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必修3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学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一政治学案
【教学目标】
1.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知识,加深对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的理解。
2.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产生的背景以及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的奋斗历史,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自主学习】
议题一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材料一
历史回眸: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出现了三种建国方案
方案一:先后以北洋军阀、国民党统治集团为代表,极力维护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的统治,主张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 
方案二:中间派、中间人士为代表,幻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 
方案三:中国共产党为代表,主张建立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历史的选择
材料二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探究] (1)结合材料一中的图片,概括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在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一直重视对中国国情及主要矛盾的全面分析和准确判断?
提示:(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社会主要矛盾是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客观反映,基本国情决定主要矛盾,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一直重视对中国国情及主要矛盾的全面分析和准确判断,可以为党和国家制定大政方针、长远战略提供重要依据。
议题二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她辛劳为民族,共产党她一心救中国,她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她领导中国走向光明,她坚持了抗战八年多,她改善了人民生活,她建设了敌后根据地,她实现了民主好处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诞生在北京市房山区霞云岭乡堂上村。如今,这里有一座《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纪念馆。
1943年3月10日出版了蒋介石作的《中国之命运》一书,当中提出了“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的口号。针对这一形势,中共中央出版了《评中国之命运》。中国共产党于同年8月25日在《解放日报》发表题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社论,批判了这本书,并在结尾说:“如果今日的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那就是没有了中国”。时年19岁的中共党员曹火星由此创作了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后毛泽东建议添加上“新”字。
[探究] (1)中国共产党是在什么历史条件下于何时诞生的?
(2)你是如何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
提示:(1)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②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③组织和干部基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2)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长期的艰难曲折的武装斗争和其他形式的斗争以后,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于1949年10月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重难点突破】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是指近代中国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形态。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沉沦。
(2)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进步。
(3)半殖民地是从国家的政治地位上看的,半封建是从社会经济结构上看的。半殖民地是促成半封建的原因,半封建又是半殖民地的基础。
2.中国近代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1)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为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打开了大门,它是中国遭受资本主义奴役的开始,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历史转折点。
(2)第二次鸦片战争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给中国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
(3)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使中国面临着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大大加深,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化。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人民的又一副极为沉重的枷锁,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影响。帝国主义通过这个条约,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对中国进行严酷地控制和勒索,使中国的主权丧失殆尽。
3.正确认识近代中国主要矛盾
(1)近代中国主要矛盾及其性质: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前者是民族矛盾,后者是阶级矛盾。
(2)两对主要矛盾之间的关系: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当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尤其是封建地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特别残酷时,中国人民往往用战争的形式反对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战争发展到直接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以及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时,外国列强往往直接出兵,镇压中国人民,援助中国反动派,这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在一条战线上。
(3)历史价值:近代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就是在这些矛盾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国人民近百年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就是为了解决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推动中国社会前进。
4.民族革命与民主革命
民族革命 民主革命
不同点 革命对象 外国侵 略势力 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买办及官僚资产阶级
领导者 民族资 产阶级 资产阶级或无产阶级
相同点 争取民族的独立
5.20世纪上半叶中国三种建国方案比较
方案 力量代表 建国主张 结果
方 案 一 先后以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集团为代表 极力维护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统治,让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 被中国人民抛弃了,其代表者的统治也被推翻了
方 案 二 以某些中间派或中间人士为代表 幻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没有得到人民群众认可,它的多数代表者后来也承认这个方案在中国无法实现
方 案 三 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 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最终赢得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
6.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19年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2)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对“为什么革命、怎样革命”的根本问题给出了正确的答案。
(3)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4)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于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5)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6)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斗争经验的历史总结,是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历史真理。
【易错点】
1.判断下列观点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1)人民大众与封建势力的矛盾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要矛盾。
(2)中国共产党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
提示:(1)错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有多重矛盾,它们相互交织,其中,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人民大众与封建势力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2)正确。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2.简述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提示: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知识小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