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生命的思考第八课 探问生命8.1 生命可以永恒吗 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生命可以永恒吗》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一框的内容。本节课引领学生探问“生命可以永恒吗”,帮助学生感悟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独特的、不可逆和短暂的等特点,理解生命有时尽的自然规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审视个人生命与人类生命的关系,理解生命有延续,初步培养学生作为个体生命“我”在人类生命接续中的使命感,为学生学习第二框内容《敬畏生命》,深入理解生命至上的内涵,理解人与人之间生命关系的休戚与共及践行对生命的敬畏打下学习基础。二、【学情分析】初中阶段是一个人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七年级学生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始探问“生命”,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还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受其自身的认知水平所限,他们对生命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全面,甚至会产生偏差。如果学生这些思维的矛盾或困惑得不到及时指导,就可能产生心理脆弱、思想困顿、行为失控等问题,导致其不懂得尊重、敬畏、珍爱生命,甚至会漠视生命。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如何坚守善待生命的底线,追求生命的美好,对初中学生来说也是巨大的考验。因此,设计本课内容,引领学生探问生命,对学生进行生命观、价值观的正确引领,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教育意义。它将帮助初中学生正确审视个人生命与他人、社会和人类的关系,有助于初中学生科学理解生命的发展规律,培养他们感激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怀,并进一步激发对生命话题的兴趣。【核心素养】道德修养:担当起自己的使命,为国家、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做出更大贡献。法制观念:懂得生命来之不易,是独特的、不可逆的和短暂的,增强法治观念,提高保护意识健全人格:培养对生命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进-步认识自己,培养全面、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责任意识:明确生命来之不易,树立珍惜生命意识。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生命的特点,生命的接续。教学难点:正确看待死亡。五、【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六、【设计理念】本课以视频《警号029114重启》导入。通过了解烈士陈水印的经历及女儿陈晓接续父亲进入警察队伍的故事,引导学生分析生命的特点、正确看待死亡以及生命的接续,感受生命对于每个人的意义。懂得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独特的、不可逆的和短暂的,了解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本课采用议题式教学,深度挖掘材料学习“生命可以永恒吗”,引导学生分析不一样的生命,培养对生命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理解生命有时尽,生命有接续。通过议题情境素材的选择、和内容的优化,构建指向深度学习的议题式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七、【教学过程】1.导入:观看视频《警号029114重启》视频向大家展示了烈士陈水印女儿陈晓接续父亲进入警察队伍。每个人对生命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生命可以永恒吗”(板书)2.新课过程:议学环节一:问归路——生命有时尽议学情境:陈水印,男,1977年11月出生,生前系江西省星子县公安局蓼南乡派出所教导员。2010年7月20日,陈水印在抗洪一线遭遇雷击,经抢救无效不幸牺牲,被江西省政府批准为革命烈士,并被追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荣誉称号议学探究:结合议学情境,小组合作,说说我们的生命可以永恒吗?你对生命有哪些新的认识?学生回答略。议学提示:不可以。生命来之不易,生命的独特的,生命的不可逆的,生命的短暂的。生命有时尽生命的特点①生命来之不易地球上,千姿百态的生命竞相展现自己的活力,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每个人的生命是在无数的偶然性中产生,这一点上我们是幸运的。②生命是独特的每个人有不同的人生道路,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可替代。议学活动:说一说你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身高、体重、外貌、肤色、血型、指纹……知识拓展:你知道指纹中隐藏着怎样的生命秘密吗?我们每个人的手指上都有指纹,指纹是人类手指末端指腹上由凹凸的皮肤所形成的纹路。在世界上,两个拥有完全相同指纹的人出现的概率约为640亿分之一。指纹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一个人的身份,它是一种有力的唯一性个体识别依据。③生命是不可逆的“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从婴孩成长为儿童,又从儿童成长为少年,生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④生命是短暂的在时间的长河中,个人的生命很短暂,“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议学情境:7月20日的下午,圩堤再次出现险情。陈水印与战友们一起走上大堤。下午两个小时陈水印扛了沙袋80多个,是全局扛沙袋最多的民警。当雷电暴雨突如其来时,撤退的队伍中,陈水印选择留在最后。他当时主动请缨:“我身体结实,让我留下来垫后吧。”可就在陈水印和他的队友做好最后一批撤退的准备时,一声巨大的雷声响起,陈水印第一个被击倒在地。议学探究:结合议学情境,小组合作讨论分析:“每个人的最终结局都是死,那为什么我们还要活着?”议学提示:我们每个人都难以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它让我们感激生命的获得。我们要从容面对生命的不可预知,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奋斗和奉献之中。2、如何正确看待死亡①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它让我们感激生命的获得。②我们要从容面对生命的不可预知,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奋斗和奉献之中。议学环节二:探去路——生命有接续议学情境: “警号029114重启由烈士陈水印女儿陈晓继承”。清明节前夕九江市公安局决定重启陈水印烈士警号。曾经是父亲陈水印的警号,如今戴在了女儿陈晓胸前。议学探究:结合议学情境,小组合作讨论:警号重启的意义是什么?九江市公安局为什么这样做?议学提示:在人类生命的接续中,我们总能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个位置,担当一份使命。生命的接续,使每个人的生命不仅仅是“我”的生命,还是“我们”的生命。(二)生命有接续1、正确认识生命有接续①生命的位置和使命在生命的长河中,虽然个人的生命很短暂,但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在人类生命的接续中,我们总能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个位置,担当一份使命。(身体上生命的接续)②生命的接续生命的接续,使每个人的生命不仅仅是“我”的生命,还是“我们”的生命。在生命的传承关系中,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和面对自己的生命。(社会关系上生命的接续)议学活动:除了生命的传承,你还看到了哪些生命的传承关系?祖辈生命的传承、国家生命的传承、民族生命的传承③在生命的接续中,人类生命不断发展,人类的精神文明也不断积累和丰富。(精神信念上生命的接续)议学环节三:明来路——生命有源头议学延伸: 父亲去世后,女儿陈晓慢慢萌发了“想成为爸爸一样的人”的想法。2018年9月她考入江西警察学院。2022年9月她顺利考入九江市公安局,成为了一名网安民警,继承了父亲的029114警号。说一说你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哪些人的影响?未来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板书设计: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生命有时尽,但也有接续。我们不能改变生命的长度、却能改变生命的宽度和厚度。希望同学们都能珍爱生命,让生命之花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