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花城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元《光明行》教学设计课题 《光明行》 单元 五 学科 音乐 年级 八年级教材分析 刘天华的二胡独奏曲《光明行》为第5单元 名家名曲的八首作品之一。他们的“名”体现在哪呢?以下是简要分析:《光明行》是刘天华于1931年春创作的一首二胡独奏曲,是一首振奋人心的进行曲。乐曲气势恢宏,旋律明快坚定,节奏富于弹性。用主和弦的分解进行构成的号角式音调,在乐曲中占主导的地位。作者在这首乐曲中首次用了功能性很强的五度关系的转调,调性明亮,音区的递换也极富色彩,全曲讴歌了追求光明的勇士和他们所追求的光明。名家:作曲家刘天华自幼兼学中西音乐,曾向民间艺人及民族器乐演奏家学习二胡、琵琶等多种民族乐器,又师从托诺夫学习小提琴以及悉心钻研西洋作曲理论。凭借其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以及中西的音乐学习背景,他将小提琴的演奏技法迁移到二胡上来,改良、改革、发展了民族乐器二胡,使之从伴奏乐器上升为独奏乐器;又将西洋音乐作曲技法与民族音乐创作结合在一起,创作了十大二胡名曲,大大丰富了我国民族音乐宝库,故他是中国近代音乐史的主要音乐家代表,也为我国的民族音乐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名曲:二胡独奏曲《光明行》具有明快、坚定的旋律,情绪激昂、豪迈,具有进行曲风格,该作品问世,开创了二胡演奏雄壮音乐的先河,同时显示了中国传统音乐与近代音乐的新发展(新发展体现在,中西音乐创作手法的融合、演奏技法的融合),对中国器乐音乐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学情分析 初中生的欣赏能力还需加强,名家名曲欣赏面较为狭窄,大部分只是喜爱流行音乐,对于经典的名家名曲学期还需要深入,须结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等要求,在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聆听感受名家名曲、参与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学习目标 审美感知:能感受《光明行》的音乐特点,了解二胡的革新,能感知中国民族音乐的美艺术表现:了解《光明行》中二胡的演奏技法,认识刘天华的贡献。创意实践:分段探究音乐的调式和旋律走向,能够结合演奏技法分析音乐。文化理解:培养学生对中国优秀音乐作品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能够对其感兴趣。重点 感受二胡的音色及表现效果,分辨乐曲各段落及其所表达的情绪。难点 理解名家刘天华和名曲《光明行》“名”之处。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两首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和《赛马》,感受风格的不同,从而导入作曲家的故事2.名家所处的背景介绍:民国时期,当时的人们质疑民族音乐缠绵无力、萎靡不振。面对这样的质疑,有一位作曲家心中愤慨不平,欲作一曲以证其误!他就是刘天华。 1.听音乐感受曲风2.了解民国及刘天华 从感受二胡的两首名曲曲风导入,提出为什么曲风大不同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介绍刘天华的二胡革新之举做铺垫。讲授新课 1.教师播放音频,引导学生欣赏,思考:乐曲给你的感觉?教师介绍刘天华:刘天华(1895—1932) 中国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1927年发起成立国 乐改进社,致力于新的国乐创造。主要作品有:二胡练习曲 47首,乐曲10首(《良宵》《光明行》《病中吟》等);琵 琶练习曲15首,乐曲3首;民乐合奏2首。3.教师介绍《光明行》的创作背景:二胡曲《光明行》无论在音乐内涵气质和音乐形式特点上,都反映出时代性。 在救亡图存的抗战年代,这样明朗的情绪、磅礴的气势和激情正是中国人坚定信念和胜利信心的体现。4.介绍刘天华对二胡的革新之举:1)从演奏技法进行革新: a)连弓、顿弓和颤弓b)小结:刘天华对二胡弓法的改变,带来了作品《光明行》情绪的改变,开创了二胡雄壮音乐的先河。5.分段聆听:出示乐谱,播放音频思考:调式是怎样的?分段聆听:旋律是怎样进行的?教师播放完整作品,引导学生思考:想想结构是怎样的?8.教师播放视频,对比探究9.课堂小结10.布置作业 1.聆听音乐,思考:乐曲给你的感觉?(铿锵有力……)2.了解刘天华了解《光明行》的历史年代及创作背景了解二胡的革新与演奏技法思考调式是怎样的?回答:阳光、激昂的大调式6.思考回答:旋律波浪进行,此起彼伏,跌宕人心……7.完整聆听全曲,想想结构是怎样的?全曲分为三个部分:A部、B部、A部8.欣赏名家演奏《光明行》视频片段 ,感受、并讨论:它与大家熟悉的二胡作品有哪些不同之处?9.课堂小结10.完成作业 逐点介绍刘天华对二胡的革新之举,引导学生唱、听、写,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进音乐赏析中来。脉络清晰,语言简洁,有助于学生结构性的掌握本课重点内容。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光明行》的创作中刘天华大胆地借鉴了西方音乐的创作技巧以及演奏小提琴的指法、弓法,使音乐旋律既具有宏大的气势,又具有鲜明的民族音乐的亲切感,同时也使二胡演奏技巧得到了发展。同学们应该学习刘天华的精神,勇于创新,继承并发扬传统音乐!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内容。 对本节课进行总结的同时对文化进行理解。板书 《光明行》二胡 刘天华 革新 对比探究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0张PPT)光明行花城版八年级上册内容总览教学目标新知导入新知讲解拓展探究课堂总结课后作业教学目标1、能感受《光明行》的音乐特点,了解二胡的革新,能感知中国民族音乐的美。2、了解《光明行》中二胡的演奏技法,认识刘天华的贡献。3、分段探究音乐的调式和旋律走向,能够结合演奏技法分析音乐。4、培养学生对中国优秀音乐作品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能够对其感兴趣。新知导入聆听,这两首作品的主奏乐器?(二胡)边塞诗人 岑参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新知导入民国时期,中国民族音乐缠绵无力,萎靡不振。作一曲以证其误!新知讲解光明行聆听音乐,思考:乐曲给你的感觉?(铿锵有力……)拓展探究刘天华(1895—1932)中国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1927年发起成立国 乐改进社,致力于新的国乐创造。主要作品有:二胡练习曲 47首,乐曲10首(《良宵》《光明行》《病中吟》等);琵 琶练习曲15首,乐曲3首;民乐合奏2首。新知讲解光明行创作背景: 二胡曲《光明行》无论在音乐内涵气质和音乐形式特点上,都反映出时代性。 在救亡图存的抗战年代,这样明朗的情绪、磅礴的气势和激情正是中国人坚定信念和胜利信心的体现。新知讲解同学们,革新从何处来?光明行注意小提琴的演奏技法二胡演奏技巧:顿弓、 连弓、颤弓。新知讲解光明行从二胡的演奏技法革新从二胡的创作技法革新新知讲解(1)顿弓:演奏时,音符间应该明显的分离。声音非常突然而且短促。开头声音洪亮,结尾细小。就像撞钟一样。(2)连弓:一弓演奏两个或两个以上音符的弓法,我们就称之为连弓,在二胡的乐谱上,是用连线来表示的。(3)颤弓:亦称抖弓或碎弓,是通过弓子快速左右颤动把一个音符奏成若干短小音符的一种常用弓法。光明行新知讲解光明行调式是怎样的?阳光、激昂的大调式这是什么记号?顿音新知讲解光明行旋律是怎样进行的?旋律波浪进行,此起彼伏,跌宕人心……新知讲解光明行完整聆听全曲,想想结构是怎样的?全曲分为三个部分:A部、B部、A部探究拓展光明行欣赏名家演奏《光明行》视频片段 ,感受、并讨论:它与大家熟悉的二胡作品有哪些不同之处?拓展探究说说本节课你的收获课堂总结《光明行》的创作中刘天华大胆地借鉴了西方音乐的创作技巧以及演奏小提琴的指法、弓法,使音乐旋律既具有宏大的气势,又具有鲜明的民族音乐的亲切感,同时也使二胡演奏技巧得到了发展。同学们应该学习刘天华的精神,勇于创新,继承并发扬传统音乐!作业布置搜索并欣赏二胡其他名曲。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核心素养目标】花城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光明行》.doc 二泉映月.mp3 二胡独奏:《光明行》.mp3 光明行 演奏视频.mp4 光明行(cd主题 尾声).mp3 光明行.mp3 光明行(引子、ab主题).mp3 花城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光明行》课件.pptx 赛马.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