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望海潮》课件(共2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望海潮》课件(共2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柳永

学习目标
一、反复诵读,学习“点染”的表现手法。
二、品味语言,深入文本,体会作者情感。
柳永其人
基本情况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被称为“白衣卿相”,福建崇安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原名柳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又因他曾做过屯田员外郎(相当于现在的国家粮食局里的工作),又称柳屯田。
柳永其人
奉旨填词柳三变
其为人放荡不羁,年轻时又屡试不第。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偎红依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成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人。他们家三兄弟(三复、三接、三变)都有文名,时称“柳氏三绝”。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财,群伎合金葬之南门外。
柳永其人
柳永的贡献及作品
柳永深谙音律,能自度曲,(《望海潮》就是柳永首创)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词作流传极广,素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说法。
词集有《乐章集》,词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纪昀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倍加推崇:“诗当学杜诗,词当学柳词。”
“如此胜地,不去枉为人间一遭也。”
谁把杭州曲子讴
荷花十里桂三秋。那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
词中清明上河图
解题
望海潮,词牌名。
为柳永所创,大约取意
于杭州是观潮胜地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①感情饱满,适度夸张,语势要激越。
②上片首句朗读在“繁华”处升调且顿为下文蓄势,写钱塘江潮的壮观,词句短小、如“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的而有气势的词语,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
③下片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文字优美,词曲变长,节奏要平和、舒缓,读出心旷神怡之感。结尾祝愿之辞要读得恳切。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三秋”,从时间着眼,点出桂子飘香的季节。“十里”,从空间着眼,渲染荷花的面积之广。这一句牵动诸多意象:湖、山、秋月、桂花、荷花。这些意象扑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把不同季节的美景写得高度凝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点染
点染,国画用语,指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描绘出一幅富有层次、和谐统一的图画。借到古典诗词中来,“点”即抽象的评点或总说,“染”即具体描写或分说,二者紧密相连,表现作者的情志。“点染”很像议论文中的总说与分说,“点”是总提,“染”是分说
善于铺叙、点染的特色
形胜—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都会—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繁华—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背景介绍 写作目的
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写作目的
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 赏识。
作业:
一、熟读并背诵《望海潮》。
二、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扩写“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大约300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