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知识点梳理复习+考点分析【课文重点】主题归纳这则消息通过全国报道闻名中外的渡江战役的概况,赞扬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统帅部和各路军指挥部运筹帷幄之中 、决胜千里之外的指挥才能 ,表现了全党全军团结一心 、同仇敌忾 、所向无敌 的大无畏 的革命精神。写作特色1.详略得当,突出重点。在报道各路军战况时并没有平均使用笔力,对东路军的战况写得比较详细、突出。这是因为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 ,更重要的是,这一区在战略上有重大意义,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因此,在报道我东路军进展情况时,和报道中、西路军有两处明显不同:一是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 ,二是更详尽地写了战果。2.叙议结合,深化主题。在报道中、西两路军进展情况后,插入一段简要的议论,指出我军取得胜利的原因:一是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二是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致使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的国民党广大官兵都很泄气。这种议论既交代了整个国民党反动政权必然覆灭的命运 ,又深化了报道的主题。3.语言准确精练、铿锵有力。新闻报道对语言的要求不仅要准确 、精练 ,还要鲜明 、生动。⑴在报道战斗情况时,我中路军和西路军所遇之抵抗,用“甚为微弱”四个字来概括;⑵而东路军则用“整天激战”来概括。⑶在报道我军战果时,用词很有分寸:西路军占领的是“广大南岸阵地” ,并“正向南扩展中 ”。东路军占领的则是几个县的“广大地区”,同时着重报道了对江阴要塞的控制,用 “控制”这个动词,十分准确地表明它不仅仅被占领,而且被我军掌控,正因为如此,长江才能被“封锁”。(三)重点问题掌握主体部分作者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分述三路军战况,为什么又能一气呵成?⑴中路于二十日首先渡江,所以先写。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所以西路军可以接着中路军说,并能合在一起,加以分析评论。而东路军所遇之抵抗“较为顽强”,最后说东路军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⑵三个层次衔接一气呵成:①中路军和西路军,都从时间说起,这样并列,层次分明,又紧密衔接。②西路军后加以议论,议论的最后两句“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话题从“西面”转向“东面”,很巧妙自然地转到下一层。(四)语言品析这则消息中许多语言极富表现力,准确又不失生动。⑴西起九江(不含)【答案】“不含”指不包括,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去掉就成了包括九江在内了。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答案】“百万”以数量的庞大,“冲破”“横渡”以动作的激烈显现出战役的壮阔,表现了我军排山倒海、摧枯拉朽、无坚不摧的气势。⑶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答案】“不料”充满嘲讽的语气,显示出我军的神勇。【重点字词】㈠字音字形。(6个)1.锐不可当(dāng);签订;泄气;督战;要塞(sài);6.业已;㈡词语释义1.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2.要塞:构筑永久性工事进行长期坚守的国防战略要地。3.业已:已经。【试题精选】㈠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每对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横渡/踱步 签订/纤维 芜湖/妩媚 首都/句读B.要塞/堵塞 泄气/泄洪 荻港/狄族 歼灭/阡陌C.溃退/馈赠 抵抗/底细 顽强/顽固 趋势/趋奉D.区域/绒线 控制/空地 倾向/顷刻 和平/暖和【答案】A。㈡根据拼音写汉字。1.dū〖 〗战;2.yè〖 〗已;3.ruì〖 〗不可dāng〖 〗;4.jù〖 〗绝;5.xié〖 〗定。【答案】1.督;2.业;3.锐 当;4.拒;5.协。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闻,也叫消息,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B.广义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等。C.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D.新闻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尾声六部分。【答案】D。㈣用一句话概括课文中消息的主要内容。【答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㈤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1.用一句话提炼上面语段的主要信息。【答案】我东路军渡江战役取得胜利。2.“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对我军的胜利表现出坚定、自豪、喜悦之情。3.“至电时止”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明确具体地交代时间,体现新闻真实性、及时性的特点。4.语段中的“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等词语体现了我军当时什么样的状况?【答案】英勇无畏,锐不可当,所向披靡。㈥请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人民日报》北京2017年5月23日电(记者刘诗瑶) 当地时间23日15时59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大洋38航次第三航段的首次下潜(总第143潜次)。本次下潜为工程下潜,调查区域为世界最深处的马里亚纳海沟北侧,最大下潜深度4811米。本潜次沿测线开展了近底观察和取样,完成了环境参数测量,并采集了近底海水、岩石和生物等样品,拍摄了大量海底高清视像资料。此次“蛟龙”号下潜作业获取的玄武岩样品,对研究马里亚纳海沟的成因以及其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采集的生物样品对于促进深水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生物地理学等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示例】“蛟龙”号完成在世界最深处下潜。㈦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东京宣布无条件投降——盟军接受日本投降 麦克阿瑟任驻日盟军总司令美联社1945年8月14日电 ①日本投降了!②杜鲁门总统今晚7时宣布,日本已无条件投降,造成历史上空前巨大破坏力的战争随之结束。盟国陆海军已停止攻势。③总统说,日本是是遵照7月26日三强致日本的最后通牒所规定的条款无条件投降的。这项最后通牒,是三强柏林会议期间发出的。④八天以前,日本遭到有史以来第一枚原子弹——一种威力最大的炸弹——的轰炸,两天以前,俄国宣布对日作战。在这种情况下,日本被迫于本星期五宣布接受最后通牒中包括的全部条款,但要求继续保留天皇制。⑤次日,美、英、苏、中四国对此作出答复,声称如天皇接受盟军最高司令部的命令,则可以继续在位。⑥杜鲁门总统今天还宣布,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已被任命为占领日本盟军武装部队总司令。⑦杜鲁门总统说:“现在正在作出安排,以便尽早举行接受日本投降的正式签字仪式。”⑧他说,英国、俄国和中华民国也将派出高级将领,代表各自的国家在受降书上签字。1.分别指出这则消息的导语和主体部分。【答案】导语:第①段。主体:第②-⑧段。2.简要分析第②③④段与第①段的关系。【答案】第②段进一步解释第①段所叙事件,第③段解释日本是怎么投降的,第④段解释日本为什么投降。这三个段落都进一步解释了第①段的内容。3.说说第③段在全文中的作用。【答案】第③段是对第②段的补充,说明日本是遵照什么条款投降的,也间接说明了报道的合法性。4.第④段“在这种情况下”指的是什么情况?【答案】日本遭到有史以来第一枚原子弹的轰炸,而且俄国也宣布对日本作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