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设计(课时页)课题 9.知法守法依法维权 第3课时----依法维权有途径 课时总第29课时本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维权的途径、方法和技巧。 2.通过学习,掌握维权途径,懂得自我保护,学习收集证据。 3.培养学生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及收集维权证据的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未成年人维权的途径有哪些。 引导学生认识预防才是成本最低的维权方式。重点落实的学科学生核心素养 社会责任——民主法治,公民意识;问题解决教学准备 希沃课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校园欺凌 2.提问:想一想,如果你在学校被其他同学欺负了,会怎么办? 观看视频 思考 分享 激发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情境。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活动一】:依法维权的几个途径。 1.出示: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成长。当我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应该及时将情况告诉家人或老师,寻求法律专业人员的帮助,向有关部门寻求保护,运用法律维护我们的权利。 2.阅读教材第90页第一段下方的“未成年人维权途径”图表,思考: (1)应该在什么时间告知情况? 当我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要第一时间告知家人或老师。 (2)告知情况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例如:报告要及时,内容要真实、描述准确、提供证据等。 (3)当我们想维护权利又不知道怎样维护权利时怎么办? 咨询寻求帮助。例如向律师等专业人员请教;向居委会或村委会求帮助;向法律 援助部门求助;向妇女儿童保护组织求助。 (4)我们可以通过哪些国家机关维护权利? 请求政府主管部门依法办事;请求公安机关立案查办;向检察院提起控告、申诉; 向法院起诉。 3.活动园:放学回家时,陈某被几个高年级的男生拦住,不仅被打,身上的手机和零用钱也被抢走。你认为他应当怎么做?请选出正确的应对措施。 4.播放视频:案例。 提问:该怎么应对不法侵害?请提出合理的建议。 5.小结。 6.课堂知识活动。 【活动二】:维权时注重自我保护。 1.阅读教材第91页第1段内容,思考未成年人在维护权利时应注意什么 2.出示:未成年人在维护自身权利时,要学会保护自己。当遭遇侵害时,应当冷静应对,尽量避免危险,设法逃离现场,及时报警求助,以保证自身安全。 3.活动园:案例分析。 提问:你认为谁说的更有道理?当我们遇到类似情况时,应该如何应对? 小结:在遇到不法侵害时,惊恐害怕和贸然反抗都是不可取的。“活动园”中梁小惠遭到绑架勒索时沉着冷静,伺机寻找解脱办法,是正确的做法。未成年人缺乏自我保护能力,遇到侵害时往往又人单势孤,所以首先要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敢于同侵害行为作斗争是正确的,但不能莽撞行事,要沉着冷静地与侵害行为作斗争。因此,前面同学观点是正确的。 4.课堂知识活动。 【活动三】:维权时注意收集证据。 1.阅读教材第92页的内容,思考:证据可以是哪些东西? 小结:一切能够证明案情事实的材料都可以成为证据,例如合同、书信、指纹、录音、电子邮箱、证人证言等。 2.活动园:讨论下列情景,权利人可以收集的证据是什么?把答案写在横线上。 3.播放视频:搜集证据。 4.课堂知识活动。 阅读 认知 思考 交流 分享 阅读 思考 分享 观看视频 思考 参加活动 阅读 思考 讨论 交流 阅读 思考 讨论 交流 参与活动 阅读 思考 交流 阅读 思考 交流 观看视频 参与活动 通过活动园案例的讨论分析,让学生学会当自己权利受到侵害时,及时将情况告诉家人或老师,寻求法律专业人员的帮助,向有关部门寻求保护,运用法律维护我们的权利。熟知维权的有效途径。 通过活动园案例的分析,使学生正确认识未成年人在维护自身权利时,要学会保护自己。当遭遇侵害时,应当冷静应对,尽量避免危险,设法逃离现场,及时报警求助,以保证自身安全。 通过活动园的情境讨论分析,使学生认识维权时哪些材料可以作为维权的证据,养成平时收集证据的的习惯。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依法维权有途径。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尽量的避免权利受侵害,当遇到侵害时,选择有效、合适的途径维权,并注意证据的搜集。 情感升华 总结提升 突出核心素养目标。课后作业 避免权利受侵害,运用法律途径维权。板书设计 依法维权有途径 维权途径 自我保护 收集证据教学反思 (本课时教学落实的对应《新课标》指导理念;本课时教学评价关注点;成功之处;存在的问题;改进思路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