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15张PPT。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第二课 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什么叫文字狱?统治者为迫害知识份子,故意从其著作中摘取字句,罗织成罪狱,加以严厉惩罚。一、大兴文字狱早年曾出家做和尚,参加过抗元的农民起义军。陈养浩作诗:“城南有安妇,夜夜哭征夫”,被投入水中溺死。中书詹希原给太学写匾额,“门”字少最后一勾,被视为阻碍纳贤,斩。·······“毁我衣冠真恨事,捣除巢穴在明朝(zhao)。”——《鼠啮(nie)衣》 一柱楼(易朱) “明朝(zhao)期振翮(he),一举去清都。”——《一柱楼诗》“夺朱非正色,异种尽称王。”——《咏黑牡丹》明朝“徐骏”案“胡中藻”案“一把心肠论浊清。”“清风不识字,何得乱翻书。”“査嗣庭”案“维民所止”。维 止雍正清朝资料1 据《清代文字狱简表》统计,乾隆在位60年,退休后又管朝政4年,共计64年,制造的大、小规模的文字狱计130多起,平均五个月对文人“刀斧伺候”一次。资料2“到乾隆年间,大家便更不敢用文章来说话了。所谓读书人,便只好躲起来读经,校刊古书,做些古时的文章,和当时毫无关系的文章。” ——鲁迅结合所学知识及以上材料,说说文字狱的严重影响。文字狱制造了恐怖的气氛,知识分子人人自危,不敢议论时政,不敢研究现实,思想文化呈现万马齐喑的景象。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费时十三年编成。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共有3500多种书,7.9万卷,3.6万册,约8亿字,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当年,乾隆皇帝命人手抄了7部《四库全书》,下令分别藏于全国各地。二、编纂《四库全书》辩证的历史观正确评价清政府编撰的《四库全书》?学以致用三、八股取士情境一:明清科举制思考1、他是通过什么形式被选拨成为举人的?2、寒窗苦读,他读了些什么书?3、你觉得什么样的文章能够脱颖而出?清代状元的试卷:试题: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八股文[破题] 圣人行藏之宜,俟能者而始微示之也。盖圣人之行藏,正不易规,自颜子几之,而始可与之言矣故特谓之曰:毕生阅历,……回乎,人有积生平之得力,终不自明,……回乎,尝试与尔仰参天时,……汲于行者蹶,需于行者滞,……一于藏者缓,果于藏者殆,……则尝试拟而求之,意必诗书之内有其人焉。……则又尝身为试之,今者辙环之际有微擅焉,……而吾因念夫我也,念夫我之与尔也。惟我与尔揽事物之归,……惟我与尔参神明之变,……有是夫,惟我与尔也夫,……[承题] [起讲] [起股] [中股][后股][束股][入手] 合作探究资料 1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范进中举 回顾上学期学过的“焚书坑儒”内容,说说为什么顾炎武认为八股文的消极影响比“焚书坑儒”还要大。资料2 抄有范文的夹带衫资料3阅读卡辩证的历史观观点1隋唐时期创立的科举制,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在古代来说是相对公平的一种方式,在历史上也发挥过很大作用。顾炎武这种批评不大合理。观点2历史总是在不断发展。到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成为统治者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顾炎武这种批评是对的。八股取士科举制度发展的历史观结合科举制度的演变,说说你对上述观点的看法。明清时期文化专制体现在哪几方面?一、大兴文字狱二、编纂《四库全书》三、八股取士1.“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主要讽刺批判了 ( ) A.焚书坑儒 B.明朝八股取士 C.独尊儒术 D.清代的文字狱2.“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这主要反映了清朝 ( ) A.设置特务机构 B.设立军机处 C.实行八股取士 D.制造文字狱当堂训练3.历史上加强思想控制的事件有 ( )①秦朝“焚书坑儒” ②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③明朝八股取士 ④隋朝开创的科举制度 ⑤清前期“文字狱”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③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