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6.1 走近老师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6.1 走近老师 教案

资源简介

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
第六课 师生之间
6.2 师生交往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师生交往》是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的第六课《师生之间》第二框题。本节课由“教学相长”和“亦师亦友”两目内容组成,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会与老师进行交流与沟通,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我评,促进师生共同进步:全面认识师生交往的实质,努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达到师生交往的理想状态。本课对应的课标内容有“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感情”。师生关系是初中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重要关系之一,对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促进其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
师生关系是初中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重要关系之一,对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促进其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在现实生活中,一方面,学生具有向师性,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的增强、获取信息的多元化,学生会对老师的权威性产生质疑。正确认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专业性,承认并积极接纳不同风格的教师,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成为新时代学生的需求。因此,要引导学生理解老师,体谅老师,尊敬老师从而达成师生和谐,亦师亦友的亲密关系。
【核心素养】
道德修养:通过分析周云丽与恩师张桂梅的故事,结合自身情况学会正确与老师交往,能够正确处理和老师交往中存在的分歧,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道德修养。
健全人格:学生通过分析张桂梅师生的经历,结合自身情况,培养尊重老师,热爱老师的情感,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正确对待老师表扬和批评,在与老师的交往中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
责任意识:学生通过分享老师的故事,主动增进与老师的情感,尊敬老师、理解老师。积极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的沟通,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教学相长,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教学难点:理解亦师亦友,学会尊重、关心和理解老师,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五、【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六、【设计理念】
本课以张桂梅和学生周云丽的故事导入。周云丽作为华坪女高第一届毕业生,考上了云南一个县城的教师编制。后来听说母校华坪女高缺老师,毅然辞职,回到母校,跟随恩师张桂梅一起守护那所让她和2000多贫困女学生改变命运的学校。通过分析师生之间的故事,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情况认识理解师生交往、学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会在与老师交往中共同成长,彼此成就。
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议题设置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的问题,能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解决问题,提高综合能力。
七、【教学过程】
1.导入:观看视频《张桂梅老师和学生周云丽》
周云丽作为华坪女高第一届毕业生,考上了云南一个县城的教师编制。后来听说母校华坪女高缺老师,毅然辞职,回到母校,跟随恩师张桂梅一起守护那所让她和2000多贫困女学生改变命运的学校。……一起走进我们的话题 “师生交往”(板书)
2.新课过程:
(一)教学相长
议学环节一:悟交往之益——教学相长
议学情境:
周云丽在女高学习的日子里,每天都能够听张桂梅校长讲革命故事、唱革命歌曲。在张校长的母爱里,周云丽一边汲取知识营养、一边茁壮成长,她的心里只有花香,没有杂草。
周云丽感觉自己很幸运,认为张校长像妈妈一样给了她深深的爱。她努力刻苦学文化,用自己的优异成绩作为报答。学习中她以苦为乐,觉得其乐无穷。
议学探究:结合议学情境及自身经历说一说,在你与老师交往的场景中,老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给你什么启发?
学生回答略。
议学提示:
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
1、怎样理解教学相长?
议学小结:理解教学相长
①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
②我们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引领和指导(学生)。
③我们与老师交流互动,也可以促进老师更好地“教”(老师)。
教师:古人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教学活动就是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过程。
怎样做到教学相长?
①培养主动参与、勤学好问的态度。
②真诚、恰当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③与老师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学习成果。
议学情境:
“鞋子能这样穿吗?”碰到一名正在打扫的女同学鞋子没有穿好,张老师停下脚步,用严厉的口吻批评了这名女同学“衣冠不整”。
张桂梅是严厉的“张校长”。她曾说:“今天,我不对她们狠。明天,社会就会对她们狠。”
议学探究:结合议学情境及自身经验,说说平时学习中老师对你的表扬和批评?你怎样看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议学提示:
学会正确面对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议学小结:3、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①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我们更好的学习和发展。
②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弥补不足。
③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 ,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过渡:知道要怎样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接下来聊一聊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一起进入第二个议学环节:
(二)风格不同的老师
议学环节二:感交往之情——亦师亦友
议学情境:在学生的眼里,张桂梅不仅是那个严格管理的校长,也是会看短视频,会给学生买奶茶、冰棍儿的慈母,关心年轻教师成长的长辈。比起“张校长”,张桂梅更常被学生们唤作“张妈妈”。她也确实把每个学生,都当做自己的女儿般看待。
议学探究:结合议学情境及自身经历说一说,你与老师建立了怎样的关系?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是什么?
议学提示: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是亦师亦友,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
议学小结:1、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
①学生乐于学习,老师寓教于乐。
②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
议学小结: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①彼此尊重,是我们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
②在平等相待、相互促进的师生交往中,我们可以和老师成为朋友。
③我们应该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
知识拓展:与老师发生矛盾怎么办
1、自我反思,冷静、客观地分析原因。
2、相信善意,多些宽容和理解。
3、坦诚相待,注意沟通方式。
4、求同存异,主动关心。
过渡:学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希望大家把学习知识付诸于实践。一起进入第三个议学环节:
议学环节三:行交往之道——彼此成就
议学延伸:在张桂梅的帮助下,周云丽考上大学、走出深山,然后又回到华坪高中任教回报社会。还有2000多名山区贫困女孩,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张桂梅先后荣获“时代楷模”,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七一”勋章等荣誉称号,并被写进“中国简史”,被称为“燃灯校长”。
请你说说,从张桂梅与学生的事迹中得到什么启示?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将怎样和老师共同成长?
板书设计: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师生之间既是教学相长、也是亦师亦友的关系。电影《老师好》里的苗宛秋老师曾说“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遇见了你们,而是遇见了你们,才给了我这段最好的时光。”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