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9.1 守护生命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9.1 守护生命 教案

资源简介

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生命的思考
第九课 珍视生命
9.1 守护生命 教案
一、【教材分析】
《守护生命》是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框的内容。本节课引领学生探究“爱护身体”、“养护精神”,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培养学生珍惜、尊重、热爱生命的态度,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使学生善待生命,健康成长。本课也为下一框题“增强生命的韧性,绽放生命之花”做铺垫。所以此课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是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中的感受生命的可贵,养成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的人生态度。课程内容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和“自尊自强”。“认识自我”具体对应课程内容是“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方法”、“锻炼心理品质,磨砺意志”。“自尊自强”对应的课程内容是“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能进行基本自救”。
二、【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七年级学生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始探问“生命”,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还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受其自身的认知水平所限,他们对生命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全面,甚至会产生偏差。如果学生这些思维的矛盾或困惑得不到及时指导,就可能产生心理脆弱、思想困顿、行为失控等问题,导致其不懂得尊重、敬畏、珍爱生命,甚至会漠视生命。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如何坚守善待生命的底线,追求生命的美好,对初中学生来说也是巨大的考验。因此,设计本课内容,引领学生探问生命,对学生进行生命观、价值观的正确引领,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教育意义。它将帮助初中学生正确审视个人生命与他人、社会和人类的关系,有助于初中学生科学理解生命的发展规律,培养他们感激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怀,并进一步激发对生命话题的兴趣。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热爱祖国,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扬民族精神,坚定政治认同。
道德修养:引导学生懂得保护身体和养护精神,学会守护自己的生命、珍爱他人的生命。
健全人格:了解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的基本常识,养成积极的心理品质,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健全学生的人格。
责任意识:培养他们的生命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培育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担当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爱护身体。
教学难点:养护精神。
五、【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六、【设计理念】
议题情境是议题式教学开展的重要载体,而情境素材是支撑学生学科知识建构的基础,是学生深度学习的外在依托。以热点话题”脆皮大学“为依托探究爱护身体、养护精神,通过议题情境、探究活动等构建指向深度学习的议题式课堂。梳理教材的知识逻辑,结合学生的亲身经历和已有知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步步深入探究学习,从而实现道法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效链接。
七、【教学过程】
1.导入:观看视频《脆皮大学生》
视频向大家展示当代大学生身体存在的问题及网友的反应,希望我们大家引以为戒。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守护生命”(板书)
2.新课过程:
议学环节一:爱护身体,感受四季冷暖
议学情境: “脆皮大学生”现象,实际上反映了新一代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缺乏体育锻炼,饮食作息不规律不健康,尤其是从高中的严管严教,进入到大学的宽松自由,他们开始热衷熬夜追剧、通宵游戏、暴饮暴食,不断透支着身体,导致体质越来越虚。而究其根本,还是大学生放松了自我要求,产生不自律的生活习惯导致的。
议学探究:结合议学情境,小组合作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和建议。
学生回答略。
议学提示: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人的态度。
爱护身体
怎样爱护身体?
①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
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议学活动:头脑风暴
结合自己的经验,请同学们将身边的生活方式分类,哪些是健康的?哪些是不健康的?
健康的生活方式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康法宝:健康行为口诀,健康食物口诀
②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
成长中的我们,应该学会爱惜自己的身体。不做出过激的行为,不伤害自己的身体。
知识拓展:
心理学家认为,在生活中,会引起孩子不良情绪的原因大体可以分为两个:一是孩子因身体原因所产生的不良情绪,如孩子肚子不舒服、牙疼、睡眠问题等。二是因非身体原因所产生的不良情绪,如因陌生的环境、声音、人感到焦虑或紧张,不能理解他人的话语,无法表达自己的需求及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等。
议学活动:
当内心的需求不被满足时,你的反应是怎样的?
当某些内心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可以通过一些具体方法调节:
(1)听音乐,打球,跑步,在适当场合哭一场,放声歌唱等。
(2)找家人或朋友一起玩、谈谈心。
(3)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多运动多看书
(4)树立远大理想,积极进取,培养自己的独立思想和见解,不盲从。
③要增强安全意识,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在生活中,我们会面对一些客观存在的、非人力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或一些人为灾难。
我们需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知识拓展:火灾自救、地震自救宝典、防溺水“六不”、交通事故自救。
议学环节二:养护精神,体验生活百态
议学情境: “脆皮”的不只是大学生,医生警示“睡眠障碍”“饮食不规律”“缺乏锻炼”,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中,应成为各年龄段共同关注的问题。不仅要提高“物理防御”,也要练就坚强的内心,近年来在大学生中间,抑郁症等心理疾病高发,心理上的脆弱理应得到更多重视。
议学探究:结合议学情境,小组合作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和建议。
议学提示:每个人活着,还需要过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精神风貌反映着我们生命状态,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精神。
(二)养护精神
1、为什么要养护精神?
精神风貌反映着我们生命状态,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精神。
知识拓展: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2、怎样养护精神?
①守住自己的心灵,追求真、善、美,不过度关注物质条件。
②守护精神家园,不能丢失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
知识拓展:
议学环节三:呵护身心,追求人生幸福
议学延伸: 少年强则国强,体育强则国强。面对“脆皮”,我们既要在思想层面上,高度警惕,防止同化;更要在行动层面上,动真碰硬,刀刃向内,以健康体魄和快乐心情,迎接美好生活。
请你定一个计划,帮助自己成为身心健康的新时代中国青少年
板书设计:
课堂小结
通过对守护生命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守护生命不仅要爱护身体,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掌握自救自护的方法;还要养护精神,精神与物质不成正比,我们每个人都不能丢掉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课后请同学们反思自己在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方面的做法,找出需要保持和改进的地方,希望每个人都能做好自己生命的第一责任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