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高一政治学案【教学目标】1.以“公民参与立法有什么意义、有哪些途径”为议题,探究推进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的意义。2.观看有关人大会议的录像,或旁听地方立法听证会,以“我的立法建议”为题组织讨论。【自主学习】议题一 科学立法的内涵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进科学立法,关键是完善立法体制。”解决立法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求完善立法体制,在党的领导下,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党领导立法工作,是完善立法体制的核心和根本。材料二 草原生态建设和保护立法,要坚决做到科学规范、务实管用。要善于改革创新,不断完善体制机制,突出重点、标本兼治,作出更精细、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规定。要坚持严字当头,严格落实责任,严肃查处违法行为,筑牢民族地区生态屏障。要坚持问题导向,认真吸纳各方意见,努力提高立法质量,把全社会的力量调动起来,共同参与草原生态建设和保护。[探究] (1)结合材料一,分析科学立法的内涵。(2)结合材料二,说明召开立法座谈会对于推动立法工作有什么意义?提示:(1)①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②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2)有利于立法更好地反映人民的意志,提高立法的民主性;有利于全面了解各种不同的利益要求,提高立法质量和立法水平;有利于立法得到人民的认同和支持,增强公民的民主参与意识;有利于开门立法,增加立法的透明度。议题二 推进科学立法在父母眼里,安全是一条不可退让的底线,尤其在出行过程中,交通安全最重要。近年来,将儿童安全座椅使用纳入全国性法规的呼声日渐高涨。当然。全国统一立法后,执法难题不容忽视,但不宜过于夸大具体执法的难度,过于纠结如何查处的问题,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创新执法方式等途径,可以弥补执法短板。总之,尽快立法是目前破解儿童安全座椅“叫好不叫座”难题的最有效手段,立法机关应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本着儿童权益最大化、优先化的原则,加快立法进程,为孩子出行安全撑起“保护伞”。[探究] (1)立法机关应如何应对日益高涨的立法呼声?(2)针对执法难的问题,在法律内容上应注意哪些问题?提示:(1)顺应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要求,坚持依法、科学、民主立法,为社会发展提供法律依据。(2)应在立法中客观地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利益,并加以合理的确认和保护,做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相对应。立法还要科学合理地配置权力与责任,根据国家治理需求,授予国家机关必要的权力,并对其加以制约,明确权力行使不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重难点突破】1.科学立法的核心与体现(1)核心是立法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尊重和体现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客观规律以及法律体系的内在规律。(2)体现依据 体现法律属于上层建筑 要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法律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立法要从国情和实际出发,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法律是治国理政的科学 立法必须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规律和立法工作规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努力实现立法过程的科学化2.全面把握科学立法的三个维度(1)科学理念。科学立法,就是不能超越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不能盲目制定不合实际、无法实施的法律,就是要把符合规律的东西,把通过实践证明是好的做法固定下来。立法在反映和体现客观规律的同时,还必须遵循法律体系自身的内在规律。(2)科学内容。科学立法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科学合理地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科学合理地规范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3)科学方法。科学立法一定是民主立法。立法是否科学,要看立项是否科学。科学立法的本意就是要实事求是,从地方实际出发。3.正确认识科学立法的标准一是对规律认识、把握的程度;二是对规律尊重和反映的程度。在对待规律和法律的关系上,既不能过分夸大立法者的创造作用,以为创制法律可以不顾规律,也不能否认立法者的创造作用,以为规律可以直接地生出法律来。立法在反映和体现客观规律的同时,还必须遵循法律体系自身的内在规律。4.我国的立法机制(1)制定、修改法律。全国人大修改宪法,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改其他法律。(2)制定行政法规、规章。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组成部门制定规章。(3)制定地方性法规、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规章。(4)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即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5.全面推进科学立法(1)“依法立法”是实现良法之治的基础①依法立法是依法治国的首要环节。法律如何制定,法律依据什么“精神、原则、程序”来制定,所制定的法律是否保护而非侵犯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否增进而非损害社会和谐,是否引领、推动而非阻碍改革发展,是决定依法治国整个治国方略成败兴衰的首要因素。②经过多年的民主法制建设,我国已经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但是不同层级、同一层级法律规范之间存在着不一致;地方立法、部门立法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利益主义倾向;地方立法机关超越自己的立法权限,行使中央立法机关立法的职权以及较低层级的地方国家机关行使较高国家机关的立法权限。③“依法立法”是指立法主体依照《立法法》规定的法定权限、程序制定法律规范,而且所立之法与上位法不抵触。(2)坚持民主立法①民主立法的核心含义是指在立法决策、立法活动中,依据民主原则,贯彻民主原则,立法文件的内容则不能作为民主立法的内涵要素。②对于法定立法主体来说,民主立法主要从两个方面对他们提出要求:一方面,要求他们要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为民请命的民主意识;另一方面,要求他们要具备并努力提高民主立法的素养和能力。③立法规划、立法计划要公开,法律草案的起草要公开,法律草案的审议要公开,立法文件和资料要公开,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是立法公开的重要内容。④民主立法有利于立法正确地反映人民的意志,而不仅仅反映行政机关的意志;有利于全面了解各种不同的利益要求。使立法的内容更加科学合理,进而提高立法质量和立法水平;有利于使立法的最终结果得到人民的认同和支持,增加政府权威;有利于增强民众的民主参与意识,增加政府立法的透明度,防止恣意妄为,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由于关门立法可能产生的恣意专横和立法偏私现象,降低行政立法、执法成本;公众参与是以程序的正当性弥补立法权正当性的不足。(3)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①法律是规定人们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其最主要的精神是强调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②权利和义务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相互对应、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密不可分。任何一项权利都必然伴随着一个或几个保证其实现的义务;义务的存在是权利存在的前提,权利人要享受权利必须履行义务;法律关系中的同一人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权利人在一定条件下要承担义务,义务人在一定条件下要享受权利。6.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科学立法 民主立法 依法立法核 心 尊重体现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法律自身特点 立法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 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立法权措 施 科学立法要做到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要充分发扬民主,必须坚持民主立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 要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开展立法协商,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 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所有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都应当按照法定职权、依据法定程序开展立法工作关系 坚持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三者统一于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7.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程序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程序,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有立法权的机关制定、修改、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必须遵循的法定步骤和方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1)提出立法议案。全国人大主席团、常委会和各专门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可以向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属于它们各自职权范围的立法议案。全国人大的一个代表团或30名以上的人大代表联名可以向大会提出议案;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10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常委会提出议案。(2)审议立法议案。全国人大审议立法议案时,首先在全国人大全体会议上,由提案人作有关立法议案的说明。大会后,召开各代表团会议进行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委员会汇集各代表团的意见在法律委员会会议上审议,提出修改(或不修改)的意见。然后,在有各代表团团长参加的主席团会议上,由法律委员会作审查结果报告,并提出修改草案。经主席团会议讨论,决定是否同意这个报告和修改草案,或进一步提出修改意见,请法律委员会再作修改。遇有重大分歧,主席团会议采取表决方式,按多数意见对法律草案进行修改。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立法议案,一般要经过两次以上的常委会会议审议。第一次进行初步审议,委员们可以提出修改意见,不作通过与否的决定,而是在会后将草案提交法律委员会和其他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同时由各委员将法律草案带回去,进行调查研究。两个月后,在下一次常务委员全体会议上就立法议案作进一步的审议。(3)表决和通过立法议案。法律草案经审议后,即提交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法律由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过半数通过,宪法修改草案须经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通过的方式,既可公开进行,也可秘密进行。(4)公布法律。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法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以命令的形式公布。在立法议案通过和公布之间不需要经过任何机关或个人批准。其他国家机关依照宪法授予的权限,制定和通过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也都有法定的方式。如国务院制定或发布行政法规须经国务院全体会议或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易错点】1.判断下列观点的正误,并说明理由。(1)我国政府必须加强立法工作,依法决策。(2)科学立法要发挥人民的立法主体作用。提示:(1)错误。政府没有立法权,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政府应加强执法工作,依法决策。(2)错误。科学立法要充分发扬民主。必须坚持民主立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要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开展立法协商,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但立法机关是立法的主体。2.简述如何推进科学立法。提示:①科学立法要做到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②科学立法要充分发扬民主。③科学立法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知识小结】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