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 4.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必修3 4.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学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一政治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宪法有关人民主体地位的规定,说明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结合人们生活中的一些实例,理解并认同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自主学习】
议题一 我国的国家性质
材料一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民生三感”既来自个人需求与诉求的满足程度,以及实现这种满足程度的制度建构,也来自人民自主建设、共同参与、共同享受的责任感、成就感。
材料二 “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2019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再次深情赞颂中国人民,热情讴歌人民力量。光荣属于人民、感情系于人民、力量源于人民,掷地有声的话语,饱含自信与豪情,激荡光荣与梦想,体现着大国领袖的人民情怀,贯穿着一如既往的人民立场,彰显了一个百年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回首来时路,中国共产党激励与召唤着亿万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革命时期,500多万民工用80多万辆小车,推出淮海战役的胜利;建设岁月,河南林县的农民腰悬吊索,一锤一锤在山崖上凿出红旗渠;改革年代,“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让一座新城在南海之滨拔地而起……蕴藏于人民之中的力量一旦被激发出来,就会创造改天换地的成就。过去6年多,年轻的航天团队开启星辰大海的征途,近20万“第一书记”奋战在脱贫一线,运动员和大国工匠在世界赛场争金夺银……有了人民的支持和信任,依靠人民的奋斗和拼搏,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探究] (1)我国宪法规定的我国的国体是什么?我国的国体和“民生三感”是什么关系?
(2)我国的国家政权为什么能够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提示:(1)①我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②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在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义。它明确规定了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庄严宣示了我国国家政权的人民性质。因此我国国体是人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政治依据,是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决定性、根本性原因。
(2)①我国的国家政权坚持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农民阶级与工人阶级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天然的联系,是工人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工农联盟不仅是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②我国的国家政权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议题二 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材料一 我国“公推公选”的干部人事改革正在各地逐步深入。在“公推公选”中,候选人不再指定,只要符合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条件,通过审核,就可以成为候选人参与竞选。在竞选过程中,候选人向选举群众作了庄严承诺。当地群众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也很高,有些地方对候选人提问时,百姓参与十分踊跃。当地政府还提供一定的物质和资金保障。
材料二 “微博问政”不但成为代表委员参政议政时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不可或缺的新平台,更成为普通民众在中国政治经济生活中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千万草根网友有关教育、医疗、住房、安全方面的呼声,已经成为代表委员“两会”期间建言献策的重要内容。
[探究]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人民民主的哪些特点?
(2)千万草根网友的民生诉求,成为代表委员们“两会”期间建言献策的重要内容,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什么特点?
提示:(1)①“公推公选”候选人不再是过去的指定,只要符合条件,通过审核,就可以成为候选人参与竞选,可见我国人民民主的主体是广泛的,反映了我国人民民主最广泛的特点。②在竞选过程中,国家提供一定的物质和资金保障,表明国家为人民民主的实现提供物质保障,反映了我国人民民主最真实的特点。
(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微博问政”成为普通民众在中国政治经济生活中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体现了人民民主权利、民主主体的广泛性,同时也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保障,是最真实的,也是最管用的。
【重难点突破】
1.我国的国家性质
2.全面理解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是指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国家制度,是中国人民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形式。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同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而创建的适合中国国情和革命传统的政权形式。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革命根据地的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它所承担的是反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的任务。(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已发展为全国性的政权,承担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任务。(3)1956年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完成后,我国社会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任务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正确理解工农联盟
含义 由工人阶级在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同广大农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结成的革命联合
地位 我国政权的阶级基础
原因 工人阶级的特点 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严格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是领导阶级,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
农民阶级与工人阶级的关系 广大农民与工人阶级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天然的联系,是工人阶级可靠的同盟军
作用 是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等结成了统一战线
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4.公民≠人民
(1)从含义上看:在我国,公民的概念与国籍相关,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我国现阶段,人民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
(2)从范围上看:公民的范围比人民大,一国公民包括全体社会成员,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和其他敌对分子不属于人民,但属于该国公民。
(3)从性质上看:公民是法律概念,指的是个人,表明主权国家与居民个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公民是在法律上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主体。人民是政治概念,通常是指整体,是以阶级内容来划分的;人民与敌对分子是相对的称谓。
5.国体和国家政权
国 体 国体是指国家的性质,亦称国家的阶级本质。具体地说,就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所处的地位。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的性质。国体即国家的阶级本质,它是由社会各阶级、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所反映出来的国家的根本属性。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各阶级、各阶层在国家中所处的统治与被统治地位;二是各阶级、阶层在统治集团内部所处的领导与被领导地位
国 家 政 权 国家政权是指掌握国家主权的政治组织及其所掌握的政治权力,以维护对社会的统治和管理。国家政权是国家的具体化身,通常都是通过国家政权来理解国家的。马克思主义则从阶级的观点探讨政权的本质,认为国家的本质就是阶级的本质,国家政权是阶级利益冲突不可调和的产物
6.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特点
表现 内容
最 广 泛 权利 广泛 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政治、经济、文化权利等
主体 广泛 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最 真 实 保障 制 度 保障 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法律 保障 我国已制定了大量有关公民基本权利的法律、法规,使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有了具体的法律依据,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物质 保障 如公民选举所需经费均由政府开支;在选举期间,国家掌握的报刊、电视、广播等都为选举活动提供相应的服务
实现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最 管 用 制度 我国建立了一整套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
原因
7.关于“人民民主”的易错点拨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人民当家作主≠公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公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2)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是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拥有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人民民主专政包含民主和专政,人民民主是其中的一方面。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人民民主的特点。
(3)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超阶级的、全民的民主是不存在的。不能因为人民民主主体具有广泛性,就误认为我国的民主是全民的民主、超阶级的民主。
8.区分政治生活民主化、经济管理民主化和社会生活民主化
三者强调的是人民在不同领域当家作主:政治生活的民主化侧重于通过民主制度和民主程序,使人民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经济管理的民主化强调人民群众对经济事务的参与;社会生活的民主化则侧重于基层社会生活的民主自治。
9.协商民主
(1)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在各方面的统筹推进和制度化发展,保证了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享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民主权利。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之一,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2)形式: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等。
10.协商民主与民主协商
(1)协商民主强调的是一种民主的形式或制度,偏名词的范畴。
(2)民主协商强调的是发扬民主。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都要发扬民主,进行广泛的民主协商。由此可见,民主协商强调怎样发扬民主,偏动词的范畴。
(3)二者的联系:在民主协商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民主形式——协商民主,建立并完善了协商民主的制度。因此,协商民主制度是民主协商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
【易错点】
1.判断下列观点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1)社会主义民主是全民民主。
(2)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庄严宣示了我国国家政权的公民性质。
提示:(1)错误。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民主只属于统治阶级,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世界上不存在超阶级的民主,社会主义国家也不例外。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的民主,不是全民的民主。
(2)错误。公民与人民不同:公民是法律概念,指的是拥有一国国籍的人,包括人民和敌对分子;人民是政治概念,是相对于敌对分子而言的。凡人民一定是公民,但公民却不全是人民。
2.连一连。
【知识小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