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10.1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案 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10.1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案 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

资源简介

10.1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杠杆及杠杆五要素:
2.会画杠杆的力臂:
3.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核心素养
1.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通过了解杠杆的运用,进一步认识物理的价值,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杠杆的概念、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二、新课讲解
1. 什么是杠杆?
2、杠杆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
1.有力的作用
2.绕固定点转动
3.硬棒
归纳结论: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物理学中叫做杠杆。
3、在现实生活中,你还能举出哪些杠杆的实例呢?
生活中将杠杆灵活组合的应用
钳子 核桃夹 指甲剪 衣服夹 镊子 筷子
“硬棒”必须是直的吗?
不是,“硬棒”甚至不一定是棒,这里的“硬棒”泛指一切有一定长度的刚体。
根据实际用途,杠杆的外形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试找出下列杠杆中的固定点
杠杆五要素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O)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
动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L)
阻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
注:
① 支点、动力和阻力的力的作用点一定在杠杆上
② 力臂不一定在杠杆上
力的作用线:通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所画的一条直线。
三、合作探究
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呢?
如何测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大小?
实验步骤:
(1)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杠杆两边挂不同数量钩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测出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3)改变钩码数量和位置,杠杆平衡后再次测出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4)整理器材。
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特别强调:
判断方法:先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再比较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短,再判断是哪种杠杆
判断根据:①省力杠杆(L>L, F<F)省力费距离(铡刀、起子、指甲剪;手推车子、老虎钳;道钉撬、压水杆,羊角锤子、刹车板、还有一个铁皮剪。)
②费力杠杆(L<L, F>F)费力省距离(镊子、筷子、理发剪、起重机臂、钓鱼竿、扫帚、铁锨、铁火钳、还有缝纫机的脚踏板。)
③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L=L, F=F) (天平、定滑轮)
思考:什么情况下,人们会选用省力杠杆?省力杠 杆的优点是省力,难道没有缺点吗?什么情况下,人们会选用费力杠杆? 费力杠杆有什么好处?
1.当需要克服较大的阻力时,人们使用省力杠杆,省力杠杆省力但费距离
2.当阻力比较小时,人们会选用费力杠杆。使用费力杠杆虽然费力但省距离,很方便。
四、本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