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章 自然资源——我们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2023-2024学年地理晋教版八年级上册单元思维强化单元思维导图重难点详解1.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指天然存在的并有利用价值的自然物,如土地、河湖、森林、石油、铁和铜等。根据属性特征又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2.有限的耕地资源(1)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人类生活与生产活动的主要空间,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资源。土地资源按照利用状况分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三大类。农业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和牧草地等;建设用地包括城乡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和水利设施用地等;未利用地指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①土地资源总量多,人均量少。②土地资源类型多种多样,区域差异显著。③难以开发利用的土地比例大,耕地后备资源不足。(3)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我国90%左右的耕地分布在东部季风区;林地分布在东北、西南和南方的山地丘陵区;草地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建设用地的分布与人口和农业用地的分布趋势大致相同,东密西疏。3.紧缺的水资源(1)我国水资源的主要特点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仅为世界人均的25%,排在全球国家总数的第110位,属于人均水资源贫乏的国家。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从空间分布看,东部多,西部少;南方多,北方少。从时间变化看,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2)跨流域调水跨流域调水能缓解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南水北调、引黄入晋、引滦入津和引黄济青等都是著名的跨流域调水工程。修建水库是为了解决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问题,水库在河流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调节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水库还具有发电、灌溉、防洪、养殖和供水等综合效益。巩固练习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多样。下图为中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比较图。读图,完成1~3题。1.图中资源人均占有量最接近世界平均水平( )A.煤炭 B.耕地 C.天然气 D.石油2.图示反映出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 )A.人均占有量多 B.人均占有量少 C.总量丰富 D.类型单一3.为保障我国资源供给,我们应该( )①扩大石油等重要资源的进口渠道②改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③无节制开采资源④开发新材料、新能源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实际上,真正的一次性筷子的原料是边角废木料、人工种植的速生杨和油脂少的经济林木,还有部分则用竹子制造。速生林是可以短时间内迅速成长起来、能够大量提供木材资源的树林,往往种植在丘陵低山地区。一次性筷子与破坏森林没有太大关系。据此完成4~5题。4.根据上述材料判断下列资源类型和速生林相同的是( )A.太阳能资源 B.天然气资源 C.煤炭资源 D.铁矿资源5.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因地制宜的发展速生林,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②自然资源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③速生林的开发与使用,不属于破坏森林资源④速生林适宜多种土地类型,可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下图为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读图,完成6~8题。6.图例序号与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A.①林地②草地③水田④旱地 B.①水田②旱地③林地④草地C.①旱地②水田③草地④林地 D.①草地②林地③旱地④水田7.下面有关各类土地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A.耕地比例小 B.林地比例最大C.难利用的土地少 D.后备土地资源充足8.我国土地的基本国策是( )A.围湖造田 B.营造防护林,防治土地沙化、盐碱化C.退耕还林 D.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2021年5月13日,习近平主席在南阳市考察南水北调工程,他强调,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2021年4月29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省新乡段峪河退水闸等闸开始开闸放水。2021年南水北调生态补水工作全面展开。读图,据此完成9~10题。9.此次生态补水选择在3~5月的主要原因是( )A.3~5月秦岭、大巴山地积雪大量消融水源充足B.3~5月汉江流域进入雨季,径流量较大C.3~5月丹江口水库进入汛期,3~5月排水可腾出库容D.华北地区3~5月春旱严重10.2021年是南水北调七周年,“南水进京”超70亿立方米。“南水”进京的影响是( )A.缓解了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B.降低了北京城区的地下水位C.彻底解决了北京缺水的问题 D.北京可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受季风气候影响,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和地区分布很不均匀。图为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1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特征是( )A.从西向东减少 B.东北多,西南少C.从东南向西北减少 D.北方多,南方少12.关于甲、乙、丙、丁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处于半干旱地区B.乙地是我国主要的温带草原区C.丙地降水丰沛,河流汛期长D.丁地夏季高温,冬季寒冷,河流结冰期长13.为确保耕地面积的稳定和国家粮食安全,我国已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图为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比重是____。(2)结合我国耕地、人口和粮食现状分析,完成下面结构图。请将“人口”“耕地”“粮食”三个关键词填在结构图中相应的位置上。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14.读我国局部地区简图,完成下列各题。(1)填写下列地理事物名称,甲:____(山脉),乙:____(地形区)。(2)图中丙处修建水电站的有利条件是____。贵州是我国著名的避暑胜地,请分析贵州夏季气候凉爽的主要原因____。(3)南水北调工程解决了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其中丹江口水库是东、中、西三条引水线路中____(线路)的输水起点。(4)①②两省因自然环境不同,两地耕地类型也不同,其中①地是____。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读图能力。据图可知,世界平均水平是100%,只有煤炭资源的人均占有量最接近世界平均水平,A正确。故选A。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读图可知,我国的煤炭、耕地、水、天然气、石油等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均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反映出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人均占有量少,B正确。故选B。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保障我国资源供给的措施。为了保障我国资源的供给,应该扩大铁矿石、石油等重要资源的进口渠道,改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资源的回收和循环利用,培养节约能源的意识,开发新材料、新能源等。无节制开采资源会造成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等问题,C正确。故选C。4.答案:A解析: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重复利用、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太阳能、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等都属于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是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蕴藏量不断减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主要是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例如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速生林属于可再生资源,因此太阳能资源和速生林类型相同,天然气资源、煤炭资源、铁矿资源和速生林类型不相同,A正确,B、C、D错误。故选A。5.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因地制宜的发展速生林,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①正确;速生林的开发与使用,不属于破坏森林资源,③正确;速生林适宜多种土地类型,可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④正确;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尤其是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少一点,②错误,D正确。故选D。6.答案:B解析: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以耕地为主,由于降水等因素的影响北方地区②旱地为主,南方地区①为水田;③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北、东南和西南地区的山区;我国的草地④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和南部,B正确。故选B。7.答案:A解析: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少,且各类土地资源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A错误。根据题意,故选A。8.答案:D解析: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平均每人占有的土地面积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土地面积的1/3。因此,“人多地少”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为确保粮食安全,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基本国策是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D正确。故选D。9.答案:D解析:华北地区降水较少,人口稠密,需水量大,3~5月春旱严重,所以需要生态补水,D正确。故选D。10.答案:A解析:“南水”进京的影响是缓解了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北京缺水的问题,但不是彻底解决了,北京的气候决定了不可以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A正确。故选A。11.答案:C解析: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整体呈现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特点。通过修建水利工程,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C正确。故选C。12.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甲地属于缺水带,是我国水资源最少的地区,处于干旱区,A错误;乙地属于少水带,为半干旱区,位于内蒙古东部,是我国主要的温带草原区,B正确;丙地位于华北平原,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在水资源分布区中属于过渡带,河流汛期不如丰水带、多水带的河流长,河流冬季有结冰期,C错误;丁地位于多水带,属于南方地区,夏季高温多雨,降水丰沛,河流汛期较长,冬季气温在0℃以上,河流无结冰期,D错误。故选B。13.答案:(1)12.68%(2)人口;耕地;粮食;耕地;解析:(1)我国各类土地资源在土地资源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其中草地面积较广,占的比重大,而耕地、林地所占比重相对偏小。读图可知,我国土地利用类型中,占比最大的是可利用草地,占34.48%,其属于可再生资源。耕地的比重小,仅占12.68%。(2)我国耕地、人口和粮食现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增加,城乡发展加快,建设用地增加,耕地面积减少;粮食产量减少,人均不足,进口量增加,因此粮食安全受到威胁。为了应对粮食问题,我国的土地基本国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14.答案:(1)巫山;黄土高原;(2)河流水量丰富,落差大;海拔较高,气候凉爽;(3)中线(4)旱地解析:(1)由图可知,甲是巫山,为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之一;乙是黄土高原,地表沟壑纵横。(2)由图可知,图中丙处位于山地附近,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修建水电站的有利条件是河流水量丰富,地势落差大。贵州是我国著名的避暑胜地,贵州省位于云贵高原,夏季气候凉爽的主要原因是海拔较高,气候凉爽。(3)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南水北调工程解决了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其中丹江口水库是东、中、西三条引水线路中中线的输水起点。(4)由图可知,①为河北省,②湖南省两省因自然环境不同,两地耕地类型也不同,其中①地位于北方地区是旱地,②地位于南方地区,耕地主要为水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