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 各章节考点重点知识汇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 各章节考点重点知识汇总

资源简介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
各章节考点重点知识汇总
第九章:静电场及其应用
1、电荷:规定:
①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
②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 电荷量Q或q
(1)单位: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库仑,符号为C
(2)定义:1A恒定电流在1s时间间隔内所传送的电荷量为1C
(3)标矢性:标量,” +“-”号代表电荷的种类
3、3种起电方式
摩擦起电:带等量异种电荷
接触起电:带同种电荷、先中和再均分
感应起电:静电感应、近异远同
4、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失,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5、元电荷:最小的电荷量(电子所带的电荷量)
e=1.60×10 19C;电子比荷e/me=1.76×1011C/kg
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e的整数倍。
6、库仑定律
①库仑力(静电力):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
点电荷:理想化物理模型,实际不存在,类似质点。
库仑定律:真空、静止点电荷
(1)大小计算:F=k
库仑扭秤实验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
不将正、负号代入,只代入q1、q2绝对值即可.
(2)方向: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②库仑定律的应用
(1)计算两个可视为点电荷的带电体间的库仑力.
(2)分析两个规则的均匀带电球体的库仑力:
相距比较远时,可以看成点电荷,库仑定律也适用,二者间的距离就是球心间的距离.
相距比较近时,不能看成点电荷,此时两带电球体之间的作用距离会随电荷的分布发生改变.若带同种电荷时,由于排斥作用距离变大,此时Fk.
③库仑力的叠加:矢量,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
对于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点电荷,其中每一个点电荷所受的库仑力,等于其余所有点电荷单独对它作用产生的库仑力的矢量和.
④三个自由点电荷平衡问题(三个点电荷都处于平衡状态)
此时,三个点电荷中的每一个点电荷受到的其他两点电荷的库仑力必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该类问题规律总结如下:
三点共线、两同夹异、两大夹小、近小远大:
电场强度:E=F/q 牛每库,符号N/C
方向:电场强度的方向跟正电荷在该点所受的静电力的方向相同。
性质:唯一性、矢量性(矢量叠加)
点电荷的电场
电场线:(1)电场线疏密表示电场强度的大小。
(2)电场线从正电荷或无限远出发,终止于负电荷或无限远,是不闭合的曲线。
(3)电场线不相交。
(4)电场线不是实际存在的线,是为了形象地描述电场而假想的线。
等量异种电荷的电场特点
(1)连线上从正电荷指向负电荷,中点场强最小;
(2)连线中垂面上,场强方向均相同,且与中垂面垂直。在中垂线上到O点等距离处各点的场强相等,中点场强最大。
(3)在中垂面上电荷受到电场力的方向总与中垂面垂直,在中垂面(线)上移动电荷时电场力不做功。
等量同种电荷的电场特点
(1)连线中点O处场强为零,此处无电场线。
(2)中点O附近电场线非常稀疏,但场强并不为零。
(3)连线中垂面(中垂线上),场强方向总沿面(线)远离O(等量正电荷)
(4)在中垂面(线)上从O点到无穷远,电场线先变密后变疏,即场强先变强后变弱.
9、静电平衡
放入电场中的导体,最终会达到没有电荷定向移动的状态,这种状态叫静电平衡状态。
任何导体在静电场中,都会处于静电平衡状态.
(1)内部场强处处为零,表面场强方向与表面垂直.
(2)整个导体是个等势体,表面是等势面
(3)电荷只能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
尖端放电——避雷针:在导体外表面,越尖锐的位置电荷密度(单位面积电荷量)越大
静电屏蔽
第十章:静电场中的能量
1、静电力做功的特点:
与电荷经过的路径无关,只与电荷的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有关。
2、电势能(Ep):WAB=EpA-EpB
相对性:零势能点的选取
大小:标量:正负表大小,EpA=3J>EpB=-3J
3、电势高低
(1)沿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越低
(2)场源电荷判断法:
在正电荷产生的电场中,离它越近电势越高;
在负电荷产生的电场中,离它越近电势越低。
(3)正电荷在电势能越大的地方电势越高;
负电荷在电势能越小的地方电势越高;
q、EP带正负号计算
4、电势差;
WAB=EPA-EPB=q(φ A —φ B);WAB=Eql;
WAB=UAB q;
5、等势面
(1)同一等势面上,任何两点的电势都相等
(2)在同一等势面的任意两点间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
(3)电场线与等势面处处垂直。
(4)任意两个等势面在空间不能相交、不相切
(5)电场线总是由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
(6)同一电场中,等差等势面的疏密反映了电场的强弱,等势面越密的地方,电场线也越密,电场强度E越大;反之则弱。
6、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电容器
①在两个相距很近的平行金属板中间夹上一层绝缘物质——电介质(空气也是一种电介质),就构成了一个最简单的电容器,叫作平行板电容器。
作用:储存电荷
充电:Q↑、U ↑、E ↑稳定后不变
②充电完成后:(1)两极板带等量异种电荷;(2)两极板间有与电源相等的电压;(3)两极板间有匀强电场;(4)两极板间储存有电场能。
③放电:Q↓、U ↓、E ↓稳定后均为零
放电完成后:(1)两极板带电量为0;(2)两极板间电压U=0;(3)两极板间场强E=0;(4)两极板间无电场能。
④把一个极板带电量的绝对值叫做电容器的带电量,用Q表示;
若保持与电源连接,则板间电压 U 不变;
若断开电源,则极板所带电量 Q 不变。
电容:表征了电容器储存电荷的特性。
单位:法拉(F)
9、带点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①加速—直线运动
(1)匀强电场中:牛顿运动定律、用动能定理
(2)非匀强电场中:只能用动能定理
②偏转—类平抛运动(匀强电场中)
(1)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 .
(2)平行电场方向:匀加速直线运动,a=Eq/m=qU/md;
(3)推论1: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作类平抛运动,出射速度的反向延长线必过入射方向位移的中点.
推论2:不同的带电粒子由静止开始经相同的加速电场和相同的偏转电场后,从相同的位置和相同的方向射出,即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相同。
(4)
第十一章:电路及其应用
电源:非静电力做功将其他能转化成电能
电流:单位:安培A,标量
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电子移动的反方向)
注意:当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的方向通过截面时,电荷量应该是两者绝对值的和。
电流的微观解释
4、电阻:反映了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决定式: 定义式: 单位欧姆(Ω)
电阻率ρ:反映材料导电性能好坏的物理量。
纯金属的电阻率小,合金的电阻率大
合金:有些几乎不随t变化(标准电阻)
金属:随t的升高,ρ增大(电阻温度计)
半导体:随t升高,ρ降低(热敏电阻、光敏电阻)
超导体:某些材料当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时ρ=0,R=0.
①游标卡尺;被测长度=主尺读数(mm)+游标尺格线对齐数×精确度(mm)
②螺旋测微器:需要估读,用毫米做单位,小数点后有三位数,被测长度=固定尺 0.5 mm+格数(估读一位)×0.01
串联电路:I相同,

并联电路:U相同
;;
电阻越串越大,越并越小
并联的支路增多时,总电阻将会减少
并联总电阻小于最小电阻
无论串并联,若某一电阻增大或减少,则总电阻随之增加或减少。
电表改装:
电流表改装:串联分压
电压表改装:并联分流
9、欧姆表
偏角小——示数过大——倍率过低
偏角大——示数过小——倍率过高
指针指在刻度中央附近,误差较小。
电流“红进黑出”
10、电流表内外接法:“大内偏大”,“小外偏小”
为大电阻,选用电流表内接法
为小电阻,选用电流表外接法
11、滑动变阻器接法:
①限流式接法适合测量阻值小的电阻
②分压式接法适合测量阻值较大的电阻
③以下几种情况必须采用分压接法
A. 若采用限流式不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Rx上的电流(或电压)都会超过电流表(或电压表)的量程,或超过待测电阻的额定电流.
B. 若Rx比滑动变阻器总电阻大得多,以致在限流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一端滑到另一端时,待测电阻上的电流或电压变化范围不够大,不利于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应改用分压式接法.
C. 若实验中要求电压从零开始连续可调,则必须采用分压式接法.
④在两种电路均可使用的情况下,应优先采用限流式接法,因为限流式接法电路简单、耗能低.
第十二章:电能 能量守恒定律
电路中的能量转化
电功——任何电路;电功率;
焦耳定律,热功率P=I2R——任何电路
纯电阻电路:
只含有电阻的电路、如电炉、电烙铁等电热器件组成的电路,白炽灯及转子被卡住的电动机也是纯电阻器件。
非纯电阻电路:EIt=Q+W其他,UI>I2R,欧姆定律不成立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①:闭合电路中的电流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内、外电路的电阻之和成反比.
②(U-I图像)路端电压U随电流I变化的图象:
;纵截距:E;横截距:I短=E/r;斜率r
定值电阻:
非定值电阻:;是U-I图像的斜率。
③伏安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电流表内接法;误差,电压表分流作用。
E测 < E真;r测 < r真
此法适合测量内阻较小的情况且所测内阻偏小。
电流表外接法:
误差,电流表分压作用。
E测= E真;r测 > r真
此法适合测量内阻较大的情况,且所测内阻偏大
3、电源的有关功率和电源的效率
①电源的总功率:P总=IE=I(U内+U外)。
②电源的输出功率:P出=IU外。
③电源内部的发热功率:P′=I2r。
④电源的效率:η==,
对于纯电阻电路,η==。
3.输出功率和外电阻的关系
在纯电阻电路中,电源的输出功率为
P=I2r=R=R=。
(1)当R=r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Pm=。
(2)当R>r时,随着R增大,P减小。
(3)当R(4)功率最大值的求解方法:
①流过电源电流最大时,电源功率、内损耗功率均最大。
②对某定值电阻来说,其电流最大时功率也最大。
③电源输出功率在外电阻等于内阻时最大,若不能相等,外电阻越接近内阻时电源的输出功率越大。
④对于外电路中部分不变电阻来说,可以写出其功率表达式,利用数学知识求其极值。
4、动态分析:
①一般思路:明确电路结构 → 明确局部电阻变化 → 外电路总电阻R总变化(R总变化与R局部变化趋势相同)→ 判断I总的变化(I总=E/R总)→ U内=I总r判断U内的变化 → 运用U外=E-U内判断I总r的变化→分析各支路变化
②“串反并同”
③特殊值法与极限法:可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分别滑至两个极端去讨论。
5、电路故障的分析方法:
(1)用电压表检查故障:
①断路故障判断:用电压表与电源并联,若有示数,再逐段与电路并联,若电压表指针偏转,则说明该段电路中有断点。
②短路故障判断:用电压表与电源并联,若有示数,再逐段与电路并联,若电压表示数为零,则说明该段电路被短路。
(2)用欧姆表检查故障:用欧姆表检查故障,一定要注意将待测部分与电路断开.若测得某段电路的电阻为零,说明该部分短路;若测得某段电路的电阻无穷大,说明该部分断路.
6、含容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第十三章电磁感应与电磁波初步
1磁场 磁感线
磁场:磁体周围空间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
磁场的方向:(1)小磁针N极在磁场中受力的方向
(2)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
2、磁感线的特点:
(1)磁感线方向:
磁体外部从N极指向S极,内部从S极指向N极;
小磁针N极受力方向;
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
磁感线的切线方向;
(2)磁感线上每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磁场方向
(3)疏密程度表示磁场的强弱
(4)磁感线在空间不相交、不相切、不中断
(5)假想曲线,实际并不存在
(6)磁感线是闭合曲线,电场线不是闭合曲线
3、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
4、磁感应强度
物理意义:定量描述磁场力的性质
大小:(匀强磁场,B⊥I,L指有效长度)
单位:特斯拉,简称特,符号:T
方向:规定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为该点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
矢量性:矢量叠加
5、匀强磁场
磁场中各点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磁感线的疏密程度表示了磁场的强弱。
6、磁通量
物理意义:表示穿过这个面的磁感线条数。
单位韦伯,简称韦,符号是Wb
理解记忆方法:“韦伯在数条数”
标矢量:标量,有正负,运算遵循---代数求和;
正负:规定磁感线从平面的某一面穿入,磁通量为正;磁感线从平面的另一面穿入,磁通量为负。
7、电磁感应现象。
①奥斯特—电流的磁效应(电生磁)—B,Φ—电动机;
②法拉第—电磁感应(磁生电)—条件:Φ发生变化闭合回路—改变S、改变B、改变α—发电机;
③麦克斯韦—建立经典电磁场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④赫兹—捕捉到了电磁波并证实了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
8、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理解
稳定的电(磁)场不产生磁(电)场
均匀变化的磁(电)产生稳定的电(磁)场
不均匀变化的磁(电)产生不均匀的电(磁)场
振荡电(磁)场产生同频率的振荡磁(电)场。
电磁场:
既不是电场也不是磁场,更不是电场和磁场的叠加,而是电场和磁场相互依赖,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不需要介质。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光是一种电磁波。
电磁波具有能量,电磁波可以载有信息。
电磁波谱
在波中,凸起的最高处叫作波峰;
凹下的最低处叫作波谷。
邻近的两个波峰(或波谷)的距离叫作波长。
在1s内有多少次波峰(或波谷)通过,波的频率就是多少。
用来描述波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叫作波速。
c=λf;c = 3.0×108 m/s
(波长减小,频率变大):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赤-紫)—紫外光—X射线—γ射线
能量量子化
热辐射:室温时,热辐射的主要成分是波长较长的电磁波,当温度升高时,热辐射中较短波长的成分越来越强。
能量子: ε叫能量子,简称量子, 能量是量子化的,只能一份一份地按不连续方式辐射或吸收能量。
ε=hν
h=6.626×10-34J/s。——普朗克常量
爱因斯坦的光子概念
光本身就是由一个个不可分割的能量子组成的这些能量子后来被叫作光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