房租收入:30000元、小李工资、奖金:100000元、发明专利:50000元 【背景材料】 提示:(1)我国现阶段采取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这是由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2)小李父母在国有企业任职期间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小李父母退休金属于非按劳分配。银行存款利息、理财产品收益、房租收入属于按资本要素参与分配。小李的工资属于按劳动要素参与分配。 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1)独立思考:我国现阶段采取什么样的分配制度?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分配制度? (2)小组讨论:小李一家家庭收入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家庭收入各来自何种分配方式? 判定按劳分配的条件 (1)范围:按劳分配是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方式,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所得是按劳动或管理要素分配所得。 (2)依据:按劳分配是根据付出劳动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确定收入多少,包括工资、奖金和津贴,以及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所得。 (3)排除:公有制经济中的管理、技术、资本要素所得是按要素分配的体现,福利性分配、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各种收入,属于非按劳分配,农民转让土地经营权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土地要素参与分配。 归纳提升 议题2 我国居民如何获得收入 1.居民获取收入的途径 劳动性 收入 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 财产性 收入 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获得的收入,包括银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等 经营性 收入 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 转移性 收入 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包括养老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贴、政策性生活补贴、救灾款等 新知导学 2.弘扬劳动精神 (1)重要性: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劳动创造。 (2)要求:①要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 ②要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富。 新知导学 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1)独立思考:我国现阶段个人获得收入的途径有哪些? (2)小组讨论:培斜村是如何增加居民收入的? 小池镇培斜村曾是人均收入不到千元的省级贫困村,1996年村书记华锦先充分利用村周围的竹山,为村里引进第一家竹席厂,竹片变竹席,价格翻几番。村民纷纷建起了竹席加工作坊,吸纳周边3 000多人就业,截至2022年底,全村竹凉席加工销售额突破1.7亿元,产品远销东南亚等地;邀请农业专家,种植茶叶,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按照“全村参与、自愿入股”原则,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村里建起了5 000平方米、可容纳100家商户的“淘宝村”,吸引在外务工年轻人回乡创业。培斜村在华锦先带领下,破茧成蝶,名片的含金量越来越高: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特色产业亿元村、全国文明村…… 合作探究 【背景材料】 提示:(1)我国现阶段个人获得收入的途径主要有:劳动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 (2)通过办竹席厂、种植茶叶等方式,增加居民劳动性收入。鼓励在外务工年轻人回乡创业创新,增加居民经营性收入。引导村民投资入股,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 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1)独立思考:我国现阶段个人获得收入的途径有哪些? (2)小组讨论:培斜村是如何增加居民收入的? 全面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居民收入类型 归纳提升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按性质 按劳分配(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或国有、集体控股企业的工资、奖金、津贴收入;股份合作制企业;农村的联产计酬收入) 劳动性收入 按要素分配(股息收入;利息收入;科技入股收入;租金收入;私营企业工资、奖金、津贴;非公有资本控股企业的工资、奖金、津贴收入;稿酬收入;个体经济收入) 劳动性收入、财产性收入或经营性收入 获取途径 劳动性收入 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 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均有 财产性收入 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获得的收入,包括银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等 一般是按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性质 按劳分配 基本内容和要求 意义 形式 重要意义 获取收入的途径 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弘扬劳动精神 重要性 要求 课堂小结 1 2 3 4 √ 考向一 按劳分配 [学科素养:政治认同] 1.(2023·贵州高一期末)在推进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做大蛋糕很重要,分好蛋糕更考验中国的智慧。为了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人民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国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下列属于按劳分配的是 ①个体商户李华经营小卖部获得的盈利收入 ②民营企业员工小谢获得的工资、奖金、津贴 ③建国村村民在村办集体企业领取的工资 ④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职工老杨获得的工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个体商户属于非公有制经济,李华经营小卖部获得的盈利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①排除。民营企业属于非公有制经济,其员工小谢获得的工资、奖金、津贴属于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②排除。按劳分配主要指公有制经济中的工资、奖金和津贴,建国村村民在村办集体企业领取的工资、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职工老杨获得的工资均属于按劳分配,③④正确。 1 2 3 4 1 2 3 4 √ 考向二 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学科素养:科学精神] 2.(2023·广东期末)王某是国有控股企业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是52 000元,奖金18 000元,津贴2 000元;其妻开一家个体杂货店,年收入15 000元,并且承包了集体土地种植蔬菜,收入5 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6 000元。去年王某一家按劳分配收入、按要素分配收入分别是 A.70 000元、15 000元 B.72 000元、20 000元 C.72 000元、26 000元 D.77 000元、21 000元 按劳分配收入有工资52 000元,奖金18 000元,津贴2 000元,承包了集体土地种植蔬菜,收入5 000元,共计77 000元。按要素分配收入有其妻开的一家个体杂货店,年收入15 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6 000元,共计21 000元。D正确,A、B、C错误。 1 2 3 4 1 2 3 4 √ 考向三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 [学科素养:科学精神] 3.(2023·湖北高一期末)2023年2月,陕西省印发《关于支持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西咸接合片区深化改革创新的意见》,鼓励企业对引进人才实施股权和分红激励,支持科研人员以入乡兼职、技术承包等形式提供增值服务并合理取酬。建立离岗人员保护机制,支持科研人员到企业挂职和兼职、在职创办企业、离岗创业。上述举措 ①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②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③可以通过分配关系的调整,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④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上述举措体现生产要素在分配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属于按劳分配,有可能拉大收入差距,①④错误。 1 2 3 4 1 2 3 4 √ 考向四 弘扬劳模精神 [学科素养:政治认同] 4.(2022·北京高考)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奖励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回顾历史,劳模表彰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而发展。劳模表彰起步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经几十年探索与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得到发扬光大。开展劳模表彰 ①旨在保障劳动者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②是有效的社会动员方法,也是国家治理中不可或缺的制度安排 ③能进一步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 ④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实现共同富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 2 3 4 开展劳模表彰目的是树立良好的劳动观念,形成良好的劳动环境,这与保障劳动者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没有直接必然关系,①排除。“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夸大了开展劳模表彰活动的作用,④排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