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宿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上学期七年级期中教学质量调研
语文(试题卷)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6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6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 默写。
(1)曹操在《观沧海》中以奇特的想象,表现大海的广阔、博大,凸显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诗中蕴含的情感各有不同。有表达思乡之情的,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有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如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惜别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有无可奈何情绪的,如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借写旅况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日月之行 ②. 若出其中 ③. 星汉灿烂 ④. 若出其中 ⑤. 乡书何处达 ⑥. 归雁洛阳边 ⑦. 夜发清溪向三峡 ⑧. 思君不见下渝州 ⑨. 遥怜故乡菊 ⑩. 应傍战场开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注意:汉、雁、洛、溪、渝、傍。
2. 请运用积累知识,完成各题。
前天,已将《野草》编定了;这回便轮到陆续载在《莽原》上的《 》,我还替他改了一个名称:《朝花夕拾》。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的眼前一闪shuò罢。
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líng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存留。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节选自《朝花夕拾》小引)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闪shuò( ) 屡次( ) líng角( ) 蛊惑( )
(2)将画线句子改为反问句: ?
(3)语段中提到的《朝花夕拾》原名是《__________》,是鲁迅先生唯一一部______集。
(4)《朝花夕拾》中有许多美好回忆,请从中任选两个篇目,各列举一个情节。
【答案】(1) ①. 烁 ②. lǚ ③. 菱 ④. ɡǔ
(2)他们难道不是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吗?
(3) ①. 旧事重提 ②. 散文
(4)示例一:阿长利用告假的时间给我买了我念念不忘的《山海经》。
示例二:《五猖会》一文中迎神赛会时,孩子们买一个“吹哪哪”,连吹上两天,享受一份游戏的快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描述孩子们在百草园的雪地上捕鸟的情景。
示例三:《无常》一文中无常看到一位母亲为死去的儿子哭得伤心,放她的儿子还阳半刻。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闪烁:shǎn shuò,指光亮晃动不定、忽明忽暗。
屡次:lǚ cì,表示动作、行为多次重复。
菱角:líng jiao,菱的果实。
蛊惑:gǔ huò,意思是可指迷惑、诱惑、使人心意迷惑、惑乱、迷乱等。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反问句句式。反问句要有反问词,如:难道/怎么/这么……除了反问词,还要在最后加上语气词如:呢/吗……而且为了表示与陈述句的区别,还要在最后加上问号。
因此本句改为反问句:他们难道不是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吗?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识记。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出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2卷。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文集以记事为主,饱含着浓烈的抒情气息,往往又夹以议论,做到了抒情、叙事和议论融为一体,优美和谐,朴实感人。作品富有诗情画意,又不时穿插着幽默和讽喻;形象生动,格调明朗,有强烈的感染力。
故填“《旧事重提》”和“散文”。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朝花夕拾》中美好回忆的篇目有《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藤野先生》等,任选其中两个作答即可。
示例一:“我”曾在远房的叔祖那里看到过绘图的《山海经》,对《山海经》一直念念不忘。阿长向“我”问《山海经》的事,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将《山海经》给“我”买来了,“我”深受感动,从而不由得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
示例二:《藤野先生》热烈赞颂了藤野先生辛勤治学、诲人不倦的精神以及严谨踏实的作风,特别是他对中国人民的诚挚友谊,达了对藤野严九郎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
3. 光明中学开展“有朋自远方来”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欣赏书法作品“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线条流畅自然,字体饱满
B. 运笔轻重有别,意态生动
C. 采用隶书字体,敦厚典雅
D. 富于艺术张力,收放有度
(2)小方同学将在学校动员大会上做一次主题发言,下面是他准备的发言稿部分内容,请你帮助他补充、修改。
孔子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甲】朋友虽然是我们生活中开心的源泉,但也是我们永远的财富。朋友就像一杯香甜的美酒,使人陶醉;朋友就像一道绚丽的彩虹,使人着迷;【乙】 , 。然而,很多人认为竞争对手不能成为朋友,竞争离不开合作,合作使竞争持续,其实双方是可以成为朋友的。
①【甲】处画线句子有语病,请你修改。__________
②在【乙】处模仿前面画波浪线的句子写一句话。__________
(3)活动中,同学们对有关友情的成语颇感兴趣,请你参照示例把另外两个成语写出来。
示例:《庄子·大宗师》:“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选相与为友。”成语:莫逆之交
①《吊古战场文》:“谁无兄弟,如足如手。”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后汉书》:“萧王推赤心置腹中,安得不投死乎!”成语:________________
(4)学校希望家长多引导孩子正确交友,学校关工委定于下周三下午三点在学校大报告厅举行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家长会,你回家后该怎么对家长说
【答案】3. C 4. ①. 将“虽然……但……”改为“不仅……而且……” ②. 朋友就象一轮明月,使人沉醉
5. ①. 亲如手足 ②. 推心置腹
6. 示例:爸爸(妈妈),为引导我们正确交友,我们学校下周三下午三点在学校大报告厅举行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家长会,请您抽空参加,好吗?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书法鉴赏能力。行书特点可以是行云流水、舒展有型、疏密得体、工整清晰、活泼但又不张狂。
C.依据所给书法字体辨析,其字体笔画如行云流水,挥洒自如,意态生动,富有艺术张力,所以这是一幅行书,而不是隶书。
故选C。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修改和句子仿写能力。
①依据“朋友虽然是我们生活中开心的源泉,但也是我们永远的财富。朋友就像一杯香甜的美酒,使人陶醉;朋友就像一道绚丽的彩虹,使人着迷”句意可知,本句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将“虽然……但……”改为“不仅……而且……”,使句子构成并列关系语句。
②依据“朋友就像……,使人……”这一句式进行仿写即可。
示例1:朋友就像一床温暖的棉被,使人安心。
示例2:朋友就像一束明亮的灯光,使人温暖。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及其意思积累能力。
①“谁无兄弟,如足如手。”的意思是谁都有兄弟,兄弟就像手足一样,亲密无间,远不分离。据此可知,成语是“亲如手足”。“亲如手足”意思是形容兄弟朋友之间的感情就像自己的双手和双脚一样不可割舍。
②“萧王推赤心置腹中,安得不投死乎”的意思是萧王把赤诚的心交给人家,我们怎么能不以死相报呢 ”据此据此可知,成语是“推心置腹”。“推心置腹”是把赤诚的心交给人家。比喻真诚待人。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示例:爸爸(妈妈),我们学校准备下周三下午三点在学校大报告厅举行“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家长会。目的是引导我们正确交友,特邀请家长参加。学校希望家长,一定要参加。爸爸(妈妈)能抽空去参加一下,好吗?
二、阅读(55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父亲的坏习惯
梅雨墨
①几日前大哥来电话,说父亲经常念叨我,问我最近还回不回去。
②父亲已经93岁了,身体还不错。不过,自从母亲7年前过世,本来就不善言谈的他交得更加寡言少语。就算我回到家里想和他多聊几句,他也是聊不了多久就对我说:“你去休息一会儿吧,我也眯一会儿。”不像母亲,和我总有说不完的话,可以聊上一整天。
③父亲晚年得了糖尿病,一直要吃药。母亲在世时,将他的生活照顾得非常好,饮食上也让他注意,所以靠口服药就控制住了病情。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父亲突然开始喜欢吃一种用塑料袋简易包装的饼干。这种老牌子的饼干很甜,酥脆可口,但显然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不合适的。
④早些年回家,我都会看见父亲偷吃这种饼干。每一次父亲从自己房间的枕头底下偷偷摸出一袋饼干,吃不了几口,就会被母亲发现。母亲从她的房间里急匆匆地出来,快步来到父亲的房间,声色俱厉地数落:“老头子,你还真是改不了这个坏习惯呢。你也不是小孩子了,还偷吃饼干 ”于是,父亲只好讪讪地把饼干放好,说:“我就是嘴里有些泛苦,尝一尝,也不吃多少。”
⑤但是,正像母亲说的那样,父亲偷吃饼干成了坏习惯。他并没有因为母亲的数落就不再吃,而是几乎每天都要摸出来一两块吃。母亲总能很神奇地迅速发现,并严厉制止。于是,这种“猫捉老鼠”的游戏总是在上演。这老两口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却整天为这一点儿小事情发生不愉快,我觉得母亲有些小题大做了。
⑥但很快,我便觉察出诸多不合理之处 比如;那袋饼干为何总是吃不完,为何一直存放于父亲的枕头底下 还有,父亲为何不是悄无声息地摸出饼干;又悄无声息地独自享用 他那撕开袋子和吃饼干发出的响声,每回我在家都能听到。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让照顾他们的阿城去门口小卖部买饼干这件事,应该是母亲默许的,那偷吃的“声势”应该也是父亲故意为之的。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⑦直到有一天,我看见一个场景,一下子全明白过来了。
⑧那是一个寒冷冬天的星期四,母亲突然病重,大哥看情况不好,立即给我打了电话。我们送母亲去医院的时候,一向沉默寡言的父亲突然开口对我说:“你妈如果住院,就托人带话回家,好让阿姨送饭过去。”
⑨这一走,母亲再也没有回过这个家……忙乱中,我似乎忘记了父亲的存在。处理母亲的丧事期间,我有一次回家拿东西,父亲看见我,急忙问:“你妈怎么样了 住上院了吧 你怎么不托人回来带话,让阿姨给你妈做饭送去 ”我无法回答,因为母亲已经过世,而我也不知道怎么对父亲说这件事情,所以只能含糊地说:“不需要送饭,医院里什么都有。”然后就急匆匆地走了。几天以后,母亲的丧事全部处理完毕,我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
⑩我用钥匙打开大门后,发现父亲一个人静静地坐在轮椅上,斜侧身背对着我。夕阳的光照在他的身上,好像是一层金色的光晕笼罩着他,曾经在我的眼里非常高大的身躯,如今却显得那么瘦小。他回头看了我一眼,并没有说一句话。我也说不出一句话来,只能瘫坐在他身后的沙发上发呆。
不知道坐了多久,我突然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原来是父亲在撕他手中拿着的那袋饼干。他撕塑料包装袋时,发出了很大的声响,比我之前听到的任何一次声响都大、都刺耳。父亲一边撕那袋饼干,一边不断地望向母亲房间的方向,直到他颤抖地抽出一块饼干,只咬了一口,那块饼干就碎了,散落父亲一身。父亲并没有理会,又慢慢地掏出一块饼干,这次他没有去咬,而是紧紧地攥在手里,慢慢地揉搓着。我看着饼干屑从父亲的指缝慢慢地掉落下来,仿佛看着那慢慢逝去的时光和生命。
⑩饼干屑掉落了一地,父亲把轮椅稍微转了一个方向。这样,他就可以对着母亲房间的方向。他一直深情地望向那里,一句话也不说。那小小的“游戏”,曾是他们之间的默契。这一次,我知道父亲注定要失望了,母亲再也不会从那个房间里冲出来,走到他的面前去大声地数落了。
我再也忍不住,泪流满面,但我也不能发出一丁点儿声音……
(选自《解放日报》2023年03月02日,有删改)
4. 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设疑,说父亲经常念叨我,问“我”最近还回不回去,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 父亲不善言谈,在母亲过世后,他变得更加寡言少语,可以看出父亲是个感情十分匮乏的人。
C. 父亲晚年得了糖尿病,偷吃甜饼干是不合适的,遭到了母亲的数落,体现出母亲对父亲的关爱。
D. 父亲一边撕那袋饼干,一边不断地望向母亲房间的方向,表现出父亲对母亲的无限思念之情。
5. 第 段“那小小的‘游戏’,曾是他们之间的默契”中“游戏”和“默契”分别指什么
6. 第 段中“他一直深情地望向那里,一句话也不说。”请用第一人称的口吻揣摩人物心理。
7. 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母亲从她的房间里急匆匆地出来,快步来到父亲的房间,声色俱厉地数落……
8. 选文以“父亲的坏习惯”为标题有哪些作用
【答案】4. B 5. “游戏”是指父亲偷吃饼干,然后被母亲发现;“默契”是父亲假装偷吃饼干以引起母亲的注意,母亲注意后再数落父亲。(或父母相互关注对方)
6. 示例:我都吃饼干了,她为什么还不出来?难道她有什么事情了?她就这样走了?
7. 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母亲动作的敏捷以及制止父亲吃饼干的坚决态度,从而表现了对父亲的关心。
8. 以“父亲的坏习惯”为标题,新颖,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父亲的坏习惯”也全文的线索,使文章结构严谨,文气贯通;以“父亲的坏习惯”为标题,更能深刻地表现人物之间所蕴藏的爱,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艺术特色赏析。
B.父亲不善言谈,在母亲过世后,他变得更加寡言少语,是因为内心伤感,沉浸在母亲离去后的悲伤之中。这恰恰说明父亲是一个感情丰富细腻的人。本项“可以看出父亲是个感情十分匮乏的人”有误。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句理解。
联系第④段中的“早些年回家,我都会看见父亲偷吃这种饼干。每一次父亲从自己房间的枕头底下偷偷摸出一袋饼干,吃不了几口,就会被母亲发现”可知,“游戏”是指父亲偷吃饼干,然后被母亲发现;
联系第⑤段中的“但是,正像母亲说的那样,父亲偷吃饼干成了坏习惯。他并没有因为母亲的数落就不再吃,而是几乎每天都要摸出来一两块吃。母亲总能很神奇地迅速发现,并严厉制止”可知,“默契”是父亲假装偷吃饼干以引起母亲的注意,母亲注意后再数落父亲。(或父母相互关注对方)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揣摩人物心理。
联系本段中的“那小小的‘游戏’,曾是他们之间的默契。这一次,我知道父亲注定要失望了,母亲再也不会从那个房间里冲出来,走到他的面前去大声地数落了”可知,父亲此时希望的是母亲还能像从前一样及时发现他偷吃饼干,从房间里走出严厉的制止他。据此可拟写为:我又在偷吃饼干了,你怎么还不出来?难道你没有发现吗?难道你再也不管我了吗?
【7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语句。
“走”“快步”“数落”是对母亲的动作描写。“母亲从她的房间里急匆匆地出来,快步来到父亲的房间”表现了母亲动作的敏捷与迅速。“声色俱厉地数落”表现了母亲制止父亲吃饼干的坚决。联系父亲有糖尿病,要注意饮食的细节可知,从母亲的这种表现里可以看出她对父亲的关心与爱护。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题目作用。
题目新颖,引起读者的思考,父亲有什么坏习惯?为什么称为坏习惯?从而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读文可知,父亲的坏习惯指的是本身有糖尿病,却还要偷吃一种很甜的饼干,作者围绕着父亲的这个坏习惯组织材料,表达情感,故题目充当了全文的线索,使文章结构严谨连贯。
“父亲的坏习惯”里包含着父亲对母亲的依赖,母亲对父亲的关爱,表现了两人之间的默契与互相关注,体现了两人之间感情的深厚,点明了中心,升华了主旨。
【二】(18分)
门前的田野
曹文芳
①儿时的每一个清晨都在鸟鸣声中醒来,屋后竹林里的麻雀叽叽喳喳,“蓬蓬”飞出一簇枝叶,飞入另一簇竹枝,然后又“蓬蓬”飞出,给寂静的竹林带来一种喧闹。
②门前的杉树直插蓝天,喜鹊站在树梢上喳喳叫。鹧鸪在远处叫。晨曦下,鸟鸣声不绝,听得我心里一片明亮。
③我喜欢鸟儿,梦想能像鸟儿一样飞起来,现在想来很愚蠢,但儿时很执着地想实现这个梦想,不分春夏秋冬,只要有空闲,就撑开双臂在空旷的田野间跑,风吹起我黑漆漆的头发,吹飘我的花衣裳,我坚信就这么跑,风终有一天会把我吹得飞起来。
④我跑了一天又一天,一双脚还是踩在地上。
⑤我琢磨了一下,觉得没有翅膀,便拿了一条红丝巾披在肩头,我拎着丝巾的角,在麦浪滚滚的田埂上跑,丝巾在空中轻盈地飞舞,而我的身子却飘不起来。
⑥尽管没有飞起来,但我非常迷恋在空旷的田野上奔跑的感觉,聆听着纺织娘、野鸭、鹌鹑、青蛙、水牛的叫声,满眼都是大自然的景色,河流、木桥、船、芦苇、石榴树、夕阳、炊烟……真是自由自在。
⑦秋日的一个黄昏,我披着红丝巾顺着田野间的小河跑。
⑧河边有一棵树,横卧河面,一只白鸟站在树枝上,很安静。我看到鸟儿,脚步就挪不动了,盯着鸟儿看,要看鸟儿振翅飞走,直到消失在天边。可树枝上的白鸟纹丝不动,我怀疑这鸟是活的吗?轻轻走到大树下凑近看,是一只活生生的鸟。
⑨白鸟看着天空的云朵,偶尔低头看河水里的倒影。
⑩我朝白鸟“嘘——”,白鸟朝我看了一眼,依旧没有飞走,它好似在等待什么,我守在河边,一直盯住落在树枝上的白鸟。
小河边,我等待着白鸟飞起来,白鸟在等待什么呢?
太阳很快就落山了,天黑了,白鸟没有飞走,可我害怕黑,离开河边,回头看,站立在树枝上的白鸟被黑夜染黑了,心里忽然涌起一股淡淡的忧伤。
第二天黄昏,白鸟穿过夕阳又飞来,落在树枝上。
我和白鸟好似有了约定,每到黄昏,我就到小河边,看站在河边树枝上的白鸟。
茫茫田野上,一条小河,一个披着红丝巾的女孩,一只白鸟,从秋天到冬天。
冬天的第一场雪,树枝挂着雪,晶莹剔透。到了黄昏,我扎着红头巾,踩着白雪来到河边,身后留下一行脚印。树枝上没有白鸟的身影,是天气太冷,白鸟躲藏到窝里不出来了,还是到南方过冬了?我心里装满了担忧。
冬去春来,可白鸟没有回到树枝上,我怅然若失地站在河边。
忽而,头顶上飞过了一群鸟,我仰望天空,数点它们,鸟儿划过天空,刚消失在远处的林子里,又看到大雁振翅飞在头顶,一字排开,犹如一根波浪线,震颤在天空里,渐飞渐远。
我生命中的每一个日子依旧在鸟鸣中醒来,一天天长大,离开了这片田野,来到城里读书。毕业后,留在城里做了老师,同时开始写作,只要提起笔,耳边就响着鸟鸣声,眼前出现门前田野上的风景,小河、树、白鸟,一个小女孩,心瞬间( )了,思绪飞了起来,这时,我才渐渐( ),原来我在门前的田野上疯跑时,大自然的声音和色彩默默( )了我,让我感知美、意境、宁静、孤独……
不管我长多大,走多远,家门前的这片田野在我心中永远流淌着。
(选自《新民晚报》,2022年11月19日,有删改)
9. 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明白 敞亮 滋养 B. 敞亮 明白 养育
C. 明亮 明白 养育 D. 敞亮 明白 滋养
10. “只要有空闲,(我)就撑开双臂在空旷的田野间跑”具体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11.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河边有一棵树,横卧河面,一只白鸟站在树枝上,很安静。
12. “鸟鸣”在“我”的生命中起到了哪些作用?
【答案】9. D 10. 我喜欢鸟儿,梦想能像鸟儿一样飞起来,对自由的追求。
11. 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勾画出一幅河边栖鸟图,传达出“我”内心宁静与思考,为下文写与白鸟守望作铺垫,象征着“我”开始感悟人生。
12. 示例:激发“我”对土地、对故乡的热爱;唤醒“我”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见证着“我”的成长;反映出“我”对美、意境、宁静、孤独的理解。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明白:了解,知道。
明亮:光线充足。
敞亮:宽敞明亮。
第一空:根据前面的“心”可知,应用:敞亮。
第二空:根据后面的“原来”可知,应用:明白。
第三空:养育:抚养教育。滋养:养育,培养。
根据后面的“让我感知美、意境、宁静、孤独”可知,应用:滋养。
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理解。
根据第③段中的“我喜欢鸟儿,梦想能像鸟儿一样飞起来”提炼可得。鸟在天空自由飞翔,象征着自由与快乐。作者梦想成为一只鸟,表现了他对自由的追求。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横卧河面”把树人格化,“很安静”把鸟人格化,这是拟人。河边有树,树上有鸟,,勾画出一幅河边栖鸟图。联系句中的“安静”以及本段中的“我怀疑这鸟是活的吗?轻轻走到大树下凑近看,是一只活生生的鸟”可知,传达出我内心的宁静与思考。此处是第一次提到白鸟。联系第 段中的“茫茫田野上,一条小河,一个披着红丝巾的女孩,一只白鸟,从秋天到冬天”可知,为下文写与白鸟守望作铺垫,象征着“我”开始感悟人生。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与主旨理解。
联系第 段中的“只要提起笔,耳边就响着鸟鸣声,眼前出现门前田野上的风景,小河、树、白鸟”,和末段中的“不管我长多大,走多远,家门前的这片田野在我心中永远流淌着”可得,激发“我”对土地、对故乡的热爱;
根据第 段中的“我生命中的每一个日子依旧在鸟鸣中醒来,一天天长大,离开了这片田野,来到城里读书”可得:见证了我的成长。
根据第 段中的“思绪飞了起来,这时,我才渐渐( ),原来我在门前的田野上疯跑时,大自然的声音和色彩默默( )了我,让我感知美、意境、宁静、孤独”可得:唤醒我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反映出“我”对美、意境、宁静、孤独的理解。
【三】(15分)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乙】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治长》)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不愤①不启,不悱②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注释】①愤:思考问题有疑难之处,苦思冥想,而仍然没有想通,仍然领会不了的样子。②排:想说而不能明确地表达,说不出来的样子。
13.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 愠:__________ (2)思而不学则殆 殆:__________
(3)不耻下问 耻:__________ (4)学而不厌 厌:__________
14.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断两处)。
举 一 隅 不 以 三 隅 反 则 不 复 也
15.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6. 【甲】【乙】文段中画横线句子都谈论了什么问题 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答案】13. ①. 生气,恼怒 ②. 疑惑 ③. 以……为耻 ④. 满足
14. 举 一 隅 / 不 以 三 隅 反 / 则 不 复 也
15. (1)温习学过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做老师了。
(2)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16. 甲文中画线句子说的是学习态度的问题:要虚心向他人学习;乙文中画横线句子谈论的是教育方法的问题;启示:作为求学者,我们要虚心向他人学习,才能获得更长足的进步;作为施教者,应该把握教学火候,采用激励、诱导、启发的授学方式,刺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愠,生气,恼怒。
(2)句意: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殆,疑惑。
(3)句意: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耻,以……为耻。
(4)句意:学习不感到满足。厌,满足。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断句。句意:给他指出一个方面,如果他不能由此推知其他三个方面,就不再重复告诉他了。根据句意可断句为:举 一 隅 / 不 以 三 隅 反 / 则 不 复 也。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译句。重点词语:(1)故,学过的知识。而,表顺承,就。可以,可以凭借。为,做。(2)为,就是。是,这。知,同“智”,智慧。
【16题详解】
第一问: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甲文画线句意为: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讲的是学习态度的问题,强调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
乙文画线句意为:教导学生,不到他冥思苦想仍不得其解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讲的是教育方法的问题,老师要注意启发学生,刺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第二问:本题考查阅读启示,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作为学生,我们要保持谦虚的学习态度,向每一个比自己优秀的人请教。如果作为老师,则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善于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注意教育质量的提高。
【点睛】参考译文:
【甲】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乙】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明好学,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不以为耻,因此被谥为‘文’。”
孔子说:“把所见所闻默默地记在心上,努力学习而从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这些事我做到了多少呢?”
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冥思苦想仍不得其解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给他指出一个方面,如果他不能由此推知其他三个方面,就不再重复告诉他了。”
三、写作(55分)
17.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经历了一次次的磨炼,跨越了一次次的艰辛,你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大胆发问。你不怕失败,乐于付出;你变得睿智,变得坚强,变得充盈。在前进的路上,你正在成长、进步;在不懈的追求中,你正在不断完善自我……
请以“成长的记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分享你的体验和发现。
要求:(1)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答案】例文:
成长的记忆
一丝嘴角的微笑,一滴眼角的泪水,一颗糖果的香甜,一杯咖啡的苦涩,唤起了我深深的回忆。童年的云彩,时时刻刻被阳光照耀着,温暖了儿时的梦与心灵。
小时候,在外婆的田野里,吹着阵阵四季飘香的穗儿风,拂面长大,整天牵着外婆的手在田野里无忧无虑地奔跑,处处都是我多彩的足迹。“外婆,我去拾柴了!”我沾满了泥巴的小手向里屋招去,不等外婆答应,我的影儿已到山坡上头了。
我的衣兜、小背篓和手里,装满了松树的碎枝,偶尔捡几颗松果,采几朵淡香野花。入了屋,便到后院,厨房上空的炊烟袅袅升起。我走进厨房,放下背篓,接过外婆手中的火钳,夹起一根根柴向火灶里放去。火焰燃烧着,小火花调皮的向四周蹦去,似乎一股暖流淌入心中。那时,总没有无聊的时候,井水也成为我的乐趣之一。家乡的井水,夏季甘甜凉爽,冬季清澈温和。起初,我把一瓢水倒入舀水口,可是打起时,水却从旁边的细缝中流走,我再尝试了一次,终于,井水从舀水口哗哗地流入盆里,时不时还洒了几滴到那张笑盈盈的脸上。
双手捧起一汪水,向菜园上的半空中洒去,水珠连成的一串弧线,在阳光下散发出七彩光芒,后来落入田里。我跑入菜园,躲在青绿的黄瓜藤架下悠闲地躺着。伸手便摘下一根瓜,掰开一半,没吃两口又去捉蚂蚁、挖蚯蚓。外婆拿着锄头向地里缓缓走来。“外婆,我在这儿。”那清脆如铃儿般的声音在山间回荡。外婆去耕地了,她让我把葡萄摘下来拿回家。过了那片金灿灿的油麦地,显然可见成群的蝴蝶和蜜蜂在架下翩翩起舞。
那绛紫的葡萄如宝石一样悬挂着,绿叶掩盖着,阳光从之间的缝隙中喷洒出,地上如星星般零零散散的,又使我朦胧胧地睡着了。夜幕降临,草尖儿上傍晚还存留的露水滴到我眼里,把我惊醒了。我胡乱地拿起已收好的葡萄往家走,随手把它往嘴里一塞,酸酸的,可是我的心里却始终以为是甜甜的,后来外婆告诉我,那是没成熟的提子,我才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成长的路上,点点滴滴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回忆。
成长犹如万花筒,展示了变化无穷的大千世界;成长如彩虹,经历了风风雨雨蜕变唯美;成长如小草,在平凡中深有意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
一、审题立意。在审题方面,我们需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成长”和“记忆”。首先,“成长”指的是个人在经历生活中的挑战、困难、学习和实践后,所获得的能力、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提升。而“记忆”则强调这些经历对个人产生的影响和意义,是个人成长道路上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立意方面,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成长和记忆的关系。首先,可以从个人成长的角度出发,描述自己在某个阶段或某件事情中获得的成长和体验,例如学习新技能、克服困难、面对挑战等。其次,可以从记忆的角度出发,探讨个人记忆的特点和价值,例如对过去的回忆、对经历的理解和反思等。综合来看,“成长的记忆”这个题目要求我们以个人经历为基础,通过叙述和描写来展现成长的过程和意义,强调个人在成长道路上的体验和感受。通过审题和立意,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题目的要求和方向,从而展开有深度、有意义的写作。
二、选材构思。本题要求写记叙文。在写作时,需要选择那些具有成长意义的事件和经历进行叙述。这些经历可以是从学习、生活、社交等多个方面获得的,但必须与成长的主题紧密相关。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需要对事件进行详细的描写。这包括对事件发生的环境、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进行细致的刻画。在叙述故事时,需要充分表达出这些情感,如快乐、悲伤、困惑、恐惧等。在结尾部分,需要对全文进行总结和升华,点明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即通过叙述成长的故事,表达出关于成长的理解和感悟。2023-2024学年上学期七年级期中教学质量调研
语文(试题卷)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6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6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 默写。
(1)曹操在《观沧海》中以奇特想象,表现大海的广阔、博大,凸显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诗中蕴含的情感各有不同。有表达思乡之情的,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有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如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惜别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有无可奈何情绪的,如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借写旅况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 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前天,已将《野草》编定了;这回便轮到陆续载在《莽原》上的《 》,我还替他改了一个名称:《朝花夕拾》。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的眼前一闪shuò罢。
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líng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存留。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节选自《朝花夕拾》小引)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闪shuò( ) 屡次( ) líng角( ) 蛊惑( )
(2)将画线句子改为反问句: ?
(3)语段中提到的《朝花夕拾》原名是《__________》,是鲁迅先生唯一一部______集。
(4)《朝花夕拾》中有许多美好的回忆,请从中任选两个篇目,各列举一个情节。
3. 光明中学开展“有朋自远方来”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欣赏书法作品“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线条流畅自然,字体饱满
B. 运笔轻重有别,意态生动
C. 采用隶书字体,敦厚典雅
D. 富于艺术张力,收放有度
(2)小方同学将在学校动员大会上做一次主题发言,下面是他准备的发言稿部分内容,请你帮助他补充、修改。
孔子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甲】朋友虽然是我们生活中开心的源泉,但也是我们永远的财富。朋友就像一杯香甜的美酒,使人陶醉;朋友就像一道绚丽的彩虹,使人着迷;【乙】 , 。然而,很多人认为竞争对手不能成为朋友,竞争离不开合作,合作使竞争持续,其实双方是可以成为朋友的。
①【甲】处画线句子有语病,请你修改__________
②在【乙】处模仿前面画波浪线的句子写一句话。__________
(3)活动中,同学们对有关友情的成语颇感兴趣,请你参照示例把另外两个成语写出来。
示例:《庄子·大宗师》:“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选相与为友。”成语:莫逆之交
①《吊古战场文》:“谁无兄弟,如足如手。”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后汉书》:“萧王推赤心置腹中,安得不投死乎!”成语:________________
(4)学校希望家长多引导孩子正确交友,学校关工委定于下周三下午三点在学校大报告厅举行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家长会,你回家后该怎么对家长说
二、阅读(55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父亲的坏习惯
梅雨墨
①几日前大哥来电话,说父亲经常念叨我,问我最近还回不回去。
②父亲已经93岁了,身体还不错。不过,自从母亲7年前过世,本来就不善言谈的他交得更加寡言少语。就算我回到家里想和他多聊几句,他也是聊不了多久就对我说:“你去休息一会儿吧,我也眯一会儿。”不像母亲,和我总有说不完的话,可以聊上一整天。
③父亲晚年得了糖尿病,一直要吃药。母亲在世时,将他的生活照顾得非常好,饮食上也让他注意,所以靠口服药就控制住了病情。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父亲突然开始喜欢吃一种用塑料袋简易包装的饼干。这种老牌子的饼干很甜,酥脆可口,但显然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不合适的。
④早些年回家,我都会看见父亲偷吃这种饼干。每一次父亲从自己房间的枕头底下偷偷摸出一袋饼干,吃不了几口,就会被母亲发现。母亲从她的房间里急匆匆地出来,快步来到父亲的房间,声色俱厉地数落:“老头子,你还真是改不了这个坏习惯呢。你也不是小孩子了,还偷吃饼干 ”于是,父亲只好讪讪地把饼干放好,说:“我就是嘴里有些泛苦,尝一尝,也不吃多少。”
⑤但是,正像母亲说的那样,父亲偷吃饼干成了坏习惯。他并没有因为母亲的数落就不再吃,而是几乎每天都要摸出来一两块吃。母亲总能很神奇地迅速发现,并严厉制止。于是,这种“猫捉老鼠”的游戏总是在上演。这老两口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却整天为这一点儿小事情发生不愉快,我觉得母亲有些小题大做了。
⑥但很快,我便觉察出诸多不合理之处 比如;那袋饼干为何总是吃不完,为何一直存放于父亲的枕头底下 还有,父亲为何不是悄无声息地摸出饼干;又悄无声息地独自享用 他那撕开袋子和吃饼干发出的响声,每回我在家都能听到。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让照顾他们的阿城去门口小卖部买饼干这件事,应该是母亲默许的,那偷吃的“声势”应该也是父亲故意为之的。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⑦直到有一天,我看见一个场景,一下子全明白过来了。
⑧那是一个寒冷冬天的星期四,母亲突然病重,大哥看情况不好,立即给我打了电话。我们送母亲去医院的时候,一向沉默寡言的父亲突然开口对我说:“你妈如果住院,就托人带话回家,好让阿姨送饭过去。”
⑨这一走,母亲再也没有回过这个家……忙乱中,我似乎忘记了父亲的存在。处理母亲的丧事期间,我有一次回家拿东西,父亲看见我,急忙问:“你妈怎么样了 住上院了吧 你怎么不托人回来带话,让阿姨给你妈做饭送去 ”我无法回答,因为母亲已经过世,而我也不知道怎么对父亲说这件事情,所以只能含糊地说:“不需要送饭,医院里什么都有。”然后就急匆匆地走了。几天以后,母亲的丧事全部处理完毕,我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
⑩我用钥匙打开大门后,发现父亲一个人静静地坐在轮椅上,斜侧身背对着我。夕阳的光照在他的身上,好像是一层金色的光晕笼罩着他,曾经在我的眼里非常高大的身躯,如今却显得那么瘦小。他回头看了我一眼,并没有说一句话。我也说不出一句话来,只能瘫坐在他身后的沙发上发呆。
不知道坐了多久,我突然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原来是父亲在撕他手中拿着的那袋饼干。他撕塑料包装袋时,发出了很大的声响,比我之前听到的任何一次声响都大、都刺耳。父亲一边撕那袋饼干,一边不断地望向母亲房间的方向,直到他颤抖地抽出一块饼干,只咬了一口,那块饼干就碎了,散落父亲一身。父亲并没有理会,又慢慢地掏出一块饼干,这次他没有去咬,而是紧紧地攥在手里,慢慢地揉搓着。我看着饼干屑从父亲的指缝慢慢地掉落下来,仿佛看着那慢慢逝去的时光和生命。
⑩饼干屑掉落了一地,父亲把轮椅稍微转了一个方向。这样,他就可以对着母亲房间的方向。他一直深情地望向那里,一句话也不说。那小小的“游戏”,曾是他们之间的默契。这一次,我知道父亲注定要失望了,母亲再也不会从那个房间里冲出来,走到他的面前去大声地数落了。
我再也忍不住,泪流满面,但我也不能发出一丁点儿声音……
(选自《解放日报》2023年03月02日,有删改)
4. 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设疑,说父亲经常念叨我,问“我”最近还回不回去,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 父亲不善言谈,在母亲过世后,他变得更加寡言少语,可以看出父亲是个感情十分匮乏的人。
C. 父亲晚年得了糖尿病,偷吃甜饼干是不合适的,遭到了母亲的数落,体现出母亲对父亲的关爱。
D. 父亲一边撕那袋饼干,一边不断地望向母亲房间的方向,表现出父亲对母亲的无限思念之情。
5. 第 段“那小小‘游戏’,曾是他们之间的默契”中“游戏”和“默契”分别指什么
6. 第 段中“他一直深情地望向那里,一句话也不说。”请用第一人称的口吻揣摩人物心理。
7. 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母亲从她的房间里急匆匆地出来,快步来到父亲的房间,声色俱厉地数落……
8. 选文以“父亲的坏习惯”为标题有哪些作用
【二】(18分)
门前的田野
曹文芳
①儿时的每一个清晨都在鸟鸣声中醒来,屋后竹林里的麻雀叽叽喳喳,“蓬蓬”飞出一簇枝叶,飞入另一簇竹枝,然后又“蓬蓬”飞出,给寂静的竹林带来一种喧闹。
②门前的杉树直插蓝天,喜鹊站在树梢上喳喳叫。鹧鸪在远处叫。晨曦下,鸟鸣声不绝,听得我心里一片明亮。
③我喜欢鸟儿,梦想能像鸟儿一样飞起来,现在想来很愚蠢,但儿时很执着地想实现这个梦想,不分春夏秋冬,只要有空闲,就撑开双臂在空旷的田野间跑,风吹起我黑漆漆的头发,吹飘我的花衣裳,我坚信就这么跑,风终有一天会把我吹得飞起来。
④我跑了一天又一天,一双脚还是踩在地上。
⑤我琢磨了一下,觉得没有翅膀,便拿了一条红丝巾披在肩头,我拎着丝巾的角,在麦浪滚滚的田埂上跑,丝巾在空中轻盈地飞舞,而我的身子却飘不起来。
⑥尽管没有飞起来,但我非常迷恋在空旷的田野上奔跑的感觉,聆听着纺织娘、野鸭、鹌鹑、青蛙、水牛的叫声,满眼都是大自然的景色,河流、木桥、船、芦苇、石榴树、夕阳、炊烟……真是自由自在。
⑦秋日的一个黄昏,我披着红丝巾顺着田野间的小河跑。
⑧河边有一棵树,横卧河面,一只白鸟站在树枝上,很安静。我看到鸟儿,脚步就挪不动了,盯着鸟儿看,要看鸟儿振翅飞走,直到消失在天边。可树枝上的白鸟纹丝不动,我怀疑这鸟是活的吗?轻轻走到大树下凑近看,是一只活生生的鸟。
⑨白鸟看着天空的云朵,偶尔低头看河水里的倒影。
⑩我朝白鸟“嘘——”,白鸟朝我看了一眼,依旧没有飞走,它好似在等待什么,我守在河边,一直盯住落在树枝上的白鸟。
小河边,我等待着白鸟飞起来,白鸟在等待什么呢?
太阳很快就落山了,天黑了,白鸟没有飞走,可我害怕黑,离开河边,回头看,站立在树枝上的白鸟被黑夜染黑了,心里忽然涌起一股淡淡的忧伤。
第二天黄昏,白鸟穿过夕阳又飞来,落在树枝上。
我和白鸟好似有了约定,每到黄昏,我就到小河边,看站在河边树枝上的白鸟。
茫茫田野上,一条小河,一个披着红丝巾的女孩,一只白鸟,从秋天到冬天。
冬天的第一场雪,树枝挂着雪,晶莹剔透。到了黄昏,我扎着红头巾,踩着白雪来到河边,身后留下一行脚印。树枝上没有白鸟的身影,是天气太冷,白鸟躲藏到窝里不出来了,还是到南方过冬了?我心里装满了担忧。
冬去春来,可白鸟没有回到树枝上,我怅然若失地站在河边。
忽而,头顶上飞过了一群鸟,我仰望天空,数点它们,鸟儿划过天空,刚消失在远处的林子里,又看到大雁振翅飞在头顶,一字排开,犹如一根波浪线,震颤在天空里,渐飞渐远。
我生命中的每一个日子依旧在鸟鸣中醒来,一天天长大,离开了这片田野,来到城里读书。毕业后,留在城里做了老师,同时开始写作,只要提起笔,耳边就响着鸟鸣声,眼前出现门前田野上的风景,小河、树、白鸟,一个小女孩,心瞬间( )了,思绪飞了起来,这时,我才渐渐( ),原来我在门前的田野上疯跑时,大自然的声音和色彩默默( )了我,让我感知美、意境、宁静、孤独……
不管我长多大,走多远,家门前的这片田野在我心中永远流淌着。
(选自《新民晚报》,2022年11月19日,有删改)
9. 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明白 敞亮 滋养 B. 敞亮 明白 养育
C. 明亮 明白 养育 D. 敞亮 明白 滋养
10. “只要有空闲,(我)就撑开双臂在空旷的田野间跑”具体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11. 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河边有一棵树,横卧河面,一只白鸟站在树枝上,很安静。
12. “鸟鸣”在“我”的生命中起到了哪些作用?
【三】(15分)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乙】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治长》)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不愤①不启,不悱②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注释】①愤:思考问题有疑难之处,苦思冥想,而仍然没有想通,仍然领会不了的样子。②排:想说而不能明确地表达,说不出来的样子。
13.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 愠:__________ (2)思而不学则殆 殆:__________
(3)不耻下问 耻:__________ (4)学而不厌 厌:__________
14.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举 一 隅 不 以 三 隅 反 则 不 复 也
15.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6. 【甲】【乙】文段中画横线句子都谈论了什么问题 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三、写作(55分)
17.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经历了一次次的磨炼,跨越了一次次的艰辛,你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大胆发问。你不怕失败,乐于付出;你变得睿智,变得坚强,变得充盈。在前进的路上,你正在成长、进步;在不懈的追求中,你正在不断完善自我……
请以“成长的记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分享你的体验和发现。
要求:(1)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