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高二政治学案【教学目标】1.说出对待外来文化的两种错误观点,科学描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含义。2.结合有关实例,阐释如何正确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3.运用“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的知识,结合现实生活的典型案例,分析说明如何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4.正确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有益成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预习新知】一、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1.对待外来文化的错误观点(1)表现:彻底拒斥外来文化的 、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 。(2)评价:历史和实践证明,这两种观点都是 的。2.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1)文化发展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保持 的心态。(2)我们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 、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 、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二、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1.原因(1)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 作用。(2)中国共产党人把 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 的发展。2.要求(1)立足中国 ,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 ,为我所用。(2)坚守 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重难点突破】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区别(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着眼于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纵向积累的过程,主要侧重于民族文化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即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这是文化横向积累的过程,主要侧重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2.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1)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2)推动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文化交流和文化交融角度)(3)要克服文化复古主义和全盘西化论两种错误的倾向,坚持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反对两种错误倾向)(4)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我们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5)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对待外来文化的要求、原则)【易错点】1.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百事不如人,属于文化复古主义。(X)纠正: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百事不如人,属于全盘西化论。2.对待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应以吸收为主、为我所用。(X)纠正:对待其他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3.只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就能推动文化发展。(X)纠正: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但是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是多样的,保持开放心态只是其中之一。4.只要我们敢于吸收外来文化的积极成果,外来文化就能发挥重要作用。(X)纠正:我们要敢于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积极成果,但是外来文化必须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重要作用5.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成果时,要尊重外来文化,要反对封闭主义,全盘吸收外来文化。(X)纠正: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成果时,要尊重外来文化,要反对封闭主义,吸收外来文化有益成果。【知识小结】【高考模拟演练】1.“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语出《礼记·学记》,是“相观而善之谓摩”的反面,其意为学习中要相互观摩,取长补短,教育才能成功;反之,独自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切磋,就会孤陋寡闻,导致教育的失败。这启示我们在文化发展中需要( )①求同存异,独树一帜②体味文化,固守经典③尊重多样,交流互鉴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奥运会是体育和文化共同的盛会。从火种灯设计到场馆建设,北京冬奥会的每个环节都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同时,中国也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兼收并蓄,充分吸收外来优秀文化,讲述着与世界的“美美与共”。据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要反对全盘西化论的错误思想②文化发展要保持开放的心态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外来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基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强调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不忘本来”就是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推陈出新②“面向未来”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文化渗透③“吸收外来”就是要辩证取舍外来文化,开放包容④要坚持实践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自觉担负文化使命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想。冬奥会会徽设计( )①立足优秀传统文化,满足当今需求②坚守国际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文化③贯通中外优秀文化,实现综合创新④彰显伟大时代精神,体现时代价值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王明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他从莫斯科归国后,教条主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犯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并引发了后面的红军长征。给中国革命带来了重大损失。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同样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结果却大不相同,原因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DCBD原因:王明从主观出发,未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故而失败。而毛泽东思想一切从实际出发,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因而成功。说明:①古代的学问不能直接解决今天的问题,外来文化也不能直接解决中国的问题。②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③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启示:立足中国国情,以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