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高一政治学案【教学目标】了解我国个人收入的方式与合法途径;解释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完善。【自主学习】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分配制度必然是按劳分配为________、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2.按劳分配必然性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基本内容 和要求 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重要意义 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________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实行按劳分配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由于企业的经营状况不同,经济效益不同,个人收入分配会存在差异。因此,实行按劳分配,并不意味着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3.按生产要素分配内容 按生产要素分配,主要有按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意义 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让各种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____________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从必然性角度理解,健全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4.居民收入的形式(1)从个人获取收入的途径看,居民收入主要包括__________和财产性收入。劳动性收入,是指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财产性收入,是指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获得的收入,包括银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等。(2)居民收入还包括________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经营性收入指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转移性收入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包括养老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贴、政策性生活补贴、救灾款等。财产性收入,即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和不动产(如房屋、车辆、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通俗地说,财产性收入就是人们投资理财所获得的收益。这些都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并不是所有的劳动收入都是合法收入,也并不是所有的非劳动收入都是非法收入。国家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5.劳动致富(1)原因:劳动是________的源泉,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是来自劳动创造。(2)要求:要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________、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________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富。分配是社会再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分配方式和分配制度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直接影响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及创造性的发挥。必须完善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整顿分配秩序,缩小收入差距,坚持消除贫困,建立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必要性 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为此,必须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理顺国家、企业和________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措施 ①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________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________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②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在________方面,要坚持多劳多得,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③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在再分配方面,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________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强化税收调节④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⑤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鼓励勤劳致富,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⑥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必须坚持消除________收入分配公平是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我们要坚持消除贫困,缩小收入差距,而不是要消除收入差距。【重难点突破】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什么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决定因素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具体方式 按劳分配、让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收入的获取途径 劳动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2.按劳分配适用范围 公有制经济尺度 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结果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地位 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主要形式 ①国家机关、公有制事业单位中工作人员及公有制企业中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 ②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原因 客观必然性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意义 ①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提高效率) ②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促进公平)3.按要素分配类型 内容 是否属于劳动性收入 意义按劳动要素分配 在个体经济、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的工资、奖金、津贴等 是 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按资本要素分配 私营企业者生产经营取得的税后利润,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股息分红,债券、股票交易收入,等等 否按土地要素分配 房屋的租金,土地的使用金 否按知识要素分配 发表文章的稿费 是按技术要素分配 技术入股、专利转让的收入 具体分析按管理要素分配 企业的管理人才凭借其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作出贡献而参与分配的方式 是按数据要素分配 凭数据要素对生产经营的贡献获得的报酬 是4.完善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原因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5.如何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兼顾效率与公平)(1)根本措施: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和居民收入 (做大蛋糕)。(2)制度基础: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3)理顺关系: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4)“两个基本同步”:要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5)初次分配: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坚持多劳多得,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6)再分配:在再分配方面,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强化税收调节。(7)第三次分配: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8)分配秩序: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鼓励勤劳致富,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保合、增低、扩中、调高、清隐、取非)。(9)消除贫困:必须坚持消除贫困。【易错点】1. 实行按劳分配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社会地位。( × )[解析]实行按劳分配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2. 居民的劳动性收入属于按劳分配。 ( × )[解析]按劳分配是在公有制经济范围内实行的分配方式,而居民的劳动性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不一定都是在公有制经济范围内获得的。3. 经营“农家乐”的收入属于财产性收入。( × )[解析]经营“农家乐”的收入不属于财产性收入,属于经营性收入。4. 科研人员的收入属于按要素分配。 ( × )[解析]科研人员的收入不一定全是按要素分配所得,在国有企业,科研人员的工资收入就是按劳分配所得。5. 数据要素参与分配,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 × )[解析]数据要素参与分配,虽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但会扩大收入差距。6. 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属于经营性收入。( × )[解析]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属于财产性收入。7. 承包土地种植经济作物获得的收入属于财产性收入。( × )[解析]承包土地种植经济作物获得的收入属于劳动性收入。8. 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劳动创造。( √ )9.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是什么?居民收入来源有哪些?[答案]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我国的居民收入来源从获取途径看,有劳动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10. 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物质基础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答案]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11. 就业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 × )[解析]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12. 收入分配中注重公平就是要消除收入差距。( × )[解析]分配公平不等于平均主义。分配公平并不是要消除收入差距,而是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悬殊,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13. 我国的个税调整体现了初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分配原则。( × )[解析]我国的个税调整体现了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分配原则。14. 第三次分配是促进全国人民实现同步富裕的重要途径。( × )[解析]“同步富裕”说法错误。15.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应经济先增长,然后居民收入再增长。( × )[解析]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16.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有什么区别?[答案]初次分配是在企业内部进行分配,表现为职工工资(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再分配是国家进行分配,表现为税收(个人所得税调整)、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知识小结】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